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经济

王英:30年来国内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研究述评

西藏大学学报2010年第四期123-129页
国内外学术界对该领域给予了一定地关注和探讨,但是由于相关文献的缺佚和第一手资料的零散性导致了目前的研究明显不足,可以说该领域仍存在许多学术空白点。

一、前言

 
藏传佛教盛行于藏族社会,作为其特殊产物的寺院经济对藏族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吐蕃王朝以来,寺院经济在藏族社会中渐行渐盛,尤其是格鲁派兴起以后。在历史上,庞大的寺院组织并不单纯是宗教活动的场所,它曾占有着西藏数量众多的土地和农奴,除了经营农、牧两大领域外,还广泛涉足于商业、手工业、运输业、信贷业等各个社会经济领域。持有巨资的寺院集团无可置疑地成为高居于西藏社会上层的经济实体和政治集团,成为西藏封建农奴制三大领主中最大的一支,并延续到民主改革之前。客观地来说,目前它对藏族社会还有很大的示范和辐射效应,可以说,藏传佛教寺院经济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社会影响。国内外学术界对该领域给予了一定地关注和探讨,但是由于相关文献的缺佚和第一手资料的零散性导致了目前的研究明显不足,可以说该领域仍存在许多学术空白点。
 
国内关于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的学术研究开始于新中国成立以后,确切地说应该是改革开放以后。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期,在这五十年中,尤其是后二十年的发展中,学术界对寺院经济的研究给予了较高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所公开发表的论文)就寺院研究从1872-1949年的85篇到1991-2000年的384篇,其中对寺院经济的研究从1980-1990年的12篇增至1991年-2000年的36篇,到2010年为止专题性论文有70余篇。这些文章或力尽微观分析,展现某时某地寺院经济的轮廓;或极力宏观概括,求索寺院经济发展的轨迹,可以说各有所长。大致来说,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更多地是从封建农奴制角度入手,对其本质与封建剥削属性的研究偏多;进入80年代以后,研究范围和视域逐步拓宽,在理论和方法上也有了更多的创新。尤其是近十年来相关成果(主要是单篇论文)不断增多,学术界关注度日渐高涨,逐渐成为藏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
 
二、三十年来国内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研究情况评析
 
解放前的各类涉藏文献中或多或少对藏传佛教寺院特权、僧人持财及其经济现象给予了早期的描述和记载。这些著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是资料的积累过程,但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学术研究。解放后,在藏族地区的大调查中,挖掘了一批西藏及其他藏区有关寺院经济的原始史料和档案资料,为该领域的学术性研究提供了可资利用的粮秣,与此同时藏文资料也被学者们所积极利用,在汉藏文献的结合下开始了对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的专门研究。较早的一篇是王森先生与王辅仁先生合著的《废除西藏喇嘛寺庙的封建特权和封建剥削》[1],该文以西藏三大寺院为例,介绍了民主改革之前西藏藏传佛教的寺院组织制度、寺院经营的财产和各项差役以及寺院上层的封建特权等方面的内容。之后,有关西藏寺院领主和寺院经济的研究陆续问世,这当是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研究的初始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各个学科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下,有关寺院经济的研究也得到了相应地发展,相关专著及论文也不断出版发表,推动了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研究的繁荣,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现分类介绍如下:
 
(一)从出版的专著来看,目前国内有关寺院经济研究的专著也并不多,只有一位学者做了探讨,即梅进才先生著的《中国当代藏族寺院经济发展战略研究》[2],该书研究了藏区寺院经济的形成、寺院经济管理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寺院经济的指导方针等多方面的内容,并提出了寺院经济作为特色经济,是藏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观点。该书侧重于当代藏族寺院经济的调适研究,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做了有价值的探讨,但是有关寺院经济的历史考察有所欠缺。另外,涉及较多的还有《西藏宗教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3]一书的第五章专门分述了"西藏寺院经济"的产生、发展、特点及其社会地位。还有《中国寺庙文化》[4]中也有部分有关西藏寺院经济的资料。藏文出版物中,直接研究西藏寺院经济的专著也很难看到,不过在一些论著中也有部分章节性的涉及,如《原西藏政府与政教相关的法规、制度、条约等集锦大全》[5];《色拉寺简史》[6];《藏族寺院文化概要》[7],还有《热贡游记》[8]等。以上著作在分述的章节中对该问题做了很有意义的探讨,但不足之处是缺乏系统性和专题性。
 
