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政治

黄仁伟:未来十年:战略危险期,还是机遇期?

社会观察2012年12期
关于中国今后是否存在战略机遇期的问题在国内讨论过不止一次,而且是有争论的。很多学者认为,中国已经没有战略机遇期了,今后十年主要是战略危险期。他们这么认为不是没有道理,其理由和根据也很多。但是,我还是坚持中国未来十年存在战略机遇期的观点。

中共十八大刚刚结束,对中国来说,这是历史性的时刻,即将进入新十年的征程。这是一个好的时机,讨论中国未来十年战略机遇期以及如何抓住并用好机遇期的问题。

战略危险期论者的依据

关于中国今后是否存在战略机遇期的问题在国内讨论过不止一次,而且是有争论的。很多学者认为,中国已经没有战略机遇期了,今后十年主要是战略危险期。他们这么认为不是没有道理,其理由和根据也很多。

第一,他们认定美国已正式把中国作为战略对手,或者美国在主观上已把中国作为战略对手,这样美国所有的战略思考都立足于怎样防范中国。而在中国经济上升到世界第二位后,越来越接近美国经济总量的过程中,是一段最危险的时期。这是某些学者提出战略危险期的一个很重要的根据。

第二,在于中国本身。他们认为,过去三十年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很大改变,之前的很多有利环境和优势条件,差不多都用完了。但是,新的能够取代过去的有利条件还没有完全表现出来。简单来讲,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竞争力下降了,但是高科技产业的竞争力还没上去,这是一段非常困难的时期。此外,西方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都在对中国进行压制和实施保护主义,把中国作为头号竞争对手。还有国内的制度建设问题,认为改革到了深水区,很多东西不敢碰,不碰又存在瓶颈等等。把这些国内外的矛盾和困境叠加起来,他们就会产生未来十年对中国来说是战略危险期的观点。

但是,我还是坚持中国未来十年存在战略机遇期的观点。之所以要先讲战略危险期问题,为的是把他们的观点和道理罗列一下,有利于我的观点的阐述。大家都把道理和观点讲出来进行比较,反而能把战略机遇期问题讲得更加清楚。

为什么中国还有战略机遇期? 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去认真思考,不是简单地说有或没有,像政治表态一样地讲战略机遇期,是很危险的。

战略机遇期到底有没有? 回答这一问题,除了经济领域之外,还会涉及许多方面。

从经济领域分析,中国的战略机遇空前

首先从经济领域看,中国遇到的战略机遇期是空前的。

第一,当前, 整个世界的经济增长,取决于中国的经济增长;整个世界需要中国的购买、中国的投资、中国的消费,这些都是从来没有过的。过去中国的发展是取决于西方能够有多少要素转移到中国,现在是取决于中国有多少要素转移到外部去,这是个史无前例的现象。另外,西方对中国的依赖从商品依赖转向资金依赖,这也是空前的。这么大的一个机遇,历史上只有美国有过,日本只是在亚洲范围内有,德国也仅在欧洲范围内有。所以,中国如果认识不到这样的机遇,就会白白浪费或丧失未来七八年时间。这个机遇是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之后出现的,一旦出现了,就很难逆转,关键是中国自己能不能抓住它。

第二,人民币的国际化和人民币走向可兑换的世界货币,也是一个很大的机遇。目前,美国在依靠货币量化政策、宽松政策来摆脱危机,量化、宽松实际上是拿美元的信誉做抵押,越是量化宽松,美元的信誉越是下降。这是近一百年来,美元霸权地位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然而,人民币币值在上升,中国现在担心人民币升值,是因为美国在推动人民币升值,推到1:6不算数,还要推到1: 4、1:3,但真到1:4、1:3的时候,美国会大喊人民币升值威胁论。因为到1:3、1:4时,美元可能不太值钱了,全世界都要抢购人民币。如果中国经受住了1:3至1:4的升值关,人民币就真正成为国际化货币。而且人民币升值以后,中国配置世界资源的能力可想而知,从有形的石油、矿产、粮食和商品,到无形的技术、人才,所有的资源配置能力空前提高。而且,中国将越来越扮演进口大国、投资大国的角色,这远远大于中国作为出口大国的好处。所以,我们不要以为人民币升值就是把中国往死里打,只要是在中国可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升值,这就是有利的机遇。

