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社会 总计:436 (0)
书法 (15)   地图 (1)   摄影   敦煌遗珍 (35)   海外遗珍: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精粹 (39)   绘画  

   目前有 436 张图片在我们的资料库中,您可以    

新进图片列表

图片编号 331-360 (总共有 436 张图片)
« 1 ...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5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5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最后更新:01月01日 23:05    
点击数:5505  评论:0    
Robert Lowell, 罗伯特·劳维尔 美国诗人, 1946


卡蒂埃-布列松对摄影的最大贡献就是把新闻摄影变成了一种艺术。他的展览“The Decisive Moment”(决定性瞬间)是第一个在卢浮宫展出的摄影作品展。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没有继承父业,选择了学习绘画,22岁时他去东非旅行,开始用莱卡相机,从此正式迷上摄影。他用的镜头主要是50mm的标准镜头(视野与人眼同),偶然在拍风景是用长焦镜。二战期间他参加法国部队,被俘后两次越狱失败,第三次才成功,继续在地下与德国占领军斗争。二战后他成立了Magnum玛格农图片社,帮助新闻摄影者维护权益。他认为摄影作品中应该有“人的尊严”(human dignity)。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6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6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最后更新:01月01日 23:05    
点击数:5507  评论:1    
威廉·福克纳 Willian Faulkner  1946 美国作家

卡蒂埃-布列松对摄影的最大贡献就是把新闻摄影变成了一种艺术。他的展览“The Decisive Moment”(决定性瞬间)是第一个在卢浮宫展出的摄影作品展。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没有继承父业,选择了学习绘画,22岁时他去东非旅行,开始用莱卡相机,从此正式迷上摄影。他用的镜头主要是50mm的标准镜头(视野与人眼同),偶然在拍风景是用长焦镜。二战期间他参加法国部队,被俘后两次越狱失败,第三次才成功,继续在地下与德国占领军斗争。二战后他成立了Magnum玛格农图片社,帮助新闻摄影者维护权益。他认为摄影作品中应该有“人的尊严”(human dignity)。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7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7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最后更新:01月01日 23:05    
点击数:5560  评论:1    
伊戈尔·马尔凯维奇(Igor Markevitch 1912-1983) 出生于俄国的指挥家、作曲家、教师。1962

卡蒂埃-布列松对摄影的最大贡献就是把新闻摄影变成了一种艺术。他的展览“The Decisive Moment”(决定性瞬间)是第一个在卢浮宫展出的摄影作品展。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没有继承父业,选择了学习绘画,22岁时他去东非旅行,开始用莱卡相机,从此正式迷上摄影。他用的镜头主要是50mm的标准镜头(视野与人眼同),偶然在拍风景是用长焦镜。二战期间他参加法国部队,被俘后两次越狱失败,第三次才成功,继续在地下与德国占领军斗争。二战后他成立了Magnum玛格农图片社,帮助新闻摄影者维护权益。他认为摄影作品中应该有“人的尊严”(human dignity)。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8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8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最后更新:01月01日 23:05    
点击数:5717  评论:0    
Paul Valery 保罗 瓦拉里 1946

卡蒂埃-布列松对摄影的最大贡献就是把新闻摄影变成了一种艺术。他的展览“The Decisive Moment”(决定性瞬间)是第一个在卢浮宫展出的摄影作品展。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没有继承父业,选择了学习绘画,22岁时他去东非旅行,开始用莱卡相机,从此正式迷上摄影。他用的镜头主要是50mm的标准镜头(视野与人眼同),偶然在拍风景是用长焦镜。二战期间他参加法国部队,被俘后两次越狱失败,第三次才成功,继续在地下与德国占领军斗争。二战后他成立了Magnum玛格农图片社,帮助新闻摄影者维护权益。他认为摄影作品中应该有“人的尊严”(human dignity)。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9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9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最后更新:01月01日 23:05    
点击数:5604  评论:1    
卡尔·荣格 Karl Jung 心理学家 1966

