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文章列表 全部 按跟踪网址倒序

普通 推荐阅读 焦点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14 15 16 (17) 18 19 20 ... 205 »
文章
  1. 史建:东京与北京--不同的奥运建筑策略
    建筑 2008/07/29 | 阅读: 1914
    “在所有这些不确定的张力之中,北京并没有像墨西哥城、布宜诺斯艾利斯,或者南亚的诸多大城市那样,陷入某种发展的恐慌与无序。相反,北京的城市发展一直有着某种确定的未来——这个希望就是2008年奥运会。至少在眼下,一切都以此为临界点来运作,包括旧城改造、新项目的核准、政治与经济的运行指标……北京正在患上难以医治的2008临界症,仿佛把城市的未来仅仅设定在这个‘可见的节庆’,真正的未来被放逐了,‘漂浮’了。”
  2. 刘家琨:《问》 (灾后重建的建筑行动)
    建筑 2008/07/29 | 阅读: 2856
    “又震了。一点十分。是不是事后只需逮一些人,一切又回复原样?是不是这些人就干得出所有的坏事?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或者每一个环节都有问题?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于一个问题?是不是因为没有信仰,没有敬畏,没有良知,没有最后底线?是不是全社会都该自问?敢不敢问?”
  3. 谢英俊访谈:重建是对未来的想象和结果
    建筑 2008/07/29 | 阅读: 1556
    这一点对现在的大陆特别重要。今天大家都要离开乡村,农村的价值崩解了;在都市中产阶级的生活里,对农村的印象只有“农家乐”。如何以农村为基地来重建新价值、重建城乡的平衡关系?让灾区的农村可以保有自主性与社区意识?这些问题也是台湾9·21灾后重建的一个重点,但不见得都成功。
  4. 艾未未大怒:我什么时候反对鸟巢了?
    建筑 2008/07/30 | 阅读: 2837
    艾未未批评中国围绕奥运的宣传炒作。于是,德新社记者问他,您是不是认为奥运体育场的艺术设计跟您对中国奥运宣传的批评相矛盾呢?艾未未勃然大怒:不可能,“我对‘鸟巢’感到自豪!”也不知道是记者的问题中文没说对呢,或是故意“挑衅”艾艺术家呢,还是艾未未的理解不对。反正问题和答复似乎有点牛头不对马嘴。尽管如此,德国之声还是将德新社记者这篇报导译载如下。
  5. 龙应台:注视一个古都的蜕变--我看北京奥运
    建筑 社会 2008/07/30 | 阅读: 2777
    龙应台一旦写到北京,永远都忘不了集权这个标签,这篇文章秉承龙氏风格,明写北京,实赞台北。
  6. 艾未未:没有我,鸟巢不会是现在这样
    建筑 艺术 2008/07/30 | 阅读: 5645
    新民周刊记者何映宇与艾未未的谈话。
  7. 朱学渊:藏民族和尼泊尔人中的中国北方诸族成分
    历史 2008/07/30 | 阅读: 2068
    代人类的祖先进入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史前图景。一些使用"原始藏缅语"的人类群体,沿伊洛瓦底江上游诸支流和萨尔温江— 怒江河谷上溯,来到了西藏高原的腹地。而对另一些使用"原始阿尔泰诸语"的"西羌"民族来说,青藏高原也是他们追求目标。这两支人流在"卫藏地区"发生撞击,融合成了吐蕃先民的基本部落。

      在伴随血缘融合的语言融合过程中,原始藏缅语简单、明确的"单音节"和"有声调"的音义特征,使它表现出极大的竞争优势。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卫藏方言,就是在原始藏缅语的主导下形成的。藏缅式语言不断取胜的现象,也发生在黄河流域;由于长江以南的南蛮部落不断迁入,他们的藏缅式语言也改造了中原地区的古代语言,使统一的藏缅式的"北方汉语"得以生成。
  8. 曾毅:爱滋病的流行趋势、研究进展及遏制策略
    医卫 2008/07/30 | 阅读: 13530
    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会长、中国防治性病艾滋病首席专家、中科院院士曾毅2000年北大讲爱滋病的问题.
  9. 周其仁:公共卫生是政府的首要责任
    医卫 2008/07/31 | 阅读: 1596
    “从公义和效率两个侧面看,公共卫生都是政府的首要责任。中国的特点,一方面是人口高度稠密,另一方面是公共卫生极其薄弱。改革开放之后,经济自由的扩大推动了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和重新积聚,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严峻的挑战。今日国家卫生工作最薄弱之处在公共卫生,特别是在人口大规模流动基础上的疾病控制和防治。举一个数,2005年全国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疾的发病率,每10万人达268.31人(推算全国就是349万之众,未报告的不在内),比 1996年增加了61.5%。”
  10. 海闻:医改如何破局 (附相关讨论)
    经济 医卫 2008/07/31 | 阅读: 1550
    海闻从纯粹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医改的文章。
  11. 刘擎:领略罗蒂
    思想 2008/07/31 | 阅读: 1306
     【2007年6月作者按:2004年7月理查德·罗蒂(Richard Rorty)到上海访问,作者有机会聆听他的演讲,参加座谈讨论,陪同游览上海。这篇旧文写在罗蒂离别上海之后的两天。如今罗蒂离别人世,重刊此文,以表缅怀与敬意。】

