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政治

人民日报:学会从网络上听取民意

人民日报
“学会从网络上听取民意,并积极回应民间的质疑,已成为新时期政府官员的一项基本素质。然而,有许多官员依然对网络比较抵触,甚至将之视为洪水猛兽,认为是网络煽动了百姓情绪,一旦网上出现了不利于自己的言论,就迅速删帖甚至查封ID,并动用公权力对发帖者进行跟踪、报复。这种做法是很不明智的,而且是违法的。”
网络民意
《人民日报》2月6日 学会从网络上听取民意,并积极回应民间的质疑,已成为新时期政府官员的一项基本素质。然而,有许多官员依然对网络比较抵触,甚至将之视为洪水猛兽,认为是网络煽动了百姓情绪,一旦网上出现了不利于自己的言论,就迅速删帖甚至查封ID,并动用公权力对发帖者进行跟踪、报复。这种做法是很不明智的,而且是违法的。

  新年伊始,人民日报与人民网一项调查显示,87.9%的网民非常关注网络监督;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99.3%的网民选择网络曝光。联想到2008年南京“天价烟”事件、浙江温州和江西新余“公务员公费出国旅游”事件等一系列网络监督案例,我们不得不承认,数量庞大、无所不在的网民正在成为重要的监督力量。可以说,网络监督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引人注目。它已成为畅达民意,维护权益,鞭挞腐败便捷而有效的手段。

  从这层意义上说,网络的发展不仅是一场信息革命,也是政治民主必然要经历的发展进程。通过网络这条倾听民意的重要渠道,党和政府可以借助民众的力量完善干部管理机制,完善党员的纪律约束机制和司法惩戒机制。

  如今,许多官员感觉工作压力加大,官不好当了,因为有无数双眼在盯着。我觉得这是好事,如果是正当行使职权,你怕什么?有些人感觉有压力,是因为不容易滥用职权了,很多幕后交易不好做了。现在已经有很多官员改变了行为方式,更加自律,不敢随便越权,成了公众面前的“玻璃人”,这样坦坦荡荡,其实心里更踏实。

  学会从网络上听取民意,并积极回应民间的质疑,已成为新时期政府官员的一项基本素质。然而,有许多官员依然对网络比较抵触,甚至将之视为洪水猛兽,认为是网络煽动了百姓情绪,一旦网上出现了不利于自己的言论,就迅速删帖甚至查封ID,并动用公权力对发帖者进行跟踪、报复。这种做法是很不明智的,而且是违法的。

  以前由于资讯不发达,一些地方发生的恶性事件往往被控制在一定的区域内,许多社会问题被掩盖了,而网络的发达使得许多问题显性化。要直面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堵、躲、压的做法,永远解决不了问题。

  有些官员总是把老百姓放在自己的对立面来看,总觉得老百姓是刁民,而没有从深层次去考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为什么老百姓不信任政府?主要原因是当地政府没有认真为老百姓服务,对老百姓的利益诉求不予重视,推诿、扯皮、不作为,甚至采取打压态度。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官民情绪对立严重的局面。一个开明的、先进的政府是不怕老百姓揭发问题的,这在根本上有利于促进政府廉洁高效。

  当然,网络也有自身的弱点,那就是信息的准确性无法核实。有些不实信息,经网络广泛传播后,混淆人们的视听,影响国家正常的政治和经济生活秩序。还有的人出于种种目的,在网上对政府和政府的政策加以诽谤和诋毁。这诚然有网络自律和公民媒介素养不够的问题,但最关键的,还是有关政府部门解决问题不够及时。没有官方的权威声音去澄清,民间的传播就会产生负面效应,从而引起人们的心理恐慌。因此,如何最大化地发挥网络的积极功效,抵消网络的消极作用,体现科技造福人类的先进面,已经成为政府部门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和挑战。

  建设责任政府,塑造理性公民,网络大有可为。

2009-02-06


附:《工人日报》:领导者应该学会使用网络把握舆情


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惊人,我国网民已逼近3亿;“网络化生存”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重要生活方式;随着网络娱乐化应用向价值应用的转变,网络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表达民情、畅通民意、集中民智的重要渠道

  春节前夕,来自广东的消息说,该省领导通过网络向网友拜年,欢迎大家继续“灌水”和“拍砖”,希望网友用信念、爱心、责任和行动,“顶”起富有建设性的网络社会。此举受到网民的积极响应。

  在广东,从省到市,党政领导通过网络向网民问政求计,建设网络民主,已经形成了“气候”。去年关于抗击冰冻雨雪灾害、解放思想大讨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网络建言献策和爱心传递,都引起了强烈反响,对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春节网络拜年表明,广东的领导者将在新的一年继续他们的做法。

  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惊人,我国网民已逼近3亿;“网络化生存”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重要生活方式;随着网络娱乐化应用向价值应用的转变,网络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表达民情、畅通民意、集中民智的重要渠道。这给我们,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者提出了一个新课题,那就是学会使用网络,重视和把握网络舆情。在这方面,党中央已经作出了表率,总书记、总理对网络舆情的关注,已经在网民中传为佳话。

  重视和把握网络舆情,首先要学会使用网络。毋庸讳言,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不会或不屑使用网络。究其原因,一是对网络存在偏见,片面地认为网络不过是年轻人的娱乐工具,有许多荒诞、低俗、甚至“很负面”的东西,不看也罢;二是满足于传统的或既有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模式,习惯地认为做工作还是靠开会议、发文件、看报纸来得“妥贴”,网络舆情不值得重视;三是不愿意接受来自“虚拟世界”的声音,与其看到和听到不那么“顺眼”“顺耳”的“坏话”、“恶言”,不如不看不听,“眼不见为净”。 凡此种种,都需要廓清。

  网络有娱乐功能不假,但网络不仅只有娱乐,而且娱乐只是极小的一部分功能。其实用价值正在被迅速开发出来,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服务,这一点,相信即使不上网的人们也越来越强烈感觉到了。可以说,现代人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了。不承认这点是愚昧的,不符合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要求。

  网络有荒诞、低俗、甚至“很负面”的东西也不假,但正因为有这些东西,作为领导者才更有责任重视网络,让正常的、健康的、积极的、正面的东西成为网络的主流。听任荒诞、低俗、负面东西的存在,是领导者的失职。从另一个角度讲,了解一些负面的东西也不是什么坏事,知己知彼是战而胜之的重要条件。

  网络看似非主流传媒,但它的传播速度、范围和影响不可小觑。网络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的重要生活内容和基本生活方式,其影响甚至远远超过文件、报纸。放弃了对网络的介入,无异于放弃了对几亿网民意愿的把握,放弃了对年轻人的教育和引导。

  网络确实很“虚拟”,但它又很“现实”。网民中不乏有识之士,网络中不乏真知灼见,作为领导者,当然应该广察民情、广知民意、广纳民智。即使有些话不好听,也完全可能是逆耳忠言。况且,正因为网络的“虚拟”环境,领导者才能听到在现实中可能听不到的实情,才能切实深入民众。近年来由于网络举报而查获的一些重要腐败案件,就已经很说明问题。

  学会使用网络,重视和把握网络舆情,应该成为领导者的一门必修课。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 文章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0/792
  • 引用通告: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trackback.php/792

北岛:靠“强硬的文学精神”突破重围 闵大洪:中国网络传播与网络媒体开始进入新阶段
相关文章

API: 工具箱 焦点 短消息 Email PDF 书签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本站文章请提供原文链接,非常感谢。 © http://wen.org.cn
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对于发言内容,由发表者自负责任。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