卡蒂埃-布列松对摄影的最大贡献就是把新闻摄影变成了一种艺术。他的展览“The Decisive Moment”(决定性瞬间)是第一个在卢浮宫展出的摄影作品展。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没有继承父业,选择了学习绘画,22岁时他去东非旅行,开始用莱卡相机,从此正式迷上摄影。他用的镜头主要是50mm的标准镜头(视野与人眼同),偶然在拍风景是用长焦镜。二战期间他参加法国部队,被俘后两次越狱失败,第三次才成功,继续在地下与德国占领军斗争。二战后他成立了Magnum玛格农图片社,帮助新闻摄影者维护权益。他认为摄影作品中应该有“人的尊严”(human dignity)。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12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12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最后更新:01月01日 23:05    
点击数:6489  评论:1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Claude Levi-Strauss, 人类学家, 1973

卡蒂埃-布列松对摄影的最大贡献就是把新闻摄影变成了一种艺术。他的展览“The Decisive Moment”(决定性瞬间)是第一个在卢浮宫展出的摄影作品展。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没有继承父业,选择了学习绘画,22岁时他去东非旅行,开始用莱卡相机,从此正式迷上摄影。他用的镜头主要是50mm的标准镜头(视野与人眼同),偶然在拍风景是用长焦镜。二战期间他参加法国部队,被俘后两次越狱失败,第三次才成功,继续在地下与德国占领军斗争。二战后他成立了Magnum玛格农图片社,帮助新闻摄影者维护权益。他认为摄影作品中应该有“人的尊严”(human dignity)。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13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13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最后更新:01月01日 23:05    
点击数:6333  评论:1    
Jean Renoir, 让·雷诺阿(法国大画家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的次子) 导演 1946


卡蒂埃-布列松对摄影的最大贡献就是把新闻摄影变成了一种艺术。他的展览“The Decisive Moment”(决定性瞬间)是第一个在卢浮宫展出的摄影作品展。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没有继承父业,选择了学习绘画,22岁时他去东非旅行,开始用莱卡相机,从此正式迷上摄影。他用的镜头主要是50mm的标准镜头(视野与人眼同),偶然在拍风景是用长焦镜。二战期间他参加法国部队,被俘后两次越狱失败,第三次才成功,继续在地下与德国占领军斗争。二战后他成立了Magnum玛格农图片社,帮助新闻摄影者维护权益。他认为摄影作品中应该有“人的尊严”(human dignity)。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14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14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最后更新:01月01日 23:05    
点击数:6386  评论:1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Stravinsky Igor,1882—1971),美籍俄罗斯作曲家。1967

卡蒂埃-布列松对摄影的最大贡献就是把新闻摄影变成了一种艺术。他的展览“The Decisive Moment”(决定性瞬间)是第一个在卢浮宫展出的摄影作品展。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没有继承父业,选择了学习绘画,22岁时他去东非旅行,开始用莱卡相机,从此正式迷上摄影。他用的镜头主要是50mm的标准镜头(视野与人眼同),偶然在拍风景是用长焦镜。二战期间他参加法国部队,被俘后两次越狱失败,第三次才成功,继续在地下与德国占领军斗争。二战后他成立了Magnum玛格农图片社,帮助新闻摄影者维护权益。他认为摄影作品中应该有“人的尊严”(human dignity)。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15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15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最后更新:01月01日 23:05    
点击数:6318  评论:1    
Marcel Duchamp 马塞·杜乡 1968

卡蒂埃-布列松对摄影的最大贡献就是把新闻摄影变成了一种艺术。他的展览“The Decisive Moment”(决定性瞬间)是第一个在卢浮宫展出的摄影作品展。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没有继承父业,选择了学习绘画,22岁时他去东非旅行,开始用莱卡相机,从此正式迷上摄影。他用的镜头主要是50mm的标准镜头(视野与人眼同),偶然在拍风景是用长焦镜。二战期间他参加法国部队,被俘后两次越狱失败,第三次才成功,继续在地下与德国占领军斗争。二战后他成立了Magnum玛格农图片社,帮助新闻摄影者维护权益。他认为摄影作品中应该有“人的尊严”(human dignity)。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16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16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最后更新:01月01日 23:05    
点击数:7558  评论:1    
马蒂斯 1944

