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吕布摄影作品
humanities.cn Marc Riboud (马克·吕布) 12月17日 01:08
5428 1
捷克Karlovy Vary(查理温泉城)1962
马克·吕布(Marc Riboud)1923年出生于法国里昂,14岁就从父亲那里得到一部简单的柯达相机。1943-45年二战期间,他是个工程师,参加了法国的抵抗运动。在工厂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他决定当个业余摄影师。1951年他遇到布列松,布列松非常欣赏他,但是却不希望他离开工作的工厂。1953年他加入了布列松等人创办的MAGNUM图片社,两年后成为正式成员。1956年他访问中国5个月,57年和65年两次再度访华。大概因为他和中国的关系,当越南战争爆发后,他是唯一获得准许进入越南拍摄的摄影师,从越南和美国两个方向记录战争的残暴。这段时间他在亚非东欧的许多国家旅行摄影。1979年退出MAGNUM。90年代以后几乎年年访问中国。--人文与社会 |
|
| 马克·吕布摄影作品
humanities.cn Marc Riboud (马克·吕布) 12月17日 01:05
5573 1
大阪 1983 30x40cm
马克·吕布(Marc Riboud)1923年出生于法国里昂,14岁就从父亲那里得到一部简单的柯达相机。1943-45年二战期间,他是个工程师,参加了法国的抵抗运动。在工厂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他决定当个业余摄影师。1951年他遇到布列松,布列松非常欣赏他,但是却不希望他离开工作的工厂。1953年他加入了布列松等人创办的MAGNUM图片社,两年后成为正式成员。1956年他访问中国5个月,57年和65年两次再度访华。大概因为他和中国的关系,当越南战争爆发后,他是唯一获得准许进入越南拍摄的摄影师,从越南和美国两个方向记录战争的残暴。这段时间他在亚非东欧的许多国家旅行摄影。1979年退出MAGNUM。90年代以后几乎年年访问中国。--人文与社会 |
|
| 马克·吕布摄影作品
humanities.cn Marc Riboud (马克·吕布) 12月17日 01:04
5474 1
华盛顿五角大楼 1967
马克·吕布(Marc Riboud)1923年出生于法国里昂,14岁就从父亲那里得到一部简单的柯达相机。1943-45年二战期间,他是个工程师,参加了法国的抵抗运动。在工厂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他决定当个业余摄影师。1951年他遇到布列松,布列松非常欣赏他,但是却不希望他离开工作的工厂。1953年他加入了布列松等人创办的MAGNUM图片社,两年后成为正式成员。1956年他访问中国5个月,57年和65年两次再度访华。大概因为他和中国的关系,当越南战争爆发后,他是唯一获得准许进入越南拍摄的摄影师,从越南和美国两个方向记录战争的残暴。这段时间他在亚非东欧的许多国家旅行摄影。1979年退出MAGNUM。90年代以后几乎年年访问中国。--人文与社会 |
|
| 马克·吕布摄影作品
humanities.cn Marc Riboud (马克·吕布) 12月17日 00:57
5488 0
北大 1957
马克·吕布(Marc Riboud)1923年出生于法国里昂,14岁就从父亲那里得到一部简单的柯达相机。1943-45年二战期间,他是个工程师,参加了法国的抵抗运动。在工厂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他决定当个业余摄影师。1951年他遇到布列松,布列松非常欣赏他,但是却不希望他离开工作的工厂。1953年他加入了布列松等人创办的MAGNUM图片社,两年后成为正式成员。1956年他访问中国5个月,57年和65年两次再度访华。大概因为他和中国的关系,当越南战争爆发后,他是唯一获得准许进入越南拍摄的摄影师,从越南和美国两个方向记录战争的残暴。这段时间他在亚非东欧的许多国家旅行摄影。1979年退出MAGNUM。他1989年在北京摄影时被扣留,当时他带着一张他于1965年拍的周恩来总理像, 或许因此得以释放。90年代以后几乎年年访问中国。--人文与社会 |
|
| 马克·吕布摄影作品
humanities.cn Marc Riboud (马克·吕布) 12月17日 00:53
5973 2
深圳 1993
马克·吕布(Marc Riboud)1923年出生于法国里昂,14岁就从父亲那里得到一部简单的柯达相机。1943-45年二战期间,他是个工程师,参加了法国的抵抗运动。在工厂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他决定当个业余摄影师。1951年他遇到布列松,布列松非常欣赏他,但是却不希望他离开工作的工厂。1953年他加入了布列松等人创办的MAGNUM图片社,两年后成为正式成员。1956年他访问中国5个月,57年和65年两次再度访华。大概因为他和中国的关系,当越南战争爆发后,他是唯一获得准许进入越南拍摄的摄影师,从越南和美国两个方向记录战争的残暴。这段时间他在亚非东欧的许多国家旅行摄影。1979年退出MAGNUM。他1989年在北京摄影时被扣留,当时他带着一张他于1965年拍的周恩来总理像, 或许因此得以释放。90年代以后几乎年年访问中国。--人文与社会 |
|
| 伊斯兰写经师·Gentile Bellini
humanities.cn 威尼斯与伊斯兰世界 12月12日 01:43
5444 1
