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 国内动态

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珍藏展抵达北京

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珍藏展抵达北京

佩雷特《浮华的寓意》

该展已经在上博、湘鄂辽省立和湖南省立博物馆巡展,目前在中央美院美术馆展出。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精选的82件油画作品包括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画派大师波提切利、文艺复兴盛期威尼斯画派大师丁托列托和提香的画作。

展览名称: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珍藏展 十五世纪 — 二十世纪

主办单位: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 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中意博联(北京)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其它中方主办单位:上海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承办单位:中意博联(北京)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Contemporanea Progetti Srl, Florence 

支持机构:意大利文化遗产部  意大利驻华大使馆  佛罗伦萨历史、艺术与民间文物及博物馆署

策展人:安东尼奥•纳塔利 乌菲齐博物馆馆长

展览时间:2011年3月12日——6月5日

展览地点:2A、2B展厅

电话:86-10-64771575 

传真:86-10-64771699 

邮编:100102 

网址:www.cafamuseum.org 

邮箱:museum@cafa.edu.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将于2011年3月至6月在二层展厅向广大观众呈现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精选的82件油画作品。展览将分为“肖像画”、“风景画”、“静物画”三个部分。展品中包括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画派大师波提切利、文艺复兴盛期威尼斯画派大师丁托列托和提香的画作,以及众多十六至二十世纪中叶意大利画家的重要作品,同时还有部分十七世纪荷兰风景画家以及十八、十九世纪法国和德国艺术家的肖像与风景画作品。

展览由乌菲齐博物馆馆长安东尼奥·纳塔利先生亲自策划,意在通过集中展示三种绘画类别,向中国的观众说明意大利现代艺术的演变过程。同时,对应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类似绘画类别,希望能有助于中国与意大利艺术的比较与研究,从而推动两国的文化交流与理解。

该展览已经在上海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与湖南省博物馆巡回展出,每到一处,都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引起高度的社会关注。北京也是巡展中的重要一站,届时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将围绕这个展览,举办一系列的活动,涉及音乐、戏剧、舞蹈、电影等意大利文化与艺术的多个方面。观众会在这里,感受到一个丰富多彩的意大利。

风景画:        
 
       论及意大利的风景画,最早曾只限用于那些涉及宗教或是异教的情景画的背景。自十六世纪末开始,风景画在意大利才逐渐被重视起来,直至经历了漫长的十七世纪,才最终成为固有的绘画艺术种类。那时,意大利宏伟壮观和具有不朽丰碑意义的古罗马遗迹的景观曾一度不敌于富有诗意的、令人陶醉的地中海自然风光对外国艺术家的吸引。但是,正是这些来自荷兰、比利时、法国和德国的外国艺术家们率先洞悉自然之奥秘、运用现代画的艺术语言显现画中光线、并随一天中因时间不同而变化光线的活灵活现的效果,从而释译了那些圣经和神话故事中的情景及人物。  当时在佛罗伦萨,许多梅迪奇家族成员正在热衷于收藏风景画来丰富他们的藏品内容。他们收藏的范围相当广泛丰富,从十七世纪早期的树林、山岭和湖泊的写真作品,到十八世纪时的那些运用鸟瞰、透视、空间与层次的微分等各种绘画技巧的作品,以及那些对大自然不拘一格的夸张和粗犷的写意创作等,均在他们的收藏之列。 
 
静物画:
 
    自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期,一种新的绘画类型在意大利和欧洲的艺术界开始广泛流传,即一些价值菲薄的静物被栩栩如生地绘之以画。而在那之前,为了满足给传统神话故事或者基督圣经文本做叙事插图之所需而描绘一些物品或水果也曾一度风行过。在那个时期,人们对大自然认知的探寻,正在当时文化的影响下,向新的途径发展,从而使静物绘画得以成功地发展,技法运用也更加成熟,以至于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时,这类绘画在佛罗伦萨地区受到极大地推崇并且成为时尚,更是当时的梅迪奇家族的最重要的一项收藏,如科西莫三世大公(1642——1723)、费尔迪南多王子(1663——1713)等人均狂热收藏有此类物品的绘画,如:花类,食物类,以及任何能够抓住他们的视觉兴趣的物品的绘画。正是因为当年梅迪奇王公贵族们的精心收藏,才使得乌菲兹拥有今天这些无与伦比的艺术典藏,并为之感到无比的荣耀。
 
 
肖像画:  
 
    公元十五世纪期间,肖像画逐渐成为西方艺术中的一种艺术类型,用以流传被画人物的形象、身份和地位。在整个十五世纪,只有那些君主、高阶的神职和政界人士等王公贵族们,才允许被画成肖像,并公诸于世。直到十六世纪,形形色色的人物姿态和各种画幅尺寸的肖像画才显现出更为广泛的社会阶层,尽管仍仅限于富裕的社会精英。但与此同时,在高端业界,开始逐渐把那些1比1真人大小的或3/4真人大小的肖像画定义为“正规肖像画”。通常对于一幅受人喜爱、令人神往、使人喜形于色的肖像画,观赏者不仅会对画中人物的形象、体质特征进行品头论足,更会对画中表现的人物的气质倍加赏鉴。尽管如此,那些超级收藏家们,尤其是梅迪奇家族,也收藏了大量来历未知的、无法考究的或已被遗忘的人物的肖像画,而这些画的价值则与其作者的知名度相对应。
 
自画肖像
 
 
 
最早的自画像出现于公元十四世纪,当时的画家们把他们自己和向他们聘画的被画者一同画入宗教题材的场景之中。乌菲齐博物馆拥有最古老而且是迄今为止最为广泛的这类绘画藏品。乌菲齐博物馆的自画像收藏起源于红衣主教莱奥波尔多·梅迪奇(Cardinal Leopoldo de’Medici 1617- 1675)所收藏的80件艺术珍品,其中,最初收藏的15件典范精品,已列入梅迪奇家族遗产之中。有一些珍藏品是由科西莫三世大公(Grand Duke Cosomo III 1642——1723)进一步扩充收藏的,主要为外国艺术家的杰作。这些杰作原保存于碧提宫中,后于1687年转移到了乌菲齐,并按其尺寸大小分列为两类标准。十七世纪末,乌菲齐的此类藏品就已达到全欧洲无可比拟的地位,入选乌菲齐博物馆已成为画家们梦寐以求的目标。作为梅迪奇大公储位继承者的洛林的彼得·利奥波得(Peter Leopold of Lorraine 1744——1792)将此类艺术品的收藏增加至330件。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伴随着气势磅礴、无可阻挡的艺术品收藏运动, 230多位艺术家荣列于乌菲奇博物馆。如今这类艺术收藏品的数目已达1650件之多。
 
 
                               安东尼奥.纳塔利馆长
 
画家介绍: 

弗朗西斯科 阿尔巴尼(波隆那1578——1660) 

