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人文与社会 : 敦煌遗珍 总计:35

排序方式:  主题 () 日期 () 热门的 ()
图片目前以 点击数 (由低至高) 排序

图片编号 21-30 (总共有 35 张图片)
« 1 2 (3) 4 »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执金刚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执金刚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最后更新:12月29日 11:52    
点击数:4977  评论:1    
金刚力士(Vajrapani),vajr原为吠陀(veda)经中大神因陀罗(Indra)的武器,也就是雷,引申说成是棍棒。pani,手。所以又有译成“执金刚”的。图上拼缝是后期处理造成的,并非原画。其画风有意用墨线勾勒,然后颜色渲染来显示金刚力士的肌肉纹理,似有立体感。67x18cm--人文与社会::Humanities.cn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维摩诘经草图·细节2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维摩诘经草图·细节2热门
张贴者:humanities.cn从humanities.cn上传更多图片   最后更新:12月25日 13:51    
点击数:5338  评论:1    
《维摩诘经》插图草稿(细节2)

草图画在三张黏拼起来的纸上,正面画维摩诘,反面画文殊师利。这是反面。这段故事表现的是维摩诘(Vimalakirti)示病,文殊师利(Manjushri, 亦即the bodhisattva of wisdom)前往探望的情节。

细节部分描绘文殊师利与他的随从。文殊问维摩诘病从何来? 维摩诘答云:「从痴有爱,则我病生;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病灭,则我病灭。」维摩诘故事在十世纪左右很流行,这个场景在敦煌多有描绘,很多情况是在洞口两侧分别画维摩诘与文殊。大致完成在914年左右,可能是晚唐或五代作品。整体高: 31 cm ;宽: 127 cm --humanities.cn (网站首页便于记忆的别名:http://wen.org.cn)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维摩诘经·草图细节2放大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维摩诘经·草图细节2放大热门
张贴者:humanities.cn从humanities.cn上传更多图片   最后更新:12月06日 14:50    
点击数:5523  评论:1    
《维摩诘经》插图草稿(细节2放大)

这段表现的是维摩诘(Vimalakirti)示病,文殊师利(Manjushri, 亦即the bodhisattva of wisdom)前往探望的情节。

细节部分描绘文殊师利与他的随从。文殊问维摩诘病从何来? 维摩诘答云:「从痴有爱,则我病生;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病灭,则我病灭。」

大致完成在914年左右,可能是晚唐或五代作品。

整体高: 31 cm
宽: 127 cm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热门
张贴者:humanities.cn从humanities.cn上传更多图片   最后更新:12月06日 15:16    
点击数:5562  评论:1    
佛祖像

五代至北宋初年,十世纪左右经幡的上部,绢本设色,绢上织有凤凰纹。色彩较简单,显得质朴大方。

高宽均为53cm。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维摩诘经草图·细节1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维摩诘经草图·细节1热门
张贴者:humanities.cn从humanities.cn上传更多图片   最后更新:12月06日 15:07    
点击数:5663  评论:0    
维摩诘经》插图草稿(细节1)

这段表现的是维摩诘(Vimalakirti)示病,文殊师利(Manjushri, 亦即the bodhisattva of wisdom)前往探望的情节。

细节部分描绘辩才无碍的维摩诘与他的侍从。维摩诘手执一柄扇子,前景中一菩萨正在从瓶中倾倒无尽香米。文殊问维摩诘病从何来? 维摩诘答云:「从痴有爱,则我病生;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病灭,则我病灭。」

大致完成在914年左右,可能是晚唐或五代作品。

整体高: 31 cm
宽: 127 cm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热门
张贴者:humanities.cn从humanities.cn上传更多图片   最后更新:11月27日 23:37    
点击数:6678  评论:0    
这幅属于一些用来给画师提供释迦牟尼标准像的绘画。此为画本中的一个碎片,原本中很多部分现在新德里博物馆。图中释迦牟尼体健貌端,略丰腴,一手上举,托着的应该是红色太阳。
绢本墨彩。
敦煌有些东西在印度的原因似乎是雁过拔毛原则的实际应用,英国人当时偷运敦煌文物出境都是经过印度回英国的。大家如有机会到印度,可以留意能否看到展品,估计不会在常设展览中。--人文与社会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最后更新:12月29日 12:52    
点击数:6781  评论:0    
地藏菩萨(Kshitigarbha),手执净瓶,或者说“军持” (kundika,也译作君持、捃稚迦,是佛教徒贮水器,亦用于仪式,形式从扁平器到明清时蒜头型都有),脚下莲花,着袈裟,地藏菩萨是所有菩萨中唯一被描绘成僧人模样的。关于袈裟(kasdya),梵文原义“坏色”,应当是用旧衣碎片拼成,颜色芜杂,不用青、黄、黑、白、赤等八正色,以示苦行。中国寺庙中僧人便装至今仍维持这个习惯,而日本僧人则已经服用黑衣。63x17cm--人文与社会::Humanities.cn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地藏菩萨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地藏菩萨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最后更新:12月29日 12:57    
点击数:7012  评论:1    
地藏信仰在平民中很流行,地藏被看成是六道(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轮回的主宰,可以把堕入地狱者拯救出来。图中地藏菩萨背后的六道云彩上分表表现六道,两侧有普贤文殊,下方为供养人。--人文与社会::Humanities.cn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热门
张贴者:humanities.cn从humanities.cn上传更多图片   最后更新:11月27日 23:52    
点击数:7047  评论:1    
目前发现的中国刺绣作品中最大的几件之一。高241厘米,宽159.5厘米。整块苎麻布丝线满绣。图像为释迦牟尼在王舍城(Râjagrha)的灵鹫山上说法,讲法华经,神情绣得略怪,有点落寞拘束的样子。两侧是他的弟子阿难(Ananda)与伽叶,因在藏经洞中存放时折叠印迹正在二人像上,损毁严重,只能看到一点点轮廓了。两弟子的外两侧为观世音(Avalokiteshvara)与韦驮(Mahasthama or Mahasthamaprapta ),基本完整,面容有特色。佛祖头上有珠玉璎珞的宝幔,两侧各一飞天(apsaras)。图下方两侧各绣一群小小的男女供奉人,绣像极为精美。在伦敦时也很想瞻仰这幅,但也没在大英博物馆的常设展览中看到。--wen.org.cn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热门
张贴者:humanities.cn从humanities.cn上传更多图片   最后更新:11月27日 23:58    
点击数:7087  评论:0    
这幅太暗了,看不清是什么,估计是维摩诘讲法。一时找不到出处。抱歉。

图片编号 21-30 (总共有 35 张图片)
« 1 2 (3) 4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