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 国内动态

大型国情专著《中国的语言》共7编129种语言出版发行

大型国情专著《中国的语言》共7编129种语言出版发行

封面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编写的大型国情专著《中国的语言》2008年1月18日出版发行。全书分概论、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南亚语、印欧语、混合语等7编,收入129种分布在中国境内的语言,每种语言有500字左右的英文提要。

《中国的语言》主编孙宏 开介绍说,《中国的语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开展对我国语言调查尤其是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取得成果的全面反映。自20世纪50年代起,国家就组织了大规模的少数民族语言调查,为解决无文字的少数民族创制文字,为文字不完备的民族改革和改进文字,开展了全国性的少数民族语言普查工作,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我国有56个民族,为什么会有129种语言?《中国的语言》在概论的第二章,关于中国的语言识别问题,对这个问题做了简要的回答。也就是我国有一些民族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例如:高山族使用阿美语、排湾语、泰耶尔语、布农语、鲁凯语、赛夏语、赛德克语、雅美语、邹语、卑南语、沙阿鲁阿语、卡那卡那富语、邵语、噶玛兰语等。布依族:布依语、莫语。东乡族:东乡语、唐汪话。哈尼族:哈尼语、桑孔语。瑶族:勉语、布努语、拉珈语、巴哼语、炯奈语、优诺语。裕固族:东部裕固语、西部裕固语。藏族:藏语、却隅语、嘉戎语、白马语、扎坝语、纳木义语、尔苏语、贵琼语、史兴语、木雅语、尔龚语、拉乌戎语。汉族:汉语、临高语、标话、村语、茶洞语等。

中国有丰富的语言资源,语言类型各异,有共性,也有特殊性。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对千姿百态的中国语言进行比较全面地分析,这还是第一次。

孙宏开说:"《中国的语言》一书所展示的语言中,有相当一批语言已经濒危或正在走向濒危,个别语言在调查研究资料公布之际,已经完全失去交际功能,成为少数老人记忆里的语言。然而建立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建立一种母语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谐共处,多语种并存并用,各司其职,各展其长,各得其所,这是各民族人民群众企盼的一件大事,也是保护语言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一件大事。"



《中国的语言》是一部关于中国各种语言的介绍的巨型工具书,收录约 129 种语言或混合语言。该书由 孙宏开等几位教授主编,参加撰写的作者约 90余位。全书3600千字,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为了让学界同仁了解该书的概貌,现将该书前言刊载于此。


前 言

(《中国的语言》)

经过几代人的调查研究,中国境内的语言面貌大体清楚了,这是中国语言研究一个重大成果。这部《中国的语言》的出版正是几代人努力所结出的果实之一。

40 多年前,当新中国成立 10 周年,少数民族语言大调查刚刚结束的时候,傅懋勣先生就提出要写一部全面反映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特点的著作。在他的倡导下,编写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概况的任务,作为新中国成立 10 周年的献礼项目,列入了计划。很快,第一批稿子就写出来了,老一辈语言学家傅懋勣、罗季光、王均、金鹏、王辅世、陈士林、喻世长等,组织和领导了语言概况的编写和审稿任务。从 1962 年起,《中国语文》杂志开始刊登少数民族语言概况,每期一篇,一直到“文化大革命”。

1978 年以后,召开了民族语文规划座谈会(颐和园),民族学科拨乱反正座谈会(国家民委),制订民族学科远景规划的座谈会(昆明 ),民族语文工作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滋润着每个知识分子的心田。 1979 年,《民族语文》杂志创刊,民族语言研究的成果,包括语言概况陆陆续续在《民族语文》发表。随着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民族识别工作的再次上马,语言识别也配合行动,一些分布在偏僻山村、边境海岛、雪域高原的语言被发现。在调查研究达到一定深度以后,也陆续写成描写性论文,在《民族语文》杂志刊出。与此同时,台湾的语言学者也基本上摸清了分布在台湾的 10 多种少数民族语言,发表了描写性或历史比较研究方面论文和著作。

1984 年,傅懋勣先生提出结集各少数民族语言描写性概况出版。在他的倡导下,《民族语文》杂志承担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概况集》的编辑工作。工作开展以后很快积累了 80 多篇文稿但是由于出版社变更了出版计划,遂使《概况集》未能够出版。 1992 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的支持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新发现语言调查研究》项目得以立项,大大促进了一些小语种的调查工作。截至 20 世纪末,中国民族语言学界实际上已经调查了 130 种少数民族语言。

进入 21 世纪,本书有了一定的出版条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商务印书馆、世界少数民族语文研究院东亚部等机构领导的支持下,本书在原设计思想的基础上,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广泛征求了相关专家的意见,做了如下改进:

• 增加汉语的介绍,将原设计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概况集》改名为《中国的语言》。

第二,增收少数民族语种,除了俄罗斯语以外,将已经发现并且有了初步研究的语言全部收集进来,由原来的 80 多种增加至 129 种。

第三,增写了导论,向读者介绍了中国语言调查(包括汉语方言调查和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取得的成就;论证了语言识别的必要性、出发点和主要依据;归纳了中国语言的类型结构特点。

第四,增写了语系、语族和大语支的特点介绍,除了 5 种“混合语”外,把所有的语言纳入中国语言谱系分类的框架之中。由于印欧语系的语言在中国境内仅仅有俄罗斯语和塔吉克语,因此未做印欧语系特点的介绍。