阿尔巴尼出师于位于博洛尼亚(Bologna)的丹尼斯画室。丹尼斯 卡尔瓦特(Denijs Calvaert)是一位风格主义画家,比利时佛兰德人士。1595年,弗朗西斯科与其它两位艺术家多梅尼基诺(Domenichino)和圭多 兰尼(Guido Reni),一同进入卡拉奇(Carracci)弟兄们创办的意大利艺术学院。1601年10月阿尔巴尼迁居到了罗马,在那里他与安尼巴列 卡拉奇(Annibale Carracci)还有兰尼合作创作了许多壁画作品,但不久后他便自立门户承接重要的绘画创作的业务。1617年他回到博洛尼亚,并为广泛传播古典主义艺术做出重大贡献。阿巴尼最令人推崇的作品是那些以神话故事为题材的绘画。 

克里斯托夫 安贝赫尔(奥格斯堡, 约1500 - 1562) 

这位巴伐利亚艺术家出师于莱昂哈德 拜克(Leonhard Beck)画室。与他同师学艺的还有画家汉斯 霍尔拜因(Hans Holbein)。然而,毫无疑问,1548年间,在他到意大利,尤其是威尼斯旅行的时期,难免会受到当时当地在艺术方面的深刻影响。他在威尼斯期间还有机会学习提香的一些伟大的杰作。安贝格尔是当时最赫赫有名的肖像画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给查理五世大帝(Charles V)绘的肖像画,该画创作于1532年前后。他毕生为一些富豪商人画过很多重要的肖像画,那些富商为了使他们的形象永存,而特聘他为他们画肖像画。 

朱塞佩 安米桑尼(米德迪洛梅利纳1881 - 波托菲诺1941) 

开始时,安米桑尼学艺于布雷拉美术学院,但当时他实无法再忍受那学院的无尽无休的偏执环境气氛而不得不放弃那里的学业,但一些年之后他又重返该校。他的成功是皆因给当时著名女演员丽达 博蕾莉(Lyda Borelli)画的一副肖像画。之后,很多的名人、要人和商人(不仅仅来自意大利)相继聘他为他们画像。实际上,在他画的丽达 博蕾莉的肖像画被一位巴西收藏家买走之后,便一举而名扬天下。从那以后,为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职业专长,他广泛地到各国去旅行,曾到过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英国等国,后来还去过荷兰和西班牙。 

 

吉亚科莫 巴拉(1871年生于都灵1958年卒于罗马) 

1895年,巴拉在都灵完成学业之后,来到罗马,并成为当时新印象画派运动的核心人物,他把自己投向新印象派圈子,而不再与象征主义艺术发生瓜葛。1900年他来到巴黎,有机会观赏表现主义画家的,还有法国新艺术派的创作。巴拉曾是未来派艺术的先导和领军人物之一,与菲利普 托马索 马里涅汀(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和安伯托 博乔尼(Umberto Boccioni)等人在一起共同奋斗(未来派画家宣言发表于1910年)。未来派主张革新绘画,使之通过运动与速度的表现强化效果,并主张雕刻革新需通过多方面实质性的创新来实行。 

焦万 弗朗西斯科 巴尔维里又名圭尔奇诺 

通过学习研习卢多维科(Ludovico Carracci)的作品,圭尔奇诺学会了绘画的技巧,并从中掌握了如何在画中发挥光线的效果,和如何体现空气与大自然的气氛在画中的效果。他的艺术生涯中,曾多次到过博洛尼亚、威尼斯和罗马等地。每次去这些地方的经历都对他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艺术素质有所帮助。1621年他到了罗马,并在阿戈斯蒂诺 泰西(Agostino Tassi )的协助下完成了路德维希娱乐场的装潢,那是他一生最伟大的杰作之一。1642年,因圭多 兰尼(Guido Reni)的去世,圭尔奇诺告别了他的出生地前往博洛尼亚,在那里他成为一所当地学校的新领导。 

焦万 巴蒂斯达 巴斯(1784年生于玛萨罗巴达,拉文那1852 卒于罗马) 

巴斯毕业于位于博洛尼亚的克莱门蒂娜美术学院(Accademia Clementina)。当他刚刚完成学业后,就马上接受了他的第一份创作任务,要他和其他几位风景画的艺术家们一起为一个贵族家庭的住宅画装饰风景画。1808年时,他第一次到访过罗马。而后,在他于1810年再次到罗马受领奖学金之后,就迁居于罗马,而有机会与彼时十分著名的一些艺术家们接触,并和托马索 米纳尔迪(Tommaso Minardi)还有伟大的雕刻大师安东尼奥 卡诺瓦(Antonia Canova )等人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巴斯也曾受禄于那不勒斯国王而作画。 

巴托洛梅奥 宾比(塞蒂尼亚诺1648 - 佛罗伦萨1723) 

宾比在佛罗伦萨完成了他的学业,当时他才20岁。之后,曾有一段时间他给美第奇家族的莱奥波尔多红衣主教Cardinal Leopoldo de’ Medici)当随从。后来,他在教皇城与著名的静物画家马里奥 德 菲奥里(Cmario de’Fiori 1603——1673)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同时,他自己也投身于肖像画的艺术。此后,在他重返佛罗伦萨后的数年期间,他的非凡的临摹仿制天赋使得他成为一名最佳的浮世风俗画的专家。同时他也成为科西莫三世大公(Grand Duke Cosimo III)和费尔蒂南多亲王(Prince Ferdinando)最赏识的画家。 

 

莱昂 约瑟夫 佛罗伦萨 博纳(巴约1833 – 蒙奇 圣埃卢瓦1922) 

博纳在他刚十岁多一点时,就随其书商父亲迁居到了马德里,并在那里开始学习绘画。1854年他以学生身份进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écoledes Beaux-Avts),三年后他赢得了罗马奖,该奖项是罗马人梦寐以求的奖学金。此后,于1870年他放弃了对浮世风俗画和肖像画的锺爱而再访意大利和希腊。1880年他任职为巴黎高等美术学院的教师,他所教过的学生中包括布拉克(Brague),图卢兹 罗德列克(Toulouse-Lautrec)和卡勒波特(Caillebotte)等艺术大师。博纳的大量艺术作品和收藏品在他逝后均遗赠给了他的出生地巴约讷市(City of Bayonne)。 

乔凡尼 安东尼 卡纳尔又名卡纳雷托(威尼斯,1697——1768) 

卡纳雷托(Canaletto)是一位布景设计师的儿子。年青时,随父到过威尼斯和罗马,并在当地的舞台布景设计过程中,他得以研习古代遗迹的绘画。他曾是最杰出的景观画大师。景观画是风景画中的一派独立的分支,由荷兰人加斯帕 范 威妥(Gaspar Van Wittel)于17世纪末创始于意大利。威妥是著名艺术家路易吉 万维泰利(Luigi Vanvitelli)的父亲。于是,卡纳雷托开始画威尼斯的景观画,并纷纷被欧洲的绅士们在“大旅游”(Grand Tour)期间所购得。因而,他的画很快在欧洲尤其是在英国出了名。1746年卡纳雷莱托迁居至英国。 

 

菲利斯 卡伦纳(都灵1879 - 威尼斯1966) 

