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文章列表 全部 按评论倒序

普通 推荐阅读 焦点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69 70 71 (72) 73 74 75 ... 205 »
文章
  1. 德勒兹:论福柯
    思想 2008/12/25 | 阅读: 1881 | 评论: 1
    什么是dispositif?首先,它是一个交织缠绕、线索复杂的组合体。它由线构成,每条线特性各异。社会机制中的这些线并未勾勒出或环绕着那些权利、对象、主体、语言等都是同质性的体制,而是遵循着某些方向、追溯着一些总是不平衡的平衡。
  2. 徐冰:《新视觉》杂志专访
    艺术 2009/02/24 | 阅读: 1490 | 评论: 1
    原标题“天外来客”徐冰专访:寻找“世界语”的历程。
  3. 蒋子丹:宁静的史铁生
    文学 2008/12/10 | 阅读: 1173 | 评论: 1
    他在《我与地坛》里对我们说:“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4. 张西平:莱布尼茨时代的德国汉学
    思想 2008/12/11 | 阅读: 1181 | 评论: 1
    本文从研究德国17世纪的四名汉学家入手,揭示当时莱布尼茨时代的德国的汉学研究,从而在德国当时的文化和学术氛围中来理解莱布尼茨的中国观。
  5. 刘铁芳:乡村教育的人文重建
    人文 2008/12/11 | 阅读: 1119 | 评论: 1
    对乡村社会功用化的超越依赖于乡村社会与现代性之间的二元格局的超越。
  6. 孙昌武:喻禅与喻诗
    文学 宗教 2009/02/16 | 阅读: 1743 | 评论: 1
    禅宗所推动的诗歌创作构思与审美上的根本原则的改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基于顿悟“清净自性”,追求无思、无念的境界,通过般若“知”“见”,体悟到自己的绝对,达到清净自性的发展与复归,这是对主体的认识与肯定;再一点是基于对“平常心”的肯定,强调自心的随缘应用,认为“绝对”即在人生日用之中,把绝对的“自性”与相对现实“人性”等同起来。
  7. 国学传播与社会改造:章太炎讲《说文解字》
    思想 2008/12/11 | 阅读: 1167 | 评论: 1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以下简称《笔记》),是太炎先生1908年4月至9月在日本讲授《说文解字》的课堂实录,根据钱玄同、朱希祖、周树人(鲁迅)三人现场所记和事后整理的笔记整合在一起编排。
  8. 李焯然:书山有路--许地山的藏书及其宗教研究
    宗教 2009/02/16 | 阅读: 1377 | 评论: 1
    许地山出生于台南,名许赞堃,笔名落花生。甲午战败以后,许地山的全家迁移到福建漳州。他在广州接受教育,18岁中学毕业,由于家境不好出来教书,21岁的时候到缅甸,在一个华侨办的中学教了三年书。在这段时间,因为在缅甸、马来亚旅游,所以他体验了很多当地的风土民情。尤其是曾经也在印度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所以他对印度文化非常了解,他的小说、散文里有着浓厚的南亚、东南亚色彩。
  9. 孙郁:夜枭声
    人文 文学 2008/12/12 | 阅读: 1683 | 评论: 1
    鲁迅身上的沉郁。一方面还原了生活的恶,让漫天浊气环绕着人们,另一方面又不安于昏暗的蔓延,于是独自站立起来,在旷野里直面着高而远的天空。
  10. 李安宅:现代中国藏学研究的开拓者
    宗教 2008/12/15 | 阅读: 1111 | 评论: 1
    “这一段落的中国社会,是在空前未有的非常时期,自无待言。整个社会系统既那样动荡着,活在系统以内的个人也更脉搏紧张地充满了这个节奏。”
  11. 李连荣:国外学者对《格萨尔》的搜集与研究
    文学 宗教 2008/12/15 | 阅读: 1421 | 评论: 1
    明月若被罗喉噬,无明黑暗谁除之?
  12. 舒芜:聂绀弩、周颖夫妇赠答诗
    文学 2009/03/12 | 阅读: 1597 | 评论: 1
    看了这个题目,稍知情况的人都会质疑:周大姐根本不做诗,怎么会和聂老有什么赠答?
  13. 許地山:道家思想與道教
    宗教 2008/12/16 | 阅读: 1784 | 评论: 1
    经典部分阅读。
  14. 钱穆:中国知识分子
    思想 2008/12/16 | 阅读: 1585 | 评论: 1
    钱穆《国史新论》 选读。
  15. 葛兆光:一个思想家的历史沉思录——读王夫之《读通鉴论》
    历史 2009/02/16 | 阅读: 2265 | 评论: 1
    在这部沉思录中,既折射了明清之际那一段血与火的历史之光,又积淀了一个当时心境极为痛苦与矛盾的思想家的深邃反思,因此它不比一部单纯的历史著作那样,让人能一下就看懂它的内容,一眼便看穿了它的底蕴。
  16. 黄樾:狂狷诗人聂绀弩
    人文 2009/03/12 | 阅读: 1500 | 评论: 1
    当年《申报》的《自由谈》上,有两个人的杂文与鲁迅神似,一是刻意学鲁的唐弢,一是随意为之的聂绀弩,他被认为是鲁迅之后的杂文第一人。
  17. 林树中:抢救海外国宝(访谈)
    艺术 2009/03/11 | 阅读: 1180 | 评论: 1
    本站海外遗珍栏目:http://humanities.cn/modules/myalbum/viewcat.php?cid=8

    盗掘与盗购--关于美国推迟对中国文物进口限制的禁令
    http://humanities.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91
  18. 陈赟: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自我理解
    思想 2008/12/17 | 阅读: 2025 | 评论: 1
    1990年代以来中国人精神生活特征的变化,是在一个巨大的远景历史空间中展开的。
  19. 赵京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当代意义--柄谷行人的《跨越性批判--康德与马克思》
    书评 2008/12/23 | 阅读: 1329 | 评论: 1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性普遍的“去政治化”背景下文本解构、“文化政治”诉求成为理论思考的核心,相对而言从总体上把握世界的结构并给出原理性的阐释,被视为“宏大叙事”遭到了抛弃。这是否也是造成当今普遍缺乏理论想像力和抵抗运动一蹶不振的原因之一呢?在此,柄谷的《跨越性批判》和奈格里、哈特的《帝国》《普众》一样,具有重新刺激起人们理论想像力的作用。
  20. 佩奇:巴赫金、马克思主义和后结构主义
    人文 2009/02/25 | 阅读: 1373 | 评论: 1
    原文发于《文艺理论研究》, 1996.01.网络上各个文本都有错误。
« 1 ... 69 70 71 (72) 73 74 75 ... 205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