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经济

童世骏:对“ 网络资本主义” 的伦理分析

《社会科学》 2008 年第3期
“资本”和“伦理”本来是两个不同的范畴, 资本属于经济范畴, 伦理可以说是属于文化范畴。现代资本主义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把经济和文化区分开来, 出现了这种范畴区分以后, 现代资本主义才有比较大的发展, 一般的现代化理论都会讲到这个问题。但现在我们要把资本和伦理联系起来。方方面面都有这样的要求。
作者简介: 童世骏,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上海 200020)

“资本”和“伦理”本来是两个不同的范畴, 资本属于经济范畴, 伦理可以说是属于文化范
畴。现代资本主义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把经济和文化区分开来, 出现了这种范畴区分以后, 现
代资本主义才有比较大的发展, 一般的现代化理论都会讲到这个问题。但现在我们要把资本和伦
理联系起来。方方面面都有这样的要求, 王小锡教授刚才讲了对《资本论》的道德解读, 不管我
们对王老师的看法怎么理解, 但至少马克思确实是希望对资本作一个道德的约束, 甚至道德的克
服的。甚至乔治·索罗斯很大程度上也是要诉诸非资本主义的原则, 包括道德原则, 来克服全球
资本主义危机。我下面要谈论的“网络资本主义”命题, 也与资本与伦理之间的联系有关, 而不
是与它们之间的区分有关。
“网络资本主义”命题涉及两个不同语境: 一个是中国, 一个是西方。中国在市场经济改革
以后, 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奇迹, 在国际经济舞台上, 不仅与一些实行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中国家
相比, 而且与西方经济体相比, 也显示出很强的活力。学术界正努力想办法解释中国经济发展这
么快、这么成功的原因。一个比较普遍的解释, 是中国的“网络资本主义” (network2capitalism) 。
有人把它翻译成“关系资本主义”, 中国的“关系”和英文的“network”还是有点距离的, 但是
比较多的还是用英文的network2capitalism而不是guan2xi capitalism。这方面的文献非常多, 包括理
论的研究和经验的研究, 还有许多实际的调查, 比如, 调查network 是什么样的情况, 它是如何
促进经济发展的, 经济成功跟这个方面的联系, 等等。
“网络资本主义”命题还与另外一个问题有关, 这是我今天要着重讲的, 那就是昂内特———
现任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所长, 也算是哈贝马斯的正式传人吧, 或者说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的
代表人物之一。2006 年昂内特在美国的一个左翼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谈这个命题。这个杂志
名叫Constellations , 它实际上是以前法兰克福学派和南斯拉夫实践派共同办的Praxis International
的一个后继者。这个刊物上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文章, 2006 年第1 期的一篇文章, 是昂内特和他
的助手卡丁·哈特曼写的, 题目叫“Paradox of Capitalism”(资本主义的悖论) 。作者不讲资本主义
的矛盾, 也不讲资本主义的危机, 而讲资本主义的悖论。这篇文章有一个注释, 说它是一个经验
研究的理论纲领。法兰克福学派有一个特点, 就是做跨学科的研究, 而且是做理论研究和经验研
究的结合。他说在这个研究纲领之下, 有一些经验研究正在做, 我们也期待新的经验研究的成果
出来。昂内特和他的助手为什么用“paradox of capitalism”概念, 而不用“矛盾”、“危机”呢? 一
个基本的思想就是承认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实现了一系列的社会和文化的变化, 比方说工作场
所的民主、福利国家、工资集体谈判, 特别是新型社会下的职业行为同时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这

