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艺术

林树中:抢救海外国宝(访谈)

本站海外遗珍栏目:http://humanities.cn/modules/myalbum/viewcat.php?cid=8

盗掘与盗购--关于美国推迟对中国文物进口限制的禁令
http://humanities.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91
林树中
林树中,1926年生于平阳县鹤溪镇一个书香门第。在温州师范学校上学时,得书画名家李叔同嫡传弟子李鸿梁、刘质平先生指引,跨入艺术门槛。1947年进国立北平艺专(中央美术学院前身)继而转学到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中国美院前身),得到徐悲鸿、董希文、蒋兆和、潘天寿等名家的关怀与指导。

1953年毕业后到华东艺专任教,1959年随华东艺专由无锡搬迁至南京(改名南京艺术学院)。他师从著名美术史论家俞剑华,主攻中国美术史,重点为六朝艺术。出版发表的著作有:《中国历代绘画图录》(主编)、《南朝陵墓雕刻》(独撰)、《宋陵石雕》(独撰)、《中国美术通史》(1979年全国艺术院校中国美术史四种教材之一)、《美术辞林·中国画》(主编)、《中国美术全集·魏晋南北朝雕塑》(主编)、《中国建筑艺术》(独著)、《六朝艺术》(主编)、《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8卷本(总主编)等。承担国家、省级以上科研课题:一,教育部社科“九五”规划项目:《中国历代名画流失海外调查研究》;二、国家“九五”重点图书工程项目:《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出版)等。获1991年全国美术图书特别金奖;江苏省出版精品奖;1999年获国家图书奖;2001年国际优秀作品奖。曾任文化部美术学博士生指导教师专家评议组成员、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校外职务评审委员、美国密西根大学客座教授、美国密西根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日本龙谷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顾问等职。现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南艺学术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06年4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这是他就任中国国家主席以来首次正式访问美国,意义重大。访问期间,胡锦涛曾到著名的耶鲁大学发表演讲,并将八卷本的《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作为国礼之一赠送给耶鲁大学。

这部规模浩大的8开8卷巨著,汇集了羁留在世界各地的中国古代艺术珍品2000多件。这些作品上自原始时代,下迄明清,皆为中华艺术瑰宝。是主编林树中历经10年的艰苦搜寻和分类整理而成。为此,中国美术界称林树中是抢救海外国宝的第一人。而这位抢救国宝的人是从平阳走出的温籍学人。

我们到南京的那天,气温为零下5摄氏度,天寒地冻。长江以南的城市不供暖气,南京刚好在长江的南岸,所以林树中家也没有暖气。可是林先生的热情恰似一团火,令人倍感温暖。林家的客厅里摆放着古董陶瓷,不少还是瓯窑出品的,弥漫着故土的气息。虽然已是耄耋老人了,可是他的精神很好。他身着一件棕色本装,左肩有一条刺绣的飞龙,这件衣服据说是一家电视台请他做节目时特地为他制作的。

温师7年是我人生美好时光

金:在温州大学办学75周年庆祝大会上,您说“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已是83岁的老人了。今天有机会让我发言,首先要感谢母校的启蒙和培养,我要缅怀我的诸位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话赢得了师生的热烈掌声。看得出,您对家乡的感情格外深厚!您的学术生涯是否与温州有着直接的关联?

林:是啊。我生身在平阳鹤溪镇一个世代读书人家。祖父是清朝的秀才贡生,他创办了镇上的小学。后来父亲当了那所学校的校长,我就在那里读小学的。六七岁时,父亲教我背唐诗,十来岁我就喜欢看小说了。小学毕业后,我先在平阳郑楼省立温州师范学校简师部读书,毕业后在温师附小当教师,一年后考入温师普师部继续学习。当时正值抗战,学校从郑楼搬迁到泰顺莒江。这段时间,我遇到了李叔同嫡传弟子刘质平、李鸿梁。他们一个教音乐,一个教美术,都很欣赏我,我们师生情谊深厚,特别与李鸿梁先生情同父子。抗战胜利,我们回到郑楼,学校举办书画展,我的作品占了展览的四分之一。1947年初,我从温师转学到杭州师范就是由李先生推荐的,他以自己儿子的名义申报转学名额。说实在的,7年的温师生活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难以忘怀。

金:那么您是在杭州考上中央美院的,再转学到杭州的中国美院,原因是什么?是否与杭州离温州近些有关?