卡蒂埃-布列松对摄影的最大贡献就是把新闻摄影变成了一种艺术。他的展览“The Decisive Moment”(决定性瞬间)是第一个在卢浮宫展出的摄影作品展。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没有继承父业,选择了学习绘画,22岁时他去东非旅行,开始用莱卡相机,从此正式迷上摄影。他用的镜头主要是50mm的标准镜头(视野与人眼同),偶然在拍风景是用长焦镜。二战期间他参加法国部队,被俘后两次越狱失败,第三次才成功,继续在地下与德国占领军斗争。二战后他成立了Magnum玛格农图片社,帮助新闻摄影者维护权益。他认为摄影作品中应该有“人的尊严”(human dignity)。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17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17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最后更新:01月01日 23:05    
点击数:7405  评论:0    
时尚女士 夏奈尔 Chanel 1961
有趣的是背后好像摆了套百科全书。

卡蒂埃-布列松对摄影的最大贡献就是把新闻摄影变成了一种艺术。他的展览“The Decisive Moment”(决定性瞬间)是第一个在卢浮宫展出的摄影作品展。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没有继承父业,选择了学习绘画,22岁时他去东非旅行,开始用莱卡相机,从此正式迷上摄影。他用的镜头主要是50mm的标准镜头(视野与人眼同),偶然在拍风景是用长焦镜。二战期间他参加法国部队,被俘后两次越狱失败,第三次才成功,继续在地下与德国占领军斗争。二战后他成立了Magnum玛格农图片社,帮助新闻摄影者维护权益。他认为摄影作品中应该有“人的尊严”(human dignity)。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18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18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最后更新:01月01日 23:05    
点击数:6858  评论:1    
英国 哈利法克斯 Halifax

卡蒂埃-布列松对摄影的最大贡献就是把新闻摄影变成了一种艺术。他的展览“The Decisive Moment”(决定性瞬间)是第一个在卢浮宫展出的摄影作品展。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没有继承父业,选择了学习绘画,22岁时他去东非旅行,开始用莱卡相机,从此正式迷上摄影。他用的镜头主要是50mm的标准镜头(视野与人眼同),偶然在拍风景是用长焦镜。二战期间他参加法国部队,被俘后两次越狱失败,第三次才成功,继续在地下与德国占领军斗争。二战后他成立了Magnum玛格农图片社,帮助新闻摄影者维护权益。他认为摄影作品中应该有“人的尊严”(human dignity)。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19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19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最后更新:01月01日 23:05    
点击数:6625  评论:1    
1948 上海 国民党统治后期无限度发行纸币,造成巨大通货膨胀,物价每天都要涨多次。年底政府允许市民每人购买40克黄金,当时人山人海,警察也不尽力维持秩序,造成挤压致死者十人左右。

卡蒂埃-布列松对摄影的最大贡献就是把新闻摄影变成了一种艺术。他的展览“The Decisive Moment”(决定性瞬间)是第一个在卢浮宫展出的摄影作品展。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没有继承父业,选择了学习绘画,22岁时他去东非旅行,开始用莱卡相机,从此正式迷上摄影。他用的镜头主要是50mm的标准镜头(视野与人眼同),偶然在拍风景是用长焦镜。二战期间他参加法国部队,被俘后两次越狱失败,第三次才成功,继续在地下与德国占领军斗争。二战后他成立了Magnum玛格农图片社,帮助新闻摄影者维护权益。他认为摄影作品中应该有“人的尊严”(human dignity)。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20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20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最后更新:01月01日 23:05    
点击数:6726  评论:1    
抱着酒瓶的小男孩

