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社会 总计:436 (0)
书法 (15)   地图 (1)   摄影   敦煌遗珍 (35)   海外遗珍: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精粹 (39)   绘画  

   目前有 436 张图片在我们的资料库中,您可以    

新进图片列表

图片编号 301-330 (总共有 436 张图片)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 1929-2007)摄影作品

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 1929-2007)摄影作品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 1929-2007)    最后更新:03月10日 13:40    
点击数:3833  评论:1    
多伦多 1994

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 1929-2007)摄影作品

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 1929-2007)摄影作品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 1929-2007)    最后更新:03月10日 13:27    
点击数:4130  评论:1    
St. Beuve 1990 同样命名为圣·佩韦的一张照片。87年那张同名照片中,只能从椅子上的红毯子看出曾有人在,因此强调了人的缺席。这张照片中,镜头对准了一对年青男女,然而他们与观者之间仍然是隔离的。

海外遗珍--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精萃: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13

海外遗珍--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精萃: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13热门
张贴者:humanities.cn从humanities.cn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海外遗珍: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精粹    最后更新:03月10日 11:47    
点击数:5514  评论:1    
传为唐·韩干《照夜白》。杜甫在称赞韩干的师父曹霸时曾经说过韩干:“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古往今来无数人为韩干抱不平,其中也包括唐代的张彦远。其实老杜也说过:“韩干画马,毫端有神”,“瞻彼骏骨,实惟龙媒。”或许不同的说法只是少作与老成的区别,是耿直愚鲁的老杜不意间透露了一点画家成长的过程。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是国外收藏中国文物最丰的场馆之一。龙门石窟著名的《皇帝礼佛图》即在此。--humanities.cn

Night-Shining White, Tang dynasty (618?07), 8th century Attributed to Han Gan (Chinese, active 742?56) China. Handscroll; ink on paper; 12 1/8 x 13 3/8 in. (30.8 x 34 cm) Purchase, The Dillon Fund Gift, 1977 (1977.78). [img]http://humanities.cn/uploads/photos/metorg.gif[/img]


robert capa 1944年6月6日 诺曼底战役

robert capa 1944年6月6日 诺曼底战役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    最后更新:02月13日 15:33    
点击数:7176  评论:1    
盟军登陆法国时海水中游泳的士兵,这张颗粒粗糙、影像模糊的照片是卡帕的名作之一。

罗伯特·卡帕:与纳粹生下孩子的妇女1944

罗伯特·卡帕:与纳粹生下孩子的妇女1944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    最后更新:02月13日 14:41    
点击数:7337  评论:1    
孩子的父亲是纳粹,因此孩子的母亲在德国战败后成为目标。

robert capa 柏林1945:盟军轰炸后

robert capa 柏林1945:盟军轰炸后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    最后更新:02月13日 14:35    
点击数:6895  评论:1    
柏林市中心至今仍留存的废墟

robert capa:伯格曼在希区柯克的《臭名昭著》中出演

robert capa:伯格曼在希区柯克的《臭名昭著》中出演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    最后更新:02月13日 14:33    
点击数:6863  评论:0    
摄于1946年的好莱坞

robert capa 徐州1938:战线附近

robert capa 徐州1938:战线附近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    最后更新:02月13日 14:31    
点击数:6940  评论:1    
卡帕1938年在中国,拍下了一系列日军侵华战争照片,这是1938年4月的徐州。

Robert Capa 摄影:死亡瞬间

Robert Capa 摄影:死亡瞬间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    最后更新:02月13日 14:28    
点击数:7804  评论:1    
Death in the Making
Death of a Loyalist Soldier

1936年西班牙内战时拍摄,地点是 Cerro Muriano 附近,该照片首先在法国杂志Vu(视) 登出。这张照片奠定了卡帕作为战争摄影记者的声誉。

robert capa 杭州1938:日军空袭

robert capa 杭州1938:日军空袭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    最后更新:02月13日 14:20    
点击数:7114  评论:1    
罗伯特·卡帕 robert capa 杭州1938:日军空袭

robert capa 杭州1938:日军轰炸后

robert capa 杭州1938:日军轰炸后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    最后更新:02月13日 14:19    
点击数:6903  评论:0    
robert capa 罗伯特·卡帕摄影,杭州1938:日军轰炸后

海外遗珍--耶鲁大学美术馆藏中国文物

海外遗珍--耶鲁大学美术馆藏中国文物热门
张贴者:humanities.cn从humanities.cn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海外遗珍: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精粹    最后更新:01月23日 11:20    
点击数:5103  评论:1    
罗聘 (Luo Ping,1733-1799)
蜘蛛花卉扇面

