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吕布摄影作品
humanities.cn Marc Riboud (马克·吕布) 12月17日 03:00
7666 1
|
| 马克·吕布摄影作品 
humanities.cn Marc Riboud (马克·吕布) 08月05日 00:09
7636 1
尼日利亚 1960 庆祝独立的大型舞会上,传统的服装和西方服装一起出现 |
|
|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
humanities.cn 敦煌遗珍 11月27日 23:45
7437 0
北方多闻天王渡河。多闻天王梵名Vaishravana,音译毗沙门,毗舍罗波拏 , 也作遍门 、 善门 , 或种种门等 , 因为经常守护如来道场而闻法 , 故名为 「 多闻 」。他是四大天王Lokapalas/devarajas)之一,主管北方,因此在地居北方的敦煌多有描绘,他是帝释天也就是因陀罗(indra)的外臣,守护世间,也是印度的财神。他手执金矛,身侧一团紫气托着宝塔,身后和凡间的爱热闹有钱人一样,跟着一群随从。后来这些印度教的神灵都被吸收进佛教,当然一般都是降级。61x57cm
大家看完这些敦煌图应该记几个梵文单词或者佛经故事,不虚此行嘛。--humanities.cn |
|
| 马克·吕布摄影作品
humanities.cn Marc Riboud (马克·吕布) 12月17日 03:51
7411 1
|
| 马克·吕布摄影作品
humanities.cn Marc Riboud (马克·吕布) 12月17日 02:59
7378 0
|
| 石鲁:美典神(1970)
humanities.cn 国画百年 10月31日 03:19
7376 1
100x90 白绢地朱红印油涂染墨线勾画
石鲁,原名冯玉珩,因崇拜石涛和鲁迅,遂改名石鲁。他在1919年生于四川省仁寿县一个大地主家庭,15岁开始学画,20岁到陕北参加抗日宣传活动,曾编导过电影。一到陕北,他就被当地人民的淳朴、憨厚、勤劳、刻苦的性格迷住,从民间艺术中吸收了大量营养。解放后就留在西安,担任美术领导工作,画了传世作品《古长城外》。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是他创作的黄金时期。他和西安美协一批志同道合的国画家,组织成立了“国画研究室”,对国画创新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当时美术界称这些画家为“长安画派”。文革中石鲁受到残酷迫害,仍有创作。
|
|
|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水月观音(游戏姿)
humanities.cn 敦煌遗珍 11月27日 23:55
7231 2
水月观音(游戏姿) Water-Moon Avalokiteshvara in Lalitasana Posture
观音手执柳枝净瓶,以游戏姿坐于岸边。观音为男像。图下方黑衣者是供养人的像。这位水月观音就没那么标致了,跟供养人一样都比较敦实质朴。画中的山水摆设好像花了不少功夫。纸本设色。
高:82.9 cm ;宽:29.6 cm
|
|
|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
humanities.cn 敦煌遗珍 11月27日 23:58
7167 0
这幅太暗了,看不清是什么,估计是维摩诘讲法。一时找不到出处。抱歉。 |
|
| 秦始皇陵:法国探险者于20世纪初拍摄
humanities.cn 摄影 11月01日 15:36
7139 1
照片收藏于法国吉美博物馆(伯希和藏品中的雕塑绘画等藏于此地)。 |
|
|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
humanities.cn 敦煌遗珍 11月27日 23:52
7130 1
目前发现的中国刺绣作品中最大的几件之一。高241厘米,宽159.5厘米。整块苎麻布丝线满绣。图像为释迦牟尼在王舍城(Râjagrha)的灵鹫山上说法,讲法华经,神情绣得略怪,有点落寞拘束的样子。两侧是他的弟子阿难(Ananda)与伽叶,因在藏经洞中存放时折叠印迹正在二人像上,损毁严重,只能看到一点点轮廓了。两弟子的外两侧为观世音(Avalokiteshvara)与韦驮(Mahasthama or Mahasthamaprapta ),基本完整,面容有特色。佛祖头上有珠玉璎珞的宝幔,两侧各一飞天(apsaras)。图下方两侧各绣一群小小的男女供奉人,绣像极为精美。在伦敦时也很想瞻仰这幅,但也没在大英博物馆的常设展览中看到。--we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