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 讲座与会议

6.14 社科院文学所庆祝60周岁

6.14 社科院文学所庆祝60周岁

旧址

6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60周年所庆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个国家级文学研究专业机构,社科院文学所不仅承载着郑振铎、何其芳、钱钟书、俞平伯、唐弢、蔡仪、余冠英、吴世昌、毛星、沙汀、陈荒煤、孙楷弟等学术大家的名字,也成为共和国文学研究事业发展变化的窗口。

北京晨报讯(记者 刘婷)6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60周年所庆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个国家级文学研究专业机构,社科院文学所不仅承载着郑振铎、何其芳、钱钟书、俞平伯、唐弢、蔡仪、余冠英、吴世昌、毛星、沙汀、陈荒煤、孙楷弟等学术大家的名字,也成为共和国文学研究事业发展变化的窗口。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著名学者张炯、谢维和、汪晖、傅刚等名家、学者来到现场,共叙与文学所交往中的感悟以及对文学批评事业的思考。

铁凝昨日表示,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个国家级文学研究专业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无疑是我国文学研究的学术重镇,在文学所历史上刻下光辉名字的前辈,不仅是博大精深的学者,也是卓越的作家和诗人,他们赋予了文学所独特的性格和传统。文学所不仅是学术的殿堂,它还始终站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前沿,60年来为中国当代文学提供着丰富的滋养。

对于文学所60年来形成的人文学术研究特色与精神,著名学者唐弢的学生汪晖表示,他1985年25岁时到文学所念书,加上工作共有18年。现在心里回忆的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文学所的事。它有一个重要的精神,就是传承和创新。与老先生的来往中,一方面是学术传承,另一方面是文学所的老故事的影响。在那个传承的脉络下成长,同时文学所也重视新生力量的成长。此外,文学所有一个平等、尊重、自由的氛围,在那时,老中青几代人,年轻人对老师尊重,但从称谓到交谈方式都像朋友一样,老一代人给年轻人的感觉是把其当成平等对象来说话,这种气息是在平等的基础上的尊重,在尊重的基础上的平等,因此文学所也营造了宽容的氛围。汪晖称文学所"重视学术甚于重视影响,重视专家的评价甚于媒体的评价,重视同行和朋友之间的切磋甚于一个人的舞台表演"。

据了解,研究所成立后出版的《古本戏曲丛刊》、《中国文学史》、《文学概论》、《美学原理》、《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中国文学通史系列》、《中华文学通史》等集体研究项目以及钱钟书的《管锥编》等重要学术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都有极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纪念文学研究所建所60周年,文学所编辑出版系列丛书《岁月熔金》(一、二)、《甲子春秋》、《翰苑易知录》、《告别一个学术时代》、《文学研究所所志》。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 文章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news/view.article.php?c5/360
  • 跟踪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news/trackback.php?360

美国前中情局雇员斯诺登逃亡香港 6.26清华人文与社会系列讲座:莱恩•穆勒森: 中俄改革路径之比较
相关文章
章培恒:《书城》访谈
桑兵: 晚清民国时期的国学研究与西学(一)(二)
姜涛:五四新文化运动“修正”中的“志业”态度 ——对文学研究会“前史”的再考察
肖伊绯:《清平山堂话本》的发现与研究
王水照:《钱锺书手稿集·容安馆札记》与南宋诗歌发展观
李良:唐弢--见证中国现代文学
刘运峰:《北平笺谱》和《北京笺谱》区别何在
曹道衡、徐公持:回忆余冠英先生(《文学遗产》创刊六十周年纪念文选)
API: 工具箱 焦点 短消息 Email PDF 书签
© 人文与社会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