作为都灵阿尔贝蒂娜艺术学院(Accademia Albertina)的一名学生,菲利斯 卡伦纳曾长期处于象征派艺术的氛围影响下,从而于1913年至1915年期间他也积极地参与了当时的象征主义艺术运动。他很欣赏塞尚(Cézanne)和马蒂斯(Matisse)的作品,并且也投身于意大利艺术家跟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理想而奋斗的活动中,从而使他的绘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更加趋向于强化作品表现性的可感可知的力度。1906年他迁入到了罗马,后来又搬到郊区。1924年他被任职为佛罗伦萨艺术学院(Accademia di Belle Arti)的教师,因此他迁居到佛罗伦萨,后来他被任命为佛罗伦萨艺术学院的院长。自1945年起他定居于威尼斯直至终年。 

 

尼古拉 卡萨那 (NICCOLò CASSANA)(1659 年生于威尼斯 – 1713 年卒于伦敦) 

卡萨那是在威尼斯长大的,他的父亲是一位具有热那亚血统的画家。1687年,他才头一次与费尔蒂南多亲王在威尼斯相识,但在那之后,便很快和亲王建立了长期的良好关系。鉴于亲王曾被封为托斯卡纳的朝政后嗣,从而卡萨那成为了佛罗伦萨朝廷的画家,主管复制和修复工作,并负责对古物以及现代绘画采购的咨询工作。在他的晚年期间,他以“肖像画家卡萨那”的荣耀头衔载誉迁居英国,并为英国皇族工作。 

 

米开朗基罗 塞柯兹(罗马,公元后 1602 年 – 1660 年) 

米开朗基罗 塞柯兹出生于罗马,也是在罗马接受的教育,并在那里的后风格主义画家阿尔皮诺骑士(Cavalier d’Arpino)的画室里接受风俗画绘画的培训,并成为“班博西昂塔”(“Bamboccianti”)的风俗画派的一员。“班博西昂塔” 得名于西班牙佛兰德人画家彼特 范 拉尔(Pieter van Laer —“Bamboccio”)的绰号“班波丘”,其意为——矮胖子。但不同于他师傅的是,在塞柯兹的画里经常带有很强的伤感的情调,而且由于受到当地的一些影响,他偏爱于描绘平民百姓的卑谦、简陋的日常生活。自1634年起他曾是圣路卡艺术学院(the Accademia di San Luca)的成员。虽然他因上述那些倍受人喜爱的题材而出了名,又因为他特别擅长绘画战事的场景,而被恭称为“战画大师米开朗基罗”。 

 

雅各布 奇门蒂(Jacopo Chimenti,又名雅各布 达 恩波利)(佛罗伦萨,公元后 1551 年 – 1640 年) 

雅各布 达 恩波利生于佛罗伦萨一个来自恩波里(Empoli)的家庭,因此人们称他为恩波利。他的外祖父桑索维诺(Sansovino)是非常著名的雕刻家和建筑师。从他外祖父那里他承袭了他的名——雅科波(Jacopo),还有热爱艺术的天赋。雅科波年青时,为了学画,经常临摹另一位伟大艺术家(他祖父的朋友)安德列亚 德尔萨托(Andrea Del Sarto)的作品,并使之与原作几乎一样,用以锻炼技能。而他的真正的导师是马索 德 圣弗南诺(Maso da San Friano)。作为一个技巧娴熟的画家,他致力于把开放的现代自然主义与严谨及“抽象派”的质朴相结合的绘画艺术。他的绘画也用于旨在教诲和支持反对宗教改革的寓意。 

 

雅各布 科敏(JACOPO COMIN,别名洛布斯提,又名丁托列托)(公元后 1518/1519 年 – 1594 年卒于威尼斯) 

虽丁托列托的准确学艺经历尚无据可查,但从他早期作品中表现出显著的技法特征。在他全部艺术生涯过程中,他善于阐释其他艺术家的画意,并从中吸取家有益的影响,而融入自己更高的艺术风格之中。他从托斯卡纳(Tuscan)的画中,尤其是从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的画中,都吸取了有益的画意特色而提高自己绘画的格调。从16世纪中期起,他开始与提香争夺威尼斯艺术界的首席地位而奋斗。功夫不负有心人,1564——1567年期间他终于被选定为圣洛可大会堂的装潢负责人,该项装潢艺术的创作被认为是他的最杰出的艺术作品。 

 

裘塞佩 玛利亚 克雷斯皮 (GIUSEPPE MARIA CRESPI)(博洛尼亚,公元后 1665 年 – 1747 年) 

画家学艺于博洛尼亚,但为了丰富自己从艺的文化素质,他曾多次到过意大利的那些艺术重镇,去吸纳更多的熏陶和培育。克雷斯皮的艺术生涯起始于十七世纪八十年代末,到十八世纪早期时他已是赫赫有名,从而取得像美第奇家族费尔蒂南多这样的贵人的赞助。在他的艺术创作中包括各种类型的画,涉及从宗教历史到世俗事物等多方面的题材内容,涵括了从静物画到日常生活场景等多种多样类型的创作。 

 

菲利普 德 安杰利(FILIPPO D’ANGELI,又名菲利普 纳波利 塔诺)(罗马,公元后 1589 年 – 1629 年) 

关于艺术家准确的出生日期和地点,存在很多疑问和不确定性。但他的学业是在罗马造就的,而且在那里他学习了埃尔舍默(Elsheimer)、百瑞尔(Brill)和巴尔塔萨 罗尔斯(Balthasar Lawars )等艺术家的作品,而且涉入到阿戈斯蒂诺 塔西(Agostino Tassi)的社交圈中。菲利普 纳波利塔诺的风景画曾倍受推崇,尤以那些战事、火情及夜晚的景观为甚。他对那些奇特的事物很感兴趣。佛罗伦萨科西莫二世大公(Florentine Grand Duke Cosimo II)的弟弟、美第奇家族卡洛红衣大主教(Cardinal Carlo de’ Medici)因仰慕他的名望而请他前去效力。 

 

斯蒂法诺 德拉 贝拉 (STEFANO DELLA BELLA)(佛罗伦萨,公元后 1610 年 – 1664 年) 

德拉 贝拉是十七世纪意大利最伟大的图形艺术家之一,他出身于一个画家、雕刻家和金匠的家庭,但年幼丧父。起初,他从事金匠的工作,复制一些雅克 卡洛(Jacgues Callot)蚀刻版画作品。为了学习艺术,他到了罗马,但他的成功是在巴黎。在那里他创作了一些生动而极富想象力的雕刻作品,那些作品把动物与景物雕刻得活灵活现。1650年他回到佛罗伦萨,为美第奇官邸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也经常前往罗马。而且,在罗马进入他人生的另一个新的阶段,那就是创作古代遗迹的特色景观绘画。 

 

加斯巴德 杜埃 (GASPARD DUGHET)(罗马,公元后 1615 年 – 1675 年) 

迪盖特的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意大利人。1630年由于他姐姐的婚嫁,而与艺术大师尼古拉斯 普桑(Nicolas Poussin)结下缘分,从此他由普桑教他绘画,并成为一名才华出众的风景画家。自1635年起他便自立门户开始独立创作。之后,他分别到过米兰、佩鲁贾(Perugia)等地,然后重返罗马。并与普桑、克劳德洛兰(Claude Lorrain 1660-1682)等大师一起巡回于罗马乡间,为画中光线的画法刻苦钻研,相互交流。其中的一项研究工作使他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为此分别居住于蒂沃利(Tivoli)和弗拉斯卡蒂(Frascati)两地,做更深入的研究。1441至1444年间他与彼得罗 达 科尔托纳(Pietreo da Cortona)在佛罗伦萨相遇,而且还在那不勒斯居住过1年。他的艺术生涯终结于罗马。 

