文章 » 经济

傅高义:告别快速增长的日本启示

财经
作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增幅已经开始放缓。中国即将面临一直以来困扰着日本、韩国和其他东亚国家的问题--经济放缓所带来的问题。
作者简介: 傅高义
Ezra Feivel Vogel,1930年7月11日出生于俄亥俄州特拉华市一个犹太人家庭,曾在俄亥俄卫斯里昂大学和哈佛大学学习,并于1958年获得博士学位。他在1967年至2000年间于哈佛大学任教,曾担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中心主任。著有多部关于中国、日本和亚洲研究的著作。在西方作家中,他关于日本的著作被称为最畅销。他关于中国研究的主要著作《共产主义下的广州》和《先行一步》、《邓小平传》已经在中国出版。

如今,中国的经济增幅已经开始放缓。中国即将面临一直以来困扰着日本、韩国和其他东亚国家的问题--经济放缓所带来的问题。

当然,在经济增速放缓时,每个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并不相同。

在日本,一些为了适应经济快速增长而设立的机构,在经济呈现较低增速的时候,他们扮演的角色使日本的经济转型遇到了很多困难。

回顾起来,日本人在很多方面都做得很出色,甚至比美国做得还要好。在1975年之前,我从来没有在日本呆满过一整年,而在1975年我回到日本时,我发现日本在这15年间发生了太多的变化。这激励了我完成了《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Japan As Number One)。

我希望美国人意识到,日本在真实地增长,并且在很多方面都做得相当出色,我相信日本会增长得非常快。然而有些人没有认真地读过这本书,可能会本能地认为我想表达的意思是,日本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实体。

其实无论是对日本的赶超,还是中国的迅速崛起,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当中,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学会思考如何去及时而适度地应对挑战,而不是为此感到沮丧并在事后非常懊恼。

日本和韩国的经济下行提供了前车之鉴。而现在,一个似乎突如其来的问题摆在我们眼前:在经济从高增速到低增速的发展变化中,中国将如何实现转型?

日本独特的经验教训是:当年为经济高速增长量身设计的诸多大型机构,在经济走下坡路时,这些本来行之有效的机构却成为低速经济模式下制造麻烦的源头。

观察1975年前后的日本,人们会发现,这个国家拥有非常有效而强大的官僚机构,他们愿意从全世界其他地区汲取经验和灵感;同时,日本员工对于其所属的日本公司有非常高的忠诚度;另外,日本拥有相当高水平的公共教育和非常低的犯罪率。在所有这些方面日本都做的相当出色。

仔细推敲起来,这些都与日本为高速增长所专门设计的系统有莫大的关系。而在日本不得不下调其增速时,其中的很多设计都变成了发展的障碍。

其中一个问题来自于企业终身聘用制。

我在哈佛大学的同事安德鲁·戈登(Andrew Gordon)研究发现,企业终身聘用制最早出现在20世纪,尤其是在"二战"之后,企业希望设立相关机制,以确保员工在学会所有技能和培训后能够留在企业。这些企业由此设立了资历工资,即从低薪开始,工资逐步上涨,级别越高,工资越多。这些举措都是为了激励员工能够长期留在企业中。这些激励措施不仅能留住那些接受过长时间培训的员工,那些有业务水平与工作技能员工也会因此而忠于企业。

"二战"之后,当日本经济开始高速增长时,日本企业意识到他们要学的东西很多,而鼓励员工掌握各种相关知识,会涉及很多商业机密,而培训的时间和成本也水涨船高。如果员工离开公司一段时间,那么周密的、长时间的培训就浪费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企业推出了独具特色的终身聘用制。

另外,日本企业与子公司的密切关系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日本企业认为,拥有忠诚的零部件生产子公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与子公司关系越密切,合作起来效率就越高。美国企业购买零部件时,通常由企业公布具体规格,负责供应零部件的小企业据此竞争,在符合规格的前提下,报价最低的小企业会获得订单,他们生产的零部件也会被装入大型产品。

在日本企业的眼中,母公司与零部件供应商紧密合作,母公司可以向子公司传递更高的零部件制造技术,并在产品需要更新换代伊始,就将这些技术传授下去。届时,当日本企业生产新产品的时候,会有几家小公司竞争生产零部件,而这些小公司都与母公司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第一轮,订单的分布可能是公司A拿到30%的订单,公司B拿到30%,公司C拿40%。到了下一轮,做的最好的企业的订单会涨到45%或35%,这样来保持调整和竞争的空间,也会带动企业的积极性。

记得我曾经和丰田汽车公司的一位总裁聊过,并且问到了有关丰田机床的事情。然后我又去找机床的负责人,我问他,"你们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谁?"丰田机床的负责人说,"丰田公司"。在丰田内部,有几家这样的公司,一方面,大家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一样保持运转;另一方面,家庭内部的竞争非常激烈,这也驱使他们不断进步,并使他们之间保持着非常紧密的关系。这种特殊而密切的关系有利于提高母公司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同时提高子公司的生产质量。

另外一种促使企业凝聚的方式是交叉持股。一些企业按照规定购买对方的部分股份,通过购买和交叉持有股份,企业得以凝聚并保持他们之间的同盟关系。同时,企业的财务主要交由日本国际贸易与工业部(MITI)管理。在一些重大国家项目上,这些企业享有财务优先,而且其财务成本相对较低,可以使其大步前进,快速增长。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本上升时期,甚至上世纪80年代这些策略都很奏效。问题在于,一旦经济脚步放慢,采用企业终身聘用制的那些企业,即便企业利润低下,想要摆脱老员工也绝非易事,而交叉持股也使得摆脱子公司也相当困难。

前段时间,对日本经济颇有研究的英国社会学家罗纳多·多尔(Ronald Dore)向我抱怨,他强烈谴责目前的系统对于股东赋权过多。多尔认为现在的世界经济基本上都在围着股东转。当人们问公司总裁,公司的目标是什么的时候,总裁的答复是为股东赚钱。多尔认为,相对于股东,公司员工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公司不仅仅是为股东而存在,而更多地是为了员工的健康和福利而存在。因此员工应与股东享有同样的地位。

这些大型机构及其与员工及子公司的复杂关系,拖累了日本经济转型,使日本陷入停滞、处于后泡沫阶段。相对日本而言,中国为快速经济增长所设立的机构,在适应经济放缓时并不会遇到太大的麻烦。但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中国还未达到日本的经济高度就已经开始放缓了。

作者为著名汉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前主任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 文章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3376
  • 引用通告: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trackback.php/3376

萨缪尔森:中国经济应走适度中间路线 课题组:十七省地权现状(概述)
相关文章
《中国社会科学报》:国内外十学者纵论中国道路
傅高义:谈中国研究与中国模式
崔之元:肯定重庆经验而非重庆模式
安德森:Sino-Americana
傅高义:邓小平的历史地位
田雷:重读八二宪法:中国宪政的真问题
汪晖对话傅高义:历史视角下的毛泽东与邓小平时代
API: 工具箱 焦点 短消息 Email PDF 书签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本站文章请提供原文链接,非常感谢。 © http://wen.org.cn
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对于发言内容,由发表者自负责任。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