林:是有关系的。我在杭州师范仅读了半年,1947年秋考上北平艺专。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学校改名中央美术学院,校长是徐悲鸿,我一年级的素描老师及班主任是董希文,他是油画《开国大典》的作者。二年级教素描、中国画的老师是蒋兆和,著名的人物画家。徐悲鸿有时也到教室来,检查我们的作业,甚至动手帮学生改画。

在北京读书时,我从事地下党活动的弟弟林树人,在解放家乡时牺牲了。我父亲很早就过世,母亲舍不得我跑太远,要我回来。我只得转学进了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就是现在的中国美术学院。当时学校有的领导是从延安来的,执行偏左的路线,把中国画贬得很低,提倡连环画、年画、木刻,不开中国美术史这门课,我就自学。我很喜欢动笔,写美术评论和文艺报道,还在上海《解放日报》等报刊上发表。

文物流失令我刻骨铭心

金:胡锦涛访问美国时,将您主编的《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作为国礼之一赠送给美国耶鲁大学,您的研究成果成了中美文化交流的桥梁。您能介绍一下编辑《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的故事吗?

林:1985年我到美国密西根大学当客座教授,学校为我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到美国各大博物馆参观。一天,我在纳尔逊博物馆看到了北魏《文昭皇太后礼佛图》的浮雕,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看到了《孝文帝礼佛图》。这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古董商普爱伦在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看上这两块浮雕后,拍了照片,向北京古董商岳彬指名要这两块东西。岳彬勾结当地保甲长和土匪,把这两块浮雕一块块地凿下来,将大大小小的碎块装进麻袋运到北京,再拼装起来,卖到美国。

当时,我作为一名中国美术史学者,感受刻骨铭心。于是下定决心要调查所有流失到海外的中国美术珍品,这就成了以后我从事美术事业的重要部分。

这一年,我几乎跑遍了美国各大博物馆,考察中国流失海外文物。后又投入自己的十万美金积蓄,调查流失海外的中国名画,拍了三千多张幻灯片。2002年还到欧洲以及日本、韩国考察,基本上三大洲都走遍了。编辑出版了《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八卷本。

金:在海外的考察中,给您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些文物珍宝?它们都在什么地方?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如何?

林:我印象最深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时抢走的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这是精品中的精品,是世界美术界公认的中国超级国宝,现在被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收藏。顾恺之的另一幅名作《洛神赋图》的最早摹本现藏于美国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在著名的丝绸之路上,敦煌藏经洞有大约5万件写经与绢画及各种文物,当年英法等国一些人以旅游考古为名进行文物掠夺,把藏经洞中的手抄佛经与绢画及各种文物携往海外,现在这些文物已分散在世界11个国家。还有大量流失在海外的珍贵名画,比如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的我国唐代阎立本所作的《历代帝王图》;北宋武宗元作《朝元仙仗图》,现藏于纽约明德堂;南宋梁楷《李白行吟图》和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现藏波士顿美术馆的唐代张萱《捣练图》、日本东京博物馆的元代邹复雷《春消息图》、俄国东方博物馆的中国最早年画宋金的《四美图》、巴黎吉美博物馆伯希和从敦煌取走的绢画,以及青铜器石雕等历代艺术品。还很多啊,我见到的还只是一部分代表作。

在美国看到元代温州人作品

金:您考察了世界各地那么多的博物馆,发现了那么多的中华艺术珍宝,既有国宝流失的沉痛,也有摸清底细的收获。在此过程中,您作为一位温州人,在这浩如烟海的艺术珍品中是否有看到温州历代名家的书画作品?