卡蒂埃-布列松对摄影的最大贡献就是把新闻摄影变成了一种艺术。他的展览“The Decisive Moment”(决定性瞬间)是第一个在卢浮宫展出的摄影作品展。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没有继承父业,选择了学习绘画,22岁时他去东非旅行,开始用莱卡相机,从此正式迷上摄影。他用的镜头主要是50mm的标准镜头(视野与人眼同),偶然在拍风景是用长焦镜。二战期间他参加法国部队,被俘后两次越狱失败,第三次才成功,继续在地下与德国占领军斗争。二战后他成立了Magnum玛格农图片社,帮助新闻摄影者维护权益。他认为摄影作品中应该有“人的尊严”(human dignity)。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21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21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最后更新:01月01日 23:05    
点击数:6337  评论:1    
中国 1949 解放军

卡蒂埃-布列松对摄影的最大贡献就是把新闻摄影变成了一种艺术。他的展览“The Decisive Moment”(决定性瞬间)是第一个在卢浮宫展出的摄影作品展。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没有继承父业,选择了学习绘画,22岁时他去东非旅行,开始用莱卡相机,从此正式迷上摄影。他用的镜头主要是50mm的标准镜头(视野与人眼同),偶然在拍风景是用长焦镜。二战期间他参加法国部队,被俘后两次越狱失败,第三次才成功,继续在地下与德国占领军斗争。二战后他成立了Magnum玛格农图片社,帮助新闻摄影者维护权益。他认为摄影作品中应该有“人的尊严”(human dignity)。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22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22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最后更新:01月01日 23:05    
点击数:6192  评论:2    
中国 关于伊拉克的海报 1960?

卡蒂埃-布列松对摄影的最大贡献就是把新闻摄影变成了一种艺术。他的展览“The Decisive Moment”(决定性瞬间)是第一个在卢浮宫展出的摄影作品展。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没有继承父业,选择了学习绘画,22岁时他去东非旅行,开始用莱卡相机,从此正式迷上摄影。他用的镜头主要是50mm的标准镜头(视野与人眼同),偶然在拍风景是用长焦镜。二战期间他参加法国部队,被俘后两次越狱失败,第三次才成功,继续在地下与德国占领军斗争。二战后他成立了Magnum玛格农图片社,帮助新闻摄影者维护权益。他认为摄影作品中应该有“人的尊严”(human dignity)。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23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23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最后更新:01月01日 23:05    
点击数:6233  评论:1    
卡蒂埃-布列松对摄影的最大贡献就是把新闻摄影变成了一种艺术。他的展览“The Decisive Moment”(决定性瞬间)是第一个在卢浮宫展出的摄影作品展。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没有继承父业,选择了学习绘画,22岁时他去东非旅行,开始用莱卡相机,从此正式迷上摄影。他用的镜头主要是50mm的标准镜头(视野与人眼同),偶然在拍风景是用长焦镜。二战期间他参加法国部队,被俘后两次越狱失败,第三次才成功,继续在地下与德国占领军斗争。二战后他成立了Magnum玛格农图片社,帮助新闻摄影者维护权益。他认为摄影作品中应该有“人的尊严”(human dignity)。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24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24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最后更新:01月01日 23:05    
点击数:6211  评论:1    
卡蒂埃-布列松对摄影的最大贡献就是把新闻摄影变成了一种艺术。他的展览“The Decisive Moment”(决定性瞬间)是第一个在卢浮宫展出的摄影作品展。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没有继承父业,选择了学习绘画,22岁时他去东非旅行,开始用莱卡相机,从此正式迷上摄影。他用的镜头主要是50mm的标准镜头(视野与人眼同),偶然在拍风景是用长焦镜。二战期间他参加法国部队,被俘后两次越狱失败,第三次才成功,继续在地下与德国占领军斗争。二战后他成立了Magnum玛格农图片社,帮助新闻摄影者维护权益。他认为摄影作品中应该有“人的尊严”(human dignity)。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25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25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最后更新:01月01日 23:05    
点击数:6017  评论:1    
让·热内 Jean Genet, 法国作家, 1964