如果没有看到说明的话,几乎不敢相信这幅画也是简梯尔·贝里尼 Gentile Bellini (约1426-1507),一个威尼斯画家画的。画作时间大约是1479-80年,贝里尼当时正在伊斯坦布尔为奥斯曼帝国默罕默德二世作画。 |
|
| 圣斯蒂芬讲道· Vittore Carpaccio作
humanities.cn 威尼斯与伊斯兰世界 12月12日 00:39
5703 2
Vittore Carpaccio 维托雷·卡帕齐奥 (约1465-1525)威尼斯画家
这幅《圣斯蒂芬讲道》背景中可见耶路撒冷的“圣殿山”(temple mount)以及清真寺的四个有着优美月弧的塔楼,前景有几个犹太教的长者,妇女席地而坐,而最多的大概是玛姆拉克奴隶军的战士,他们头上都有头巾。典型的卡帕齐奥红白色为主的风格。
蛋彩,作于1514年,152 x 195 cm 现存卢浮宫。
|
|
| 默罕默德二世苏丹肖像 或为威尼斯画家Gentile Bellini作
humanities.cn 威尼斯与伊斯兰世界 12月11日 23:54
5834 1
Gentile Bellini (约1426-1507)
威尼斯画家,家族中多出名家,其兄弟Giovanni Bellini更是有名。他于1479年到1481年在伊斯坦布尔为奥斯曼帝国默罕默德二世作画。
画中的苏丹五官细腻俊秀,丝毫看不出他作为“fatih”--征服者--的尚武好战性格,画像四周画出了立体的画框,风格酷似威尼斯的教堂入口。
这幅像损害甚重,19世纪重新补画过,画框左下角的苏丹与画家的名字都是后来加上的。已经无法确认原画者是否Bellini,但是基本可以确认画中人是苏丹本人。
69.9 x 52.1 cm |
|
|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
humanities.cn 敦煌遗珍 12月08日 00:52
4516 1
引路菩萨
大英博物馆最自矜的敦煌藏品之一。引路菩萨与死者都刻画生动。
85cmx53.6cm |
|
|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
humanities.cn 敦煌遗珍 12月06日 15:16
5586 1
佛祖像
五代至北宋初年,十世纪左右经幡的上部,绢本设色,绢上织有凤凰纹。色彩较简单,显得质朴大方。
高宽均为53cm。 |
|
|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维摩诘经草图·细节1
humanities.cn 敦煌遗珍 12月06日 15:07
5684 0
维摩诘经》插图草稿(细节1)
这段表现的是维摩诘(Vimalakirti)示病,文殊师利(Manjushri, 亦即the bodhisattva of wisdom)前往探望的情节。
细节部分描绘辩才无碍的维摩诘与他的侍从。维摩诘手执一柄扇子,前景中一菩萨正在从瓶中倾倒无尽香米。文殊问维摩诘病从何来? 维摩诘答云:「从痴有爱,则我病生;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病灭,则我病灭。」
大致完成在914年左右,可能是晚唐或五代作品。
整体高: 31 cm 宽: 127 cm |
|
|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维摩诘经·草图细节2放大
humanities.cn 敦煌遗珍 12月06日 14:50
5547 1
《维摩诘经》插图草稿(细节2放大)
这段表现的是维摩诘(Vimalakirti)示病,文殊师利(Manjushri, 亦即the bodhisattva of wisdom)前往探望的情节。
细节部分描绘文殊师利与他的随从。文殊问维摩诘病从何来? 维摩诘答云:「从痴有爱,则我病生;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病灭,则我病灭。」
大致完成在914年左右,可能是晚唐或五代作品。
整体高: 31 cm 宽: 127 cm |
|
|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
humanities.cn 敦煌遗珍 12月03日 16:06
4402 1
北方星君道教护身符
十世纪中期·五代
敦煌虽以佛教为主,也有道教等其他宗教文化因素存在。而北斗星君在佛道两教的仪式中都出现。
42.7cmx30cm |
|
|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
humanities.cn 敦煌遗珍 12月03日 16:06
4546 1
行脚僧
行脚僧高鼻深目,草鞋戴帽,手执一扇,另一手牵一虎,背着沉重的经卷,神情凝重,一旁还有云上的过去佛保佑他。因为是尚未完成的画稿,反而显得笔法古拙质朴。这个主题在敦煌画中比较常见,法国吉美博物馆存有伯希和带去的两幅完成了的行脚僧像,均为艺术珍品。
41cmx29.8cm
|
|
|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
humanities.cn 敦煌遗珍 12月03日 16:06
4243 1
菩萨像
纸本彩色木版画。大致创作于五代,十世纪左右。中国现存最早的彩色木版画之一。这张版画上也有经文,这种图象在上文字在下的印刷格式在十一到十六世纪绘本中占了绝对主流。
原高39.9cm, 宽17cm。 |
|
|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
humanities.cn 敦煌遗珍 12月03日 16:06
4199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