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人文与社会 总计:143

排序方式:  主题 () 日期 () 热门的 ()
图片目前以 点击数 (由低至高) 排序

图片编号 11-20 (总共有 143 张图片)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15 »



俞樾手书对联

俞樾手书对联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绘画    最后更新:01月25日 09:00    
点击数:3390  评论:2    
俞樾手书对联

常玉:《郁金香》1930

常玉:《郁金香》1930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绘画    最后更新:02月09日 11:59    
点击数:3413  评论:0    
《郁金香》
常玉
1930
65×46cm
布面油画
私人收藏


常玉(1900-1966)
  1921年,蔡元培提倡“勤工俭学”计划,常玉随这股留学热潮前往法国。从20岁赴法到67岁离世,大都居住在巴黎,仅1926至1927年和1938年短期回国。他并不像大多数留学生那样进入正规美术学校接受严格的美术训练,在巴黎自由的艺术环境中,选择大茅屋工作室及附近咖啡屋进行自由创作。1921年,缘于对旅居海外同胞的精神支持,曾参加徐悲鸿、邵洵美等旅欧文艺界人士组织的相对于“天马会”的“天狗会”,后因各自生活形态不同而日趋疏远。从常玉及其他“天狗会”成员与徐志摩、刘海粟的交往,引证了天狗会的活动因徐悲鸿而受到掣肘,这批在巴黎的人士在理念上其实更接近天马会。常玉曾于1927年出品天马会展览及上海联合美术展览会。常玉是中国画坛的—个异数,他随兴所至,随性所之,形成其简洁流的特殊风格。

迴元觀鐘樓銘《1996—2012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藏金石拓本菁华》

迴元觀鐘樓銘《1996—2012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藏金石拓本菁华》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书法    最后更新:02月01日 01:45    
点击数:3430  评论:0    
迴元觀鐘樓銘 收于《1996—2012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藏金石拓本菁华》

首題:唐迴元觀鐘樓銘並序。
(唐)令狐楚撰;(唐)柳公權書;(唐)邵建和刻。
唐開成元年(836)四月二十日立。1986 年11月陝西西安市和平門外出土,現藏陜西西安碑林。

正書,41行,行20字(含撰書人題銜小字2行,行30-33字)。拓片,1張,59.5×122.5cm。
1999年拓,烏金拓。2010年11月購於陝西西安碑林。簽鈐“西安碑林名碑原拓”朱印。
附註:臥碑。左下角稍殘缺。

著錄:《文博》1987年5 期;《書譜》1988年1期;《碑林集刊》3輯、16輯;《書法叢刊》2007年5 期。

金农手书对联

金农手书对联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绘画    最后更新:01月25日 09:07    
点击数:3431  评论:2    
金农手书对联

庞薰琹:《烛影》1936

庞薰琹:《烛影》1936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绘画    最后更新:02月09日 13:09    
点击数:3520  评论:2    
48×38cm
布面油画
常熟美术馆(庞薰琹美术馆)藏
艺术宣言展出品

庞薰琹(1906-1985)
  1925年赴法国,入巴黎叙利恩绘画研究所学画,后转入格朗 歇米欧尔研究所深造。在巴黎生活四年多,虽接受了西方现代绘画的影响,却萌生了在西画上要走自己的路的理想。1930年回国后,创办苔蒙画会,后被查封,于是自办画室并在上海昌明美术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教。1931年与张弦、倪贻德、杨秋人、阳太阳等发起成立现代美术团体“决澜社”。《地之子》、《人生的哑谜》等作品陆续出现在“决澜社”画展上。“压迫”是他这—时期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为此曾招致官方的威胁,但画家丝毫没有退缩,一幅幅象征画家狂热与苦闷的自画像成为其与“官学派”抗衡中困顿的真实写照。他是民国洋画界现代美术的先锋代表。

蔡襄:澄心堂纸

蔡襄:澄心堂纸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书法    最后更新:11月21日 13:01    
点击数:3540  评论:0    
释文:澄心堂纸一幅,阔狭、厚薄、坚实皆类此,乃佳。工者不愿为,又恐不能为之。试与厚直,莫得之?见其楮细,似可作也。便人只求百幅。癸卯重阳日,襄书。

《澄心堂纸》,纸本墨迹,1063年作,行楷书,24.7x27.1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是蔡襄论及澄心堂纸信札,署有“癸卯”(1063)年款,蔡襄時年五十二岁,正是他晚年崇尚端重书风的代表作品。全文以行楷写成,結构端正略扁,字距行宽紧合适,一笔一划都甚富体态,工致而雍容,颇具晋唐人的韵致。蔡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前人在评论蔡襄书法时,都认为它“形似晋唐”,如元倪云林曾跋云:“蔡公书法有六朝、唐人风,粹然如琢玉。”他的《澄心堂纸》可看作是蔡襄传世墨迹中最典型、最追踪晋唐的代表作。