(二)从公开发表的论文来看,现有的研究成果基本上是以单篇论文的形式为主,到2010年6月份为止,笔者共搜集到了专题性论文70余篇,疏漏之处还望方家指正。
 
1. 关于寺院经济理论方面的研究
 
这一类研究属整体性、宏观性研究,包括藏区寺院经济所属的土地关系、寺院经济的概念、涵义、产生的原因及社会功能等问题的分析。代表性的有东噶仓·才让加先生前后有三篇文章进行了系列性探讨[9],如《藏传佛教寺院经济正义》、《关于藏族寺院经济的概念、结构及作用的探析》以及《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环境与藏族寺院经济-藏族寺院经济研究之六》,前两篇文章对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的涵义、概念、结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定位,非常有益于今后研究中的规范性和统一化。后一篇文章则集中探讨了当前寺院经济的社会适应问题。又如《藏族寺院经济发生发展的内在缘由》[10],认为藏区寺院经济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随历史时期的变迁而变化,在政教合一制度未形成之前,寺院经济的扩张主要是宗教组织通过政治干预向世俗贵族索取利益,而政教合一制度形成后则两者伙同加大对广大农奴的盘剥,文章在理论分析上很有见地。持同样观点的还有《浅析西藏寺院经济产生与发展的动因》[11],该文对西藏寺院经济有深层分析,认为西藏寺院经济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宗教组织对政治的干预来实现的,政教合一制度确立后,三大领主之间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利益分配格局,但文中有些数据存在出入。
 
还有《藏区寺院经济一瞥》[12]概述性地介绍了藏区寺院经济的全貌;《甘肃藏区寺院经济探析》[13]以甘肃为例谈讨了藏区寺院经济的来源及特点,同时还分析了寺院属民的各种劳动负担和租佃关系。此外,还有《四川藏区寺院经济的特色及其功能》[14]、《四川藏区藏传佛教寺院宗教经济的思考》[15] 等探讨了寺院经济的社会功能性,分析了寺院经济的性质和作用,提出了现代藏区发展中的正面作用。
 
2. 寺院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研究
 
寺院经济在藏族社会古已有之,现仍在藏族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所以探究寺院经济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对寺院经济产生、发展、演变进行全面的了解,是研究寺院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方面代表性论著有:恰白?次旦平措先生的《大昭寺史事述略》[16],文章利用了20余种藏文史料详述了从唐至民主改革前该寺的变迁,包括其经济情况,文后附有很珍贵的该寺寺院收入一份,很有参考价值,可以说是该类研究的典范之作。
 
此外,还有《青海喇嘛教寺院经济的构成因素初探》[17],该文主要介绍了青海地区寺院财产的获得途径和各种渠道的封建收入。《试析藏族早期寺院经济的出现及其影响》[18]、《唐以来藏族地区寺院经济的形成与发展》[19]以及《关于藏族寺院经济的兴衰及其实质的探讨》[20],这些文章对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的历史进行了专门梳理和探讨,尤其是前一篇文章对藏传佛教寺院经济进行了通论性的研究,该文很有参考价值,被后来的很多学者所广泛引用。
 
《塔尔寺寺院经济之演变》[21]一文是有关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的历史性探讨,文章对青海塔尔寺寺院经济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分析了该寺的现状,提供了一些较翔实的数据。还有《清代蒙古地区寺院经济兴衰研究》[22]一文,对深受藏传佛教影响地的蒙古地区的寺院经济的发展演变过程作了初步的梳理和研究。以上两篇均为全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对所选择对象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有一定的创新性,当然也存在纰漏之处。从CNKI数据库来看,从1999 年到2010 年之间,尚无涉及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研究的博士论文。
 
这一类研究从数量上来看,似乎较少,但历史性的论述在与本题相关的探讨中均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了,所以该方向是学者们目前所下笔墨最多的地方,不管是通论性的还是具体性的。当然,问题本身仍需进一步厘定和深入。
 
