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
2008/10/19
| 阅读: 1341
| 评论: 1
经济学家安华是个非常有趣的人,他45年出生在卡拉奇,一个外交官家庭,2年以后印巴就分裂了,后来在美国接受教育。他孜孜不倦地在资本主义的大本营纽约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批判资本主义,他集二十年功力试图“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著作《结构性混乱——对成熟资本主义的经济分析》,他认为马克思受时代的局限所批判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并不能回答很多今天遇到的问题,他继承马克思的衣钵,要对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加以批判。
-
经济
2008/10/19
| 阅读: 1238
| 评论: 1
麦考密克带着对美国经济的最新判断和资本市场的演变,以及美国打算如何解决危机以及下一步将要采取的步骤和措施,向中国领导人提供最新的信息,并不排除同时也会寻求亚洲特别是中国的帮助。 在麦考密克临行前的17日凌晨,《21世纪经济报道》赵忆宁通过越洋电话,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
-
影视
2008/10/19
| 阅读: 1543
| 评论: 1
短片在德国有很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先锋电影。1910年到1930年,德国出现了文化和艺术短片。短片被用来作为新的大众媒体电影的辅助节目,在电影播放前放映。例如,大电影公司优发(Ufa),自1918年开始,一直经营着自己的文化电影部。这些影片的内容基本上是关于文化和教育的。今天,这种独立的制作方式仍然在继续。
-
思想
2008/10/20
| 阅读: 1148
| 评论: 1
韦伯自20 世纪80 年代被推介到中国以来,因其思想的复杂性及其同中国现代化需要的契合,一直对中国的学术思想发生着强烈而持久的影响。但是,M. 韦伯的思想对中国而言并非无可挑剔。本文选取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牟宗三关于中西文化的论述同M. 韦伯的中西文化观念进行比较研究,明晰了中国儒家思想与西方理论理性之间的互补关系。
-
社会
思想
2008/10/20
| 阅读: 1622
| 评论: 1
过去一百年来中国社会的传统文化、中共文化和商品社会文化这三重压力造成了多数女性的家庭权利贫困。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主张女性要内外兼顾、工作家庭两不误。大部分女性除了必须在工作上努力与男性竞争外,在家庭里还要承担大部分家务劳动。尽管社会的半数成员是女性,而女性对社会和家庭的贡献可以说也超出男性,但女权主义等现代理论及相应的研究在中国一直未获得应有的重视,这更大程度上是社会文化观念的约束所致。
-
社会
思想
2008/10/20
| 阅读: 1633
| 评论: 1
对于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的人来说,“差序格局”是个耳熟能详的概念。尽管如此,差序格局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上下尊卑的等级差序,却很少为人所注意。
-
影视
2008/10/21
| 阅读: 3331
| 评论: 1
对政治关系的把握,对女性形象的创造,和对叙事风格的处理是谢晋电影获得成功的三个关键因素。
-
影视
2008/10/21
| 阅读: 1540
| 评论: 1
青年电影作者的“青年”,意味着一种先锋姿态。但是在话语权力与言说空间的制约中,中国当代青年电影开始是从体制外与体制内两个维度,探索不同的叙事可能的,随着电影实践成本的降低与学习途径的扩展,这支队伍开始扩大而庞杂,最后根据自身叙事目的,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
经济
2008/10/23
| 阅读: 1692
| 评论: 1
某国内教授建议抄底华尔街金融人才,此言一出,引起众多网友的反对。有网友质问,“把这些人找来重现金融风暴实现的过程”?作者危言的观点与这些网友相似,但是也有支持引进华尔街人才的声音。下面是危言同网名 gushen的人就此问题的辩论。
-
思想
2008/10/23
| 阅读: 10299
| 评论: 1
