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人文与社会 : 绘画 : 国画百年 总计:22

排序方式:  主题 () 日期 () 热门的 ()
图片目前以 日期 (由新到旧) 排序

图片编号 1-10 (总共有 22 张图片)
(1) 2 3 »



齐白石:岁朝图

齐白石:岁朝图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最后更新:01月22日 15:48    
点击数:4431  评论:0    
设色纸本:99×33.5cm

石鲁:美典神(1970)

石鲁:美典神(1970)热门
张贴者:humanities.cn从humanities.cn上传更多图片   最后更新:10月31日 03:19    
点击数:7284  评论:1    
100x90
白绢地朱红印油涂染墨线勾画

石鲁,原名冯玉珩,因崇拜石涛和鲁迅,遂改名石鲁。他在1919年生于四川省仁寿县一个大地主家庭,15岁开始学画,20岁到陕北参加抗日宣传活动,曾编导过电影。一到陕北,他就被当地人民的淳朴、憨厚、勤劳、刻苦的性格迷住,从民间艺术中吸收了大量营养。解放后就留在西安,担任美术领导工作,画了传世作品《古长城外》。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是他创作的黄金时期。他和西安美协一批志同道合的国画家,组织成立了“国画研究室”,对国画创新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当时美术界称这些画家为“长安画派”。文革中石鲁受到残酷迫害,仍有创作。


潘天寿:青绿山水图(1962)

潘天寿:青绿山水图(1962)热门
张贴者:humanities.cn从humanities.cn上传更多图片   最后更新:10月31日 03:17    
点击数:5546  评论:1    
潘天寿:青绿山水图(1962)

纸本设色
69×54cm

潘天寿纪念馆藏

  潘天寿(1897~1971),原名天授,字大颐,号阿寿,早年别号懒道人、心阿兰若主持,晚年自署东越颐者、颐翁、雷婆头峰寿者等,浙江省宁海人。1915年至1920年就读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并得李叔同、经子渊指教,又受益于吴昌硕。曾任国立艺专校长、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美协浙江分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著作有《中国绘画史》、《中国书法史》、《听天阁画谈随笔》等。


石鲁:转战陕北(1959)

石鲁:转战陕北(1959)热门
张贴者:humanities.cn从humanities.cn上传更多图片   最后更新:10月31日 03:17    
点击数:8326  评论:1    
208x208cm

创作于1959年,纸本设色,纵208厘米,横208厘米,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该画构思独特,意境深远,用传统山水画表现了革命历史重大题材,令人耳目一新,为中国画的发展开辟出了一条新路。《转战陕北》是石鲁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而创作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画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革命题材的绘画创作之中。在石鲁创作《转战陕北》之前,也有不少以“转战陕北”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但石鲁的《转战陕北》和以前的作品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以前在表现这一历史题材时,多以毛泽东指挥千军万马为画面主要内容,而石鲁的《转战陕北》却创造性地以山水为主,毛泽东和警卫员只在山水间占很小的位置。石鲁在这幅画中采用了间接描绘的方式,内在的表述还是叙事性的,但画面的主体构成却是山水。他通过描绘西北的大山大水,塑造了一个大气磅礴的空间,把观众带到了一个具体的历史情景之中,唤起了观众的联想。在画面上虽然看不见千军万马,但给人的感觉却是在大山大壑间隐藏着千军万马,画家用间接的方式暗示出—个宏大的历史场面。

石鲁(1919-1982),原名冯亚珩,四川省仁寿县人。与赵望云、何海霞一起被誉为“长安三杰”。1934年入成都东方美专研习中国画。1938年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赴延安入陕北公学,开始以画笔宣传革命。因仰慕石涛和鲁迅,易名石鲁。曾任西北美协副主席,西北画报社社长,中国美协第一届理事,中国美协第二、三届常务理事,中国美协陕西分会主席,中国书协陕西分会主席。主要作品有《家家都在花丛中》、《转战陕北》、《南泥湾途中》、《寒鸦图》、《高原行》、《早春》、《激流》、《李世南》、《田间小景》、《收工》、《林山重重》等。


孙宜生读《转战陕北》:

关于《转战陕北》的细读

   就《转战陕北》一作的画面构成看,近景以粗黑甚至不无野气的墨线重重地压住本身已然十分厚重的色。注意,这线不仅粗野,而且是竖竖的直线,显示了直冲云霄的势头,然而画家却遏制了这一冲势。这些直直的竖线又被平平的横线分阶梯多层次地拦腰斩断,纵横交织的线条不仅形象地再现了西北高原的特殊地貌,而且,由于整幅画面是以长短不一的直直的横竖线与厚重的朱膘、赭石等色相互交织挤压,造成了热烈、沉雄、厚重与伟岸的气势。但画家并不仅仅要表现这些西北地貌,他要表现的是毛泽东的转战陕北。故此,画家在画面的画眼位置保留了一条未被横线拦截的竖线,这一“竖线”就是毛泽东的侧立像。当其它的线条都被不同方向中的力遏止时,毛泽东的侧立形象便充分地表现了天地一人,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慨。据说毛泽东这一“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的构图形势,迁想妙得于从飞机上鸟瞰延安宝塔孤耸于陕北高原上的自然形式。同时,石鲁在谈《转战陕北》一作的创作心得时曾说,“转战陕北我是参加过的,毛泽东刚过去我就过去了。”这一胜利者亲历现场的自豪感也是石鲁此作大气磅礴的原因之一。

