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经济

李世默:美国还想主宰21世纪?请便!

观察者网
分析2011年6月芒克辩论会"21世纪是中国世纪吗?"基辛格、弗格森与李稻葵等人之间关于中、美大势的辩论
作者简介: 李世默
李世默(Eric Li)是上海一家在业界领先的风险投资公司创始人及执行董事。他是美国阿斯本研究所Henry Crown项目成员以及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和公共政策学院博士研究生。

赫芬顿邮报发表李世默先生文章,就2011年6月基辛格、弗格森与李稻葵等人之间关于中、美大势的辩论发表明确观点--如果美国坚持将"美国世纪"从20 世纪延续到21世纪?中国的回答似乎是:那就请便!文章引起激烈争议。

中译版:

近三年来,在加拿大多伦多市举行的芒克辩论会,已经成为讨论当代全球化问题的重要论坛。最近一次芒克辩论会在2011年6月举行,辩题是"21世纪是中国世纪吗?"这次辩论会的内容,已经汇编成一本同样冠名的书出版。辩论会的参与者,都是卓越的知名人士,反方有亨利•基辛格(美国前国务卿)、法里德•扎卡里亚(《时代》杂志主编);正方则有尼尔•弗格森(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李稻葵(清华大学教授)。据称,基辛格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公开辩论会。

辩 论一开场,弗格森就发挥了他一贯的语言和分析才华,列举当前和过去一系列不容辩驳的事实,以证明他力主的"21世纪是中国世纪"的观点。弗格森认为,中国 发展态势良好,事实上正成为21世纪的主人。历史机遇垂青于中国;人口数据令人鼓舞;日以腾飞的产业和金融实力使中国的崛起不可遏制。更有甚者,西方的衰 落为中国迅速、势不可挡的崛起打开了历史的机遇之窗。

扎卡里亚随即做了强烈反驳,他说现在中国被认为将接管世界,二十多年前日本也头顶这个光环,中国将会重蹈日本的覆辙。扎卡里亚表示,中国崛起的机遇会被其内 部因素扼杀,比如政治体制和经济结构上的缺陷;而在外部,中国又会在地缘政治上遭到邻国的遏制,后者一直受到美国的支持。在接下来的辩论中,扎卡里亚声称 美国不会出局,他提醒现场观众注意这个重要事实。由于美国内在的力量、创新的文化、富有弹性的经济,以及军事实力,这些优势联合起来,将确保它引领世界的 地位,换言之,我们可能会再经历一个美国世纪。在辩论高潮时,一向以理智著称的扎卡里亚甚至打出人权问题的旗号,以此质疑中国的成就。

基辛格博士是辩论会上最年高,也是国际事务中最富经验的资深人士,他的分析最为中肯,也最为深思熟虑。基辛格认为,中国正努力建设强大、持久的民族国家,目 前正专心致力于解决内部问题。对成为21世纪的主人,中国目前既无实力,更缺乏意愿。另外基辛格表示,就世界目前的发展方向来看,未来谁主导世界似乎不再 重要。

辩论中最发人深省的表述来自唯 一的中国辩手李稻葵,他既是经济学家,又是中国政府的高级智囊。李稻葵称赞了中国的巨大成就,同时表示对这个国家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但与此同时,他刻意 回避关于中国主导21世纪的任何言论,而这本来是他作为正方应该坚持的立场。在结束时,李稻葵泄露了自己的真实立场:21世纪会是中国腾飞的世纪,但21 世纪并不一定由中国拥有,任何与时俱进的国家都能拥有这个世纪。原来这场辩论自始至终是三比一,反方占有压倒性优势,只有弗格森是唯一的正方。

然而经过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场辩论还在不期然而然之间,形成了另一条隐蔽的分界线,其中尼尔•弗格森、法里德•扎卡里亚是一方,而亨利•基辛格、李稻葵是另一方。