3. 寺院经济管理、运行机制研究
 
寺院经济的研究涉及多门学科,譬如,民族学、历史学、宗教学及经济学等等,所以深入探讨就必然要求上述学科间的交叉性、实证性研究。学者们也在做此番努力。如,《近代藏族地区的寺庙经济》[23]一文,论述了寺庙对各类生产资料的占有及主要剥削方式、寺院喇嘛的高利贷、商业活动外,还探讨了寺庙经济在藏区社会经济中的导向作用。认为藏传佛教及寺庙经济发展导致社会投入生产的资金减少,制约经济发展,导致封建经济关系停滞,使土地日益集中于寺庙,使商业资本脱离生产而孤立发展等。吴云岑先生的《西藏寺庙经济的历史、现状与对策--关于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思考》[24]一文,论述了寺院经济的五种模式和三种运行模式,提出了寺院经济的双重作用,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发展性建议和对策。
 
《明清以来青海喇嘛教寺院经济发展情况概述》[25]一文除了追述青海佛教的发展史,更多地论述了寺院土地的获取渠道、寺院土地的经营方式、土地的地租率、寺院的经济结构、财产占有形式等纵深方向的深层次研究。这一研究思路直接来源于相对成熟的汉传佛教寺院经济研究的成果,很有借鉴意义。还有《明清时期青海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商品货币新成份的产生和发展》[26],介绍了青海寺院经济在原有的农牧经济的基础上到明清时期又出现了新的成份,即商品货币经济、高利贷经济和借租经济等,同时分析了它们的经济属性。
 
还有前面提到的藏族学者东噶仓·才让加先生从经济学的角度作了连续性研究,如,《藏族寺院经济的行为模式初探》[27]、《拉卜楞寺院经济的运行及其思考-寺院经济研究》[28]、《藏传佛教寺院内部管理体制的演进》[29]和《藏族寺院经济的发展模式及对策建议--兼析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协调的问题》[30]等,作者占有藏汉两种资料,运用经济学的视角,对藏传佛教进行了深入探讨,可以说是同期的代表作。此外还有《清代蒙古寺院土地及其经营》[31]和《论近代蒙古地区喇嘛教的寺庙经济》[32],上述两篇文章对清朝时期对盛行藏传佛教的蒙古地区进行了学术探讨,其中第一篇对寺院牧场、寺院耕地、城市中的寺院地铺及其三者的经营方式均进行了集中讨论,并提供了较翔实的数据资料。
 
最近发表的《藏传佛教尼僧经济结构与模式初探》[33]一文,对藏传佛教的另一类载体--尼姑群体的经济状况进行了分析,当属首例,但不足之处是论述范围过于笼统。
 
另外,由胡日查先生指导的三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即海霞的《清代蒙古寺院劳动者-沙毕纳尔研究》、斯日古楞的《清代蒙古地区寺院土地问题研究》和赵旭霞的《清代蒙古地区寺院收入收入及其管理研究》[34],分别对内蒙古地区的寺院经济进行了专题研究,形成了系列性专题探讨,很有学术价值。
 
上述交叉学科的研究范式应该是该领域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也是向纵深、细化研究的必然要求。同时这一研究思路在打破学科间的藩篱,积极运用历史学、经济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方面,作了积极有益的探讨和创新,非常有参考价值,但目前的研究较之于汉传佛教寺院经济和基督教寺院经济的研究而言还是很不足的。
 
4. 民主改革与寺院经济专题研究
 
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的本质是一个变迁的过程,民主改革之前持有巨资的寺院集团是西藏封建农奴制三大领主中最大的一支,庞大的寺产就是领主对农奴剥削的产物(当然在寺产的具体划分上也有寺院集体占有的公有成份和喇嘛个体占有的私有成份)。民主改革之后则发生了质的变化,其社会功能和意义也迥然与前,所以这就成为另外一个研究方向。这方面的研究有宋晓嵇先生的《民主改革前寺庙剥削之一二》[35] 文章也是以三大寺院为例,用翔实的数据揭示了西藏寺院经济在袈裟掩盖下的封建占有和剥削。陆蒂莲先生的《西藏佛教上层僧侣的特权》[36],文章资料翔实,是研究寺院经济方面有参考价值的文章之一。
 
