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科技

科技

« 1 ... 4 5 6 (7) 8 »
文章
  1. 开源社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2008/11/15
    Bruce Bayfield的评论文章称,自由及开源软件(以下简称FOSS)社区最大的敌人不是微软,也不是其它什么公司,而是FOSS社区自己。FOSS社区中存在九大不利于FOSS发展的态度问题。
  2. 温家宝:科学与中国的现代化
    2008/11/10
    两大科技杂志之一,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的会刊《科学》(Science)杂志邀请温家宝总理撰写社论。同期刊发了《科学》执行主编Bruce Alberts 对温家宝的采访。
  3. 叶永烈:化学的邪用
    2008/11/02
    随着三鹿毒奶粉事件的曝光,原本十分冷僻的化学名词“三聚氰胺”一下子成了媒体的高频词。由于我曾经在北京大学受过六年化学薰陶的缘故,很多朋友向我询问“三聚氰胺”是什么东西
  4. 蒋子龙:网络文学与《农民帝国》
    2008/11/01
    前些日子,大作家蒋子龙和网络较上劲儿。先是被纳入“30省作协主席网络PK”,紧接着又退出大赛。为这事儿,蒋子龙曾有些恼火:“文学怎么打擂?”但是现在,他愿意心平气和地谈谈网络文学,谈谈他的新作《农民帝国》。因为这本书是他多年心愿的一次了结。
  5. 莱斯格:美国天生是一个盗版国家(《自由文化》选译)
    2008/10/16
    莱斯格的《自由文化》(Free Culture)选读。这本书2004年3月25日推出后,立即引起了网络上巨大的反响。这本书告诉大众,垄断机构是如何通过操纵法律和技术禁锢了文化,并压制了创新,而自由文化和人们相关的数字权利应当在新千年得到更大程度的保障,就像今天的人权一样。
  6. 莱斯格:《自由软件,自由社会:理查德·马修·斯托曼选集》的引言
    2008/10/16
    劳伦斯·莱斯格,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法学教授,斯坦福大学网络与社会研究中心创始人。““代码”是让计算机运行的技术。“代码”是指挥机器运转的指令的集合,要么写在软件里,要么烧在硬件里,首先是用词语写出的。这些机器——电脑——日益决定和控制着我们的生活。它们决定电话如何连接,电视上播放什么,他们决定视频能否能通过宽带连接流式传输到计算机;他们控制计算机向它的制造商汇报什么。这些机器管理我们,而代码管理这些机器。

    我们应该对这些代码应该有如何的控制?怎样的理解?应该有什么样的自由来和它对我们的控制相应?什么能力? ”
  7. 知识产权过度保护与中国互联网发展(研讨)
    2008/10/16
    对知识产权过渡保护倾向开始向互联网渗透了,从去年到今年,互联网公司尤其是搜索引擎公司接到不少公司,尤其是唱片公司对他们起诉。持续多年的传统唱片业和音乐搜索网站间的对抗有了一个初步结果:像雅虎这样的搜索网站如果不与唱片公司合作,就要关闭绝大部分音乐试听和下载的搜索服务。

    但在讨论这些问题时,很少有人提到搜索引擎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提供这些链接获得很多网民没有意识到的点击量和广告费的事实。
  8. 陈嘉映、汪丁丁:常识与科学
    2008/09/02
    当科学和主义挂钩,很多问题就产生了。
  9. 范岱年:唯科学主义在中国——历史的回顾与批判
    2008/08/14
    近年来,关于唯科学主义(Scientism)或科学主义的讨论又一次在我国学术界兴起。唯科学主义在国外是一个贬义词,是对那种把自然科学看做文化中价值最高部分的主张的一种贬称。而有意思的是,我国有一些科学主义者却把这当做一个美称来加以提倡。
  10. 《大西洋月刊》:Google让我们愈变愈笨?
    2008/08/07
    19世纪的文学家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尼采在晚年眼睛不好,所以买了一台打字机,让他回复到从前的写作速度,不过,尼采的朋友读了尼采用打字机打出的文章,就已经认为 「尼采不一样了」。他们发现,尼采用打字机之后,他的作品,从雄滔滔的辩论(arguments),软化成直接教导的格言(aphorisms);从较为 深度的思考(thoughts),变成较表面的文字玩弄(puns);从反覆推敲(rhetoric)到完全的「电报风格」(telegram style)。他们认为,打字机正是罪魁祸首,因为那个年代的人老是认为,「文章的质量,常常取决于『笔』和『纸』的质量。」
  11. 曹聪:中国的科学精英及其政治社会角色
    2008/08/04
    数据统计可资参考,也指出了科学精英制度和一部分科学精英的问题。
  12. 马勇:丁文江和他的科学主义
    2008/08/04
    介绍丁文江背景和思想。改原文一个错字,“丁文江或者是他的父亲已预感到继续在科学的道路上爬行” 当为科举。
  13. 马勇:梁启超对科学的期望与失望
    2008/03/25
    欧游之后,梁启超见到一战后的欧洲满目凄凉,他将批评的矛头指向了自己早年所信奉的社会进化论以及对现代科学的认知。 在科玄之争中,梁启超对张君劢、丁文江的主张都进行了批评。马原文结尾对梁颇多赞颂之词,为简洁删去若干句。(我觉得还是补上为好,已经加上,也不算谀词,对学术论文来说稍情绪化而已。HC)
  14. 肖容:2008,中国黑客14年流变
    2008/03/03
    讲述中国黑客的形象、组成和行为变化:从反传统反商业、带着理想主义和政治热情的红客占主流到近年,非法牟利的毒客横行。21世纪,中国的木马产业链堂而皇之形成。“这是个比房地产来钱还快的暴利产业!”熊猫烧香病毒的贩卖者王磊落网时,一语道破其中的玄机。据了解,“熊猫烧香”的程序设计者李俊,每天入账收入近1万元,被警方抓获后,承认自己已经获利上千万元。