     “在当代西方哲学家中,罗蒂的“现实感”极为突出,他的哲学言说从来不离开“常识”(common sense),丝毫没有许多学院派哲学家那种装神弄鬼般的神秘玄奥,格外热忱地投身于社会与政治的公共论辩,而且总是带给人出乎意料的洞见与启示。他的中国之行也许同样如此。”
  12. 2008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人口问题的政策透视会议“纪要
    医卫 2008/07/31 | 阅读: 2852
    该会议主要反对计划生育的继续执行。但在一份发言记录中,提出的观点是资源在理论上可以无限发现、人口继续增长资源消耗无忧、地球环境并非因人口剧增而遭到破坏,这些理由都有待商榷。
  13. 瞿宛文:中国模式对发展经济学的贡献
    经济 2012/09/08 | 阅读: 1976
    此次金融危机过程中,中国经济的表现突出,因而中国崩解论暂时销声匿迹,中国崛起似乎终于成为共识。有意愿且有能力做到大规模实时有效的刺激经济,是使得中国模式在此次全球危机因应中受到肯定的地方。因此,必须要问的问题是,中国为何具有此项能力?为何能够做到?
  14. 北岛:北京的味
    文学 2008/08/01 | 阅读: 1491
    北岛的散文谈他童年北京的气息,现在的北京还是以气味著称,只是内涵不同。
  15. 程兆奇:《日本现存南京大屠杀史料研究》后记
    历史 2008/08/01 | 阅读: 2919
    项目批下后, 我的第一步工作是把从铃木明《“ 南京大屠杀” 之谜》、田中正明《“ 南京屠杀”的虚构》到今天东中野修道《对“ 南京屠杀”的大疑问》等虚构派的著作和与虚构派观点接近的板仓由明《真相是这样的南京事件》、亩本正己《真相·南京事件》等中间派的著作二十余种细读一遍, 再循他们援以为据的材料做一番清理, 看一看这些材料是否可靠, 能否证明他们的结论, 能证明到什么程度。
  16. 沈洁: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民俗学家的礼俗调查
    历史 2008/08/01 | 阅读: 2459
    本文叙述和分析20 世纪20、30 年代兴起的礼俗调查,通过对从事调查者人员构成、调查方
    法、调查目的等问题的类型分析,探讨现代改造在中国展开的复杂历程。当拯救愚昧贫弱的民众成为现代主义者眼中具有客观进步意义的象征事件,礼俗调查无疑也是服务于这一现代目标的。
  17. 郑大华:抗战时期钱穆复兴中国文化的思想
    历史 2008/08/01 | 阅读: 1394
    钱穆在《国史大纲》的“引论”中对历史研究中的民族虚无主义进行了批判。进一步指出,一些所谓“革新派”的史学家和思想家之所以把自秦以来的二千年的政治制度说成上“专制政体”,二千年的学术思想说成是“ 思想停滞”,二千年的社会经济说成是“封建社会”,原因就在于他们“莫不讴歌欧美,力求步趋,其心神之所向往在是,其耳目之所闻睹亦在是。迷于彼而忘其我,拘于貌而忽其情。反观祖国,凡彼之所盛自张扬而夸道者,我乃一无有。于是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乃若一冬蛰之虫,生气未绝,活动全失”。
  18. 程兆奇:日本现存南京大屠杀史料概论
    历史 2008/08/01 | 阅读: 8561
    长期以来,日本一直有一种论调,认为东京审判是“胜者的审判”,日军在二次大战中的行为被歪曲丑化了;而在所有对日军的不实指控中,“南京大屠杀”是一个最大的谎言。由于日方文献在战后遭到了大规模焚毁,而日本又有人不承认事发当时中国和西方文献的客观性,使得这一观点对海外不知情的第三者,尤其是日本民众至今仍有影响。
  19. 江绍贞:汶川一带75年前大震回顾
    历史 2008/08/01 | 阅读: 1560
    1933年8月25日,汶川地区曾经发生过一次大地震,强震持续约1分钟,叠溪镇、松坪沟的山寨即时全部毁灭。
  20. 王西麟:他们的批判精神丧失了
    音乐 2008/08/17 | 阅读: 2770
    2005年初,《人民音乐》杂志第一期刊发了北京歌舞团作曲家王西麟写的一篇长达万言的评论文章《由〈夜宴〉〈狂人日记〉到对“第五代”作曲家的反思》,文中由于对以郭文景、谭盾、陈其钢等在国际上获得成功的“第五代”作曲家只关注风花雪月、缺乏历史责任感提出批评。郭文景、陈其钢等也作出了自己的回应。本周我们将对这次争论进行专题回顾。
« 1 ... 14 15 16 (17) 18 19 20 ... 205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