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影视

郑洞天:最好的方式是用多民族人民的生活表现真实的中国

郑洞天:最好的方式是用多民族人民的生活表现真实的中国

碧罗雪山

文艺报2012.5.7
民族电影的概念是什么?可以说,美国的好莱坞电影之外的所有各国的电影都可以统称为民族电影。因为美国电影独占了全世界市场的70%左右,它完成的娱乐部分、商品流通部分的功能,应该说没有人可以替代。剩下其他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电影工作者拍的电影,虽然有很大一部分是娱乐性的产品,但是实际上它更有价值的部分,就是各国电影工作者能做的事情:完成电影更崇高的目标。

近年来,诞生了一批优秀的民族题材电影。

民族电影的概念是什么?可以说,美国的好莱坞电影之外的所有各国的电影都可以统称为民族电影。因为美国电影独占了全世界市场的70%左右,它完成的娱乐部分、商品流通部分的功能,应该说没有人可以替代。剩下其他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电影工作者拍的电影,虽然有很大一部分是娱乐性的产品,但是实际上它更有价值的部分,就是各国电影工作者能做的事情:完成电影更崇高的目标。因为这是美国好莱坞电影不可能完成的。

在这一点上,我们中国有一个应该算是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里,各个民族是平等的,大家互相尊重。同时,我们在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时候,还可以获得更大的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包括财政上的资助,包括创作天地的开阔。

很可惜的是,在以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电影界并没有自觉地去扩展这个空间,我们太多地考虑了电影的另外一部分功能,比如说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满足一些功利的需求。现在,在观众已经开始不太爱看中国电影的时候,正好是我们认为的真正意义的少数民族电影或者我们现在叫民族电影的酝酿崛起的一个阶段。这是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的一件事情。

这些年,我们的民族电影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我们的民族政策给民族电影的发展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空间。具体来讲,大概有以下这么几个因素。

第一,由于改革开放,内地以汉族为主的区域和边疆各地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区域,在经济上的差距,在思想意识、文化发展上的差距,被大大地缩小了。

少数民族的形象,在民族电影里越来越成为一个自在的主体。他们的性格、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情感得到更好地张扬。因为在中国,56个民族之间的精神差距和他们在当代中国发展当中的地位的差距,都被大大缩小了。差距缩小了以后,在一个平等的、人格互相尊重的空间里,人才能够表现出来。

我去过几十个少数民族的地方,真正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才发现,他们非常渴望走出来,渴望和其他民族的人一样生存,拥有一样的思想和一样的眼界。

就是说,开放了的、眼界开阔了的少数民族,他们用和发达地区的人们同样的水准去看待自己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的时候,民族题材电影才真正获得了它的生命。

我因为做过几次少数民族电影,去过中国很多地区,也看了很多国际上拍的在其他国家也是相对比较少数的民族的一些电影,所以我越来越多地得到这种感觉。真正好的电影,对于外人来说,似乎离电影里反映的生活很远、很陌生。其实,没有真正的心灵的距离,也不应该有心灵的距离。在这个意义上,我相信为什么到了这十几年,我们中国的民族电影才获得了一个质的飞跃,这是因为我们整个民族变了。

第二,随着这十几年民族电影的发展,成长起来一批非常出色的多民族的创作人员。

30年来,在国家有意识的培养下,涌现了一大批少数民族的电影创作骨干,他们都进入了创作的黄金阶段。

第三,就是电影的市场化。

电影市场化会带来什么呢?从积极的意义上讲,市场发展最好的规律,或者说更有意义的标志,就是市场的细分,市场细分才是一个成熟市场。所谓细分,就是说从生产到发行放映,从投入到产出,一定是源于各种不同的需求。产品提供给市场,市场又可以满足不同需求,甚至培育不同的需求。如果一个国家只有一种电影,大家都看票房大片,这只是繁荣的一种标志或者说是初期标志。它真正的繁荣,就像我们现在新盖的电影院,它是多厅的,而每个厅演不同的电影,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这才标志着市场是真正健康的。

1994年我第一次去巴黎,法国朋友带我到高蒙影院去看电影。高蒙影院是巴黎最大的多厅影院之一,有13个厅,6点钟开始卖票,我发现13条队伍一样长。这13部电影都是什么电影呢?我从海报上看见,从美国大片一直到我们今天讲的艺术电影,再到非常小众的探索电影都有。我理想当中的电影市场应该是这样的。