另外,美术史论家程征先生亦就《转战陕北》一作的博大气势向笔者作过以下分析:①那些被横线拦截的竖直线的上冲力被迫改变了方向,并与画家笔下的黄土高原保持平行。这些平行而又改变了方向的力不仅被画面主人翁雄视天外的目光所牵引,而且随着此一目光冲出画面直指天外,酿就了宏大的精神气度,较好地展示了毛主席胸中自有百万奇兵的气魄。②此作在高远的基础上,无止境地强化深远,它的突出特点便是在已是远景的淡墨中,突然莫名其妙地加了一道重重的墨线--天际线。然后,再逐渐淡化、推远进而把已有的远景推得更远。这样,不仅构成画面的色阶出现了浓--淡--再浓--再淡的层次变化,而且,使得画面能够更加充分地、无所穷尽的向纵深延伸。③由于上述纵、横两方面的铺排,毛泽东的侧立像便以最少表现了最多,这种以一当十的比兴手法的运用也就使得气势的博大水到渠成。在这里,画家把耸立的延安宝塔与凝固的海洋般的陕北高原这一壮阔的自然形式移植为毛泽东与陕北高原的艺术形式。这一将原本壮阔的自然形式移植为画面艺术形式的创作手法,使得《转战陕北》一作成为融高远、深远、浑厚、博大为一体的经典文本。这也使得石鲁塑造的毛泽东侧背影所展示的雄强与博大要远远甚于许多画家所作的毛泽东的正面形象,应该说在所有描绘毛泽东形象类的画作中,石鲁此作堪为神品。自然,这里还有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即石鲁此作属于与政治紧密相关的主题性创作。但是,石鲁将主席形象绘成侧背影的事实本身至少表明了以下几种追求:第一,淡化了时代性,侧身的主席身影已然成为了具有语码意义的艺术符号,它所寓意的不仅是伟人,而且是伟大的生命力,故此,图中主席即使置换为秦皇汉武,作品依然成立。也就是说,当时情势下,石鲁的艺术创作已然存有将伟人置换为伟力的母题倾向;第二,侧背影的描绘,使得石鲁的艺术创作更容易从整体大局中入手,避免了因小失大,也从文化根性上顺应了中国艺术的发展趋势--画意不画形。事实上,整个中国人物画史上,石鲁是最善于以人体背部展示人之雄健伟岸的艺术家,这一点只要翻开石鲁画集便可明了。第三,政治与艺术的歧途在石鲁艺术中交汇为一。艺术不是附庸于政治,图解政治,而是升华政治。


石鲁画作:《美典神》

参看陈传席文章:画坛点将录(刘海粟、丰子恺、蒋兆和、石鲁)

石鲁传记资料:魏雅华:石鲁最后的日子


潘天寿:雨后千山铁铸成(1954)

潘天寿:雨后千山铁铸成(1954)热门
张贴者:humanities.cn从humanities.cn上传更多图片   最后更新:10月31日 03:13    
点击数:5919  评论:1    
潘天寿(1897-1971),中国现代美术家、美术教育家。擅长中国画、书法、篆刻、诗文、美术史论。他原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生于浙江省宁海县,卒于杭州。其父能书。潘天寿7岁入私塾,经常临摹《芥子园画谱》,19岁考入浙江第一师范,受教于李叔同等名师。此画篇幅巨大,古拙沉郁,生涩凝练,质朴无华。潘天寿恰恰反其道而行,要履险境,走极端,喜奇兀、强倔、壮伟甚至丑怪的造型、造境,寻找自己的艺术道路。此画颇能代表画家的这种追求。

吴作人《藏牛》

吴作人《藏牛》热门
张贴者:humanities.cn从humanities.cn上传更多图片   最后更新:10月31日 03:13    
点击数:5029  评论:3    
藏牛
吴作人
1948
纸本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藏
75.7×56.2cm


齐白石:山水

齐白石:山水热门
张贴者:humanities.cn从humanities.cn上传更多图片   最后更新:10月31日 03:12    
点击数:5720  评论:1    
纸本设色
138cm×34cm
私人藏

  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芝,字渭清,后取名齐璜,字濒生,号白石,别号借山吟馆主者、白石山翁、寄萍老人等。湖南省湘潭县杏子坞星斗塘人。少年时学做雕花木工,27岁拜胡沁园、陈少蕃为师,学诗书画。37岁拜王阄运为师。1917年迁居到北京,曾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49年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1953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同年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通讯院士衔,1956年获“国际和平奖金”,1963年经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齐白石《山水》与众不同,荡漾的江水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岸边树、屋压得很低,使观者更觉江水的浩瀚无边,再加上长长的行书题跋,不仅增加了这幅作品的文人气息,而且在构图上凭添了奇特的效果。读诗看画,可以深层次地了解画家借画所传达的对人生的认识,进一步欣赏齐白石绘画艺术所特有的魅力。(艺术点评:赵欣歌)

白云乡:静山如太古

白云乡:静山如太古热门
张贴者:humanities.cn从humanities.cn上传更多图片   最后更新:10月02日 12:44    
点击数:5261  评论:1    
《静山如太古》
白云乡(河北)
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
180×180cm

韩敬伟:山鸣谷应

韩敬伟:山鸣谷应热门
张贴者:humanities.cn从humanities.cn上传更多图片   最后更新:10月02日 12:39    
点击数:5347  评论:1    
《山鸣谷应》
韩敬伟(辽宁)
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20

0×195cm

何加林:山色空濛雨亦奇

何加林:山色空濛雨亦奇热门
张贴者:humanities.cn从humanities.cn上传更多图片   最后更新:10月02日 12:35    
点击数:5583  评论:0    
《山色空濛雨亦奇》
何加林(浙江)
《第十届全国美展》国画银奖

200×180cm

图片编号 1-10 (总共有 22 张图片)
(1) 2 3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