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科技

胡鞍钢、熊义志:对中国科技实力的定量评估(1980—2004)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一个国家的国际科技刊物论文数、居民发明专利申请量、个人电脑用户数、互联网用户数、研究与开发支出等战略性科技资源总量占世界总量的比重可以用来衡量其科技总实力。1980年,中国科技资源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为0.81%,分别相当于美国和日本的1/32和1/20;到2004年,中国科技资源总量占世界的 7.09%,为美国和日本的1/3.4和1/2.1.中国科技在1980—2004年期间经历了“跨越式”发展,由世界新科技革命的“落伍者”转变成为“ 科技大国”。对外开放和科技全球化、市场、政府导向与经济高速增长的拉动是中国科技快速发展的四大驱动力。到2020年,中国有望由“世界科技大国”跻身于“世界科技强国”之列。

作者简介:胡鞍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熊义志,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北京100084)   今日的中国已经大大不同于1978年的中国,她迅速崛起、重新复兴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5个世纪前所开始的欧洲复兴也是从科学文化传播开始,利用印刷技术交换理念和知识,引起了社会转型,开始了城市化、全球化、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中国的伟大复兴也伴随着更大规模的人口特别是城市人口增长,更为加速地吸收科学知识(主要是从北美、西欧和日本)和创新本国知识,更为广泛地利用新的技术(如移动电话、个人电脑、互联网、宽带网等)高效率地传播知识、技术、信息和文化,更为开放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毫无疑问,中国已经进入了“黄金时代”。中国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故事”,中国的科技奇迹也成为世界之谜。
  从国家发展生命周期来看,1949—1978年是中国国家现代化准备条件与初步成长时期;1978—2020年是中国国家经济起飞与迅速崛起时期;2020—2050年是中国国家强盛和基本实现现代化时期。导致中国迅速崛起的根本动因是创新,这包括观念创新、体制创新、市场创新和技术创新。
  那么,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崛起,中国科技发展的道路或生命周期是什么轨迹?它有什么重要的发展特征?怎样从历史视角和国际视角来客观地全面地评价中国科技实力?中国如何迅速追赶美国、西欧和日本等科技创新的发达国家?怎样缩小与他们之间的巨大差距?未来时期中国有可能成为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吗?
  本文主要任务是定量分析和衡量国家科技实力。其方法是计算五个主要科技指标占世界总量的比重,形成无量纲的时间序列数据,并进行动态比较和国际比较。这种方法直观地反映了一国科技实力总体情况,以及其在全球科技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影响力和竞争力。

全文pdf下载:http://wen.org.cn/uploads/huangang.pdf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 文章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5/1056
  • 引用通告: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trackback.php/1056

段治文、钟学敏: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式“大科学”体制 美国随时可切断中国与国际互联网主干的联系
相关文章
API: 工具箱 焦点 短消息 Email PDF 书签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本站文章请提供原文链接,非常感谢。 © http://wen.org.cn
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对于发言内容,由发表者自负责任。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