目前,中国电影向着市场细分的只有民族题材影片。这些电影导演在拍摄的时候就希望影片成为和那些商业大片、娱乐大片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类型的产品。这一点可以从电影最后的品貌看出来,无论是片子当中主人公表达的情感,还是这一批影片的艺术风格、艺术探索,都表现出不同的观众市场。加上这一批电影获得不同的赞助和支持,他们在拍摄的时候不用去想投资人给了我多少钱,我一定要用多少钱或者票房来回报他们,不需要考虑这么多。这个原因也可能是这10年来出现一批非常优秀的民族题材电影的原因之一。

如果细分市场能够规范,能够在更多的尝试、更多的观众里面得到一种反响,它一定有可能获得除了政府资助以外的其他社会资金、社会力量的投入。

因为这件事做好了,不是简单的商业回报,其实是一个文化建设,或者说是整个社会的进步当中的一个因素。所有的人都希望我们的社会越来越文明,越来越具有文化性,越来越具有多元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可能把现在的绝大多数都是用很小的创作班子、用100万元左右成本所拍的电影,改变为大中小规模不一的电影。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我们到今天能存在银幕上的,基本上就变成了一部武打史,这其实挺悲哀的。因为只有武侠片才能拿到这么多的投资,才有这么多的人去关注它,于是中国电影处于一个靠武侠、靠传奇来抒写中国五千年历史的很低级的阶段。

今天在银幕上的中国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目前只是解决了一个票房问题,票房每年以百分之几十的速度在增长,而增长的同时,银幕上的中国已经越来越和现实的中国不沾边了。我们一走出电影院就会发现,生活的世界和银幕上的世界不是一回事。而这种现象在多少年前美国电影就已经完成,所谓梦幻工场的任务就是给全世界提供梦。当然我们也可以拍做梦的电影,但是至少目前以我们的资金、技术、制作力量,都拍不过好莱坞。如果早想明白这一点,就不如拍真实的中国。而真实的中国在当前,就是用多民族人民的生活来表现,像这十几年的这一批电影所表达的,是目前我看到的最好的方式。因为这个方式告诉你要脚踏实地,从中更能感到人与人内心世界的相通。

希望现在所有的社会力量,都给予已经拍出来的以及正在拍的这些民族题材电影以更大的关注,把它放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去理解。特别是用多民族母语来表达,以前没有意识到,现在成了一个现象,而且成潮流了。这个潮流带来什么呢?并没有人号召,但人们现在发现母语带来的是原汁原味的民族生活,它正好和中国大银幕上的虚假、浮华形成一个特别鲜明的对比。它是真正的原生态,这种原生态不是说很落后、很偏僻的意义,而是指正在进行时的这种原生态。这件事情我觉得特别重要。

我们的政府或者电影主管部门应该在特定场合下,比如向世界介绍中国的时候,推介这部分电影,而不要拿那些完全是商业意义的娱乐大片。

比如第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有的外国评委认为这次电影节选来的所有电影的水平实在太差了,不可能成为一个A级电影节的竞赛,直到看了《碧罗雪山》,他们才认为还有一部电影,而且恰恰是主办国自己的电影,那么真实地代表电影本身,达到了一个A级电影节竞赛的水平。所以,后来《碧罗雪山》会得到这么多奖。我对这件事很抱希望,而且我对为民族电影做了这么多事情的人也非常尊重,同时也非常理解在当下中国做这件事情的孤独感。

这种孤独感是一个民族走向文明的进程当中必然经过的,这件事也不用太悲哀,因为一个国家越来越走向文明、走向进步的时候,想得最远、做得最多的那些人,一开始他们一定是孤独的。但是他们一定坚持要做下去,因为它崇高或者它有意义,这个意义一定会得到回报。等过了若干年以后,当人们说中国电影或者中国的大众文化缺少文化、不能反映现实的时候,还有一批民族题材电影存在,证明那个时代并不是一个空虚的时代。我觉得现在已经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充满了希望的时代。

(本文由北京民族电影展组委会副秘书长徐峰采访、整理)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 文章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20/3299
  • 引用通告: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trackback.php/3299

潘毅、许怡:垄断资本与中国工人 张盈盈: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
相关文章
刘大先:忧郁的文献--新世纪民族电影的文化记忆与情感政治
API: 工具箱 焦点 短消息 Email PDF 书签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本站文章请提供原文链接,非常感谢。 © http://wen.org.cn
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对于发言内容,由发表者自负责任。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