    友情提示:请安装杀毒软件与防火墙,杀木马可用spybot search and destroy 和adaware。经常重装系统。
  15. 曹筠武等:《系统》 一篇被瞬间蒸发的报道
    2008/03/03
    该文为《南方周末》12.20的重稿,暴露了网游《征途》疯狂敛财并通过各种手段使大量玩家沉迷的内幕。

    据称短短2天中,南方报业集团官网上的所有链接都失效,南方周末官网上则直接删除了原文所在的整个第六版的PDF链接。

    靠脑白金发财的史玉柱着实厉害。又据知情人士通报,史玉柱卖脑白金时便有记者想在《南方周末》发表文章批评,被老史动用组织力量阻止。

    要说《南方周末》是新闻不自由的受难者,也不是那么简单,它历来是擅长炒作的一份报纸。不久前也曾与老史合作某个奥运项目,收了老史的钱派记者全世界旅行采访,也丝毫不吝对老史的赞颂。

    金钱与权力与媒体的迎拒,如此。--Minatomirai评语
  16. 川原秀城撰,胡宝华译:日本的中国科学史研究
    2007/03/12
    综述日本的中国科学史研究。日本的中国科学史研究开始于十九世纪明治时代(1868-1912)的中期,此后经历了约10O多年的研究历程。在此期间,研究方法及研究角度先后出现了两次大的转变,一次在20世纪30年代,一次在70年代。日本的中国科学史研究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开拓期阶段(1900~1930);2、发达期阶段(1930~1970);3、现阶段(1970以来)。
  17. 张柏春 :对中国学者研究科技史的初步思考
    2007/03/12
    本世纪前期,第一代中国科技史家开创了中国科技史的学科史研究,其主要动机之一是为中国及其文化辩护。本世纪后期,科技史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内容大致遵循了50年代提出的构想,在中国科技史的史料考证和学科史等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受到了国际上同行们的尊敬。但是,国内的研究偏重于内史,基本上还处于成就描述阶段,与目前西方学者的工作存在着阶段性差距。我们应当引进科技史研究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丰富研究视角,跟踪国外科技史研究的前沿,扩大研究的深度和范围,扩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规范科技史教育,提高语言水平。
  18. 汪丁丁:网络技术与人文精神
    2007/02/25
    这篇文章写于8年前,字里行间可以看到在网络泡沫时代对互联网提供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机遇的憧憬和欣喜。于今已是2007年,泡沫早就破灭干涸,当下对网络文化的探讨则更多倾向于分析网络提供的民主自由的假象、网络开放性背后的垄断行为、以及网络作为传播谣言的媒介功能等等。这篇文章很好地留存了蔓延于20世纪末的对于网络的乐观看法,可作科技史材料--人社
  19. 美国国安局(NSA)发言人确认曾插手开发微软新操作系统Vista
    2007/02/19
    美国国家安全局即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简称NSA,其任务为收集、分析、传播外国的Signals Intelligence(SIGINT),指电波类情报。NSA引以为豪的破译成就之一是二战中成功解读了日军密电,因而在中途岛战役中击败了实力更强的日本海军。
  20. 王志:专访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
    2007/02/19
    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2007年1月29日播出“王志专访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节目,这里转发一下节目实录。
« 1 ... 4 5 6 (7) 8 »
API: RSS订阅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