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环保

李俊峰:一个新的高风险、过度竞争产业:新能源

《绿叶》2009.6
能源对GDP的贡献率至多是10%;新能源现在在能源中的比例还不到10%,即占经济总量的比例还不到1%,靠此来引领未来发展、引领经济走出低谷,可能性极小。今天的中国,新能源产业一哄而起,正在变成一个高风险、过度竞争的产业。能源是垄断性的行业,新能源盘子较小,十几家至多几十家公司就够了。国家应发挥建立有限、有控制新能源市场的主导作用。
一、新能源发展面临的瓶颈



从长远来说,世界经济要向低碳化、可持续、能循环、少污染的方向发展,因而新能源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说它代表着未来能源的发展方向,是未来真正的替代能源。
但是能源替代有一个相互竞争、相互比较的过程,新能源的发展不能一哄而起,而必须循序渐进。目前来讲,新能源只能作为补充能源,还不能作为主流、主导能源。因为第一,新能源比煤、石油、天然气要贵得多,需要逐渐降低成本以适应市场需求;第二,大部分新能源是间歇性能源,比如说风能、太阳能,有风、有阳光的条件下才能发电,因而储能技术、大规模并网成为了新能源发展所面临的最大瓶颈。
在新能源发电占电力总装机容量比例比较少——10%、15%,甚至20%——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建设强大的电网、提高电网的自我调节能力,来减轻、克服其间歇性缺陷。但是要想提高装机比例,做到30%、50%甚至更多的话,就必须有储能装置,或者依靠大规模并网甚至国际化并网,让资源条件不同的地区、国家之间协调互补。全球并网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但是受地缘政治、军事冲突、技术难度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离我们还相当遥远,至少在二、三十年内无法实现,可能是50年甚至更长时间之后的事。所以当前最紧要的是发展储能技术,这个问题不解决,新能源就没有办法大规模、超大规模地发展(即按能源当量计算超过30%以上的比例)。
同时,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能源规模作支撑。我们要根据能源需求的情况,和电网不断扩张、增容的情况,来修订新能源的发展目标,建立一个有限的、可调控的市场,而不是无序的、无限的市场。比如说风能、太阳能发电,要做到百分之十几的比例是没有问题的。中国现在的电力装机总容量是八亿千瓦,很快可能达到十亿千瓦,10%就是一亿千瓦。这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是可能解决的。
世界上很多国家对新能源的发展规划,是争取2050年以后(即四五十年后)做到占能源供应量的50%。从人生的角度讲,四五十年就是一代人,那时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不是今天的我们所能把握的。所以,可以说这是一个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的计划,是遥不可及的选择。但是这样说并不是要反对新能源的发展,而是说在发展新能源上我们要务实,首先要重点解决它现在在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例如高成本、间歇性等。



二、新能源不是引领经济走出危机的灵丹妙药



现在有人把新能源看作引领未来发展,引领经济走出低谷、走出危机的灵丹妙药,这是过于乐观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能源在整个经济活动里面所产生的影响有限,对于大部分国家来说,它对GDP的贡献率也就是在10%左右。一些能源输出国,像沙特、俄罗斯等可能多一些。而新能源现在在整个能源中占的比例还不到10%,两个10%相乘,那么新能源在整个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还不到1%。靠这不到1%的东西,能引领未来发展,引领经济走出低谷吗?可能性极小。
能源可以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但不是经济发展本身。去年的金融危机,有人将其归罪于高油价,说什么高油价抑制了经济的发展。而事实是,去年油价那么高,涨到了一百四十几美元一桶,经济也照样发展。后来油价一度降到了三十几美元一桶,经济仍然陷入了低迷。所以,既不是因为油价低了经济就低迷、油价高了经济就增长,也不是高油价抑制经济发展、低油价刺激经济发展,而是经济增长导致了能源需求增加进而能源价格上升,经济低迷导致了能源消费减少,从而引发能源价格下降。
中国经济现在还没有摆脱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需求不畅、经济萎缩、就业困难等问题仍比较严峻。全球经济也还在继续下滑,金融失调,失业率增加。不正视这些问题,不想办法加以解决,经济难以走出低谷。而这些问题,不可能主要依靠发展能源产业来解决。经济是基础,能源只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要完全靠能源把经济带动起来,这是本末倒置。既然靠能源解决不了经济问题,仅仅靠新能源又解决不了能源问题,那么靠新能源怎么就能够解决经济问题呢?
所以,无论是奥巴马也好,还是其他人也好,说要通过新能源产业振兴经济,这个话都是说给老百姓听的,而不是真正出于经济学上的判断。对于新能源来说,它承担不起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危机的重任。它可以是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一种推动力,一种兴奋剂,在局部产生一些作用,比如说刺激股市(在股市很冷的情况下,有几支股票引领一下大市是可能的);但它不能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最近,中国和世界股市中涉及新能源的股票都暴涨、涨停,而这并不代表整个中国和世界经济已经走出了低谷。
另外,我们常说要靠新能源来取代化石能源,但那是五六十年以后的事情,现在还看不到有哪一种新能源会替代石油。在遥远的未来,太阳能可能解决问题,但必须在全球并网和储能技术解决之后。不过我认为我们不用替能源发愁,能源只是经济的一部分;我们还是替经济发发愁。经济问题解决了,能源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三、中国新能源产业不需要全民去做