第三个很大的机遇是,全世界出现第三次产业革命。第三次产业革命有几个大的突破口:一个是网络技术进一步发展,深入到经济、社会和生活的每个角落;第二个是新能源、低碳技术,它也是一个非常能引起所有领域变化的一个大的突破;第三个就是材料和生命科学。这些领域的技术目前在中国都得到大面积的使用和推广,甚至有些是和西方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这样一个产业革命的机遇跟中国历次与西方技术革命的时间差相比明显小得多。以前是差五十年,很近的也要差二三十年,现在差不到十年,有的差距只有五年以内。中国技术稍微落后一点,自主创新加上购买和并购,技术重心向中国转移的趋势是可以预期的。此外,金融危机后,美国、欧洲、日本面临的一个尴尬是,要么有技术没有钱,要么有技术没有市场,中国则有钱有市场,所以,中国资金+西方技术、西方技术+ 中国市场这样的排列组合,将是中国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机遇。

以上讲到的这些机遇,往往被我们低估了,或者远远没有被充分认识到,这不利于我们对中国未来战略走势的判断。

从地缘环境分析,战略机遇也大于战略危险

持战略危险期论者重点强调的是中国地缘环境面临危险的问题。可以说,这一问题解决了,关于战略危险期的判断自然瓦解了。说到地缘环境问题,无非是美国的战略重点转向亚洲,日本要成为一个以军事力量为主的所谓正常国家,朝鲜半岛可能有一场战争,印度会在西南面遏制中国,再加上中国走向海洋的战略通道安全问题。

但是,我们还要反过来看,地缘环境中的机遇在哪里?如果只看到地缘环境的危险而不看到机遇,中国只好束手就擒,要么打一仗,要么屈服于美国。但中国必须选择既不打大战,也不让美国的战略得逞。这就看中国如何巧妙地利用这个环境。这个环境最大的因素是美国,但是美国在目前的条件下想在亚洲全面制约中国是做不到的。它在经济上做不到,在制度上做不到,在军事上也做不到。

第一,美国在经济上做不到。我曾当面问过基辛格,美国最大的威胁是什么?他说,联邦财政赤字是美国安全的最大危险。他们现在军费开支已经从8000亿美元降到6000亿美元,而且还在继续降低,估计2020年要降到4000亿左右。尽管4000亿还是世界上最高的,但对美国来说已是很低的数字。目前,中国官方承认的军费开支是1200亿美元,到2020年只要按照既定的速度增长,就会达到2000亿以上。中国2000亿美元的军费开支和美国的4000亿军费开支实际上购买力差不多,而且中国的2000亿集中在西太平洋,美国的4000亿分布在全世界。所以在西太平洋的局部区域内,中国的军事投入到2020年将会超过美国。美国要想遏制中国在西太平洋的发展根本不可能。目前,美国在经济上搞TPP,但TPP是用美国的服务贸易优势来换取整个亚洲的实物贸易。亚洲国家不会愚蠢到把亚洲的实物贸易都扔掉,去服从美国的服务贸易。所以对这个TPP 不要太害怕,中国不用很着急去攀TPP 的亲,亚洲国家慢慢也会疏远它。

第二,从制度上看,当今, 美国和欧洲都面临着严重的制度危机。当年苏联解体后西方那么好的机遇,都没搞成华盛顿共识,现在面临这么大的制度危机,还要来在制度上压倒中国,这是根本做不到的。中国要有自信,美国的几张大牌,所谓巧实力等来势汹汹,实际上并没有很大的可持续性。

第三,从军事层面上分析, 美国也做不到在亚洲遏制中国。

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部署, 主要是在关岛以东二三岛链,而不是第一岛链,这点已经确定。它之所以从第一岛链向第二岛链撤,原因之一是中国已经具备了在第一岛链打击美国和日本军事力量的覆盖半径。中国具备这个能力,美国就开始从第一岛链往后撤到关岛。它意在首先躲过中国第一岛链的打击半径范围,发挥它在两三千公里半径的打击能力,在退的过程中包含着进攻。但同时,美国也让出了第一岛链到大陆的这块空间。这块空间让出来,让亚洲国家来填补,就出现了亚洲国家在第一岛链范围内和中国的一系列摩擦,这不是美国力量变强而是变弱的产物,是美国力量向后撤。中国把这看作是进攻,实际上有点高估了美国。中国要抓住这个机会,在第一岛链范围内,变成一个中国可以自由进出的地带。所谓国际航行自由,应该是中国要具有国际航行自由的空间。美国早就有航行自由权了,中国也不拦它。现在,中国几艘战舰通过宫古海峡、大隅海峡,日本马上大喊大叫,以后中国要经常性通过,实际享有在第一岛链自由航行的权利。

第四,最近遭遇的钓鱼岛和南沙群岛问题,也是中国难得的机遇。本来中国想搁置争议,但是邻国不断蚕食和控制这些岛屿,造成中国实际上面临丧失控制权的危险。现在这些问题被挑起,是给了中国恢复控制权的机遇。所以,日本搞钓鱼岛"国有化"对中国来说是机遇,如日本不改变,中国就有理由不断贴近钓鱼岛,直到把钓鱼岛的控制权完全拿过来。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提升中国的海上综合能力。中国要以钓鱼岛领土主权争端和南沙海洋权益斗争为契机,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从近海防御国家走向远海防卫国家。