张云先生的《政教合一封建农奴制度下的西藏寺院并非一片净土》[37],介绍了旧西藏寺院的封建特权与多方盘剥,致使藏族社会处于畸形发展的状态。该类文章还有《试析西藏农奴制下的庄园经济与寺院经济》[38]、《西藏民主改革前的寺院经济》[39]、《旧西藏的高利贷》[40]、《民主改革前四川藏传佛教的寺庙经济》[41]。另外,杨明先生的《川西北草地牧区民主改革前的寺院经济》[42], 具体剖析了川西北三县(诺尔盖、红原、阿坝)民主改革前寺院经济的地位及性质,认为寺院经济是当地藏族部落的经济命脉, 评价了寺院经济对牧区社会经济的双重作用。
 
关于寺院经济本质及社会功能的研究在上世纪更多地从封建农奴制的视角入手,探讨其种种封建剥削以及它对社会发展所造成的滞后性。目前则倾向于分析当前背景下,寺院经济的时代转型与社会意义,因为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当代寺院僧侣的经济生活和藏传佛教自身的兴衰,同时也关系到信教民众的经济生活和藏区社会的发展,甚至关系到整个藏区的社会稳定程度。所以,通过历史来挖掘寺院经济的时代意义,发挥它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应该是寺院经济研究的现实意义所在。
 
5. 实地调查性研究
 
从发表的文章来看有很大一部分是实地调研性文章,大多以个案为例,涉及到寺院经济的各个方面,所以将其归为单独类型。代表性的有宋赞良先生的《色拉寺调查》[43],该文对研究藏传佛教寺院和政教合一制及封建农奴制都是极为可贵的资料,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该文是作者根据1959 年与多杰才旦同志为负责人,由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机关的藏汉族干部、拉萨中学的教师、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等组成的工作队进驻色拉寺调查的稿本整理加工而成的。调查材料主要来源于色拉寺及其附近所属小寺的有关执事人员的座谈、叙述、讨论和一般喇嘛反映的情况,以及有关账册登记等文字资料。内容包括色拉寺的由来、组织机构与执事人员、规章制度、喇嘛等级、喇嘛的生活来源、财产占有与开支、色拉寺属寺等七大部分。
 
《黄教首寺与寺院领主-甘丹寺调查记》[44]对格鲁派首寺-甘丹寺做了调查性的研究,内容较翔实,还有《甘丹寺的喇嘛车队》[45]、《果洛寺院经济初探》[46]、《藏传佛教信众宗教经济负担的历史与现状》[47]等。吴云岑先生的《浅析我区寺院经济的现状与对策建议》[48]讨论了当前西藏地区寺院经济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其进一步发展中的建议和对策。还有《关于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现状的调查与思考》[49]和《论当前藏族寺院经济及其导向问题》[50]都谈到了当代藏传佛教寺院经济情况以及如何应对的建议和构想。该类文章还有《拉卜楞寺院经济模式初探-藏族寺院经济现状调查之一》[51]、《古雷寺与道帏地区的宗教性消费--藏族寺院经济现状研究之二》[52]、《藏族寺院经济运行的历史与现状-拉卜楞寺院经济调查》[53]、杨健吾先生的《藏传佛教寺庙经济的变化-四川甘孜、德格两县寺庙经济活动的调查》[54]和《康宁寺经济活动调查》[55]等等,这些文章均见长于作者在田野调查中取得的珍贵资料。
 
三、研究的不足与发展趋势分析
 
多年来,国内学者对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是可喜的,但也有欠缺之处。
 
首先,现有的学术研究基本上是以格鲁派寺院为主,在地域上以西藏地区为核心,尤其以前藏地区的三大寺院为集中,对典型的庄园式寺院经济类型进行了很有价值和意义的探讨,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对其他藏区和其他类型的寺院经济关注明显薄弱,出现研究中的不平衡性。
 
其次,较之于汉传佛教寺院经济的研究而言,有关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的研究还是很滞后,相关研究基本上都是以论文形式,范围虽然很广泛,但比较分散,缺乏全面、系统的专著性研究。在资料上突破不大,前后多有重复。
 
再次,已有的研究中虽然也不乏精深力作,但大多停留在论述寺院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上,探讨不够细化和深入。所以,该领域仍然存在许多空白点,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和学术前景。
 
基于此,笔者认为关于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的研究将来或将有如下的趋势:
 
(一)在积极借助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该领域进行纵深化、精细化的持续性探讨,加强地区史和专门史的细化研究。
 