 

卡罗勒斯 杜兰(CAROLUS-DURAN) (查尔斯 埃米尔 奥古斯特 杜兰德)(1837年里尔 – 1917 年巴黎) 

查尔斯是旅馆老板之子。他从雅克 路易 大卫(Jacques-Louis David)的两位学生那里学会了绘图与绘画。1853年他到了巴黎,并进入艺术学院学习。当时他对古斯塔夫 库尔贝(Gustavu Courbet)的现实主义艺术产生了兴趣。在此期间,作为爱德华 马内(édouard Marnet)和享利 方丹 拉图尔(Henri Fantin-Latour)的朋友,卡罗勒斯杜兰走访了罗马和西班牙,而且在那里他着迷于威拉兹奎兹(Vélazquez)的艺术风格,并从中很受启发。自19世纪70年代起,他投身于肖像画,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1900年他被授予最高的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05年作为法国国家美术家协会创建人之一的卡罗勒斯杜兰被任命为罗马的法国美术学院院长,罗马大奖。 

 

桑德罗 菲利佩 (SANDRO FILIPEPI)(又名波提切利)(佛罗伦萨,公元后 1445 年 – 1510 年) 

波提切利是菲利波 里皮(Filippo Lippi)和安德里亚 德 尔 韦罗基奥(Andrea del Verrocchio)的学生。十五世纪七十年代期间他成为佛罗伦萨艺术界的领军人物之一,也是最受美第奇家族成员推宠的画家之一。1480年他参加了罗马梵蒂冈西斯廷大教堂的墙壁装饰工作。该工作是由教皇西克斯图斯四世(Pope Sixtus IV)亲自授予他的。然而,乔治亚 瓦萨里(Giorgio Vasari)在他的传记中叙及:尽管波提切利曾有过极高的名望,但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不再愿意更多创作,最终在贫困之中死去。 

 

费尔迪南多 加利 达 比比恩纳(FERDINANDO GALLI DA BIBIENA) ( 1657 生于博洛尼亚 – 1743 年去世) 

费尔迪南多曾以舞台设计师之荣称而驰名于他土生土长的博洛尼亚当地。从而,在他还不满20岁时,他的创作就已经被意大利的一些最重要的宫廷所知所求。1680年因被聘任为法尔内塞(Farnese)家族的庄园画师,他从埃斯特家族的莫德纳(Modena)庄园迁居到帕尔马(Parma)并且在那里一直呆到1708年。他经常和他的兄弟弗朗西斯科(Francesco)一起工作,也曾与塞巴斯蒂安(Sebastin Ricci)合作过。费尔迪南多曾在意大利的许多城市当过舞台设计师和建筑师,还在西班牙巴塞罗纳当过查尔斯三世(Charles III)婚礼庆典的总监,后来查尔斯三世登基为奥地利帝王,称奥地利查理六世(Emperor, Charles VI of Austria)时,还特邀他到维也纳设计组建隆重的登基庆典的舞台布景,并因此于1717年他荣膺“剧院总建筑师”的头衔。 

 

克劳德 吉列(CLAUDE GELéE),也被称为克劳德 洛林 (CLAUDE LORRAIN) (1600 年生于南希沙马涅- 1682 卒于罗马) 

他举世闻名的著称大名来源于他的出生地,法国洛林的沙马涅。那年,12岁的他成了孤儿,便前往弗来堡(Fruiburg)去投奔了他的木雕艺人的哥哥。1613年他首次到访意大利并居于罗马,先以做面点为生,然后,他被带到了阿戈斯蒂诺 塔西(Agostino Tassi)的家里,开始当他的仆人,后来成为他的助手。洛林攻研了亚当 埃尔舍默(Aelam Elsheimer)的作品,还有阿尼巴列 卡拉齐(Annibale Carracci)和多米尼基诺(Doenichino)等人的作品,而且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他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风景画家之一。 

 

乔凡尼 基索菲(GIOVANNI GHISOLFI) (1623 年生于米兰 – 1683 年去世) 

乔凡尼 基索菲1623年生于米兰。他的艺术生涯从他叔父安东尼 沃尔皮诺(Antonio Volpino)的画室中起步。1650年他去了罗马,在那里他创作了一些用古代庙宇遗迹点缀的城市景观画。那时,他有机会观赏领略皮耶特罗 达 科尔托纳(Pietro da Cortona)的画,并且还在萨尔瓦多 罗萨(Salvator Rosa)的画室里实地见习过一段时间。但他受罗萨风景画的影响甚少。1661年他回到了伦巴第(Lombardy),为切尔托萨帕维亚(Certosa of Pavia)修道院一座小教堂做了艺术装潢,他还在位于切萨诺马代尔诺(Cesano Maderno)的博罗梅奥阿莱赛宫(Palazzo Borromeo Arese)里工作过,而且还给位于瓦雷泽(Varese.)的圣蒙特(Sacro Monte)第四礼拜堂创作了数幅壁画。 

 

阿列克斯 格力莫(ALEXIS GRIMOU) (1678 年生于阿让特伊 – 1733 年卒于巴黎) 

格力莫曾是弗朗索瓦 特洛伊(Francois de Troy)的学生,他学艺于巴黎圣路卡艺术学院(Accademia di Saint-Luc in Paris),在校期间他所涉及的艺术学业也与外界的某些社团的活动有关。他所偏爱的那种描绘日常生活的画中,常有一把酒杯拿在手上的男人,这可能是他的“酒鬼”名声的来源。但是格力莫毫无疑问是十八世纪早期最重要的一位艺术家,当时他真正地遵循沿袭了北欧绘画所要求的规范。 

 

乔瓦尼 利奥纳尔多 亨纳(GIOVANNI LIONARDO HENNER)(1617 – 1641 年活跃于佛罗伦萨) 

乔瓦尼是一名以画肖像画为主的画家。1617至1641年期间从业于佛罗伦萨。他也是一位复制那些著名画家给美第奇家族成员画的肖像画的临模家。他临摹过如弗朗斯 帕布斯(Frans Pourbus)的《年轻人》。他父亲是德国近卫军的一名中尉。正因跟随了其父,乔瓦尼才能在佛罗伦萨从画家乔瓦尼 比利万特(Giovanni Biliverl)那里开始学画,从而打下绘画的基础。他还以不同幅度复制了多幅美第奇家族的装饰挂毯。 

 

爱德华 希尔德布兰特(EDUARD HILDEBRANDT) (1818 年生于格但斯克 – 1868 年卒于柏林) 

希尔德布兰特起先给他父亲做学徒工,后来到了柏林,当时才不到20岁。在柏林,他有机会欣赏到法国艺术家们的巨作,使他仰慕不已,才导致他于1842年第一次旅行到了巴黎。当时的法国风景画有其独到之处,那就是独特的光线的技法使法国的风景画格外地表现得细腻而有品味。爱德华把那些法国风景画的绝技秘密尽数掌握到手,从而,他具备了细致地显现瞬间千变万化的环境效果的特技。当他成为一名能画出昂贵的风景画的特技艺术家时,回到了德国。 