第五,是关于从中国到马六甲再到波斯湾这条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问题。美国要管关岛,又要管马六甲海峡、波斯湾,这条战线太长。实际上,它现在主要力量放在关岛、达尔文港、迪戈加西亚三个点。这么长的航线根本管不起来。而中国在西太平洋到印度洋建立广泛的合作带,不是增加中国的军事存在,而是增加这一带中国的经济存在,包括运输线和海上其他力量的存在。至少从波斯湾到南海这条线周围存在一大批跟中国友好合作的国家,以此来确保战略航道安全。

第六,中国拥有陆上的地缘机遇。从中国到东盟的基础设施网络正在形成,中国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把这个网络初步建成,就能大部分抵消马六甲到南海通道的战略风险。中国还应建立西面和东北亚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这些基础设施网络,中国就有了战略投资方向,这些大规模投资本身可以带动中国的就业和生产,也可以转移出去很多发展项目,使中国西部、北部的边疆省区成为发展区域。边疆省区由原来的终端变成区域枢纽,整个中国西部和北部大开发获得了一个新的空间。最重要的是,这可以减轻中国东部海上的压力。因此,要把中国的沿边疆开发和海上地缘战略结合起来。

第七,要关注整个中东和阿富汗。美军要是撤出以后,那里形成一个"真空"。对这一"真空",欧盟国家没精力去填补,日本也没精力填补,中国可以填补。中国主要不是军事力量填补,而是经济力量填补,特别是阿富汗重建项目需要中国的投入。阿富汗确实存在发展机遇。

第八,在东南亚和阿富汗建立毒品替代种植的计划。中国应在阿富汗和东南亚金三角参与毒品替代种植计划,把在国内反毒的经费部分用于毒品替代种植上。原来的毒品被替代种植断了源头,毒品的来源就会大大减少。中国既承担了人道主义和全球治理的责任,又能改善地缘政治环境。类似机会还有好多,如生态治理、河流治理和水域共同管理等,都是用非传统方式来实现传统目的。

第九,俄罗斯的远东发展战略机会对中国也非常有利。俄罗斯建立远东发展部,要在俄罗斯东部实现大开发,这个机会极为宝贵。中国要和俄罗斯共同合作开发东西伯利亚,与图们江流域开发结合,与朝鲜开放结合,在图们江、朝鲜、符拉迪沃斯托克形成一个金三角。这个金三角是日本海的西岸,而日本核事故以后必须向西海岸转移,韩国也要向日本海的北面转移。要抓住这个金三角,最后形成环日本海的地域经济。

第十,北冰洋的战略机遇。北冰洋的航道开通以后,中国对欧洲和北美的运输可以一部分走北冰洋,在印度洋的航道压力就会减少。马六甲-波斯湾-红海通道的战略风险就会降低。另外,北冰洋通道出现以后,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就会尖锐化,美国和加拿大、美国和欧洲、俄罗斯和欧洲、俄罗斯和美国都会在北冰洋争夺。北冰洋是全球的共同财产,需要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治理。

第十一,太空和深海领域是新边疆的地缘战略。中国在这两个领域正在迅速赶上美国、俄罗斯、欧盟和日本。而且,如果中国在太空和深海掌握高技术以后,美国在东亚和西太平洋的导弹防御体系,以及针对中国军事部署的有效性就会大大下降,对中国的威慑力也会下降,甚至中美在这些领域也有可能会合作。

综上所述, 地缘环境中蕴藏的战略机遇非常巨大。主张战略危险期的专家,把地缘政治环境看作最大的危险, 但是这些危险和机遇相比要小得多。对这些战略机遇的认识和利用并非易事,要有正确的战略判断、坚定的战略决心和持续的战略力量投放。如果我们没有这些努力,这些机遇就是不存在,并有可能转化成战略危险。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随着北冰洋航道渐次开通,中国对欧美的运输可以部分选择走该航道,这样对印度洋航道的依赖就会减少。图为科研人员在测量北冰洋冰层厚度。图/CFP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 文章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0/3741
  • 引用通告: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trackback.php/3741

《社会观察》2012年第12期目录 刘伟、蔡志洲:十八大两个"翻一番"意味着什么?
相关文章
杨念群:何谓“东亚”?--近代以来中日韩对“亚洲”想象的差异及其后果
王世达:美国全面调整阿富汗政策及其影响
刘伟、蔡志洲:十八大两个"翻一番"意味着什么?
API: 工具箱 焦点 短消息 Email PDF 书签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本站文章请提供原文链接,非常感谢。 © http://wen.org.cn
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对于发言内容,由发表者自负责任。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