(二)资料的分散和缺佚对该领域的深入研究造成了最大的困难和限制,所以辑录性的资料整理工作有很大的意义。对相关资料进一步的梳理和考释,积极利用各类文书、检点方志、传记、寺志、笔记小说、私人文集等发掘出有价值的史料,为这一学术研究提供充足的"粮秣"。
 
(三)结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交互运用,用翔实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努力实现论点的科学化。
 
(四)积极拓宽研究视域,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加强对寺院经济的收入与支出、寺院的阶级结构及依附关系、寺院财产的占有性质、寺田的经营剥削方式、僧尼赋役蠲免征纳、寺院对农业、牧业、借贷、运输等各个产业中的具体经营和管理等深层次问题的探讨。
 
(五)宏观的理论研究也需在微观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建构,这是任何研究发展成熟的标志,也是需要我们不仅要解决"然"的问题,还需要探讨"所以然"的问题。譬如在积极收集资料与微观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宗教社会学、政治经济学以及经济学等的方法及理论对寺院经济进行多方位、多视域的分析,将是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研究发展的重点方向。
 
总之,根据学术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就目前而言,关于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的研究只是一个起步阶段,需要在更多学者的关注和探讨下使其得以推进和深入。(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 王森,王辅仁. 废除西藏喇嘛寺庙的封建特权和封建剥削[J].民族研究,1959(8).
 
[2] 梅进才.中国当代藏族寺院经济发展战略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
 
[3] 次仁俊美. 西藏宗教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M].
 
[4] 段玉明.中国寺庙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5] 诺布三培.原西藏政府与政教相关的法规、制度、条约等集锦大全[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6] 罗桑丹增.色拉寺简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
 
[7] 才加才让,等. 藏族寺院文化概要[M].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2005.
 
[8] 更登巴桑. 热贡游记[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7.
 
[9] 东噶仓·才让加. 藏传佛教寺院经济正义[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 年(3);关于藏族寺院经济的概念、结构及作用的探析[J].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1 (2);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环境与藏族寺院经济-藏族寺院经济研究之六[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2(4).
 
[10] 绒巴扎西.藏族寺院经济发生发展的内在缘由[J].民族研究,1993(4).
 
[11] 宋秀芳.浅析西藏寺院经济产生与发展的动因[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1(2).
 
[12] 拉灿. 藏区寺院经济一瞥[J].民族团结,1994(6).
 
[13] 结古乃·桑杰. 甘肃藏区寺院经济探析[J]. 西藏研究,1997(2).
 
[14] 徐铭.四川藏区寺院经济的特色及其功能[G]/ / 民族论丛. 成都:四川省民族研究学会,第10 辑.
 
[15] 周兴维.四川藏区藏传佛教寺院宗教经济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8).
 
[16] 恰白·次旦平措.大昭寺史事述略西藏研究[J].西藏研究,1981(创刊号).
 
[17] 拉毛扎西.青海喇嘛教寺院经济的构成因素初探[J].青海社会科学,1988(6).
 
[18] 格桑达吉.试析藏族早期寺院经济的出现及其影响[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6(2).
 
[19] 东噶仓·才让加. 唐以来藏族地区寺院经济的形成与发展[J]. 民族研究,1992(3).
 
[20] 东噶仓·才让加. 关于藏族寺院经济的兴衰及其实质的探讨[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1990(2).
 
[21] 赵桐华. 塔尔寺寺院经济之演变[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05.
 
[22] 赵双喜.清代蒙古地区寺院经济兴衰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08.
 
[23] 况浩林. 近代藏族地区的寺庙经济[J]. 中国社会科学,1990(3).
 
[24] 吴云岑.西藏寺庙经济的历史、现状与对策-关于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思考[J].西藏民院学报,2001(2).
 
[25] 白文固.明清以来青海喇嘛教寺院经济发展情况概述[J].青海社会科学,1985(2).
 
[26] 李峰.明清时期青海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商品货币新成份的产生和发展[J].中国藏学,2001(1).
 
[27] 东噶仓·才让加. 藏族寺院经济的行为模式初探思想战线[J].1997(6);藏族寺院经济的发展模式及对策建议--兼析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协调的问题[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7(2).
 
[28] 东噶仓·才让加. 拉卜楞寺院经济的运行及其思考-寺院经济研究[J].西藏研究,1991(3).
 
[29] 东噶仓·才让加. 藏传佛教寺院内部管理体制的演进[J].世界宗教研究,2007(2).
 