“我从阿明的理论中深刻地感觉到第三世界学者正在把中国及东亚当作一个第三世界的例外看待。当亚洲地区的经济增长(尽管有其脆弱性)鼓舞了人们对全球化的信心时,中国学者似乎也有必要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思考当代问题:不仅以效率这一资本主义规则为轴心解释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独特性,而且是建立不同于所谓理性化的视野来讨论国际关系和国内关系领域里的正义、公平与效率及其相互关系问题。”
这篇文章的特殊性在于它发表于13年前,当时应该是一篇非常寂寞的文章,时至今日,文中提出的问题和方向仍有可借鉴之处。
-
经济
2008/10/24
| 阅读: 1652
| 评论: 1
“萧条已经开始了。报界媒体人士仍在扭扭捏捏地向经济学家打听,询问我们是否可能正在进入一场单纯的衰退。”
-
社会
2008/10/24
| 阅读: 2117
| 评论: 1
若说古代中国有“社会”,那么,这个“社会”便可以说是从两种意义上由三个层次构成的。在第一种意义上,它由家、国、天下。家是士大夫掌握的国之本;国是诸侯掌握的天子之本;天下是天子掌握的天之本。三个层次构成了一个既松散的又合一的“天下”。在第二种意义上,它由乡民、士绅、皇权(及其代表的社会-政府一体性)组合而成,形成今天意义上的所谓“国家与社会关系”。
-
思想
社会
2008/10/24
| 阅读: 2239
| 评论: 1
在西方文献中, “现代性”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现代”、“现代主义”、“现代化”等词都是一些歧义颇多的概念,这些词在词义上有时不仅互不相同甚至还完全相反,常常令人困惑不已,不知所从。本文以西方有关文献中的资料为基础,对这些概念的涵义进行了仔细的梳理和辨析,试图厘清人们的分歧所在,为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这些文献提供某些帮助。
-
社会
思想
2008/10/24
| 阅读: 1685
| 评论: 1
自由主义长时期内成了西欧和北美政治和道德哲学的主流,但激进派和保守派都曾对其发出过理论挑战。当代对自由主义提出挑战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派别是社群主义。
-
社会
2008/10/25
| 阅读: 1924
| 评论: 1
1968年,作者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学术文章“真的有都市社会学吗?”。32年后,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段对于城市社会研究的亲身参与经历,答案是:曾经有,不过现在没有了。不过假如幸运的话,都市社会学会在21世纪复活,发展出一些新的概念、新的研究方法以及新的主题,因为它对于我们理解生活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必要。
-
艺术
2008/10/27
| 阅读: 1023
| 评论: 1
新媒体相对什么媒体而言?相对传统媒体而言?相对老媒体而言?新媒体在艺术上又侧重指的是什么?当然大家更关心新媒体在当今世界上的发展特征是什么?
-
社会
历史
2008/10/27
| 阅读: 1450
| 评论: 1
费孝通教授在社会学恢复和重建初期提出要建立一个学科必须要有“五脏六腑”。所谓“五脏”是指学会、研究所、图书馆、教学机构和刊物;“六腑”是指社会学系要开设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方法、社会心理学、经济社会学、比较社会学和西方社会学理论等六门基本课程。
-
社会
思想
2008/10/29
| 阅读: 1271
| 评论: 1
本文对国内外学术界、思想界将"乡土中国"等同于传统中国、以"乡土性"概括中国传统性的学说和观念提出了质疑,并对上述中国观的形成机制作了反思性探讨。作者认为,近代中国的思想家和中西方人类学家、社会学者们借助于西方现代社会科学来建构 "中国社会"的过程,其实也是他们参照"现代的、城市的西方",将既有的中国裁剪、过滤成"传统的、乡土的中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费孝通先生所描述的中国基层乡村社会的一些基本属性,被扩大为中国整体社会的本质特征,中国城镇社会、城乡关系的传统以及传统的城市性等等,相应被忽略。由此,不仅中国的传统性被单性化,中国的城市性也成了纯粹的西来之物、无本之木。这既于我们的文化自觉无益,亦不利于对现实中国城乡问题的把握。
-
思想
历史
2008/10/29
| 阅读: 1374
| 评论: 1
文章举出与“孔子与当代中国”问题有关的三种思想史的解释方式(列文森的“走入历史”“博物馆”观,李泽厚的“文化-心理结构”观,史华慈的“图书馆”观),然后尝试描述与“孔子与当代中国”问题相关的现实处境。
-
历史
环保
2008/10/29
| 阅读: 1670
| 评论: 1
主要介绍1990-2000年间的研究成果,涉及部分70-80年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