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文章列表 全部 按跟踪网址倒序

普通 推荐阅读 焦点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5 »
文章
  1. 张永和、栗宪庭:关于城市建筑的对话
    建筑 2008/09/04 | 阅读: 1896
    一个建筑师,一个艺术评论家,谈到中国当代建筑,一样有心杀敌,无力回天。
  2. 朱其:谁在害怕批评艺术市场?
    艺术 2008/09/05 | 阅读: 1046
    朱其发表了几篇批评艺术市场的文章,引来了一片攻击。
  3. 张历君:历史与剧场:论瞿秋白笔下的「滑稽剧」和「死鬼」意象
    历史 文学 2008/09/05 | 阅读: 2025
    解读瞿秋白临终告白《多余的话》的一个方式。
  4. 杨念群:边界的重设
    历史 宗教 2008/09/06 | 阅读: 1880
    从清末有关"采生折割"的反教话语看中国人空间观念的变化。作者认为,对外来者的妖魔化不仅反映在对传统社区内外之别的想象上,而且反映在对谣言传播方式的延续上。
  5. 杨念群:西医传教士的双重角色在中国本土的结构性紧张
    宗教 医卫 2008/09/06 | 阅读: 2164
    西医传教士的角色多元性在中国本土语境中可以引申出诸多"现代性"问题: 如西医传教士的宗教与科学双重角色在中国本土传播的过程中如何产生裂变与紧张, 宗教权威如何在近代语境中通过医学改造转型为一种世俗控制能力, 这种现代意义的监控又如何为本土文化所兼容.
  6. 刘小枫: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真理
    宗教 书评 人文 2008/09/06 | 阅读: 1984
    比较尼采和舍斯托夫对宗教和真理的观点,介绍舍斯托夫生平。
  7. 葛兆光:关于近十年中国近代佛教研究著作的一个评论
    书评 宗教 2008/09/06 | 阅读: 2027
    分析20世纪90年代近代佛教研究的发展和问题。
  8. 张再利、马为华:解构和颠覆:双眼下的中国女性穆斯林群体——读《中国清真女寺史》
    宗教 书评 2008/09/06 | 阅读: 1901
    女权,似乎就是平等的同义。在西方的学术视野里,伊斯兰永远是穆斯林世界不平等的根源。
  9. 郭树清:关于中国经济若干基本问题的思考
    经济 2008/09/09 | 阅读: 5141
    对中国经济发展、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涉及的问题提出了很有见地的看法。
  10. 张进山:当代日本民族保守主义的产生与兴起
    政治 2008/09/09 | 阅读: 5714
    民族保守主义的产生,是日本政坛总体“政党保守化”和“政治右倾化”的逻辑必然,其背景与国际政治格局的重组和日本国内政治生态的变化是密不可分的。
  11. 王汎森: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的若干思考
    社会 2008/09/10 | 阅读: 1536
    提出比较研究不可忽视,一九五○年代以后的台湾与中国的思想历史应该得到特别的重视,许多普遍感到兴趣的问题,像隐私的观念、人权、友谊、宇宙观、时间、空间等,需要被放在近代思想文化史的脉络中加以探讨,而且仍然不能忽略对于思想家们原典的阅读与阐释。
  12. 陶东风:精英化——去精英化与文学经典建构机制的转换
    社会 2008/09/10 | 阅读: 1512
    从“精英化和“去精英化”角度来看80-90年代以来文学经典的建构变化。但作者在分析中简单地把金庸等人看成是纯粹的消费文化代表,仍应商榷。
  13. 王绍光、潘维:2008--思想解放与中国复兴
    社会 2008/09/11 | 阅读: 1890
    甘阳、王绍光、潘维、强世功等学者就"2008与中国复兴"的话题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法律硕士对话的部分。
  14. 潘维:核时代的意识形态
    政治 2008/09/11 | 阅读: 2305
    提出反对“新蒙昧主义”。
  15. 熊月之:上海文化的前世今生
    社会 2008/09/12 | 阅读: 1699
    非常概括,上海简介此篇为首。
  16. 徐泓:〈序韦庆远教授《张居正和明代中后期政局》〉
    书评 2008/09/12 | 阅读: 1474
    对於张居正的评价,毁誉互见,瑕瑜不能相掩,是向来一般史家的共通看法。
  17. 朱善杰:当下农村初中生的文学环境——以山东省X镇为例
    文学 2008/09/12 | 阅读: 1277
    通过对该镇初中生文学环境的调查,尝试揭开它发生变化的原因和揭示现当代文学所面临的一些外部环境。
  18. 高名潞:艺术产业和中国当代艺术现状
    艺术 2008/09/13 | 阅读: 3051
    21世纪的中国面临着西方一个多世纪前的问题:即艺术的资本化、产业化和产品化。它给中国当代艺术带来诸多弊端——价值观上的资本化,美学上的平面化、时尚化、媚俗化,运作上的江湖化,而且危害甚深,凡是有责任感的人都在为此担忧。
  19. 廖子光:发放主权信贷,结束美元霸权
    经济 2008/09/14 | 阅读: 1326
    新自由全球化市场极端主义的垮台给亚洲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为自己和世界其他地方建立比较公平的经济关系。美国作为两边都靠大洋的国家,必须对待亚太国家作为平等的亚太经济共同体的成员,在新的世界经济秩序中,这个秩序让经济民族主义变得不需要。

      中国作为亚太区域未来最大的经济体,应该在这个新的世界经济秩序中发挥关键的作用。为了做到这一点,中国必须眼光放得远一点,不要局限于加入正在走向衰落的全球出口市场经济,提供一个国内发展的模式,对外贸易被重新放回经济中本来的地位上,而不是现在全部以消费为唯一考虑。中国朝这个方向前进的第一步就是摆脱美元霸权,通过发放主权信贷项目推动国内发展。
  20. 朱其:双年展主题以及思想资源的匮乏
    艺术 2008/09/15 | 阅读: 1324
    朱其最近发表了一系列批评中国当代艺术的文章。
« 1 ...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5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