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wen.org.cn 总计:15

排序方式:  主题 () 日期 () 热门的 ()
图片目前以 点击数 (由高至低) 排序

图片编号 11-15 (总共有 15 张图片)
« 1 (2)



(传)因陀罗:《寒山拾得图》之寒山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传)因陀罗:《寒山拾得图》之寒山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热门
张贴者:wen.org.cn从wen.org.cn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海外遗珍: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精粹    最后更新:12月13日 11:20    
点击数:4704  评论:0    
《千年丹青》北大社2010,p. 46.

传为因陀罗作,原为画卷,装裱成图轴。

在相传唐贞观年间台州刺史闾邱胤撰写的《寒山子诗集传》,以及宋僧赞宁所著的《宋高僧传》中,都记述了寒山、拾得的灵异事迹。在佛教传统中,寒山被视为有德高僧,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拾得是普贤的化身,与弥陀化身的丰干,并称为“三隐”或“三圣”。

  相传寒山曾显现于天台国清寺,后驻苏州寒山寺。雍正帝曾于雍正十一年敕封寒山为妙觉普度和圣寒山大士,拾得为圆觉慈度合圣拾得大士。由此寒山拾得被赋予了象征和谐好合的“和合二仙”的新身份,使得寒山拾得民俗化。

除了神奇故事,寒山还留下了300多首诗,这些诗被称为寒山诗,寒山诗通俗易懂,又富有禅机佛理。寒山诗在中国历代都有刻本,《寒山子诗集》后又成为佛家典籍,传入日本后与《唐诗选》一样广为传颂,甚为流行。
  《寒山拾得图》的作者因陀罗,是元代末年的僧侣画家,生卒年不详,我国书画中并未有所记载。在日本室町时代(1338-1573)所撰述的《君台观左右帐记》中对因陀罗的记载也只有“因陀罗,天竺寺梵僧,人物道释”这样短短一句。之所以认定因陀罗是元代末期之人,是因为因陀罗所做另一幅《寒山拾得图》这幅画中有元代末期的禅僧楚石梵琦所题的赞。

(传)牧溪《布袋图轴》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藏

(传)牧溪《布袋图轴》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藏热门
张贴者:wen.org.cn从wen.org.cn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海外遗珍: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精粹    最后更新:12月12日 23:30    
点击数:4575  评论:0    
96·4×41·3cm

南宋画僧,无准禅师弟子。 生平史籍记载语焉不详,元代吴大素《松斋梅谱》所述稍多,但此书在中国已佚。

曾在临安(今浙江杭州)长庆寺为杂役。善画龙虎、猿鹤、芦雁、山水、树石,皆随笔点墨而成,不加修饰。后人称其状物写生,不但肖似形貌,并得其神。存世作品有《观音像》、《猿图》、《鹤图》及《写生卷》等。

布袋图轴传为牧溪作。

(传)因陀罗:《寒山拾得图》之拾得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传)因陀罗:《寒山拾得图》之拾得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热门
张贴者:wen.org.cn从wen.org.cn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海外遗珍: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精粹    最后更新:12月13日 11:18    
点击数:4445  评论:0    
《千年丹青》北大社2010,p. 46.

传为因陀罗作,原为画卷,装裱成图轴。

在相传唐贞观年间台州刺史闾邱胤撰写的《寒山子诗集传》,以及宋僧赞宁所著的《宋高僧传》中,都记述了寒山、拾得的灵异事迹。在佛教传统中,寒山被视为有德高僧,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拾得是普贤的化身,与弥陀化身的丰干,并称为“三隐”或“三圣”。

  相传寒山曾显现于天台国清寺,后驻苏州寒山寺。雍正帝曾于雍正十一年敕封寒山为妙觉普度和圣寒山大士,拾得为圆觉慈度合圣拾得大士。由此寒山拾得被赋予了象征和谐好合的“和合二仙”的新身份,使得寒山拾得民俗化。

