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 国内动态

“1860—1930:英国藏中国老照片”国家图书馆展出中

“1860—1930:英国藏中国老照片”国家图书馆展出中

Beato广州1860

“英国藏中国老照片”正在国家图书馆新馆展出。这500多张老照片对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70年做了全景介绍,以英国摄影家费利斯·比托目击大沽口战役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照片开始,以唐纳德·曼尼拍摄的老北京生活结束。展览将持续到10月24日,免费观看。

本次展出经典作品多,大多首次与中国观众见面。如被誉为十九世纪中国最杰出的艺术摄影作品《广州街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北京全景图、中国第一个兵工厂“金陵机器制造局”、义和团运动系列、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不知名摄影爱好者所摄辛亥革命战场等。
“每一件都是一个故事”

  恭亲王奕在1860年签署卖国条约后那张苍白的脸,出现在老照片展中。虽然这幅场景成了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但却成就了它的作者——英国摄影家费利斯·比托(Felice Beato)。据介绍,展览共展出了14位英国摄影师的作品,“每一件都是一个故事!”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费利斯·比托作为战地摄影记者随英法联军来到中国。当年10月24日,在北京皇城内礼部大堂签署了《中英北京条约》,费利斯·比托(felice beato)就在现场。据英法联军中的英国陆军司令克灵顿将军在日记中回忆:“在条约签订仪式的过程中,那位不知疲倦的比托先生很想给‘北京条约的签订’拍摄一张好照片,就把他的照相设备搬了进来,把它放在大门正中,用偌大的镜头对准了脸色阴沉的恭亲王胸口。这位皇帝的兄弟惊恐的抬起头来,脸刷地一下就变得惨白……以为他对面的这门样式怪异的大炮会随时把他的头给轰掉。”但是,由于当时室内光线不好,比托这次拍摄的照片并不成功。

藏在西洋的“中国70年”

  据国图副馆长陈力介绍,展览以英国摄影家费利斯·比托(felice beato)目击大沽口战役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照片开始,以唐纳德·曼尼(Donald Mennie)拍摄的老北京生活场景结束,时间跨越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至20世纪20年代民国初期近70年间,展现了一个国家在变革中经历的阵痛。展出的绝大部分照片都是首次与中国观众见面,再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以及风土人情。

  这些照片来源于英国国家图书馆、英国皇家亚洲协会、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以及一些私人藏家收藏。展览筹备近3年,经典作品多,其中有被誉为19世纪中国最杰出的艺术摄影作品《广州街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北京全景图、中国第一个兵工厂“金陵机器制造局”、义和团运动系列照片、由不知名的摄影爱好者拍摄下来辛亥革命战场照片等。也有景色秀丽的云南大理、遗址文物众多的新疆和航运发达的长江沿岸城市等。

  老照片还展示了皇家宫殿园林、北京上海街头店铺、教会医院和学校、火车站、出土文物、运货驼队、品级不一的清朝官员、装束各异的男女老少、热闹非凡的京剧戏班、挑拣茶叶的广东妇人等,包含了当时社会、文化、风土人情、古建筑等诸多方面。从地域上看,照片几乎囊括了中国各地的代表性城市,如大气传统的老北京城、从传统向摩登转变的上海。

500余幅照片的摄影者有汉学家、探险家、摄影师、商人、传教士,甚至是英法联军的随军记者,已知姓名的摄影师就有16位,如知名随军摄影师费利斯•比托(Felice Beato),他的镜头记录了在大沽口炮台被攻陷后战场上一个个孤寂的瞬间;经营照相馆的摄影师弥尔顿•米勒(Milton Miller),他的镜头对准香港和广州形形色色的中国男女;中国海关的气体工程师托马斯•查尔德(Thomas Child),他的镜头关注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建筑;著名考古学家奥莱尔•斯坦因(Aurel Stein),他的镜头记录了三次中亚探险的历程和重大发现 (第二次探险他发掘古楼兰遗址,运走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二十四箱佛经和五箱刺绣和绘画);第二代设德兰侯爵(2nd Marquess of Zetland),他的镜头遍及中国新疆、沈阳、上海、武汉、云南等地;19世纪最为成功的中国摄影师赖阿芳,他的镜头聚焦在建筑、通商口岸城镇风景、社会生活和重要历史事件。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 文章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news/view.article.php?c2/71
  • 跟踪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news/trackback.php?71

第八届北京图书节:墨香点染金秋 中国著名导演谢晋去世
相关文章
任继愈:谈学术文章的写作
国家图书舘等:一代宗师任继愈
API: 工具箱 焦点 短消息 Email PDF 书签
© 人文与社会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