海外遗珍--耶鲁大学美术馆藏中国文物

海外遗珍--耶鲁大学美术馆藏中国文物热门
张贴者:humanities.cn从humanities.cn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海外遗珍: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精粹    最后更新:01月23日 11:17    
点击数:5096  评论:1    
陈洪绶 (1768 - 1822) 墨牡丹

海外遗珍--耶鲁大学美术馆藏中国文物

海外遗珍--耶鲁大学美术馆藏中国文物热门
张贴者:humanities.cn从humanities.cn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海外遗珍: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精粹    最后更新:01月23日 11:15    
点击数:4837  评论:1    
王时敏 (1592 - 1680)

山水,拟黄公望

海外遗珍--耶鲁大学藏中国文物

海外遗珍--耶鲁大学藏中国文物热门
张贴者:humanities.cn从humanities.cn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海外遗珍: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精粹    最后更新:01月23日 11:00    
点击数:4904  评论:1    
金农 (1687 - 1764), 墨梅画,作于金农75岁时

加缪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2

加缪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2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最后更新:01月03日 02:09    
点击数:9027  评论:1    
Albert Camus, 加缪, 1946

加缪1913年出生于阿尔及利亚,家境贫寒。1933年加入法国共产党,1935年起从事戏剧活动,1937年成为新闻记者,并退党。二战中加入法国抵抗运动。这张照片拍摄时,加缪正在写他的《鼠疫》,翌年该书出版后获得法国批评奖。1957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60年罹车祸身亡。--Humanities.cn

卡蒂埃-布列松对摄影的最大贡献就是把新闻摄影变成了一种艺术。他的展览“The Decisive Moment”(决定性瞬间)是第一个在卢浮宫展出的摄影作品展。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没有继承父业,选择了学习绘画,22岁时他去东非旅行,开始用莱卡相机,从此正式迷上摄影。他用的镜头主要是50mm的标准镜头(视野与人眼同),偶然在拍风景是用长焦镜。二战期间他参加法国部队,被俘后两次越狱失败,第三次才成功,继续在地下与德国占领军斗争。二战后他成立了Magnum玛格农图片社,帮助新闻摄影者维护权益。他认为摄影作品中应该有“人的尊严”(human dignity)。 --人文与社会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2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2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最后更新:01月01日 23:05    
点击数:6629  评论:1    
法国 Brie 1968

卡蒂埃-布列松对摄影的最大贡献就是把新闻摄影变成了一种艺术。他的展览“The Decisive Moment”(决定性瞬间)是第一个在卢浮宫展出的摄影作品展。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没有继承父业,选择了学习绘画,22岁时他去东非旅行,开始用莱卡相机,从此正式迷上摄影。他用的镜头主要是50mm的标准镜头(视野与人眼同),偶然在拍风景是用长焦镜。二战期间他参加法国部队,被俘后两次越狱失败,第三次才成功,继续在地下与德国占领军斗争。二战后他成立了Magnum玛格农图片社,帮助新闻摄影者维护权益。他认为摄影作品中应该有“人的尊严”(human dignity)。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3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3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最后更新:01月01日 23:05    
点击数:5610  评论:1    
布鲁塞尔 1932

卡蒂埃-布列松对摄影的最大贡献就是把新闻摄影变成了一种艺术。他的展览“The Decisive Moment”(决定性瞬间)是第一个在卢浮宫展出的摄影作品展。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没有继承父业,选择了学习绘画,22岁时他去东非旅行,开始用莱卡相机,从此正式迷上摄影。他用的镜头主要是50mm的标准镜头(视野与人眼同),偶然在拍风景是用长焦镜。二战期间他参加法国部队,被俘后两次越狱失败,第三次才成功,继续在地下与德国占领军斗争。二战后他成立了Magnum玛格农图片社,帮助新闻摄影者维护权益。他认为摄影作品中应该有“人的尊严”(human dignity)。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4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4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最后更新:01月01日 23:05    
点击数:5742  评论:1    
德国 Dessau 1944,一个二战中为盖世太保工作的妇女受审

卡蒂埃-布列松对摄影的最大贡献就是把新闻摄影变成了一种艺术。他的展览“The Decisive Moment”(决定性瞬间)是第一个在卢浮宫展出的摄影作品展。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没有继承父业,选择了学习绘画,22岁时他去东非旅行,开始用莱卡相机,从此正式迷上摄影。他用的镜头主要是50mm的标准镜头(视野与人眼同),偶然在拍风景是用长焦镜。二战期间他参加法国部队,被俘后两次越狱失败,第三次才成功,继续在地下与德国占领军斗争。二战后他成立了Magnum玛格农图片社,帮助新闻摄影者维护权益。他认为摄影作品中应该有“人的尊严”(human dignity)。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5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5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最后更新:01月01日 23:05    
点击数:5885  评论:1    
圣拉撒路教堂的后门 1932

