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人文

人文

综合
« 1 ... 7 8 9 (10) 11 12 »
文章
  1. 佩奇:巴赫金、马克思主义和后结构主义
    2009/02/25
    原文发于《文艺理论研究》, 1996.01.网络上各个文本都有错误。
  2. 王汎森:如果讓我重做一次研究生
    2009/02/24
    谈求学做研究的实际经验。
  3. Golberg: Vegetable Stand
    2009/02/24
    梭罗素食的原因及其他。有些人素食不是因为毛茸茸的小动物可爱,更严肃的理由有清洁,节约,反对暴力,把女性从与处理肉食相关的繁重厨房劳动中解放出来,等等。
  4. 王治河:以平常心看待后现代主义
    2009/02/21
    后现代不反对科学,它抵制的是科学的霸权、科学的霸道,也就是科学沙文主义。
  5. 王晓明:这样的人多了,社会坏不到哪里去
    2009/02/18
    每年你读几本书?
  6. 王铭铭:教育空间的现代性与民间观念——闽台三村初等教育的历史轨迹
    2009/02/10
    在“西方东渐”的过程中,村落兴办现代小学的诸多事例,最能反映教育现代性在乡土中国的复杂历程。在村落基层社会当中兴办的小学,是中国近代史晚期到现代史初期文化生产和再生产的核心组成部分。
  7. 姚宏越:《收获》三十年
    2009/02/02
    在《收获》的51年历史上,两次停刊,两次复刊。第一次停刊是1960年,由于三年自然灾害,纸张供应紧张,中国作协决定将《收获》停刊。1964年,《收获》复刊,主办单位从中国作协变成了上海作协,每册定价七角。1966年,“文革”开始,《收获》再次停刊,直到1979年1月再次复刊。
  8. 饶宗颐教授访谈录
    2009/02/02
    饶宗颐,字伯濂、选堂,号固庵,一九一七年生于广东潮州,从事学术研究、艺术创作以及教学工作至今逾七十余年,是享誉国内外的国学大师及书画大家。
  9. 刘昶:革命的普罗米修斯:民国时期的乡村教师
    2009/01/25
    在乡村中国,十九世纪末以来现代教育的发展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教育者群体,他们是公共学校的教师,他们的人数众多而且在不断增长,他们接受的主要是现代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而不是儒家经典的训练。绝大多数乡村教师是二十来岁的男性,他们多来自家境贫寒的农家,他们的年龄和背景使他们精力充沛并不满现状,而他们所受的教育训练和他们从事的职业,使他们成为乡村中拥有并传播现代知识的先锋阶层。但这些并不必然使他们成为激进的革命者,使他们变得激进和革命的其它重要因素是他们的穷困恶劣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以及他们周遭闭塞落后的环境。这些与他们所接受的现代科学教育和他们对自己的期望形成极为强烈的对比。在很多地方是乡村教师建立了当地第一个党组织,最早在农民中宣传了革命的思想,并在乡村开展了最早的革命活动。根据笔者在广泛阅读相关史料时所做的估计,中共早期乡村党组织有70-80%是由乡村教师创建的,乡村教师充当了中国革命中这个普罗米修斯的角色
  10. 阿多诺:文化工业再思考
    2009/01/20
    “文化工业在大众的精神构成中的重要性不代表我们可以获准放弃对它的客观合法化和本质存在的思考,这种许可更不应该是来自一种自认是注重实用的科学。”
  11. 孙郁:夜枭声
    2008/12/12
    鲁迅身上的沉郁。一方面还原了生活的恶,让漫天浊气环绕着人们,另一方面又不安于昏暗的蔓延,于是独自站立起来,在旷野里直面着高而远的天空。
  12. 孙郁:《语丝》内外
    2008/12/12
    周氏兄弟与《语丝》。《语丝》问世,才有了智性和有趣的新文人,文章也可以随意为之了。
  13. 刘铁芳:乡村教育的人文重建
    2008/12/11
    对乡村社会功用化的超越依赖于乡村社会与现代性之间的二元格局的超越。
  14. “进步的”复辟——君特·格拉斯、布尔迪厄对谈
    2008/11/30
    德国小说家与法国社会学家就新自由主义把政治倒退成功地变成社会进步的标准,以及就启蒙运动在欧盟中这两大文化的命运交流意见。
  15. 葛兆光:以“国家”的名义
    2008/11/21
    辽和金从两宋的印刷品中,未必能刺探到多少军情政事,只是在这种小心、不安、紧张和焦虑中,不仅仅文化气象上唐人的大方,生活世界中唐人的自由,渐渐换成了宋人的拘谨和专制,而新闻、出版和言论的自由,在宋代也被政府以“国家”的名义,合法地取消了一大半。
  16. 维罗里:《尼科洛的微笑》第一章选读--马基雅维里之梦
    2008/11/16
    新译选读。《尼科洛的微笑》,毛里齐奥·维罗里(Maurizio Viroli)著,意大利政治学者,现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段保良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英文版Nicolo's Smile: The Story of Machiavelli, 2000.
  17. 欧文·潘诺夫斯基:作为人文学科的美术史
    2008/11/15
    科学的理想目标,可以说是类似技艺精巧的东西,人文的理想目标则是智能。
  18. 郑永年:新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变种及其影响
    2008/11/06
     本世纪初以来,中国领导人力图纠正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资本至上的局面,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这无疑是一个能够影响中国社会长远发展的大决策。但是,要把这个政策理念体现在各种政策中去,转化为具体的制度来规制资本和政治权力,达到社会、政治和资本的均衡和谐状态,还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19. 陈秀峰、郑杭生:公益与效益的平衡--透视大学教育基金会的资金运作机制
    2008/11/05
    大学教育基金会的资金运作一方面需要体现公益支出与运行成本,另一方面也要实现投资增值。在这看似矛盾的价值取向面前,大学教育基金会的资金运作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与外界的误读,比如资金支出规模与结构问题突出、资金分配规则的空置、资金结构单一化、资金投资风险化、管理费意义曲解化以及基金会低成本运作等,需要在社会互构的基础上重构良好的运作机制。
  20. 刘擎:世俗时代的死亡问题
    2008/10/09
    查尔斯·泰勒(Charles Taylor)《世俗时代》(A Secular Age)(哈佛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
« 1 ... 7 8 9 (10) 11 12 »
API: RSS订阅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