林:有啊!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我看到了王振鹏的《临金代马云卿维靡<不二图>》和《金明池夺标图》。在中国美术史上,王振鹏的这两件作品都有记载,是非常杰出的界画代表作。界画是一种很精细的建筑绘画,通常以规尺作工具,要求准确细致,分毫不可逾越,极费眼力。

宫廷画家王振鹏(约1278~1350年)字朋梅,是元朝时的温州人。他原籍绍兴,父亲王由在瑞安任知州。33岁前他一直没有离开过温州,直至33岁时,他通过朝廷一位姓曹的翰林承旨向皇太子献画取得信任,任命为秘书监典簿文官,仁宗皇帝还把姐姐韩国夫人第五个女儿许配给他。这两件作品的内容画的是汴梁(河南开封府)城内端午节划龙舟时水上游乐活动的盛况。在美国看到家乡的古代画家作品如同异乡逢故人格外亲切。

金:您这么一说,我想起了市政协的金陵先生,他曾经在报纸上刊登过一篇介绍王振鹏的文章。王振鹏曾经画过元代时温州江心屿与瓯江南岸西廓一带的景色。画家采用俯视点斜角构图,上为孤屿双塔,中为黑松簇拥的郭公山寺院,左下旌旗猎猎城廓巍巍,温州古城俨然一座森严壁垒的军事要塞。据介绍,这件题为《瀛海胜景》的作品,刊于1933年的《故宫周刊》上。当然与您看到的真迹不可同日而语。

文物、美术品的外流与国家的强弱有关。现在我们已经看到文物、美术品回流了,这是中国经济强大了。您梳理了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是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将载入史册。您还有新的计划吗?

林:《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获得国家图书奖后,我又主编了《海外藏中国历代雕塑》,2006年由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获美术图书金牛奖特别金奖,现在我又与我的由博士组成的编辑团队在编《海外藏中国历代书法》,今年将由河南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

《海外藏中国历代书法》共收录亚、欧、美三大洲国立博物馆及私人收藏的书法佳作1000多件,是从上万件作品中精选出来的,时间跨度从商周甲骨文始,止于清代吴昌硕,分商周-唐代卷、五代-元代卷、明清卷三大本。收录作品的国立博物馆涉及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英国国家博物馆、加拿大皇家博物馆、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日本京都大学博物馆等数十家,私人收藏也有一定的占有分量。全书分正编与附录,凡有争议与外流又回归的作品纳入附录。

采访手记:

连日来,媒体报道了法国巴黎拍卖中国圆明园青铜兽首鼠首和兔首铜像的消息,从而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关注。

其实,早在1998年《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出版时,林树中先生就提出要将流失海外的国宝回归的呼吁。当时,他与中国美院老院长肖峰等联名,向全国政协提交提案,北大著名教授季羡林也发表谈话表示支持。林先生说,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一些作品的外流是属于正常的文化交流,中国在唐代的时候,很多外国的留学生到长安来,其中有日本的、朝鲜的,从中国带走了不少艺术品,包括国家之间礼节性的赠送品。鸦片战争以后,艺术品的流失性质就不一样了,那是因战争的原因被掠夺到海外的,根据国际公约,要在道义上进行呼吁和追溯,希望其返还。青铜兽首鼠首和兔首铜像和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等,都是1860年英法联军自圆明园掠走的。此稿见报时,作此补充。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 文章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9/932
  • 引用通告: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trackback.php/932

吴澧:厄普代克的中国苦竹 克里斯蒂娃:访谈
相关文章
API: 工具箱 焦点 短消息 Email PDF 书签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本站文章请提供原文链接,非常感谢。 © http://wen.org.cn
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对于发言内容,由发表者自负责任。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