除了神奇故事,寒山还留下了300多首诗,这些诗被称为寒山诗,寒山诗通俗易懂,又富有禅机佛理。寒山诗在中国历代都有刻本,《寒山子诗集》后又成为佛家典籍,传入日本后与《唐诗选》一样广为传颂,甚为流行。
  《寒山拾得图》的作者因陀罗,是元代末年的僧侣画家,生卒年不详,我国书画中并未有所记载。在日本室町时代(1338-1573)所撰述的《君台观左右帐记》中对因陀罗的记载也只有“因陀罗,天竺寺梵僧,人物道释”这样短短一句。之所以认定因陀罗是元代末期之人,是因为因陀罗所做另一幅《寒山拾得图》这幅画中有元代末期的禅僧楚石梵琦所题的赞。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元代文物--赵孟頫 双松平远图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元代文物--赵孟頫 双松平远图热门
张贴者:wen.org.cn从wen.org.cn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海外遗珍: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精粹    最后更新:10月31日 21:13    
点击数:4332  评论:0    
Zhao Mengfu (Chinese, 1254–1322)
Twin Pines, Level Distance, ca. 1310
Yuan dynasty (1271–1368)
China
Handscroll; ink on paper; Image: 10 9/16 x 42 5/16 in. (26.8 x 107.5 cm); Overall with mounting: 10 15/16 in. x 25 ft. 7 11/16 in. (27.8 x 781.5 cm)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Ex coll.: C. C. Wang Family, Gift of The Dillon Fund, 1973 (1973.120.5)

Nelson Atkins博物馆藏 刘贯道 《消夏图》

Nelson Atkins博物馆藏 刘贯道 《消夏图》热门
张贴者:wen.org.cn从wen.org.cn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海外遗珍: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精粹    最后更新:11月01日 02:49    
点击数:4269  评论:1    
刘贯道,字仲贤,元代著名画家,中山(今河北定州)人。生卒不详,约活动于13世纪。至元十六年(1279年),画真金太子像,得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补御衣使,遂为宫廷画家。
  刘贯道善画人物、道释、山水、花竹、鸟兽,道释人物师法晋唐,刘贯道作画用笔凝练坚实,造型准确,形象生动传神,有宋院画遗规。《消夏图》见图,绢本设色,美国堪萨斯纳尔逊画廊藏,纵30.5厘米,横71.7厘米。
  《消夏图》画的是一个种植着芭蕉、梧桐和竹子的庭园,其左边横置一榻,一人解衣露出胸、肩,赤足卧于榻上纳凉。榻之右有一方桌,桌子榻相接处斜置一乐器。榻的后边有一大屏风,屏风中画一老者坐于榻上,一小童侍立于隅,另有两人在对面的桌旁似在煮茶。屏风之中又画一山水屏风。这种画中有画的“重屏”样式,是五代以来画家喜欢采用的表现手法,大大增强了画面的观赏性和趣味性。该画的右方有两名女子持长柄扇、携包裹款款而来,仪态娴静文雅。画面布局左密右疏,形成比较明显的对比。
  这幅画的中心人物是袒胸卧于榻上之人。他手执麈尾,双眉微锁,嘴唇紧闭,仿佛正在凝思。从他的衣着神态来看,应是一位超逸的高士,人们认为他是西晋的阮咸。因为刘贯道的人物画仅见《西清劄记》、《石渠宝笈三编》著录的《七贤图》一卷,而《消夏图》中的人物神情、器物用具之时代特征,与南京西善桥出土的砖印壁画《七贤与荣启期图》及唐代孙位的《高逸图》对照,可推知此图所绘的超逸之士即是“竹林之贤”之一的阮咸,而且此图应为刘贯道的《七贤图》之一段。《江村书画录》定此图为南宋刘松年作,后来吴湖帆发现图左竹枝空隙间款“母道”二字,“母”即“贯”字之首,作者应是刘贯道。

图片编号 11-15 (总共有 15 张图片)
« 1 (2)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