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人文与社会 : 书法 总计:15

排序方式:  主题 () 日期 () 热门的 ()
图片目前以 点击数 (由低至高) 排序

图片编号 1-10 (总共有 15 张图片)
(1) 2 »



《伯远帖》长卷

《伯远帖》长卷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最后更新:10月31日 03:42    
点击数:2563  评论:0    
此为长卷整图。
《伯远帖》行书纸本,因首行有《伯远》二字,遂以帖名。此帖为晋代真迹,王珣书,故列希珍之宝。此帖行书,笔力遒劲,态致萧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书风,是帖明末在新安吴新宇处,后归吴廷,曾刻入《馀清斋帖》,至清代时归入内府,并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同列为三希堂法帖之一,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王珣,字元琳,幼时小字法护,为东晋著名书法家王导之孙,王洽之子,王羲之之侄。王珣生于晋穆帝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卒于安帝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孝武帝司马昌明,雅好典籍,王珣与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均以才学文章受知于孝武帝,累官左仆射,加征虏将军,并领太子詹事,安帝隆安元年(公元397年)迁尚书令,加散骑常侍,寻以病卒,终年五十二岁,谥献穆。董其昌评:“王珣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

陆机《平复帖》

陆机《平复帖》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最后更新:10月31日 22:42    
点击数:2759  评论:0    
释文:彦先赢疗恐难平复往 属初病虑不止此此已为庆承使口男幸为复失前忧耳 口 子杨往初来主吾不能尽临西复来威仪详举动成观自躯体之美也恩识 口 量之迈前执所恒有宜 口 称之夏 口 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文学家、书法家,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曾历任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职,世称“陆平原”。后死于“八王之乱”,被夷三族。他“少有奇才,文章冠世”(《晋书·陆机传》),与弟陆云俱为中国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太康之英”。陆机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伯远帖》细节

《伯远帖》细节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最后更新:10月31日 03:40    
点击数:2792  评论:0    
《伯远帖》行书纸本,因首行有《伯远》二字,遂以帖名。此帖为晋代真迹,王珣书,故列希珍之宝。此帖行书,笔力遒劲,态致萧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书风,是帖明末在新安吴新宇处,后归吴廷,曾刻入《馀清斋帖》,至清代时归入内府,并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同列为三希堂法帖之一,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王珣,字元琳,幼时小字法护,为东晋著名书法家王导之孙,王洽之子,王羲之之侄。王珣生于晋穆帝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卒于安帝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孝武帝司马昌明,雅好典籍,王珣与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均以才学文章受知于孝武帝,累官左仆射,加征虏将军,并领太子詹事,安帝隆安元年(公元397年)迁尚书令,加散骑常侍,寻以病卒,终年五十二岁,谥献穆。董其昌评:“王珣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

王献之《新妇地黄帖》

王献之《新妇地黄帖》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最后更新:10月31日 22:49    
点击数:2919  评论:0    
新妇地黄汤帖,唐人摹本。纸本,纵25.73厘米,横24.0厘米。日本东京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藏。

地黄汤乃一中药名,这是有关该药的尺牍,与王献之《鸭头丸帖》同。王献之真迹未能传承至今,作为模本墨迹有数种传世,其中之一即此《地黄汤帖》。全篇书风柔韧兼备,沉着轩昂,一气呵气。原珍藏于宋内府,高宗赵构题签。为《淳化阁帖》卷第十所收。经贾似道,明代文征明、王宠、文彭,清代孙承泽、吴荣光、罗振玉递藏后,于明治四十四年(1911)十二月三日,通过文求堂归中村不折(1866-1943)所有。卷未有文彭、常生、成亲王、英和等六家观记题跋。吴荣光获此帖时,模刻于所辑集帖《筠清馆帖》。

王献之《中秋帖》

王献之《中秋帖》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最后更新:10月31日 22:53    
点击数:3136  评论:0    
《中秋帖》草书,纸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传为晋王献之书 手卷,纵27cm,横11.9cm。

《中秋帖》是著名的古代书法作品,曾被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誉为“三希”之一,意即希世珍宝。