关于澄心堂纸,南唐时产于徽州池、歙(今安徽歙州)地区的宣纸,其质极精,细薄光润,首尾匀薄如一。其纸质诚如梅尧臣所说:滑如春冰密如茧。特别到了南唐李后主,名声大振。因为南唐学馆画院林立,文人学士云集,尽管年年都从巴山蜀水运进大批纸张,但还是供不应求。为此,南唐诏令重金礼聘后蜀纸工,前来歙州地区制造,并在南唐境内逐步推广。南唐后主李煜对此纸极为喜爱,视为珍宝,在宫中设造纸作坊,并以"澄心堂"作为储藏此纸之处,故名。澄心堂纸制作的艰辛和价值,梅尧臣诗云:“寒溪浸楮舂夜月,敲冰举帘匀割脂。焙干坚滑若铺玉,一幅百金曾不疑。”

琅華館帖:二卷 之 1 《1996—2012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藏金石拓本菁华》

琅華館帖:二卷 之 1 《1996—2012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藏金石拓本菁华》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书法    最后更新:02月01日 01:51    
点击数:3548  评论:0    
卷中題:琅華館帖。
(清)王鐸等人撰並書;(清)張翺鐫。清順治八年(1651)三月十四日跋。原所在不詳,
曾散失民間,1958 年在河南洛寧縣陳吳公社新寨村張鼎延舊宅内發現。現存縣文化館。
帖名正書。拓本,經折裝,2 冊(28+30.5 開),24.5×13cm(半開)。
清初拓,初拓本。2002年購入。楊慶麟藏拓。鈐“振甫”、“曾經振甫收藏”朱印。(楊慶麟,字振甫,江蘇吳江人。楊澥之子。道光庚戌翰林)

附註:帖式刻,卷端無帖名,無卷數。卷首、卷中刻小字“琅華館帖一冊”、“琅華館帖”、“王覺斯翰墨琅華館十四帖二冊”、“琅華館帖”、“琅華館帖小楷”等名稱,卷末刻“琅華館帖跋”順治八年三月十四日跋。《叢帖目》3/1278 琅華館帖七卷後附張伯英“琅華館帖二卷”跋,為此帖所作。此本稍有蟲蛀傷。

提要:王鐸等個人叢帖,二卷。收錄王鐸與張葆一等人唱和詩文往還之牘,及張論、張縉彥、張鼎延、張璿、張讚、張琯等人詩文。全本凡37 帖。

著錄:《叢帖目》3/1278(七卷,其中卷一、卷二部分内容及卷二末琅華館帖跋與此二卷本同);
《中國書法大辭典》1751(七卷)。

吴大羽:《花卉》1950

吴大羽:《花卉》1950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绘画    最后更新:02月09日 13:03    
点击数:3647  评论:2    
布面油画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藏


吴大羽(1903-1988)
  十五岁时来沪学画,师从张聿光。1920年任《申报》美术编辑,当时曾以笔名“吴待”发表短文和诗歌。1922年留学法国,秋天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师从鲁勒(Rouge)教授学油画,次年转入雕塑家布尔代勒(Bourdelle)工作室学雕塑。1924年春,和林风眠、林文铮、李金发等发起组织“霍普斯学会”(后改名“海外艺术运动社”),抱定为国人要创造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的信念。1927年学成归国,任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28年,任杭州国立艺术院西画系主任。吴大羽油画个性鲜明,尤擅画面色彩处理。

九年裘衛鼎--《1996—2012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藏金石拓本菁华》

九年裘衛鼎--《1996—2012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藏金石拓本菁华》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书法    最后更新:02月01日 01:30    
点击数:3648  评论:0    
九年裘衛鼎
別名:九年衛鼎。

西周共王九年(前914)。1975年2月陝西岐山縣董家村出土,現藏陝西岐山縣博物館。
金文,19行,行10字,計195字。卷軸,1軸,17×31cm。
1970-1980 年代拓。2012 年購入。鈐“崇化道人”白印。

著錄:《文物》1976 年5 期;《金文著錄簡目》77 右。

林则徐手书对联

林则徐手书对联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绘画    最后更新:01月25日 09:22    
点击数:3663  评论:1    
林则徐书法

图片编号 11-20 (总共有 143 张图片)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15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