卡蒂埃-布列松对摄影的最大贡献就是把新闻摄影变成了一种艺术。他的展览“The Decisive Moment”(决定性瞬间)是第一个在卢浮宫展出的摄影作品展。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没有继承父业,选择了学习绘画,22岁时他去东非旅行,开始用莱卡相机,从此正式迷上摄影。他用的镜头主要是50mm的标准镜头(视野与人眼同),偶然在拍风景是用长焦镜。二战期间他参加法国部队,被俘后两次越狱失败,第三次才成功,继续在地下与德国占领军斗争。二战后他成立了Magnum玛格农图片社,帮助新闻摄影者维护权益。他认为摄影作品中应该有“人的尊严”(human dignity)。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最后更新:01月01日 23:05    
点击数:6233  评论:1    
克什米尔,斯利那加(SRINAGAR)的妇女在哈里帕布山(Hari Parbat Hill)向即将从喜马拉雅山后升起的太阳祈祷 1948 ),山上的泥土是丹砂色的,山上有许多寺庙和圣殿。

卡蒂埃-布列松对摄影的最大贡献就是把新闻摄影变成了一种艺术。他的展览“The Decisive Moment”(决定性瞬间)是第一个在卢浮宫展出的摄影作品展。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没有继承父业,选择了学习绘画,22岁时他去东非旅行,开始用莱卡相机,从此正式迷上摄影。他用的镜头主要是50mm的标准镜头(视野与人眼同),偶然在拍风景是用长焦镜。二战期间他参加法国部队,被俘后两次越狱失败,第三次才成功,继续在地下与德国占领军斗争。二战后他成立了Magnum玛格农图片社,帮助新闻摄影者维护权益。他认为摄影作品中应该有“人的尊严”(human dignity)。

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地藏菩萨2

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地藏菩萨2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敦煌遗珍    最后更新:12月29日 13:02    
点击数:9187  评论:1    
玄奘译了《地藏十轮经》后,地藏信仰就流传开来。这幅图中地藏菩萨坐于岩石之上,两侧是地狱十王。在伪经《十王经》中,人在再次轮回以前要经过十王的审判和惩罚。十王是十殿阎王的简称,裁断亡者罪业,这个传说结合了印度地狱判罚转生思想与唐代的民间传说。十王中除了我们最熟悉的阎罗王外,还有秦广王、初江王、宋帝王、五官王、变成王、太山王、平等王、都市王、五道转轮王等。这种信仰约兴起于晚唐,通常就像这幅图一样将地藏菩萨表现在构图中央,两侧或下方对称分布十王,十王多作中国古代官员装束,这幅图中还摆开公案,旁侍文吏。图下方画着道明,身侧一头狮子。敦煌写本S.3092号引《还魂记》有「道明和尚入冥故事」其中有十王、地藏菩萨、判官、道明和尚、金毛狮子等《十王经》中的形象,故事说唐大历13年(778)襄州开元寺道明为冥吏误为龙兴寺道明而被拘拿到冥府,见到地藏菩萨与文殊菩萨化身的狮子,狮子伏地就能明察秋毫地谛听死者生前行事(金庸显然对这些故事比较熟悉)。后道明得蒙洗雪,并目睹新样地藏菩萨尊像,还魂后图写丹青,绘列地藏真容。图中的道明正在目睹一场审判,带枷者被牛头牵着站在镜前,看到他生前杀牛的情景。图最下方是供养人的画像。91x65cm--人文与社会::Humanities.cn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地藏菩萨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地藏菩萨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敦煌遗珍    最后更新:12月29日 12:57    
点击数:6990  评论:1    
地藏信仰在平民中很流行,地藏被看成是六道(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轮回的主宰,可以把堕入地狱者拯救出来。图中地藏菩萨背后的六道云彩上分表表现六道,两侧有普贤文殊,下方为供养人。--人文与社会::Humanities.cn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敦煌遗珍    最后更新:12月29日 12:52    
点击数:6762  评论:0    
地藏菩萨(Kshitigarbha),手执净瓶,或者说“军持” (kundika,也译作君持、捃稚迦,是佛教徒贮水器,亦用于仪式,形式从扁平器到明清时蒜头型都有),脚下莲花,着袈裟,地藏菩萨是所有菩萨中唯一被描绘成僧人模样的。关于袈裟(kasdya),梵文原义“坏色”,应当是用旧衣碎片拼成,颜色芜杂,不用青、黄、黑、白、赤等八正色,以示苦行。中国寺庙中僧人便装至今仍维持这个习惯,而日本僧人则已经服用黑衣。63x17cm--人文与社会::Humanities.cn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执金刚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执金刚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敦煌遗珍    最后更新:12月29日 11:52    
点击数:4960  评论:1    
金刚力士(Vajrapani),vajr原为吠陀(veda)经中大神因陀罗(Indra)的武器,也就是雷,引申说成是棍棒。pani,手。所以又有译成“执金刚”的。图上拼缝是后期处理造成的,并非原画。其画风有意用墨线勾勒,然后颜色渲染来显示金刚力士的肌肉纹理,似有立体感。67x18cm--人文与社会::Humanities.cn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敦煌遗珍    最后更新:12月29日 11:04    
点击数:4774  评论:1    
观世音四种像。图上方画着观世音的四种像,其光圈衣裳眉目略有不同。下方画普贤骑象,文殊跨狮,各有随从。140x97cm--人文与社会::Humanities.cn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敦煌遗珍    最后更新:12月29日 11:03    
点击数:4850  评论:1    
与普贤成对出现的文殊菩萨像。在佛教图象中,文殊骑狮子,普贤骑白象。文殊象征智慧,而普贤则是行动与佛祖誓言的象征。219x115cm--人文与社会::Humanities.cn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敦煌遗珍    最后更新:12月29日 11:03    
点击数:4804  评论:1    
这张普贤菩萨像是有成对的文殊像的。图中普贤骑着白象,形体较大,侍从形体较小,有些演奏乐器,有的黑面凸目。这张图较大。219x115cm--人文与社会:Humanities.cn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敦煌遗珍    最后更新:12月29日 11:01    
点击数:4335  评论:1    
普贤菩萨(Samantabhadra)坐于白象之上,脚下莲花。这幅经幡上方的三角形饰件与下方的穗都已失落。一般来说普贤菩萨像总是与文殊菩萨(Manjusri)成对出现。57x18.5cm--人文与社会::Humanities.cn