卡蒂埃-布列松对摄影的最大贡献就是把新闻摄影变成了一种艺术。他的展览“The Decisive Moment”(决定性瞬间)是第一个在卢浮宫展出的摄影作品展。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没有继承父业,选择了学习绘画,22岁时他去东非旅行,开始用莱卡相机,从此正式迷上摄影。他用的镜头主要是50mm的标准镜头(视野与人眼同),偶然在拍风景是用长焦镜。二战期间他参加法国部队,被俘后两次越狱失败,第三次才成功,继续在地下与德国占领军斗争。二战后他成立了Magnum玛格农图片社,帮助新闻摄影者维护权益。他认为摄影作品中应该有“人的尊严”(human dignity)。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6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6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最后更新:01月01日 23:05    
点击数:5839  评论:0    
柏林墙 1958

卡蒂埃-布列松对摄影的最大贡献就是把新闻摄影变成了一种艺术。他的展览“The Decisive Moment”(决定性瞬间)是第一个在卢浮宫展出的摄影作品展。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没有继承父业,选择了学习绘画,22岁时他去东非旅行,开始用莱卡相机,从此正式迷上摄影。他用的镜头主要是50mm的标准镜头(视野与人眼同),偶然在拍风景是用长焦镜。二战期间他参加法国部队,被俘后两次越狱失败,第三次才成功,继续在地下与德国占领军斗争。二战后他成立了Magnum玛格农图片社,帮助新闻摄影者维护权益。他认为摄影作品中应该有“人的尊严”(human dignity)。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7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7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最后更新:01月01日 23:05    
点击数:6065  评论:0    
纽约 1960

卡蒂埃-布列松对摄影的最大贡献就是把新闻摄影变成了一种艺术。他的展览“The Decisive Moment”(决定性瞬间)是第一个在卢浮宫展出的摄影作品展。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没有继承父业,选择了学习绘画,22岁时他去东非旅行,开始用莱卡相机,从此正式迷上摄影。他用的镜头主要是50mm的标准镜头(视野与人眼同),偶然在拍风景是用长焦镜。二战期间他参加法国部队,被俘后两次越狱失败,第三次才成功,继续在地下与德国占领军斗争。二战后他成立了Magnum玛格农图片社,帮助新闻摄影者维护权益。他认为摄影作品中应该有“人的尊严”(human dignity)。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8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8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最后更新:01月01日 23:05    
点击数:5788  评论:1    
巴黎 1953

卡蒂埃-布列松对摄影的最大贡献就是把新闻摄影变成了一种艺术。他的展览“The Decisive Moment”(决定性瞬间)是第一个在卢浮宫展出的摄影作品展。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没有继承父业,选择了学习绘画,22岁时他去东非旅行,开始用莱卡相机,从此正式迷上摄影。他用的镜头主要是50mm的标准镜头(视野与人眼同),偶然在拍风景是用长焦镜。二战期间他参加法国部队,被俘后两次越狱失败,第三次才成功,继续在地下与德国占领军斗争。二战后他成立了Magnum玛格农图片社,帮助新闻摄影者维护权益。他认为摄影作品中应该有“人的尊严”(human dignity)。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9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9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最后更新:01月01日 23:05    
点击数:5940  评论:1    
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省塞维利亚 1933

卡蒂埃-布列松对摄影的最大贡献就是把新闻摄影变成了一种艺术。他的展览“The Decisive Moment”(决定性瞬间)是第一个在卢浮宫展出的摄影作品展。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没有继承父业,选择了学习绘画,22岁时他去东非旅行,开始用莱卡相机,从此正式迷上摄影。他用的镜头主要是50mm的标准镜头(视野与人眼同),偶然在拍风景是用长焦镜。二战期间他参加法国部队,被俘后两次越狱失败,第三次才成功,继续在地下与德国占领军斗争。二战后他成立了Magnum玛格农图片社,帮助新闻摄影者维护权益。他认为摄影作品中应该有“人的尊严”(human dignity)。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10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10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最后更新:01月01日 23:05    
点击数:6567  评论:1    
法国 Simiane la Rotonde 1969

