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人文

孟晖:初一御炉飘果香

北青
清代,每逢大年初一,伴随着紫禁城内的大典,太和殿前的铜香炉就会氤氲着以果皮制成、清新淡远的"四弃香"。成本低廉的香品为何会用于隆重的典礼?因为它来历不凡,寓意丰富。
孟晖 四弃香
作者简介: 孟晖
达斡尔族。1987年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本科学习,1990年肄业;1990年—1993年至法国留学;1994年—1998年在北京艺术博物馆保管陈列部工作;现在北京三联书店做编辑工作。作品有长篇小说《盂兰变》、随笔集《维纳斯的明镜》、《潘金莲的发型》、《花间十六声》、《画堂香事》及学术作品《中原女子服饰使稿》、译作《西方古董欣赏》(与人合作)等。

清代,每逢大年初一,伴随着紫禁城内的大典,太和殿前的铜香炉就会氤氲着以果皮制成、清新淡远的"四弃香"。成本低廉的香品为何会用于隆重的典礼?因为它来历不凡,寓意丰富。

晚清人况周颐所著《眉庐丛话》中有这样一条信息:"每岁元旦,太和殿设朝,金炉内所爇香名'四弃香',清微澹远,迥殊常品,以梨及苹婆等四种果皮晒干制成。历代相传,用之已久,昭俭德也。"

按照这一说法,在清朝,每年元旦(即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旦"),天子率百官于紫禁城内的太和殿举行一年伊始的隆重大典之时,殿前的鎏金大铜香炉中所焚非沉非麝,反而是用梨皮、苹果皮等四种果皮制成的香品。由于四种果皮本属于多半会被丢弃的东西,所成香品便取名"四弃香"。之所以特意在新年的第一天采用这样一种香料,意义在于醒示天下,俭朴的美德乃是天子、国家以及臣民的品行的立基所在。

元旦的拂晓时分,太和殿上下乃是被梨、苹果等四种水果合成的香气缭绕。就在这清淡而缥缈的馡馥中,迎来新升的太阳照耀到禁城琉璃瓦上的曙光。不过,况周颐指出,清朝并非这一富含寓意的仪式细节的发明者。相反,在元旦大朝上使用四弃香,乃是"历代相传,用之已久"。那么,究竟始于哪一朝哪一代?似乎已经难以搜寻到准确答案。

至少可以知道的是,以果皮、果渣制作香料,是在宋代出现的制香技术,因此"四弃香"用于朝会的古老传统不会早于这一朝代。实际上,宋时,用气息鲜明而成本低廉的水果残渣制作便宜的低档香料,本是制香业中很发达的一项业务。据《陈氏香谱》记载,那个时代流行一种名贵的"四合香",是以沉香、檀香各一两,龙脑、麝香各一钱,合在一起而成。然而,同时也就有一种"小四合",把香橙皮、荔枝壳、榠揸果核三样连同甘蔗滓或梨滓中的任一种配在一起,"等分,为末",调和成丸。大约这种用废料制成的合香产品入炉后熏发的气息奇佳,约略与贵重的"四和香"接近,所以得到了个俏皮的名称。此外,《陈氏香谱》还记有"闻思香"方、"百里香"方,也是用橙皮、荔枝壳、苦楝花等作为原料。

不难观察到,从"小四和"开始,以四种果皮、果核搭配在一起制作香品,竟形成了不绝的传统。明人周嘉冑《香乘》中,便记有一种与"小四和"相近的制香方法:"以荔枝壳、甘蔗滓、干柏叶、黄连,和,焚。又或加松球、枣核。"其成品居然叫"山林穷四和香",幽默里透着豁达,让人闻之失笑。该书又引元人《墨娥小录》,有"四叶饼子香":"荔枝壳、松子壳、梨皮、甘蔗柤,右各等分,为细末,梨汁和,丸小鸡头大,捻作饼子,或搓如粗灯草大,阴干,烧,妙。加降真屑、檀末同碾,尤佳。"生活于明末清初的方以智在所著《物理小识》中也记有大致相近的方子:"荔枝壳,甘蔗滓,干柏叶,黄楝头(即苦楝花),梨、枣核,任加松、枫球。"此而成的香品因为配料增加到六样,所以简洁地名为"穷六和",古人真是有着很强的自嘲精神。