中国的经济发展,前一阶段主要靠搞重化工。现在重化工走向死胡同了,因为已经是70%的水泥、60%的钢铁在中国生产,再怎么发展,也不可能100%的水泥、100%的钢铁、100%的汽车都在中国生产。退一万步,即使都在中国做,也解决不了我们的问题。全球钢铁产量就是八九亿吨,中国现在已经做了五亿多吨,八九亿吨钢铁都给中国做又能怎么样呢?难道我们的经济会跃上一个新台阶?不太可能。因此,再强调重化工已经毫无意义,中国经济必须转型。这个坎儿我们过不了也得过。
在这种条件下今后如何发展,出路还不明确。加上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下滑,于是中国出现了把新能源抬得过高的现象。新能源产业在中国已经过热了:比如说,全世界其他国家总共只有十多家风机制造商,而中国有70多家;全世界其他国家总共只有七八家多晶硅制造商,中国有四五十家;全世界其他国家总共只有七八家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商,中国有两三百家。金融危机后,这些企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那么在相关政策调整上,我们现在应该考虑的不是依靠规划和振兴把这些企业救活,而是必须让这些企业找到一个发展的方向。
前面说了,如果新能源在整个能源中的比例占到10%的时候,新能源在整个经济总量里面只占1%左右。全球的经济总量大概是40万亿美元,那么全球的新能源大概就是4000亿美元的一个产业。在这个产业中,即使中国能做到一半,也才2000亿美元,相当于16000亿人民币。而现在新能源占世界能源总量还不到1%,产值也不过400多亿美元,即使这些都让中国来做,也不过是2500亿人民币。中国现在国内生产总值是30多万亿人民币,2500亿还不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和经济总量比起来,新能源还是比较小的一个行业,比不上汽车产业。汽车产业规模很大,以1000万辆汽车计算,平均一辆车10万块钱,自身就是1万多亿的产业,还拉动了能源、钢铁、化工、电子、新材料、房地产乃至服务业。
即使将来新能源的比例达到了10%,满打满算,新能源在中国就是一个一万多亿的产业,分到各省更没多少了。而现在中国约有十七八个省以打造新能源产业作为发展的领头羊,包括江苏、山东、内蒙、青海等等;有上百个城市在做新能源发展规划,要把新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而且有的省、市提出了打造上千亿、上万亿新能源的计划。这是有很大问题的。
新能源是一个比较弱小的产业,它不是主导产业、基础产业,它的发展是一个局部问题,而不是全局性问题。所以在某几个省、某几个市、某几个企业做是可以的,但并不需要全民去做。看一看我们的石油供应和电力供应,几亿吨的油、几亿千瓦的装机,那么大的总量靠三大石油公司(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两大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和几家发电公司就供应完了。为什么?因为能源供应是个垄断性的行业。新能源的盘子比较小,可能有几家、十几家至多几十家公司就足够了,用不着全民动员用搞运动的方式搞新能源。
所以发展新能源,国家应起主导作用:通过政策发挥引领作用,确定新能源的发展方向和规模;建立一个有限的、有控制的市场,而不是让大家随便做,谁愿意做就来做。前一段时间,我们的多晶硅搞了七八十家,现在可能有二三十家甚至四五十家都破产了;风机现在七八十家,将来五六十家肯定也要破产。这造成了很多资源浪费。新能源产业已经从一个新兴产业,变成一个高风险、过度竞争的产业了,虽然有希望、有生机,但更多的是风险。这是必须提醒大家的。
最后要强调一点:新能源这棵小苗需要我们去关注、培育,但不必所有人都去关注。就像学前班的孩子,有父母和幼儿园阿姨的呵护就够了,而不需要大学教授、铁道工人、武警战士等都围着他们转。如果全民搞新能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反而会对这个产业、对我们的总体经济造成危害和损失。现在必须通过舆论导向来让大家认识到这一点。



(责任编辑:齐澧*)




--------------------------------------------------------------------------------



● 李俊峰,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副所长、研究员。



* 本文据齐澧访谈录音编辑而成,经作者审订。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 文章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9/1235
  • 引用通告: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trackback.php/1235

李宪源:打造“新能源大国”,摆脱世界打工仔地位——全球竞争下的民族视角 鲁玺:2030年,全美20%的电力将来自风能
相关文章
李宪源:打造“新能源大国”,摆脱世界打工仔地位——全球竞争下的民族视角
鲁玺:2030年,全美20%的电力将来自风能
API: 工具箱 焦点 短消息 Email PDF 书签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本站文章请提供原文链接,非常感谢。 © http://wen.org.cn
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对于发言内容,由发表者自负责任。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