赞同弗格森和扎卡里亚观点的大多是西方人,新世纪伊始,他们就一直为这个世纪由谁拥有而困扰。既然上个世纪无可质疑地属于美国,那么明确本世纪的拥有者是谁,是刻不容缓之事,这样大家才能各就其位。

不 过,"世纪的拥有者"这样的概念,或许只是人类漫长文明史上的短暂例外。在有历史记录以来的大多数时间里,中国的GDP在全世界都占有压倒性优势,并且维 系了最为悠久的文明传统,但那时无人冠之以"中国世纪"。最近的一两百年中,不列颠"日不落帝国"称雄全球,但也无人发明"不列颠世纪"。而在历史上,也 没有"罗马世纪"或"雅典世纪"一说。那么为何20世纪如此特殊,以至于必须为其认领一个主人呢?

20 世纪确实十分特殊。现代性萌芽于几百年前的启蒙运动,其后逐渐成长,到20世纪终于发育成两大普世性意识形态的生存性斗争,其中一者是苏维埃共产主义,另 一者是民主自由主义。这两大现代性都来自于西方,本质上都倾向极权主义,两者都宣称先验地、必然地适用于全人类。此前历史上从未见这类意识形态,但20世 纪一下子就出现了两个。

在苏维埃共产 主义看来,阶级是最基本的身份,可以超越一切文化差异,阶级运动可以在全世界建立共产主义乌托邦。而与此恰好形成对比的是,民主自由主义相信人人具有天赋 权利,一人一票的选举将建立自由的乌托邦。这两大意识形态都全副武装地在全世界肆意扩张,甚至前仆后继地登上了月球。到了最后,苏联轰然倒地,而美国领导 的西方幸存下来,自此成就了"美国世纪"。

苏 维埃共产主义和民主自由主义,当这两大普世性的意识形态针锋相对时,冷战也就成了生死攸关的零和战争,胜者有权支配一切的逻辑也在于此。因此,美国必须不 断扩张,建立普世的民主自由主义的乌托邦。这个乌托邦必须覆盖世界的每一角落,这就是后来众所周知的全球化。在这个乌托邦中,六十多亿"理性人"将会在投 票站和市场上做出正确的选择,最终通过一套单一的政治、经济规则达致世界大一统。苏联崩溃已经有20年,在纪念前者时,关于美国的普世大一统计划的中期报 告,也应该提上日程。

在经济上,全世 界由于全球化普遍繁荣。许多发展中国家赶上了全球化的机遇,工业化进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展开,其中以中国的成就最为引人瞩目;由于技术进步和资本配 置的效率优化,发达国家的经济效益也迅猛提高。全球化的进程得益于美国引领并支持的全球经济和安全秩序;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经济组织、世界银行以及其 他无数的全球组织,提供了相关的规则架构,保证商品、资本更自由地流通;美国海军保卫着对全球经济至关重要的海上通道,确保航行自由、安全;通过政治、军 事力量的部署,美国保持着中东局势的巧妙平衡,这一地区是支持全球工业扩张的能源产地。依靠其全世界的结盟体系,美国维系了复杂的安全网络,遏制了大规模 破坏性军事冲突的爆发。美国所提供的这些所谓的全球"公共品"是其"美国世纪"的成本。

上文所言,就是美国全球化计划的原初愿景,清晰且具有普世性。孰料天不遂人愿,到关键之处世界趋势却反其道而行之,并越走越远。首先,中国最大程度地利用了 全球化的机遇,成为其间的最大受益者。在仅仅一代人的时间里,中国就从贫穷的农业国一跃而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次,中国并没有,或许永远也不会接受民主 自由主义的普世意识形态,中国的市场经济充满活力,却不会最终蜕变为资本主义。由于此前西方普遍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和融入世界秩序,中国将不可避免地皈依 西方的现代性宗教。现在这一希望落空,许多美国人因此惊诧莫名。不过意识形态的信条常常导致自我欺骗,民主自由主义和苏维埃共产主义在这一方面可谓殊途同 归。民主自由主义者的妄想落空,正如此前共产主义者的信念遇挫,后者深信全世界的工人会放弃对国家和文化的认同,联合起来反对全世界的资产阶级。同样可笑 的自我欺骗正导致着很多西方精英力挺"阿拉伯之春",认为这场革命将使民主自由主义席卷中东。