 

尼古拉 冯 霍布雷肯(NICOLA VON HOUBRAKEN) (1660 生于墨西拿 – 1723 年卒于利沃诺) 

尼古拉生于意大利港口城市墨西拿。他家原籍为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是一个比利时佛兰德人画家的家庭。1674年他家由西西里迁居到西部港市里窝那。虽然当时他画的数幅宗教题材的大型布面油画已享有盛名,但他还是为他的艺术生涯定向于画静物画,从而成为著名的静物画家。向他聘约订画的多位显贵人士之中有美第奇家族的费尔蒂南多一世亲王和德拉 盖拉德斯卡伯爵(Count della Gherardesea)。据我们所知,尼古拉为他们所创作的画中有一幅是与亚历山大 巴尼亚斯科(Alessandro Magnasco, 1677-1749)和马尔科 里奇(Marco Ricci, 1676-1730)合作的作品。 

 

雅科波 德 乔瓦尼(JACOPO DI GIOVANNI),亦被称为雅科尼(JACONE), (1495 年生于佛罗伦萨 – 1554 年去世) 

雅科尼曾是绘画大师安德烈亚 德尔 萨托(Andrea Del Sarto)的学生,并为画家蓬托尔莫(Pontormo)的朋友。十六世纪三十年代时他曾与蓬托尔莫合作完成了美第奇家族亚历山大公爵(Duke Alessandro)的卡里奇庄园的艺术装潢和科西莫一世的城堡庄园的艺术装潢。雅科尼除了是一位擅长画壁画的艺术家外,他还创作过一些宗教题材的画和一些肖像画,但大多数未能保存下来。乔治亚 瓦萨里(GiorgioVasari,十六世纪艺术史学家)追忆道,雅科尼是一位才能出众之士,但也是一个反复无常性情急躁的人。 

 

彼得 范 拉尔(PIETER VAN LAER),也称为班波丘 (1599 年生于哈莱姆 - 1642 年去世) 

大约于1625年间彼得 范 拉尔到了罗马,但准确日期无据可查。他在罗马居住了相当长的时间,超过了十年。约1630年时,他与尼古拉斯 普桑(Nicolas Poussin 1594——1665)和克劳德 劳伦(Claude Lorrain 1600——1682)相遇相知,从而使他的绘画艺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进而更具生动的表现效果。此后,他开始了献身风景画的艺术生涯。范 拉尔习惯于把从真实生活中观察到的情景保存于记忆之中,并精细地再现到他的画中。 

 

拉坦齐奥 德 里米尼(LATTANZIO DA RIMINI)(据文献记载 1492 至 1524 年间居住在里米尼和威尼斯) 

里米尼的姓名来自地名里米尼,用以表明他原籍是港城里米尼。但是有关他的第一份文献中记载:十五世纪末,他与乔瓦尼 贝利尼(Giovanni Bellini)一同参与了威尼斯总督府的装潢工作。作为贝利尼的一名学生,他签署了贝利尼多幅最重要的作品之中的一幅,准确地注明的日期为1505年。有关他在里米尼市的文献记载的日期注明是自1509年开始的。拉坦齐奥几乎在里米尼市走完他的全部艺术人生。 

 

洛伦佐 迪 库若迪(LORENZO DI CREDI) (1459 年生于佛罗伦萨 – 1537 年去世) 

艺术家库若迪出生于佛罗伦萨,他曾是安德列 德尔 委罗基奥(Andrea del Verrocchio约1435——1488)的忠诚的掌门弟子,和他同师学艺的还有列奥纳多 达 芬奇(Leonardo da Vinci)和佩鲁基诺(Perugino)等著名艺术大师。委罗基奥曾委托库若迪,在他不在威尼斯的期间代管他的画室,并于1488年,委罗基奥在去逝时指定库若迪为他的继承人。库若迪从他的师父那里继承了画人物时运用清晰轮廓线的技法。在委罗基奥的繁荣兴旺的画室里,年青的学徒们经常要做一些雕刻的工作来协助他们的师傅委罗基奥完成繁忙的、应接不暇的重要约聘作品。 

 

亚历山德罗 马尼亚斯科(ALESSANDRO MAGNASCO) (1667 年生于热内亚- 1749 年去世) 

马尼亚斯科在他的父亲 —— 画家斯特法诺(Stefano)去世后,一位热那亚的商人成了他的监护人,并于1682年把他带到米兰。在那里他有机会学习以色彩和光线鲜明的反差为特色的威尼斯的绘画技法。而且他运用所学到的技能,更进一步致力于创作有自己特色的倍受欢迎的风俗画。他的风俗画的特色是带有很强的光和影的闪显,以及变异的人物形象。1703年至1710年期间,他居住于佛罗伦萨,并为最后一任的美第奇大公爵吉安 加斯托内 德 美第奇(Gian Gastone de’Medici)效力。1711年他重返米兰,在那里曾为查理六世大帝(Emperor Charles VI)的凯旋攻入创作了一些勋章、奖章等类的饰品。 

 

塞尔吉奥 特鲁希略 麦格耐特(SERGIO TRUJILLO MAGNENAT) (1911年出生于卡尔达斯,曼萨纳雷斯 – 1999 年去世) 

麦格耐特曾在波哥大(Bogotà)美术学院攻读绘画与模型设计。然后,自1936年起他曾在该校长期任教约十年之久。此后,他也曾在哥伦比亚国立大学任教过。其间,他经常在哥伦比亚国家最重要的展览集会上(哥伦比亚年度艺术家沙龙)展出他的作品。1975年他在位于首都波哥大的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他的个人作品展。1936年他曾出任该国教育部出版物管理部门的主任。 

 

奥托 玛苏斯 范 瑞克(OTTO MARSEUS VAN SCHRIECK) ( 1619 生于尼美加 – 1678 年卒于阿姆斯特丹) 

十七世纪四十年代末,年青的玛苏斯来到了意大利,在他的朋友威兼 范 阿尔斯特(Willem Van Aelst, 荷兰静物画家)的陪同下曾在佛罗伦萨和罗马居住过。在那里他二人都曾是由彼得 范 拉尔(Pieter Van Laer,1592——1642)所创立的北方画家协会的成员。彼得 范 拉尔因身材矮小而得绰号“班波丘”(Bamboccio)意为小矮子。他二人以静物画专家的身份在佛罗伦萨官府享有盛誉,而且他们在费尔蒂南多大公爵(Grand Duke Ferdinando),莱奥波尔多 美第奇红衣主教(Cardinal Leopoldo de’ Medici) 以及科西莫三世( Cosimo III)等贵族那里均倍受宠信。他们于1657年回国返乡,但玛苏斯最后定居于阿姆斯特丹。 

 

利维奥 梅休斯(LIVIO MEHUS) (1627 年生于奥德纳尔德 – 1691卒于佛罗伦萨) 