3行,共22字,释文:“中秋不復不得相還爲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无署款。

《中秋帖》是《宝晋斋法帖》、《十二月割帖》的不完全临本,原帖在“中秋”之前还有“十二月割至不”六字。帖用竹料纸书写,这种纸东晋时尚制造不出,约到北宋时方出现。从行笔中可知,所用毛笔是柔软的无心笔,而晋朝使用的是有心硬笔,吸水性较差,笔的提、按、转折往往不能灵活自如,常出贼毫,如此帖那种丰润圆熟、线条连贯、行气贯通、潇洒飘逸的效果是写不出来的。清吴升《大观录》云:“此迹书法古厚,黑采气韵鲜润,但大似肥婢,虽非钩填,恐是宋人临仿。”据当代书画鉴定家研究,大多认为是宋米芾所临,故同样宝贵。

卷前引首清高宗弘历行书题“至寶”两字。

前隔水乾隆御题一段。

帖正文右上乾隆御题签“晉王獻之中秋帖”一行。

卷后有明董其昌、项元汴,清乾隆题跋,其中附乾隆帝、丁观鹏绘画各一段。

卷前后及隔水钤有宋北京“宣和”内府、南宋内府,明项元汴、吴廷,清内府等鑑藏印。

此帖曾经宋代宣和、绍兴内府,明项元汴,清内府收藏。民国时溥仪将其携出宫外,流散民间。建国前和王珣《伯远帖》一起被典当于香港一家外国银行。1951年底,典当期将满时,国外有人意图购获,周恩来总理闻讯,当即指示有关部门购回,入藏故宫博物院。

宋内府《宣和书谱》、明张丑《清河书画舫》、《清河见闻表》、《清河秘箧表》、汪砢玉《珊瑚网书跋》,清顾復《平生壮观》、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吴升《大观录》、内府《石渠宝笈·初篇》等书著录。

迴元觀鐘樓銘《1996—2012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藏金石拓本菁华》

迴元觀鐘樓銘《1996—2012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藏金石拓本菁华》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最后更新:02月01日 01:45    
点击数:3352  评论:0    
迴元觀鐘樓銘 收于《1996—2012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藏金石拓本菁华》

首題:唐迴元觀鐘樓銘並序。
(唐)令狐楚撰;(唐)柳公權書;(唐)邵建和刻。
唐開成元年(836)四月二十日立。1986 年11月陝西西安市和平門外出土,現藏陜西西安碑林。

正書,41行,行20字(含撰書人題銜小字2行,行30-33字)。拓片,1張,59.5×122.5cm。
1999年拓,烏金拓。2010年11月購於陝西西安碑林。簽鈐“西安碑林名碑原拓”朱印。
附註:臥碑。左下角稍殘缺。

著錄:《文博》1987年5 期;《書譜》1988年1期;《碑林集刊》3輯、16輯;《書法叢刊》2007年5 期。

琅華館帖:二卷 之 1 《1996—2012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藏金石拓本菁华》

琅華館帖:二卷 之 1 《1996—2012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藏金石拓本菁华》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最后更新:02月01日 01:51    
点击数:3466  评论:0    
卷中題:琅華館帖。
(清)王鐸等人撰並書;(清)張翺鐫。清順治八年(1651)三月十四日跋。原所在不詳,
曾散失民間,1958 年在河南洛寧縣陳吳公社新寨村張鼎延舊宅内發現。現存縣文化館。
帖名正書。拓本,經折裝,2 冊(28+30.5 開),24.5×13cm(半開)。
清初拓,初拓本。2002年購入。楊慶麟藏拓。鈐“振甫”、“曾經振甫收藏”朱印。(楊慶麟,字振甫,江蘇吳江人。楊澥之子。道光庚戌翰林)

附註:帖式刻,卷端無帖名,無卷數。卷首、卷中刻小字“琅華館帖一冊”、“琅華館帖”、“王覺斯翰墨琅華館十四帖二冊”、“琅華館帖”、“琅華館帖小楷”等名稱,卷末刻“琅華館帖跋”順治八年三月十四日跋。《叢帖目》3/1278 琅華館帖七卷後附張伯英“琅華館帖二卷”跋,為此帖所作。此本稍有蟲蛀傷。