中国一直在捍卫自己的国家利益,而非追求什么世界梦,今后也会如此。现代中国的世界观渊源于中华帝国时期的文化传统,即中国历来阻隔而不是宰制"蛮夷"。这 种思维和20世纪以来苏联、美国的普世性观念格格不入。因此,在后意识形态的21世纪中,中国表现得如鱼得水,既能利用现有的国际秩序增进国家利益,同时 坚决阻止外部势力干涉国家主权和本国内部事务的企图。无论实力如何,中国都绝不会试图领导当前的全球体制,更遑论开创并费心费力地经营一个全新的世界体 制。从本质上说,美国根据自己的普世性计划建立了一个全球性体制,而中国尽管搭了便车,却不会因此去投效,而公允地说,中国也从未承诺过要投效。更进一步 说,中国的成功还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打开了新的思路,而西方一直声称,除了西方勾画的普世性计划以外,发展中国家不可能找到其他坦途。

其次,美国的普世工程尽管未能使世界"普世化",反倒使美国"普世化"和被"殖民化"了。扎卡里亚在辩论中刻意强调说,美国正变成一个"普世性"的国家,为 全世界最优秀的精英分子打造梦许之地,这是美国的突出优势。这倒的的确确是事实,扎卡里亚之流所要打造的"普世性"国家,正在让美国民众付出"美国性"国 家衰退的代价 。在美国之外的异国他乡,他们的普世工程带去了战火连绵;而在美国本土,全球化造就了一批永久丧失国家忠诚和文化根源的世界性群体--极少数四海为家的精 英 --山姆亨定顿称他们为"达沃斯人",攫取了全球化产生的绝大部分利益;而本土产业空心化和沉重负债导致的政体瘫痪使绝大多数美国人民 -- 占领华尔街运动所称的99% -- 生活水平持续下降并消沉堕落。 不足为奇,这个精英阶层正最积极地支持美国继续推动这一普世工程,期望将本世纪打造成另一个"美国世纪"。 这是1929年大萧条以来,美国的社会凝聚力第一次遭遇根本的结构性威胁。

那么我们所处的 这个新世纪到底属于谁呢?中国的选择已很明显,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历史最为悠久的文明国家,中国正迎来崛起机遇。中国将维持既有的货币、贸易政策以促进工业化;中国将利用美国海军提供的免费保障,确保稀土原料、制成品的贸易安全,同时不断提升其工业竞争优势。美国的选择则是个未知数,它能否幡 然醒悟,退出普世帝国而重塑民族国家,还是让1%的精英不惜以99%的美利坚民众的未来为赌注,继续推动普世工程?或许它还将孤注一掷,坚持将"美国世 纪"从20世纪延续到21世纪?中国的回答似乎是:您请便吧!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 文章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3115
  • 引用通告: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trackback.php/3115

郑永年:当代资本主义面临两大结构性矛盾 詹明信:马克思和蒙太奇(中英文)
相关文章
崔之元:重庆之行颠覆弗格森“中美国”论
雷默:不可思议的年代(第八章前半)
沃麦克:基辛格的《论中国》
周小庄:基辛格论中国新书摘要
《经略》第六期目录--附部分文章链接
莫汉:基辛格《论中国》对印度的启示
史景迁:基辛格与中国
李稻葵:世界经济下一轮危机或来自美国
崔之元:肯定重庆经验而非重庆模式
基辛格:中东的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
基辛格:《论中国》序
API: 工具箱 焦点 短消息 Email PDF 书签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本站文章请提供原文链接,非常感谢。 © http://wen.org.cn
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对于发言内容,由发表者自负责任。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