梅休斯生于佛兰德斯(Flanders中世纪欧洲一伯爵领地,包括现比利时以及法国的各一地区)境内的奥德纳尔德,约十岁时随父母迁居米兰。但不满足于安逸的利维奥在刚14岁时竟徒步上路往罗马而行,以图结识在那里工作的艺术家们。当他到了皮斯托亚(Pistoia)时,他的作品引起美第奇家族马蒂亚斯亲王(Prince Mattias de’ Medici, governor of Siena)的赏识,当时亲王是锡耶纳市的总督,就此年青的梅休斯便步入了为有权有势的美第奇家族工作的历程。在佛罗伦萨时他还曾与大师科尔托纳(Pietro da Cortona)相遇相识,当时,科尔托纳曾为碧提宫工作。那时梅休斯曾几度旅居罗马,其中有一回,曾与斯特凡诺 德拉 拜拉(Stefano della Bella)结伴而行,同行者还有斯特凡诺的当时年少的学生,即未来的柯西莫大公爵。 

 

克里斯托弗 穆纳里(CRISTOFORO MUNARI) (1667 生于勒佐内艾米利亚 – 1720 年卒于比萨) 

艺术家穆纳里年轻时以侍奉摩德纳的公爵(Duke of Modena)为生。他于十八世纪早期时旅居罗马,在那里成为大名鼎鼎的静物画家。他于1706年很可能是应费尔蒂南多 徳 美第奇亲王(Prince Ferdinando de’ Medici)的聘召,而到佛罗伦萨定居的。穆纳里在托斯卡纳的首府一直工作到1713年前后。当时的科西莫三世大公(Grand Duke Cosimo III),以及其兄弟弗朗西斯科 玛丽亚红衣主教(Cardinal Francesco Maria)等人都是他的艺术创作的主要恩主。克里斯托弗曾在比萨从事文物修复的工作。他的职业生涯终结于比萨。 

 

雅科波 内格雷蒂又名帕尔玛 伊勒 韦齐奥(约1480年生于塞里尼亚,1528年卒于威尼斯) 

艺术家韦齐奥出生自威尼托大区(Veneto)的一个小村落,一个离贝加莫市(Bergamo)不远的穷乡僻壤。现不得而知他在什么时候从师于何人学艺,但只知他自1510年起就长居于威尼斯直至寿终。他主要为教堂或修道院画圣经题材的画,但也为私人收藏作画。他也是一位受人尊崇的、著名且多产的肖像画家。在肖像画的创作方面,韦齐奥很受年轻时的提香(Titian)的熏染且受益匪浅。 

 

佩拉希奥 帕拉希(1755年生于博洛尼亚,1860年卒于都灵) 

佩拉希奥是在他的监护人卡洛 菲利波 阿尔德罗万迪(Carlo Filippo Aldrovandi)的指导下经过了初级的艺术学习,但他继而又在克莱门蒂娜艺术学院(ACCADEMIA CLEMENTINA)进一步深造。1806年起在罗马定居了近十年,为一些显贵人士的聘约而创作。1815年,他曾短暂回访他的家乡博洛尼亚,然后直奔米兰,在那里他的声望日盛一日。当时,卡罗 阿尔贝托国王(King, Carlo Alberto)特邀他到都灵去,并于1834年聘任他为都灵艺术学院的绘画讲师,并授予他 “皇家宫殿特聘装潢画师”头衔。 

 

安东尼奥 德 佩雷达(ANTONIO DE PEREDA) (1611 生于巴利亚多利德 – 1678 年卒于马德里) 

徳 佩雷达1611年出生于西班牙的巴利亚多利徳市(Valladolid)在一个有多名艺术家的家庭中渐渐长大,并且就在他生长的当地学会了绘画。父亲的去世使他在他的第一个监护人唐 弗朗切斯科 徳 特哈达(Don Francesco de Tejada)的带领下,背井离乡前往了马德里(Madrid),但是他的成功来自他的另一位监护人意大利贵族乔瓦尼 巴蒂斯塔 克雷森兹(Giovanni Battista Crescenzi)。克雷森兹是当时菲利普四世(Filippo IV)的皇室艺术作品总监。克雷森兹把德 佩雷达收归自己的羽翼,直至1635年辞世而去,随之人走茶凉,画家徳 佩雷达也就被逐出了西班牙皇室。但他的好运却还是连绵不断直至生命的最后。 

 

安东 弗朗西斯科 佩鲁兹尼(约1646/1647年生于安科纳,1724年卒于米兰) 

安东出师于其父的画室,之后又向萨尔瓦多 罗萨(Salvator Rosa)学画,继而他不断发展完全属于自己的独到的以画意释诗情的技能。他不懈努力,坚持探索自己独到的对景观的写意,为此他多次到过威尼斯,博洛尼亚,莫纳德,帕尔玛,卡萨莱蒙费拉托,以及都灵等地做工作旅行,来充实提高自己的灵感。1703年他定居于托斯卡纳(Tuscany),并工作于美第奇家族的多处住地,为更具文化修养的高层次的贵族们效力。他与亚历山大 马尼亚斯科(Alessandro Magnasco)精诚合作。至少在1720—25年之前,他负责为这位热那亚画家创作的作品中几乎全部的风景景观绘制。 

 

马修 范 普拉登堡,著称里约尔多 德拉 蒙塔格那又名蒙苏 蒙塔格那(1608年生于比利时安特卫普,1660年卒于巴黎) 

这位艺术家众所周知的名字叫蒙苏 蒙塔格那,但经文史学家的考证,他就是佛兰德人画家马修 范 普拉登堡(Matthieu Van Plattenberg)。他曾是雕刻家和刺绣设计师安利斯 范 厄特沃特(Andries van Eertvelt)的弟子。大约1630年他搬到了巴黎后立即改名为普拉特 蒙塔格那(Platte-Montagne),并于1631年娶了巴黎画家让 莫林(Jean Morin)的妹妹为妻。他成为了一位擅长海景画的画家,并且喜欢夸耀被赋予的“皇家海景画家”的荣称。 

 

科内 凡 普伦堡(CORNELIS VAN POELENBURGH) (1594或1595 年生于乌德勒克 – 1667 年去世) 

艺术家范 普伦堡原籍荷兰,曾在他出生的当地师从于亚伯拉罕 布隆梅特(Abraham Bloemaert 1566—1651)学艺。后来到了罗马,并于约自1617年至1626年期间在那里居住。在罗马期间,普伦堡是意大利风景画界的第一代荷兰画家中的最佳先驱。他创作的特色是在小幅作品(多在铜箔上)中画圣经或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其背景是带有古代遗迹的田园风光。柯纳利斯在结束意大利的旅居之后回到他的家乡荷兰的乌特勒支(Utrecht),在那里他成为当地艺术家们代代相传的楷模。 

 

保罗 波尔波拉(1617年生于那不勒斯,1673年卒于罗马) 

1632年十五岁的少年波尔波拉步入了绘画生涯。当时他师从艺术大师吉亚科莫 雷科(Giacomo Recco)学艺,三年之后,他转入尼罗 法尔科内(Aniello Falcone)所创办的学校学习。他的一生仅有最初的数年是在家乡那不勒斯度过的,后来就到了罗马。1654年,他与来自巴勒莫(Palermo)的安娜 徳 亚米契斯(Anna de Amicis)结为良缘。两年之后,1656年4月26日他成为罗马圣路卡艺术学院(San Luca Academy)的院士。十年之后,还是在罗马,他成为罗马圣贤会(Virtuous of the Pantheon)的一员。1673年,艺术家波尔波拉与世长辞。 