提要:王鐸等個人叢帖,二卷。收錄王鐸與張葆一等人唱和詩文往還之牘,及張論、張縉彥、張鼎延、張璿、張讚、張琯等人詩文。全本凡37 帖。

著錄:《叢帖目》3/1278(七卷,其中卷一、卷二部分内容及卷二末琅華館帖跋與此二卷本同);
《中國書法大辭典》1751(七卷)。

蔡襄:澄心堂纸

蔡襄:澄心堂纸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最后更新:11月21日 13:01    
点击数:3468  评论:0    
释文:澄心堂纸一幅,阔狭、厚薄、坚实皆类此,乃佳。工者不愿为,又恐不能为之。试与厚直,莫得之?见其楮细,似可作也。便人只求百幅。癸卯重阳日,襄书。

《澄心堂纸》,纸本墨迹,1063年作,行楷书,24.7x27.1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是蔡襄论及澄心堂纸信札,署有“癸卯”(1063)年款,蔡襄時年五十二岁,正是他晚年崇尚端重书风的代表作品。全文以行楷写成,結构端正略扁,字距行宽紧合适,一笔一划都甚富体态,工致而雍容,颇具晋唐人的韵致。蔡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前人在评论蔡襄书法时,都认为它“形似晋唐”,如元倪云林曾跋云:“蔡公书法有六朝、唐人风,粹然如琢玉。”他的《澄心堂纸》可看作是蔡襄传世墨迹中最典型、最追踪晋唐的代表作。

关于澄心堂纸,南唐时产于徽州池、歙(今安徽歙州)地区的宣纸,其质极精,细薄光润,首尾匀薄如一。其纸质诚如梅尧臣所说:滑如春冰密如茧。特别到了南唐李后主,名声大振。因为南唐学馆画院林立,文人学士云集,尽管年年都从巴山蜀水运进大批纸张,但还是供不应求。为此,南唐诏令重金礼聘后蜀纸工,前来歙州地区制造,并在南唐境内逐步推广。南唐后主李煜对此纸极为喜爱,视为珍宝,在宫中设造纸作坊,并以"澄心堂"作为储藏此纸之处,故名。澄心堂纸制作的艰辛和价值,梅尧臣诗云:“寒溪浸楮舂夜月,敲冰举帘匀割脂。焙干坚滑若铺玉,一幅百金曾不疑。”

九年裘衛鼎--《1996—2012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藏金石拓本菁华》

九年裘衛鼎--《1996—2012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藏金石拓本菁华》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最后更新:02月01日 01:30    
点击数:3572  评论:0    
九年裘衛鼎
別名:九年衛鼎。

西周共王九年(前914)。1975年2月陝西岐山縣董家村出土,現藏陝西岐山縣博物館。
金文,19行,行10字,計195字。卷軸,1軸,17×31cm。
1970-1980 年代拓。2012 年購入。鈐“崇化道人”白印。

著錄:《文物》1976 年5 期;《金文著錄簡目》77 右。

徐嶠妻王琳墓誌並蓋 《1996—2012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藏金石拓本菁华》

徐嶠妻王琳墓誌並蓋 《1996—2012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藏金石拓本菁华》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最后更新:02月01日 01:39    
点击数:3613  评论:0    
徐嶠妻王琳墓誌並蓋
首題:唐故趙郡君太原王氏墓誌銘並序;蓋題:大唐故趙郡君墓誌銘。
(唐)徐嶠撰;(唐)顔真卿書。唐開元二十九年(741)十一月二日葬。2004年5月河南洛陽龍門鎮張溝村出土,石藏民間。
正書,32行,行32字;蓋篆書,3行,行3字。拓片,2張,89.7×89cm(誌),94×94cm(蓋,含刹)。2004 年拓,初拓。2011 年購入。
附註:誌有方界格,下側刻“開元廿九年記”1 行。蓋頂周刻花紋,刹刻四神。王琳墓誌有二,一為初刻,石藏民間,有蓋;一為天寶元年復刻,石藏洛陽師範學院,未見蓋。此為前者。此本下側題記失拓。
著錄:《河洛墓刻拾零》245(初刻);《新出唐代墓誌百種》168(初刻);《書法叢刊》2005年3 期(初刻);《洛陽古代銘刻文獻研究》330 頁(初刻)。

图片编号 1-10 (总共有 15 张图片)
(1) 2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