第五,增补了该语言使用者情况、语言使用情况、语言关系情况、语言研究情况等方面的介绍。

第六,增加了每一种语言的英文提要,有利于使用英语的学者了解本书。

本书是集体著作,一共有 90 多位编者和作者,凝聚了几代语言学家们的集体智慧和劳动。其中有 10 多位专家学者已经过世。在编辑本书的过程中,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尽可能保留原作者的观点和风格。在体例、内容方面,我们虽然有统一的要求,但在许多地方,不强求一致,不强行修改或删除作者的观点,因而书中有可能出现对某个语言分类观点不一致、语音系统处理方法不一致、介绍语言体系内容多寡不一致、介绍语言特点的侧重点不一致等情况。遇到这种情况,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做出判断。

收入本书的 129 种语言,是民族语文工作者陆续调查研究后确认的。其中有五分之三以上在 20 世纪 80 年代已经成稿,先后在《中国语文》、《民族语文》作为“语言概况”陆续发表过。约五分之一的语言资料,已经在国内外的著作、文集或论文中公布过。收入本书时,根据本书的体例要求请作者进行了修改、补充。还有约有五分之一的语言,是专门为本书撰的稿。其中有的语言还刚刚发现,调查资料是第一次在本书发表。这些资料有新鲜的一面,也可能有不够成熟的一面。还有少数语言,本书没有收入。例如俄罗斯语,一方面中国境内俄罗斯族非常分散,我们掌握的资料又很少,另一方面,中国境内的俄罗斯语与境外差别不大,写不出什么特点来。又如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艾依努语,作为波斯语与维吾尔语的混合,学术界存在一定的分歧,只好留待以后再处理。还有一些语言,在 20 世纪 80 年代前后曾经在语言学界报道过,如贵州毕节地区的羿语、东北的哈卡斯语(又称东北柯尔克孜语)、台湾平埔族群的一些语言,已经陆续消亡,仅仅留下了少量过去记录的不大系统的资料,难以成篇。即使现在已经成篇的语言,其中不少已经处在濒危状态,亟待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记录和保存更加丰富的语言资料。

中国的语言复杂,方言分歧。如何划分语言种类,是一个国内外存在大量分歧的学术问题。就我们已经掌握的资料来看,国外语言学界多数情况在划分语言和方言界限时采取的标准比较宽,我们则比较严。国外往往把我们处理为不同的方言,看作独立的语言。本书在导论中有一章专门讨论了识别语言的必要性和标准,提出了区分语言和方言界限的依据,这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的。这仅仅是一家之言,是否妥当,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的框架是按照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印欧语系、混合语的顺序排列的。在语系内部是按照语言谱系分类远近关系的顺序排列的。其中汉藏语系有 76 种语言,阿尔泰语系 21 种,南岛语 16 种,南亚语 9 种,印欧语 1 种,混合语 5 种。此外还有朝鲜语,由于谱系分类目前还没有定论,暂时列在阿尔泰语系后面。由于汉藏语系语言比其它语系语言数量多,情况复杂,因此除了有语系、语族特点的概述外,藏缅语族语言还有语支的概述。本书南岛语的资料部分是作者自己记录的,多数引用了台湾学者调查的资料,在引用时我们尽可能注明了出处。语言谱系分类应该建立在深入的历史比较研究的基础之上,虽然我们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尽可能在概述里摆出一些证据,以表明它们的共同特点,但目前这方面的工作仍然比较薄弱,现在的分类意见仅仅是根据初步调查研究的成果提出的,有待于深入研究后加以完善和修订。

中国各民族很早以来就互相杂处,他们的语言彼此接触、互相影响是非常普遍的事情。自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初陈乃雄在青海首次调查记录五屯话并在《民族语文》杂志刊布以来,混合语在中国大地陆续被发现,引起了国际、国内学术界的重视和兴趣。语言深度接触所产生的语言混合现象并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早在 20 世纪前 50 年就出现了“克里奥尔”( Creole )、“皮钦”( Pidgin )、“语言底层”等语言混合现象的研究和讨论,它早就是语言学界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书共收录了分布在广西、四川、西藏、青海、甘肃等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 5 种混合语。这仅仅是一种尝试,目的是引起学术界对语言接触研究和语言混合现象的兴趣和重视,推动混合语理论及相关问题的讨论和研究。随着社会变革和经济一体化的加速,语言接触将更加广泛、频繁和普遍,这方面的研究课题将是语言学界无法回避的,我们必须认真应对。

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我们衷心感谢许嘉璐副委员长、江蓝生副院长、王均教授在百忙中为本书写序。衷心感谢本书的所有作者在修订、核对书稿时给予的积极配合。衷心感谢商务印书馆为出版本书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衷心感谢世界少数民族语文研究院东亚部对本书出版的部分资助。衷心感谢环鹏公司星鸿工作室在录入、排版本书稿过程中给予的积极支持和帮助。

编辑这样大部头的著作我们还缺乏经验。因此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错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03 年 8 月 12 日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 文章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news/view.article.php?c2/47
  • 跟踪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news/trackback.php?47

中国美术馆: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展 张夏准出版新书《撒玛利亚恶人:自由贸易神话与资本主义秘史》
相关文章
王铭铭:作为“陌生人”的人类学家
陈力卫:语词的漂移:近代以来中日之间的知识互动与共有
于静、王子华:1910—2000年中国少数民族宗教研究著作要目(中文版)
刘大先:中国少数族裔文学的空间话语
戴國輝:霧社起義與中國革命
王先霈:文学是保护方言的有力载体
宝力格:人类学的蒙古探索(访谈)
API: 工具箱 焦点 短消息 Email PDF 书签
© 人文与社会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