 

朱塞佩 雷科(1634年生于那不勒斯,1695年卒于阿利坎特) 

那不勒斯画家朱塞佩 雷科出身于一个艺术世家,朱塞佩是其中绘画艺术造诣最高的一位。他可能是那不勒斯风格静物画界中有史以来最杰出、最完美的一位艺术大师。他在草图中精确地、力求完美地解析了各部分的布局关系。在他的艺术成熟期,曾有过与像卢卡 乔尔达诺(Luca Giordano 1632—1705,意大利巴洛克大师)等这样的大师的合作,并且名扬海外,甚至西班牙皇室也曾召他前往作画。不幸的是1695年,在他到达西班牙后才一个月就永辞人世了。 

 

阿堪基罗 里萨尼(167O年生于罗马,174O年卒于拉文那) 

里萨尼开始是在罗马的乔瓦尼 巴蒂斯塔 波昂里(Giovanni Battista Buoncuore)画室里学习绘画入门基础技能,等他十九岁到了博洛尼亚时,他已经成为一名杰出的动物画家了。在他的艺术生涯的不同阶段,他先后到过锡耶纳、威尼斯、拉文那。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画家,他除了可以画祭坛的装饰画、各种神话题材的画、风俗画、壁画以及肖像画,还是一位学识渊博学者。尽管里萨尼对佛兰芒技法特别赞赏,但他在取材方面采用与北欧画家完全相反的观念,北欧画家喜欢在他们的静物画中慷慨大方地渲染所画的物品,例如食物要多汁多肉的;其它物品要看起来闪闪发光的,使其有华贵和矫揉造作的感观。而阿堪基罗不喜欢那种过分宣扬的静物画,他的画有一种不铺张、不炫耀的质朴感,使人能从画中感悟到真正的日常生活中桌面上的摆设。 

 

班多夫 雷斯奇(1640年生于格丹斯克,1696年卒于佛罗伦萨) 

雷斯奇是一位意大利籍德国画家,在他很年青时就迁居到了罗马。现没有文献记载过这位艺术家在罗马时所创作的作品。他的学艺基础是攻研萨尔瓦多 罗萨(Salvator Rosa)和博尔格尼奥内(Borgognone)的作品,尤其是他们的描绘战争场景的画作。约1665年前后,他曾短期旅居伦巴第(Lombardy),但后来还是决定定居于佛罗伦萨来。在佛罗伦萨,他师从于利维奥 梅休斯(Livio Mehus),安东尼奥 朱斯蒂(Antonio Giusti)和皮尔 丹尼尔(Pier Dandini),随后与美第奇家族的弗朗西斯(Francesco Maria de’ Medici)和费尔蒂南多亲王(Grand Prince Ferdinando)等贵族交往,使他的北欧风格倾向的风景画和自然生活画的艺术得以发展。 

 

马尔科 里奇(1676年生于贝卢诺1730年卒于维尼斯) 

年青的里奇在斯巴拉多(Spalato)因犯下一桩谋杀案而不得不离家出走。他在斯巴拉多时一直在一位风景画家的画室里工作,这位风景画家被认为是意大利港市安科纳(Ancona)的安东尼奥 弗朗西斯科 佩鲁齐尼(Antonio Francesco Peruzzini)。此后,马尔科跟随他的叔父塞巴斯蒂亚诺 里奇(Sebastiano Ricci 1659—1734)学艺,然后去往伦敦。在伦敦他与乔瓦尼 安东尼 佩列格里尼(Giovanni Antonio Pellegrini)一同被邀创建位于伦敦秣市广场(Haymarket)英国女皇剧院的意大利歌剧舞台场景和道具布置。随后,里奇一直居住在威尼斯。 

 

朱塞佩 鲁欧波罗(那不勒斯,约1630年出生,1710年卒) 

朱塞佩 鲁欧波罗是一位十七世纪时那不勒斯艺术界中较为复杂的人物。没有任何关于他的文献资料被保存下来,而他的签名作品也极少留存于世。只有几处资料表明他于1710年80岁时去世,因此,可推测他生于1630年前后。他可能是一位更有名望的艺术家的侄子——乔万尼 巴蒂斯塔(Giovanni Battista)——几乎所有鲁欧波罗的艺术作品的起源。鲁欧波罗是十七世纪那不勒斯画派中,为意大利静物画做出伟大贡献的艺术家。 

 

朱利奥 阿里斯蒂德 萨托里奥(罗马,186O年——1932年) 

萨托里奥生于一个艺术世家,通过临摹古典作品自学成材,尤其对拉斐尔前派的画尤感兴趣,并很受启发。作为布埃尔 邓南遮(Gabriele D’Annunzio1863—1938,意大利作家、诗人)的朋友,朱利奥有机会阅读一些有关拉斐尔前派的文章。世纪之交,他到了巴黎,然后又到了伦敦,最后到了德国并在那里结识了哲学家尼采。在他所到之处从不懈于搜寻他所喜爱的法国新艺术派的、拉斐尔前派的,以及象征主义等流派的作品。1915年在被罗马美术学院聘任为教师后不久,萨托里奥就被登入应征志愿兵之列。1929年,萨托里奥被意大利皇家艺术学院聘任为院士。 

 

安德烈 斯卡恰蒂(佛罗伦萨1644年—1710年) 

斯卡恰蒂是佛罗伦萨最广范地为美第奇家族后期的聘约而创作的画家之一。他曾先后分别从师学艺于马里奥 巴拉斯(Mario Balassi)和洛伦佐 里皮(Lorenzo Lippi)。他先是在里窝那(Livorno)工作,然后迁往佛罗伦萨,并在那里定居下来,长期独家为科西莫三世的夫人维多利亚 德拉 罗威尔(Vittoria della Rovere)大公爵夫人绘画。斯卡恰蒂是皮尔 丹迪尼(Pier Dandini)的朋友和合作伙伴,并经常出入于皮尔的位于佛罗伦萨拉伽大道(Via Larga)的画室。安德烈的花卉画中显露出他对罗马和佛兰德大师们的作品有着深入的研究。 

 

克里斯汀 赛博徳(美因茨,1697 - 维也纳,1768) 

少年时的赛博徳移居到了维也纳,很快便成为宫廷画家,为皇室成员画了大量的肖像画。他从波兰亲王及萨克森领主候选人那里接到了大量的各式各样的官方画像任务,而且他可自由出入观览研究皇室的收藏品。他的高雅的惟妙惟肖的画像风格给他赢来盛誉,1749年他荣获“波兰王国和洛林大公国宫廷御用画家”的崇高衔位。 

 

贾斯特斯 沙特曼斯(1597年生于安特卫普,1681年卒于佛罗伦萨) 

沙特曼斯生于比利时安特卫普(Antwerp)。他的出生地是著名的古时伯爵领地佛兰德斯(Flanders)。在那里他接受了初期的艺术培训,然后到了巴黎,他才最后完成了他的全部艺术教育。1621年他抵达佛罗伦萨并成为美第奇朝廷所宠信的肖像画家。虽然他一贯束缚于托斯卡纳大区的统治者们,使得他的名望日日增高,但他的声望还是让他可以在维也纳为奥地利皇帝效力,并在罗马为教皇作画。美第奇科西莫三世大公特别尊崇他在艺术上的成就,专门为他在碧提宫设立了一间展室,唯独展示他的作品。 