卡蒂埃-布列松对摄影的最大贡献就是把新闻摄影变成了一种艺术。他的展览“The Decisive Moment”(决定性瞬间)是第一个在卢浮宫展出的摄影作品展。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没有继承父业,选择了学习绘画,22岁时他去东非旅行,开始用莱卡相机,从此正式迷上摄影。他用的镜头主要是50mm的标准镜头(视野与人眼同),偶然在拍风景是用长焦镜。二战期间他参加法国部队,被俘后两次越狱失败,第三次才成功,继续在地下与德国占领军斗争。二战后他成立了Magnum玛格农图片社,帮助新闻摄影者维护权益。他认为摄影作品中应该有“人的尊严”(human dignity)。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11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11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最后更新:01月01日 23:05    
点击数:6007  评论:1    
墨西哥 1934

卡蒂埃-布列松对摄影的最大贡献就是把新闻摄影变成了一种艺术。他的展览“The Decisive Moment”(决定性瞬间)是第一个在卢浮宫展出的摄影作品展。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没有继承父业,选择了学习绘画,22岁时他去东非旅行,开始用莱卡相机,从此正式迷上摄影。他用的镜头主要是50mm的标准镜头(视野与人眼同),偶然在拍风景是用长焦镜。二战期间他参加法国部队,被俘后两次越狱失败,第三次才成功,继续在地下与德国占领军斗争。二战后他成立了Magnum玛格农图片社,帮助新闻摄影者维护权益。他认为摄影作品中应该有“人的尊严”(human dignity)。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12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12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最后更新:01月01日 23:05    
点击数:5586  评论:1    
Samuel Beckett 1965 贝克特

卡蒂埃-布列松对摄影的最大贡献就是把新闻摄影变成了一种艺术。他的展览“The Decisive Moment”(决定性瞬间)是第一个在卢浮宫展出的摄影作品展。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没有继承父业,选择了学习绘画,22岁时他去东非旅行,开始用莱卡相机,从此正式迷上摄影。他用的镜头主要是50mm的标准镜头(视野与人眼同),偶然在拍风景是用长焦镜。二战期间他参加法国部队,被俘后两次越狱失败,第三次才成功,继续在地下与德国占领军斗争。二战后他成立了Magnum玛格农图片社,帮助新闻摄影者维护权益。他认为摄影作品中应该有“人的尊严”(human dignity)。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1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1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最后更新:01月01日 23:05    
点击数:5595  评论:1    
卡蒂埃-布列松对摄影的最大贡献就是把新闻摄影变成了一种艺术。他的展览“The Decisive Moment”(决定性瞬间)是第一个在卢浮宫展出的摄影作品展。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没有继承父业,选择了学习绘画,22岁时他去东非旅行,开始用莱卡相机,从此正式迷上摄影。他用的镜头主要是50mm的标准镜头(视野与人眼同),偶然在拍风景是用长焦镜。二战期间他参加法国部队,被俘后两次越狱失败,第三次才成功,继续在地下与德国占领军斗争。二战后他成立了Magnum玛格农图片社,帮助新闻摄影者维护权益。他认为摄影作品中应该有“人的尊严”(human dignity)。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3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3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最后更新:01月01日 23:05    
点击数:5484  评论:1    
亨利·马蒂斯 Henri Matisse 1944

卡蒂埃-布列松对摄影的最大贡献就是把新闻摄影变成了一种艺术。他的展览“The Decisive Moment”(决定性瞬间)是第一个在卢浮宫展出的摄影作品展。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没有继承父业,选择了学习绘画,22岁时他去东非旅行,开始用莱卡相机,从此正式迷上摄影。他用的镜头主要是50mm的标准镜头(视野与人眼同),偶然在拍风景是用长焦镜。二战期间他参加法国部队,被俘后两次越狱失败,第三次才成功,继续在地下与德国占领军斗争。二战后他成立了Magnum玛格农图片社,帮助新闻摄影者维护权益。他认为摄影作品中应该有“人的尊严”(human dignity)。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4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4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最后更新:01月01日 23:05    
点击数:5601  评论:1    
波特,凯瑟琳·安 (Katherine Anne Porter, 1890—1980) 美国女作家 1946

卡蒂埃-布列松对摄影的最大贡献就是把新闻摄影变成了一种艺术。他的展览“The Decisive Moment”(决定性瞬间)是第一个在卢浮宫展出的摄影作品展。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没有继承父业,选择了学习绘画,22岁时他去东非旅行,开始用莱卡相机,从此正式迷上摄影。他用的镜头主要是50mm的标准镜头(视野与人眼同),偶然在拍风景是用长焦镜。二战期间他参加法国部队,被俘后两次越狱失败,第三次才成功,继续在地下与德国占领军斗争。二战后他成立了Magnum玛格农图片社,帮助新闻摄影者维护权益。他认为摄影作品中应该有“人的尊严”(human dignity)。

图片编号 301-330 (总共有 436 张图片)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