海外遗珍--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精萃: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1

海外遗珍--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精萃: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1热门
张贴者:humanities.cn从humanities.cn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海外遗珍: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精粹    最后更新:12月27日 22:24    
点击数:4595  评论:1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是国外收藏中国文物最丰的场馆之一。河南洛阳龙门石窟著名的《皇帝礼佛图》石刻即在此。这幅照片是主要从山西盗得之佛教文物的展出厅,墙上壁画是山西广胜寺的元代彩画大约60平方米。偷盗佛教文物的一个特点是对于大中型石佛像特喜凿下佛头,以便减轻重量长途运输,大都会博物馆有很多佛头,照片背景中隐约可见其二。

海外遗珍--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精萃: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3

海外遗珍--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精萃: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3热门
张贴者:humanities.cn从humanities.cn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海外遗珍: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精粹    最后更新:12月27日 01:35    
点击数:4779  评论:1    
北魏青铜鎏金药师佛。药师佛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为众生解除疾病之苦,使具足诸根而入解脱,依此愿而从菩萨成佛。药师佛愿满建成的净土,称为净琉璃世界。药师佛具有很大实用性,故在汉地很受欢迎。在很多雕塑中可以看到日光菩萨与月光菩萨左右相侍,合称东方三圣。 高76.9厘米。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是国外收藏中国文物最丰的场馆之一。龙门石窟著名的《皇帝礼佛图》即在此。--人文与社会::humanities.cn
Altarpiece Dedicated to Buddha Maitreya, 524; Northern Wei dynasty (386–534) Hebei province, China. Gilt bronze; H. 30 1/4 in. (76.9 cm); W. 16 in. (40.6 cm); D. 9 3/4 in. (24.8 cm)
Rogers Fund, 1938 (38.158.1a–n)[img]http://humanities.cn/uploads/photos/metorg.gif[/img]

图片编号 331-360 (总共有 436 张图片)
« 1 ...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