[30] 东噶仓·才让加. 藏族寺院经济的发展模式及对策建议--兼析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协调的问题[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7(2).
 
[31] 胡日查.清代蒙古寺院土地及其经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5).
 
[32] 汤晓方.论近代蒙古地区喇嘛教的寺庙经济[J].内蒙古社会科学,1987(1).
 
[33] 谢热桑沫.藏传佛教尼僧经济结构与模式初探[J].中国藏学,2010(1).
 
[34] 海霞.清代蒙古寺院劳动者-沙毕纳尔研究[D];斯日古楞.清代蒙古地区寺院土地问题研究D];赵旭霞.清代蒙古地区寺院收入收入及其管理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08.
 
[35] 宋晓嵇.民主改革前寺庙剥削之一二[J].西藏研究,1989年特刊.
 
[36] 陆蒂莲.西藏佛教上层僧侣的特权.藏族学术讨论会论文集[G]. 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382.
 
[37] 张云.政教合一封建农奴制度下的西藏寺院并非一片净土[J].中国藏学,2009(1).
 
[38] 罗莉.试析西藏农奴制下的庄园经济与寺院经济[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7(5).罗莉女士在该领域研究教多,该文第二部分集中论述了西藏的寺院经济,在此研究基础上又撰写了博士论文《论寺庙经济》(中央民族大学2003 年),文章论及了中国的五大宗教的寺院经济,其中藏传佛教也是重点之一。
 
[39] 周本加.西藏民主改革前的寺院经济西藏研究[J].西藏研究,1985(2).
 
[40] 陈家璇.旧西藏的高利贷[J].中国藏学,1992 年特刊.
 
[41] 谷千.民主改革前四川藏传佛教的寺庙经济[J].西藏研究,1998(2).
 
[42] 杨明.川西北草地牧区民主改革前的寺院经济[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87(2).
 
[43] 宋赞良.色拉寺调查[J].中国藏学.1991(2) (3)(4)和1992(10).由于篇幅较长,《中国藏学》作了连载.
 
[44] 肖洛德.黄教首寺与寺院领主-甘丹寺调查记[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3(2).
 
[45] 素穷.甘丹寺的喇嘛车队[J].中国宗教,2003(4).
 
[46] 洛珠加措.果洛寺院经济初探[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4(1).
 
[47] 穆赤·云登嘉措. 藏传佛教信众宗教经济负担的历史与现状[J].西藏研究,2002(1).
 
[48] 吴云岑.浅析我区寺院经济的现状与对策建议[J].西藏研究,1994(4).
 
[49] 开哇.关于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0(4);论当前藏族寺院经济及其导向问题[J].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5(4).
 
[50] 开哇.论当前藏族寺院经济及其导向问题[J].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5(4).
 
[51] 东噶仓·才让加. 拉卜楞寺院经济模式初探-藏族寺院经济现状调查之一[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5(1).
 
[52] 东噶仓·才让加. 古雷寺与道帏地区的宗教性消费--藏族寺院经济现状研究之二[J].西藏研究,1997(4).
 
[53] 张庆有.藏族寺院经济运行的历史与现状-拉卜楞寺院经济调查[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6(3).
 
[54] 杨健吾.藏传佛教寺庙经济的变化-四川甘孜、德格两县寺庙经济活动的调查[J].中国藏学,1988(4).
 
[55] 杨健吾.康宁寺经济活动调查[J].中国藏学,2001(4).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 文章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3964
  • 引用通告: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trackback.php/3964

彼得·巴菲特:慈善--产业综合体 《经略》第二十九期目录刊首语
相关文章
叶小文: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西藏跨越式发展相适应
沈卫荣:六十年藏传佛教研究回顾与展望
陶希圣:唐代寺院经济概说
樱井龙彦:百年日本藏学研究概况
刘守华:藏传佛教与《尸语故事》
陈广恩:“泛滥赏赐”与元代社会
圣凯:论中国佛教对生产态度的转变
沈卫荣:西藏、藏传佛教的真实与传说(专访)
卢明辉、李烨:元代以来喇嘛教对蒙古社会巨大的影响

API: 工具箱 焦点 短消息 Email PDF 书签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本站文章请提供原文链接,非常感谢。 © http://wen.org.cn
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对于发言内容,由发表者自负责任。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