自宋至清多种文献中和而不同的记载说明,自宋代产生的用果皮、果渣制作低档香料的做法一直流传不绝,从南宋开始还颇受士大夫青睐。这类香品在材料搭配上变化参差,但一般采用四种,也就以"四"命名,如"四和"、"四叶"等。由此也就窥见了"四弃香"所属的脉络。

资料还明确显示,北宋时代,类似的香品已然在宫廷的殿阁中爇烟袅袅,不过并非蒸腾于国家大典,而是展媚在一位贵妃的"阁中"。提供这一关键信息的竟是兴趣广泛的文豪苏轼,他留下一则《香说》谈道:"温成皇后阁中香,用松子膜、荔枝皮、苦练(楝)花之类;沉、檀、龙、麝皆不用。或以此香遗余,虽诚有思致,然终不如婴香之酷烈。贵人口厌刍豢,则嗜笋蔽;鼻厌龙麝,故奇此香,皆非其正。"

史传称温成皇后(张贵妃)"巧慧,多智数",看来她也确实凭此而深得天子宠爱。对于宋代的有教养阶级来说简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普通而重要的熏香事项,到了温成皇后这里,也被渲染上了鲜明的、个性化的格调。当时为富贵人家所疯狂消费的沉香、檀香、龙脑、麝香之类,她避而不用,却能够想到并且真的敢于把民间最低档的合香产品在工艺上加以精致化,然后搬用到宫廷生活之中。这是温成皇后的聪明之处,也是她的大胆之处,而她的大胆获得了成功。想来,一脑门子政事的皇帝下朝之后,一进这位妃子的殿门,先闻到一股子与朝堂上、也与其他后妃殿阁中全然不同的"小清新"气息,效果大约接近"香疗",很自然的便感到愉快与放松。

温成皇后所用香品的具体内容,可以由文献中大致得其仿佛,如明人周嘉胄《香乘》记有"脱俗香":"香附子(半两,蜜浸三日,慢焙干)、橙皮(一两,焙干)、零陵香(半两,酒浸一宿,慢焙干)、楝花(一两,晒干)、榠櫖核(一两)、荔枝壳(一两)。右并精细拣择,为末,加龙脑少许,炼蜜拌匀,入磁盒封,窨十余日,旋取烧之。"

从苏轼的经历可知,"小四和"一类民间低档香品经聪慧美人提升为"温成皇后阁中香"之后,首先在后宫中独树一帜,笑傲于众妃嫔间,然后又反向回流民间,引发贵族与士大夫阶层的好奇与模仿。是否在此之后,宋代天子又钦定此类朴素香料为"昭俭德"的象征,将之用于朝廷大典?遗憾的是,历史记录留下了太多的断裂,我们后人即使凭想象也无法联补。

不过好玩的是,苏轼对于温成皇后的做法颇不以为然,认为这是富贵闲人吃饱了撑的瞎闹。谁料,东坡居士目为"非正"的香品,在后世却被赞为"清微澹远,迥殊常品","历代相传"地袅香于岁岁元旦的晨光中。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 文章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3080
  • 引用通告: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trackback.php/3080

王奇生:清党以后国民党的组织蜕变 高峰枫:耶稣的继任者——《耶稣的真实王朝》
相关文章
孟晖:胡服变作汉衣冠
孟晖:寄望中产阶级?
孟暉:瑟瑟詞源考
孟晖:皂纱遮面的北宋名臣
API: 工具箱 焦点 短消息 Email PDF 书签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本站文章请提供原文链接,非常感谢。 © http://wen.org.cn
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对于发言内容,由发表者自负责任。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