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地藏菩萨2
人文与社会 12月29日 13:02
9232 1
玄奘译了《地藏十轮经》后,地藏信仰就流传开来。这幅图中地藏菩萨坐于岩石之上,两侧是地狱十王。在伪经《十王经》中,人在再次轮回以前要经过十王的审判和惩罚。十王是十殿阎王的简称,裁断亡者罪业,这个传说结合了印度地狱判罚转生思想与唐代的民间传说。十王中除了我们最熟悉的阎罗王外,还有秦广王、初江王、宋帝王、五官王、变成王、太山王、平等王、都市王、五道转轮王等。这种信仰约兴起于晚唐,通常就像这幅图一样将地藏菩萨表现在构图中央,两侧或下方对称分布十王,十王多作中国古代官员装束,这幅图中还摆开公案,旁侍文吏。图下方画着道明,身侧一头狮子。敦煌写本S.3092号引《还魂记》有「道明和尚入冥故事」其中有十王、地藏菩萨、判官、道明和尚、金毛狮子等《十王经》中的形象,故事说唐大历13年(778)襄州开元寺道明为冥吏误为龙兴寺道明而被拘拿到冥府,见到地藏菩萨与文殊菩萨化身的狮子,狮子伏地就能明察秋毫地谛听死者生前行事(金庸显然对这些故事比较熟悉)。后道明得蒙洗雪,并目睹新样地藏菩萨尊像,还魂后图写丹青,绘列地藏真容。图中的道明正在目睹一场审判,带枷者被牛头牵着站在镜前,看到他生前杀牛的情景。图最下方是供养人的画像。91x65cm--人文与社会::Humanities.cn
|
|
|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维摩诘经草图·细节2
humanities.cn 12月25日 13:51
5360 1
《维摩诘经》插图草稿(细节2)
草图画在三张黏拼起来的纸上,正面画维摩诘,反面画文殊师利。这是反面。这段故事表现的是维摩诘(Vimalakirti)示病,文殊师利(Manjushri, 亦即the bodhisattva of wisdom)前往探望的情节。
细节部分描绘文殊师利与他的随从。文殊问维摩诘病从何来? 维摩诘答云:「从痴有爱,则我病生;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病灭,则我病灭。」维摩诘故事在十世纪左右很流行,这个场景在敦煌多有描绘,很多情况是在洞口两侧分别画维摩诘与文殊。大致完成在914年左右,可能是晚唐或五代作品。整体高: 31 cm ;宽: 127 cm --humanities.cn (网站首页便于记忆的别名:http://wen.org.cn) |
|
|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维摩诘经草图·细节1
humanities.cn 12月06日 15:07
5684 0
维摩诘经》插图草稿(细节1)
这段表现的是维摩诘(Vimalakirti)示病,文殊师利(Manjushri, 亦即the bodhisattva of wisdom)前往探望的情节。
细节部分描绘辩才无碍的维摩诘与他的侍从。维摩诘手执一柄扇子,前景中一菩萨正在从瓶中倾倒无尽香米。文殊问维摩诘病从何来? 维摩诘答云:「从痴有爱,则我病生;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病灭,则我病灭。」
大致完成在914年左右,可能是晚唐或五代作品。
整体高: 31 cm 宽: 127 cm |
|
|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维摩诘经·草图细节2放大
humanities.cn 12月06日 14:50
5546 1
《维摩诘经》插图草稿(细节2放大)
这段表现的是维摩诘(Vimalakirti)示病,文殊师利(Manjushri, 亦即the bodhisattva of wisdom)前往探望的情节。
细节部分描绘文殊师利与他的随从。文殊问维摩诘病从何来? 维摩诘答云:「从痴有爱,则我病生;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病灭,则我病灭。」
大致完成在914年左右,可能是晚唐或五代作品。
整体高: 31 cm 宽: 127 cm |
|
|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水月观音(游戏姿)
humanities.cn 11月27日 23:55
7177 2
水月观音(游戏姿) Water-Moon Avalokiteshvara in Lalitasana Posture
观音手执柳枝净瓶,以游戏姿坐于岸边。观音为男像。图下方黑衣者是供养人的像。这位水月观音就没那么标致了,跟供养人一样都比较敦实质朴。画中的山水摆设好像花了不少功夫。纸本设色。
高:82.9 cm ;宽:29.6 cm
|
|
|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执金刚
人文与社会 12月29日 11:52
4999 1
金刚力士(Vajrapani),vajr原为吠陀(veda)经中大神因陀罗(Indra)的武器,也就是雷,引申说成是棍棒。pani,手。所以又有译成“执金刚”的。图上拼缝是后期处理造成的,并非原画。其画风有意用墨线勾勒,然后颜色渲染来显示金刚力士的肌肉纹理,似有立体感。67x18cm--人文与社会::Humanities.cn |
|
|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地藏菩萨
人文与社会 12月29日 12:57
7038 1
地藏信仰在平民中很流行,地藏被看成是六道(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轮回的主宰,可以把堕入地狱者拯救出来。图中地藏菩萨背后的六道云彩上分表表现六道,两侧有普贤文殊,下方为供养人。--人文与社会::Humanities.cn |
|
|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冥想僧
humanities.cn 11月27日 23:32
9104 0
冥想僧。莫高窟第17号洞窟,约为9世纪晚期到10世纪早期晚唐作品,原高46cm,宽30cm。纸本墨彩,线条勾勒非常清雅秀丽,面容有生气。为斯坦因偷携出境,现藏伦敦大英博物馆。去大英博物馆想瞻仰实物时发现:虽然该馆藏了不少当时从中国掳去的文物,但实际展出的很少,这张冥想僧当然也没看到。--wen.org.cn |
|
|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
humanities.cn 12月24日 23:13
3687 1
地狱的想象。《十王经》是唐代民间信仰与佛教信仰混合而产生的经典,结合冥府信仰与地藏信仰,描述人死后,将因生前之罪业受十王制裁之事,大约产生于唐末,有各种异本。这幅画是亡者在地狱中经过“十殿阎王”的情况的一个细节。--humanities.cn |
|
|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
humanities.cn 12月25日 00:22
3868 1
刘萨诃(有萨河、萨和、屑荷、窣和、苏何等多种记法)与瑞像图残片。刘萨诃是东晋北魏间的高僧,法名慧达,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说。据说他勇武多力,射猎杀生,因之堕入地狱,遍览因果苦报,悔过复生后皈依佛教,有异能,感知舍利塔,并预测凉州御谷山将有石佛像出现,若佛像完全则天下太平,反之则天下大乱,后果应验。 图中僧人即刘萨诃,右侧有佛像的左臂。--humanities.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