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人文

霍旭初:新疆克孜尔石窟盗劫问题

霍旭初:新疆克孜尔石窟盗劫问题

帕米尔杂志2006第二期
在德国,我们的文物是放在印度艺术博物馆,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他们把新疆古代的东西,全都认为是外来文化--印度的。他们不承认新疆是一个有自己文化体系的地方。在外国人的论文里面,字里行间都透露着龟兹文化是印度文化,或者是波斯、希腊文化。这是我们双方研究上的一个焦点。

文物被盗最严重的,就属新疆的石窟壁画了。克孜尔和柏孜克里克石窟大块大块的壁画被切割的痕迹历历在目。可以说,一进洞窟是满目疮痍。有自然脱落的,但很多是刀割的痕迹,一块一块的,有的是整个洞窟全部被割走。如果这些东西不被拿走,新疆石窟壁画的面目就会完全不同。现在我们剩余的壁画已经不多了,精美的壁画绝大部分已流失国外。这些壁画是我们国家的瑰宝,被挖得面目全非,看上去是一种很悲惨的感觉。 

德国人发表过一个数字,说从克孜尔石窟挖走的壁画是328.07平方米。这是全世界公用的数字,似乎成了一种定论。 

 我就怀疑。我专门进行了调查,登梯子,一块一块测量。抛除自然脱落的那一部分,不敢肯定的也没有算,俄国人、日本人挖走的也没有算,光德国人挖走的壁画就是500多平方米。后来我去了德国,我就对他们说:“你们这些数字是什么数字?”他们也是含糊其辞,说可能有误差。实际上,他们挖掘的时候就已经毁坏了相当一部分壁画,损失将近一半。另外,到了德国以后,由于德国民俗博物馆经费拮据,他们卖了一部分壁画。据我了解,卖了的石窟壁画有将近100平方米。 

后来我们又从美国、比利时、法国、英国找资料,这些国家都从德国买过石窟壁画,美国买得最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红军轰炸柏林,有1/3的新疆石窟壁画毁于战火。毁掉的主要是柏孜克里克石窟壁画。那是一种中间有佛的很漂亮的壁画,几乎都被毁掉了。克孜尔石窟的壁画也毁掉了一部分,特别是76窟,被称之为孔雀洞的壁画已经没有了。这些德国人也承认。这就是新疆的石窟壁画在国外的遭遇。 

柏孜克里克

有人说石窟壁画如果没有被窃走,留在中国可能还不如现在。这是一种谬论。我把德国人1903年拍的照片和现在的石窟壁画相对照,过了100多年,大致上没有变化。也就是说,后来人为的破坏并不严重。德国人在《新疆地下宝藏》一书中写道,他们之所以要拿走壁画,其一是穆斯林要破坏壁画,其二是怕发生地震。地震在100多年内发生过几次,有些壁画是坍塌了。如果说穆斯林会破坏壁画,这是错误的。与100多年前的照片对照,以前的壁画什么样,现在基本上还是什么样,没有多大破坏。在克孜尔石窟,有一位叫尼牙孜的老汉,一生中有70多年都守着石窟,直到90多岁。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他拿着个大木棒守着石窟,任何人都进不去。他说:“这是国家的宝贝,任何人都不能破坏。”这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说明穆斯林不是一定要破坏壁画。 

其实这些国家的许多学者,也都不赞成这些盗窃行为。德国柏林印度艺术博物馆馆长到克孜尔石窟来参观。一进石窟,看到壁画被挖的惨状,她用英语说了一句“可耻”。就是在当时,哥伦·威德尔也是坚决反对挖壁画的。洛普克(Albert von Le Coq)坚持要挖。为这一问题,两个人差一点断绝了友谊。哥伦·威德尔认为,文物是坚决不能离开母体的。 

他们究竟是强盗还是功臣?这是一件非常复杂的问题。各国探险队的情况有所不同,盗走以后的目的也不一样。必须强调,外国人掠夺我们的文物是不能加以肯定的,无论从道义、文物原则还是从学者的职业道德上来讲,都是不能成立的。他们抓住其中的一点,说满清政府是开过路条的。他们是采用欺骗手段,说是运走多少箱货物,骗取海关同意,实际上拿走的是文物。 

当然,我们也应该承认,他们拿走壁画后,作了一些研究,出版了很多著作,为推动新疆的古代文化研究作出了成绩,对我们的研究工作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其中有些人是学者,不应该称之为强盗。人和人不一样,像斯文·赫定,可能略好一点;斯坦因是最狠的,德国人很厉害。日本人是佛教徒,他们是从佛教的角度考虑,对穆斯林有戒心,认为壁画是佛教的东西,现在穆斯林在新疆,不放心。 

我们今天讨论这个问题不是要算历史的旧账,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看到,他们的研究有明显的西方文化中心论倾向。在德国,我们的文物是放在印度艺术博物馆,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他们把新疆古代的东西,全都认为是外来文化--印度的。他们不承认新疆是一个有自己文化体系的地方。在外国人的论文里面,字里行间都透露着龟兹文化是印度文化,或者是波斯、希腊文化。这是我们双方研究上的一个焦点。我们认为,外来的东西到了新疆以后,在本地土壤生根、发芽、成长,我们产生过灿烂的于阗文化、高昌文化、龟兹文化。新疆自古以来就有自己的文化,是在自己的土壤上培育出来的文化。 

总之,把西方探险家们的盗劫行为说成是功不可没,是一种谬论,是不能接受的。这里面有一个民族自尊心的问题。我们不反对文学的夸张、加工,但基本事实不要搞错。我希望这类文章不要戏说,要正说,要正确阐述历史,不要编。我希望一些作者尊重一下我们文物工作者的感情,也尊重国家的尊严。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 文章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2625
  • 引用通告: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trackback.php/2625

贺美英:回忆我的父亲贺麟及中老胡同32号 刘仰:永远难忘的“民国范儿”
相关文章
崔泉墨:盗掘与盗购--关于美国推迟对中国文物进口限制的禁令
英法博物馆尴尬面对文物追索
柴剑虹:敦煌文物流散的是与非
季羡林:龟兹研究三题
霍旭初: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佛教史人物
赵莉:克孜尔石窟考察与研究世纪回眸

API: 工具箱 焦点 短消息 Email PDF 书签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本站文章请提供原文链接,非常感谢。 © http://wen.org.cn
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对于发言内容,由发表者自负责任。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