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书评

王世襄:《中国画论研究》出版记

王世襄:《中国画论研究》出版记

王世襄《中国艺术研究》排印本(共三册)

1941年研究院毕业,获硕士学位。论文通过答辩,但仅完成先秦至宋末。此后回家继续编写,幸有北京图书馆及家中藏书可供使用。至1943年春,写完元至 清部分,共约70万言。由本人及两位社会青年用毛笔抄写,线装成帙。
王世襄

我自幼及壮,长期耽爱多种北京民间玩好。高中毕业后,父亲期望我能成为医生,命投考燕京大学医预科。惟我生性不喜理科,录取后竟愈加玩物丧志,业荒于嬉,以致多门课程不及格,而转修语文。
1939年春,慈母逝世。极端悲痛中深感不能再违背双亲教诲,继续放任自己。是年秋,考入燕京大学研究院。从此摒弃一切玩好,专心学业。次年院方命自定研 究范围及论文题目。因受家庭影响,对中国美术史感兴趣,故上报题目为《中国画论研究》。当时实未认识到画论上起先秦,延续久远,典籍繁多,科目各异,须有 较高理论水平,分析驾驭能力,并对画史画迹有一定知识始能胜任。我贸然以画论研究为题,足见轻率无知,自不量力。

1941年研究院毕业,获硕士学位。论文通过答辩,但仅完成先秦至宋末。此后回家继续编写,幸有北京图书馆及家中藏书可供使用。至1943年春,写完元至 清部分,共约70万言。由本人及两位社会青年用毛笔抄写,线装成帙。惟在编写中,始终感到论说罗列多于分析研究,未能揭示各时期理论作法之发展,与画家画 迹相印证,故自知欠缺尚多。只有再用两三年时间作较大修改,始能有所提高。惟是时国难日深,已决定离开沦陷区,求职谋生,修改画论只有俟诸来日。作于 1996年之《大树图歌》有句如下:"行年近而立,放心收维艰。择题涉文艺,画论始探研。上起谢六法,下逮董画禅。诸子明以降,显晦两不捐。楷法既详述, 理论亦试诠。所恨无卓见,终是饾饤篇。何以藏吾拙,覆瓿年复年。"可视为数十年来对画论一稿的自我检讨。

1943年秋,整装南下。行前画论稿晒蓝复制,留在家中。手写本携重庆,转李庄,就职中国营造学社。1945年日寇投降,受命回京清理战时文物损失。手写 本又随我北返。前此,晒蓝本经先严送呈乡前辈林宰平先生审阅,竟蒙赐撰序言。出于勉勖后学,多溢美之辞,弥增惭愧。

1955年在民族音乐研究所工作期间,曾将画论稿送人民美术出版社,征求意见。不意竟告知同意出版,并将由卢光照先生任编辑。经思考再三,终觉此时出版不 如待修改后再问世,故又主动取回。斯时正忙于布置中国音乐史陈列及汇编《中国古代音乐书目》,业余时间又全部用在访问髹工,辨认漆器,撰写《髹饰录解说》 一书。画论取回再度束诸高阁。我自1945年至1983年,对明清家具之调查、搜集、研究未尝中断。其间又在不同阶段研究髹漆、工匠则例、竹刻等并各有述 作。而惟独不曾为修改画论留出时间。其主要缘由盖因57年划为"右派",著书出版已无可能。当时对唯心主义、封建主义、资产阶级思想批判,又日益严厉。政 治问题与学术问题,界限不分,往往同遭谴责。古代画论,岂能无唯心及封建糟粕,阐述研讨,定将动辄得咎。故对画论稿已由有待修改而不愿出版,改为恐招祸灾 而不敢修改矣。

1989年家具书两种及外文译本均已出版,此项研究告一段落。经过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知识分子心情舒畅,往日顾虑已消失殆尽。斯时工作,我面临以下抉 择:修改画论或述说北京民间玩好。前者须查阅近数十年画论著作,知所取舍,方可着手补充修改旧稿,工作繁重。后者则因早年玩物丧志,往事前踪,历历在目, 勿须搜集资料,即可奋笔直书。且有老友告我:"世之寄情玩好者,何止千百。能用文字表达者,却罕见其人。有关述作,愿先生好自为之。"吾韪其言,数年内完 成《蟋蟀谱集成》、《秋虫六忆》、《北京鸽哨》、《说葫芦》、《冬虫篇》、《大鹰篇》、《獾狗篇》等。而修改画论仍无暇顾及。

1994年,我年80,为出版文集《锦灰堆》,自任校对。字小行密,甚费视力。一日睡起,左目突然失明,动脉堵塞,黄斑坏死,恢复无望。从此书写不便,阅 读维艰。而手头未完乏稿尚有《清宫鸽谱》、《自珍集》等数种。自知修改画论,今后已无可能,只有任其饱蠹鱼矣。

世事无常,竟有完全出乎意想者。去年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来访,知我有画论稿尚未出版,愿借一观。我谨声明,此乃早年之作,欠缺甚多,因未能改写,故久 久不敢问世。倘有付印之意,请先详细审阅,倘无出版价值,稿件请即退还。更因体衰病目,修改已无可能,即使通览一过,改正讹夺,恐亦力不从心,故一切务请 慎重考虑。不出旬日,竟蒙出版社告知,画论同意出版,为免去植字、校对,将用手抄本影印成书。并由年富力强,兼有良好国学基础之龙子仲先生任责任编辑。先 生不辞数月之劳,改正稿中错别、异体字及标点。注释等讹误数百处,并开列有待查证者数十条。幸我藏书尚在,取出与龙先生逐条核对,得以据实改正。我力所能 及者仅此而已,奈何!奈何!

在初闻画论稿可望出版时,拟将《中国画论研究》易名为《中国画论初探》或《中国画论述略》,以期名实不致相去太远。转念易名将不能反映当年真实情况,难免 有掩饰早年自不量力,轻率无知之嫌。以我望九之年,毁誉早已不介于怀,又何必弄巧成拙,多此一举。故请出版社仍用原有书名。事实尽在,画论稿为我早年初收 放心之作,谬误必多。旧稿多年未能修订改写,责亦在我。垂暮之年,竟能侥幸出版,实出望外。吾将坦诚接受一切批评、批判,视为对我之关爱。衷心铭感,承矢 不忘,谨于此先表谢忱。

为使读者了解画论之编写、出版经过,不辞琐屑,陈述如右。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 文章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3162
  • 引用通告: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trackback.php/3162

马锡五: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司法工作 张献民:与瓦尔达的对话
相关文章
张中行、启功、黄苗子:谈王世襄
孙玮:王世襄追讨抗战被劫国宝经历
王世襄:李庄琐忆

API: 工具箱 焦点 短消息 Email PDF 书签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本站文章请提供原文链接,非常感谢。 © http://wen.org.cn
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对于发言内容,由发表者自负责任。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