57

样一种所谓后物质主义的价值观。这些变化很明显是进步的, 但是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在说明资本主义悖论的时候, 昂内特和他的助手用了一个概念, 就是“network - capitalism”。
我读到这篇文章时很惊讶。因为这个概念一般都是用来解释东亚, 特别是中国市场经济的改革。
但他用这样一个概念来解释当代资本主义的一些新情况, 他其实还是从哈贝马斯出发的。哈贝马
斯的现代性理论, 从韦伯、帕森斯以来, 把资本主义模式的现代性理解为建立了一系列的分化,
比方说政治和经济的分化、经济和文化的分化、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分化、个人职业形式和社
会文化角色的分化, 等等, 把这些分化看作是我们所理解的典型的现代性模式的特点。昂内特和
哈特曼的这篇文章认为, 现在出现的一些情况, 恰恰是因为这些基本的分化都模糊了。而这种模
糊的前提就是刚才讲的, 战后特别是上世纪60 年代以后所取得的社会文化的进步。比如, 他认
为网络资本主义的特点是这样一些趋势, 对主体行动能力的无限制要求模糊了私人领域和职业公
共领域的界限, 也就是说网络资本主义要求职员、管理人员等就业者, 不仅用自己的职业能力,
而且运用自己的私人关系、情感能力、交往能力。换句话说, 有点像我们中国, 就是办成一件
事, 你不能仅仅按照规章制度, 仅仅利用你的职权, 还要运用你的个人魅力、同学关系、同乡关
系。用昂内特的话来说, “对主体行动能力的无限制要求模糊了私人领域和职业公共领域的界
限”, 出现了一个概念“entremployee”,“entrepreneur”是企业家,“employee”是雇员, 把这两个结
合起来, 特别是自主创业, 既是企业家又是雇员, 或者说有企业家精神的雇员, 被要求不仅忠实
地履行外部给定的产量指标, 而且把交往技能和情感技能和资源用起来, 以便满足他们多多少少
负责设定的任务目标, 这个目标可能也是他们自己设置的, 要去实现呢。要运用各种各样的能
力, 与工作相关的努力的这种界限的模糊化, 意味着对私人的行动领域和职业的行动领域的边界
的软化。与此相关的, 这种模糊化也把非生活世界的技能用于职业目标, 我们知道生活世界在哈
贝马斯那里是一个基本的分化, 他说现在在西方的资本主义形态当中这个已经被区分开来。还有
一些类似的现象, 比方说, 在网络资本主义当中, 类似朋友关系之确立也是着眼于工具性的立
足, 而工具性关系则一再被转化为类似朋友的关系, 在这方面模糊不清的中介形式的朋友工具关
系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 连主体也感觉这种关系是模棱两可的, 因为别人与我们打交道的真实意
图是很难察觉的。
上述那些情况, 通常是中国社会的特征, 但昂内特和哈特曼描述了西方也是这个样子的。此
外, 他们还说网络资本主义中的主体在某种意义上被要求在职业履行中追寻其本真的利益。就是
说, 你要追求自我实现, 那么就把职业当作是自我实现的一个岗位, 而不像人们通常把这种职业
要求也变成一种谋取利润的新手段。有关的意思我不一一念了, 大致的意思就是说, 我们原来在
中国熟悉的这种情况, 现在法兰克福学派, 也就是批判理论, 当代最主要的代表, 在西方也碰到
了, 并用来分析西方的情况。
但是也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区别, 一个区别就是刚才讲了, 我们是先有“关系”概念所表示的
文化土壤, 然后实行市场体制的改革, 而西方人则觉得可以用关系资本主义或网络资本主义来解
释我们的成功。在西方出现了网络资本主义, 而这是一些非常明确的社会进步目标得到实现的结
果。像是社会民主党, 甚至包括1968 年以后的学生运动的一种文化诉求, 价值诉求得到实现的
结果, 这是另一个区别。
第二个区别, 特别有意思的是, 昂内特和哈特曼在整个文章分析的时候, 没有讲像这种情况
特别容易出现腐败。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模糊很容易滋生腐败, 而在那篇文章中这不是一个问
题。当然了, 我读昂内特的书还是很少, 可能有不理解、甚至错误的地方。但是他没有提到
“corruption”, 或许因为他认为腐败现象在西方国家不严重, 或许是因为他觉得从腐败的角度对资
本主义进行批判, 不是一种为资本主义社会阶段所特有的一种批判。并不是说在西方发达资本主
义国家, 腐败现象就没有。我估计是因为现在要对资本主义进行一种新的批判的话, 如果你只是
说这种类型的资本主义特别容易出现腐败, 恐怕不是它的要点。

58

如果说以上有关中国的“关系资本主义”和西方的“网络资本主义”的说法都成立的话, 我
们思考“资本”与“伦理”的关系就有了一个新的角度。我把这个角度提出来, 实际上是把由此
产生的问题提出来。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 文章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1285
  • 引用通告: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trackback.php/1285

路爱国:改革三十年——中国成为“正常的”发展中国家? 汪晖:《改制与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命运》一文附记
相关文章
API: 工具箱 焦点 短消息 Email PDF 书签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本站文章请提供原文链接,非常感谢。 © http://wen.org.cn
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对于发言内容,由发表者自负责任。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