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文章列表 全部

普通 推荐阅读 焦点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 205 »
文章
  1. 陶东风:精英化——去精英化与文学经典建构机制的转换
    社会 2008/09/10 | 阅读: 1512
    从“精英化和“去精英化”角度来看80-90年代以来文学经典的建构变化。但作者在分析中简单地把金庸等人看成是纯粹的消费文化代表,仍应商榷。
  2. 王汎森: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的若干思考
    社会 2008/09/10 | 阅读: 1536
    提出比较研究不可忽视,一九五○年代以后的台湾与中国的思想历史应该得到特别的重视,许多普遍感到兴趣的问题,像隐私的观念、人权、友谊、宇宙观、时间、空间等,需要被放在近代思想文化史的脉络中加以探讨,而且仍然不能忽略对于思想家们原典的阅读与阐释。
  3. 张进山:当代日本民族保守主义的产生与兴起
    政治 2008/09/09 | 阅读: 5714
    民族保守主义的产生,是日本政坛总体“政党保守化”和“政治右倾化”的逻辑必然,其背景与国际政治格局的重组和日本国内政治生态的变化是密不可分的。
  4. 郭树清:关于中国经济若干基本问题的思考
    经济 2008/09/09 | 阅读: 5141
    对中国经济发展、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涉及的问题提出了很有见地的看法。
  5. 葛兆光:关于近十年中国近代佛教研究著作的一个评论
    书评 宗教 2008/09/06 | 阅读: 2027
    分析20世纪90年代近代佛教研究的发展和问题。
  6. 张再利、马为华:解构和颠覆:双眼下的中国女性穆斯林群体——读《中国清真女寺史》
    宗教 书评 2008/09/06 | 阅读: 1901
    女权,似乎就是平等的同义。在西方的学术视野里,伊斯兰永远是穆斯林世界不平等的根源。
  7. 刘小枫: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真理
    宗教 书评 人文 2008/09/06 | 阅读: 1984
    比较尼采和舍斯托夫对宗教和真理的观点,介绍舍斯托夫生平。
  8. 杨念群:西医传教士的双重角色在中国本土的结构性紧张
    宗教 医卫 2008/09/06 | 阅读: 2164
    西医传教士的角色多元性在中国本土语境中可以引申出诸多"现代性"问题: 如西医传教士的宗教与科学双重角色在中国本土传播的过程中如何产生裂变与紧张, 宗教权威如何在近代语境中通过医学改造转型为一种世俗控制能力, 这种现代意义的监控又如何为本土文化所兼容.
  9. 杨念群:边界的重设
    历史 宗教 2008/09/06 | 阅读: 1880
    从清末有关"采生折割"的反教话语看中国人空间观念的变化。作者认为,对外来者的妖魔化不仅反映在对传统社区内外之别的想象上,而且反映在对谣言传播方式的延续上。
  10. 张历君:历史与剧场:论瞿秋白笔下的「滑稽剧」和「死鬼」意象
    历史 文学 2008/09/05 | 阅读: 2025
    解读瞿秋白临终告白《多余的话》的一个方式。
  11. 朱其:谁在害怕批评艺术市场?
    艺术 2008/09/05 | 阅读: 1046
    朱其发表了几篇批评艺术市场的文章,引来了一片攻击。
  12. 张永和、栗宪庭:关于城市建筑的对话
    建筑 2008/09/04 | 阅读: 1896
    一个建筑师,一个艺术评论家,谈到中国当代建筑,一样有心杀敌,无力回天。
  13. 徐庆全:陈寅恪《论〈再生缘〉》出版风波
    书评 2008/09/03 | 阅读: 6861
    1954年,陈寅恪写成《论〈再生缘〉》,油印稿由章士钊带到香港,辗转由香港友联出版社出版,一时轰动海外,议论纷纭。
  14. 萨义德:叶芝与非殖民化
    文学 2008/09/03 | 阅读: 5131
    叶芝与他的本上传统、与他的时代的历史和政治背景,以及他作为一位在民族主义汹涌澎拜的爱尔兰用英语写作的诗人这一极端复杂的环境,是紧密相连并互相作用的。
  15. 陈嘉映、汪丁丁:常识与科学
    思想 科技 2008/09/02 | 阅读: 1832
    当科学和主义挂钩,很多问题就产生了。
  16. 黄宗智:探寻中国的现代性
    书评 2008/09/01 | 阅读: 3841
    这篇文章评论的是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2008重印本,是很好的一篇分析和导读。

    "汪晖的四卷本著作《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卷帙浩繁,内容十分复杂。首卷围绕“理”与“物”的关系这一中心命题,探讨了宋明儒学的“天理”主题;次卷转向“帝国/国家”问题,先证明它们是西方(包括日本)在分析中国时使用的主导性的现代二元对立概念,再论证它们对理解清朝和民国的国家特性来说,具有基本的缺陷;第三卷对晚清和民初的重要思想家进行分析,并揭示出,在将旧的“天理”世界观重塑为“公理”世界观的时候,他们既纳入了西方式的科学公理观念,又保持了传统的对“天理”中的“理”的伦理—政治的关注;第四卷在上述背景下,讨论了现代“科学话语共同体”如何兴起为二十世纪中国思想的核心主题。四卷洋洋洒洒至一六○八页,仅“导言”一章,即长至百余页。"
  17. 克罗泽尔:前苏联与中国前卫艺术
    艺术 2008/09/01 | 阅读: 6642
    比较前苏联与中国前卫艺术的产生发展。文章中提到的情况截至1996年,当时全球艺术品价格大幅虚高的情况还没有大规模出现,但作者已经提到中国的一些美术学院中对销售作品的关心远大于对艺术探索的的关心。
  18. 李强:恶劣的劳动条件,Puma制造在中国
    经济 2008/08/31 | 阅读: 2265
    最近中国劳工观察(CLW)发布了关于Adidas和Puma这两个德国品牌的运动服装在中国生产工厂的工人待遇和劳动条件情况。一双60到90美元的Puma鞋,生产这双鞋的所有中国工人的工资不到2美元。Puma报告包括puma公司对报告的回应和自辨。
  19. 黄平、姚洋、韩毓海:漫长的20世纪
    思想 2008/08/31 | 阅读: 3125
    漫长的20世纪是阿锐基对资本主义数百年的扩张历史作的描述,相对于布罗代尔“漫长的十六世纪”和霍布斯鲍姆“漫长的十九世纪”,“漫长”意味着观念上的实际,而非时间上的世纪。黄平、姚洋、韩毓海的谈话把20世纪中国也放在这个过程中考察,试图推翻一些成见,提醒读者一些以往被忽略的方面。
  20. 朱苏力:这里没有不动产——法律移植问题的理论梳理
    法律 2008/08/30 | 阅读: 1872
    青海西南部的游牧生活特点,挑战了“不动产”这个普世概念。
« 1 ...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 205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