 

提比略 蒂蒂(佛罗伦萨1573——1627) 

蒂蒂的父亲是塞迪 第 提托(Santi di Tito),一位倍受尊敬的画家及建筑师,曾先后从师于佛罗伦萨的安格诺罗 布隆奇诺(Agnolo Bronzino)和罗马的朱卡里 提比略(Zuccari)。蒂蒂以学徒身份工作于父亲的画室直至1603年父亲辞世后,他还继续为父亲完成了一些遗作。蒂蒂以画肖像画为专长,曾为佛罗伦萨贵族工作,他凭借雍容华贵的绘画风格及对画中人物贵族气质的成功渲染技巧,成为了美第奇家族的官方肖像画师。 

 

文森佐 雷贾尼(1732年生于布德里奥安梯,1782年卒于博洛尼亚波斯特) 

文森佐 托雷贾尼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以透视画法闻名。他的画作尽量展现了真实的风景和城市景观(特别是建筑物远景)。他还在应用景观透视展望技术于开发科学仪器(如投像器,相机暗箱等)方面。1739年和1750—1751年期间他活跃于佛罗伦萨,此后1742——1770年期间在罗马和博洛尼亚等地创作。在上述那些地方都有他伟大的壁画创作。如在博斯科的圣米迦勒大教堂和圣朱塞佩修女院等处都有他的不朽的壁画作品。他的一些素描现保存在乌菲齐博物院的书画部。 

 

米歇尔 托西尼(MICHELE TOSINI,意大利名 MICHELE DI RIDOLFO DEL GHIRLANDAIO)(1503年生于佛罗伦萨 – 1577年去世) 

托西尼曾长期做为里多尔夫 德尔 基尔兰达约(Ridolfo del Ghirlandaio)的弟子兼助手,里多尔夫是大名鼎鼎的画家多米尼哥(Domenico Ghirlandaio,1449—1494)的儿子。托西尼在他长期的艺术生涯中,以教堂圣坛的大型画作和私人收藏的圣经故事题材画为创作的首要内容,但也有一些肖像画可归咎为他的作品。他创作的风格长期以来都与十六世纪中早期的古典主义风格息息相关。那是因为他的风格深受弗朗西斯科 萨尔维蒂(Francesco Salviati)的作品影响的缘故。 

 

蒂齐亚诺 维切里奥(TIZIANO VECELLIO,通常称为“维切里奥 提香”)(1488年-1490年之间生于皮埃维迪卡多莱 – 1576年卒于威尼斯) 

提香曾先后作为吉奥万尼 贝利尼 (Giovanni Bellini) 的学徒和吉奥乔尼 (Giorgione) 的助手,但很快就一跃成为无可伦比的威尼斯画派的领袖人物。提香极受知识界的爱戴和收藏家们的推崇。他的肖像画和以神话故事为题材的作品均供不应求。查尔斯五世大帝(Charles V)召他为御用肖像画师,并为西班牙皇效力长达30多年。十六世纪四十年代他到了罗马,在那里与另一位大师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相遇。在他的艺术生涯的最后时期里,提香摆脱了创意的隔离;用完全自由传播的色彩为标志,创作出新的艺术巨作。 

 

克洛德 约瑟夫 费内特(1714年生于法国阿维尼翁,1789年卒于巴黎) 

法国艺术家费内特是当时最伟大的风景画家之一,出身于一个倍受尊敬的艺术世家。1733年至1753年期间他在罗马居住,和他的弟子兼朋友萨尔瓦多 罗萨(Salvator Rosa)并肩创作。他是那种富有情感和戏剧性类型风景画的最重要的画家之一,这种类型的风景画曾风靡一时。费内特擅长海景画,他的海景画特别受人欢迎。1753年当他回到巴黎时,受国王委托创作了一系列法国港口景色作品。 

 

加斯帕 范 威妥(1653年生于荷兰阿莫斯福特,1736年卒于罗马) 

范 威妥生于乌特勒支地区(Utrecht),后于1675年迁居罗马。他的第一批风景画就是在罗马创作的,并由此而出了名,从而使那些参加“大旅游”(Grand Tour)的遍游欧洲大陆的贵族子弟们也非常喜爱他的风景画而争相购买。他广泛地受到罗马贵族的尊崇,曾在伦巴第、威尼斯、博洛尼亚、乌尔比诺、那不勒斯和墨西拿等地创作过。1694年至1695年期间,威妥在佛罗伦萨专为费尔蒂南多大公(Grand Duke Ferdinando)工作。从1711年起,威妥任职于罗马圣路卡学院(the Academy of San Luca)直至终年,他的儿子是著名的建筑师卢吉 范 维特利 (Luigi Vanvitelli)。

欲了解乌菲齐展览中国巡展的更多信息,请见乌菲齐展览官方网站 www.uffizichina.com
 
题头图:
 
浮华的寓意
安东尼奥•德•佩雷达(巴利亚多利徳,1611~马德里,1678) 1660~1670年布面油画乌菲齐博物馆藏
ANTONIO DE PEREDA (VALLADOLID 1611 - MADRID 1678) Allegory of the Vanities 1660 - 1670 Oil on canvas Uffizi Gallery
这幅巨画可能创作于西班牙菲利普四世的统治时期(1605~1665),画家用技能高超、学识渊博的构图方式,通过一系列象征性的物品,暗示了看破尘世虚荣后的醒悟。画面的左侧是几个阴森森的骷髅,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一些盔甲的碎片,象征着武力的瞬态;还有一箱珠宝、一些钱币和扑克牌散放在铺着华丽的红色桌布的桌上,含蓄地映射着人世间的财富也不过是匆匆过往的身外之物。画面上最冠冕堂皇的物品,就是那花瓶和并排的地球仪,象征着皇家权势。这幅画的复杂寓意最后终结在左侧的那副“世界末日的大审判”的画中。
The painting, of large dimensions, probably executed under the reign of Philip IV of Spain (1605-1665), addresses a theme with which the artist was particularly familiar. Constructed in a skilful and erudite manner, it portrays the disenchantment and vanity of mortal life through an array of symbolic objects. Set upon the surface at the left, of a sepulchral simplicity, are several skulls, emblematic of the transitory nature of existence and some fragments of armour, evoking the transience of the force of weapons. A casket of jewels, numerous coins and playing cards are spread upon a table covered in a magnificent red cloth, and probably allude to the fleeting nature of worldly wealth. Crowning the entire composition is a vase of cut flowers, an ulterior memento mori juxtaposed to the terrestrial globe, emblematic of royal power. The complex symbolism of the painting is completed, on the left, by a sort of painting within the painting portraying a “Last Judgement”.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 文章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news/view.article.php?c2/147
  • 跟踪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news/trackback.php?147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出版 中国美术馆50年捐赠作品大展
相关文章
API: 工具箱 焦点 短消息 Email PDF 书签
© 人文与社会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