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人文与社会 总计:143

排序方式:  主题 () 日期 () 热门的 ()
图片目前以 主题 (A to Z) 排序

图片编号 21-30 (总共有 143 张图片)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15 »



北齐·杨子华《校书图》(宋代摹本)

北齐·杨子华《校书图》(宋代摹本)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海外遗珍: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精粹    最后更新:11月26日 13:16    
点击数:3152  评论:0    
【名称】北齐 杨子华 校书图
【简介】《北齐校书图》宋代摹本,纵29.3厘米,横122.7厘米。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这图卷所画的是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文宣帝高洋命樊逊和文士高干和等11人负责刊定国家收藏的《五经》诸史的情景。据宋人题跋,原为杨子华作,水墨着色,横卷,卷首画一少年侧立,捧经书阅读;一学者坐椅上执笔书写,侍从二人托纸砚;一人执书卷,身后女侍二人。中段榻上二人书写,一使侍转身与抚琴人对话,榻后女侍二人,榻侧三女侍各手持几、琴、壶而立。卷尾画二马,一人拱手执鞭,二人牵马,一位牵马人似西域人。

画中人物其神情均极生动。此图用笔细劲流动,细节描写神情精微。设色简易标美。画中人物的特征,已不同于顾、张等人的“秀骨清象”,人物面孔都呈鹅蛋形,与出土的娄叡墓壁画相吻合。因为他善于画壁画,所以有人把1979年出土的北齐娄叡墓的壁画推测为他的手笔。唐代阎立本评其画曰:“自像人以来,曲尽其妙,简易标美,多不可减,少不可踰,其唯子华乎!”

南唐 李赞华 东丹王出行图

南唐 李赞华 东丹王出行图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海外遗珍: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精粹    最后更新:11月26日 13:32    
点击数:3982  评论:0    
绢本设色。纵27.8厘米,横125.1厘米。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辽代的统治者很重视绘画。《辽史·本纪》载:太祖九年(915年)画《君基太一神像》,神册六年(921年)画《招谏图》,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建日月四时堂,图写古帝王之事于两庑。”辽设有翰林图画院,《辽史·圣宗纪》载:开泰七年(1018年)“诏翰林待诏陈升写《南征得胜图》于上京五鸾殿。”又《辽东行部志》载:翰林待诏田承制在宿懿州严宝寺画《二十八宿》。兴宗好儒术,工丹青,以画鹿著名,重熙九年(1040年)遣使于宋,自画《千角鹿图》为献,宋仁宗挂之于太清楼,召君臣观赏,成为宋辽友好美谈。辽的贵族画家有东丹王耶律倍(后改名为李赞华)、世宗耶律阮(倍长子)、耶律题子、萧瀜,还有著名画家胡壤、胡虔、高益,都是契丹人。

辽代的绘画曾有很多的创造与成绩,由于历史上曾重视不够,记载简略,传世卷轴画及少,且多有争议。流出海外的辽代卷轴画以传为李赞华的《东丹王出行图》(上图为局部)最著名。

这是一幅表现人物鞍马内容的画,与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称南宋陈巨中临《东丹王还塞图》卷的构图人物极似。画中绘有六人骑在骏马上,他们各具姿态,衣冠、服饰、佩带皆因身份的不同而各异。马则矫健、丰肥、左右顾盼,慢跑前行。东丹王在马背上手把缰绳,面带忧郁,若有所思,情绪正和他弃辽投后唐的处境吻合。人物及马的线条描绘细腻精良,赋色华丽,尽显宫廷绘画之特色,构图布势前后照应,疏密相宜。整个画面人物和马的动态形成一种行进的韵律。卷末有无名氏题“世传东丹王是也”,书风近宋高宗赵构。李赞华自投后唐明宗后,长期居住在中原,其画风对后人影响很大,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均有著录与评价。从文献著录来看,此卷是接近李赞华画风的一件精品。

南宋 宫素然 明妃出塞图(部分)

南宋 宫素然 明妃出塞图(部分)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海外遗珍: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精粹    最后更新:11月26日 13:35    
点击数:4092  评论:0    
卷,纸本,水墨,纵30.2厘米,横160.2厘米。(日)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关于此图的作者及时代,学界颇有争议。此画的构图与人物造型与张踽的《文姬归汉图》极为相似,图中绘西汉元帝时宫女王嫱(字昭君)远嫁匈奴呼韩邪单子,与随从行出塞外的情形。寒风迎面,景色荒凉,人物形象刻画极为真实生动,笔墨技巧纯熟,线条勾画细致流畅,以淡墨稍染衣褶、马体,粗笔淡墨,几笔便写出塞外苍茫萧瑟的环境特点。人、犬、马的动作体现出风之肆虐呼啸,也反衬出王昭君镇静、从容的精神面貌,是一件难得的传世佳作。

款署“镇阳宫素然画”,款上钤朱文大印“招抚使印”,图上钤有“笃斋审定”、“竹林书屋”、“棠村”、“蕉林书屋”、“蕉林居士”、“蕉林梁氏书画之印”、“归安陆学源笃斋收藏”、“学原长寿”、“伯鸾后人”、“壶公经眼”、“剑泉平生癖此”、“完颜景贤精鉴”、“景氏子孙宝之”、“学源过眼”、“冶溪渔隐”等鉴藏印记。卷末拖尾有陆勉、张汤、张宁题跋,它是一件经金代至清代收藏有绪之珍品。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最后更新:01月01日 23:05    
点击数:6249  评论:1    
克什米尔,斯利那加(SRINAGAR)的妇女在哈里帕布山(Hari Parbat Hill)向即将从喜马拉雅山后升起的太阳祈祷 1948 ),山上的泥土是丹砂色的,山上有许多寺庙和圣殿。

卡蒂埃-布列松对摄影的最大贡献就是把新闻摄影变成了一种艺术。他的展览“The Decisive Moment”(决定性瞬间)是第一个在卢浮宫展出的摄影作品展。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没有继承父业,选择了学习绘画,22岁时他去东非旅行,开始用莱卡相机,从此正式迷上摄影。他用的镜头主要是50mm的标准镜头(视野与人眼同),偶然在拍风景是用长焦镜。二战期间他参加法国部队,被俘后两次越狱失败,第三次才成功,继续在地下与德国占领军斗争。二战后他成立了Magnum玛格农图片社,帮助新闻摄影者维护权益。他认为摄影作品中应该有“人的尊严”(human dignity)。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1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1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最后更新:01月01日 23:05    
点击数:5610  评论:1    
卡蒂埃-布列松对摄影的最大贡献就是把新闻摄影变成了一种艺术。他的展览“The Decisive Moment”(决定性瞬间)是第一个在卢浮宫展出的摄影作品展。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没有继承父业,选择了学习绘画,22岁时他去东非旅行,开始用莱卡相机,从此正式迷上摄影。他用的镜头主要是50mm的标准镜头(视野与人眼同),偶然在拍风景是用长焦镜。二战期间他参加法国部队,被俘后两次越狱失败,第三次才成功,继续在地下与德国占领军斗争。二战后他成立了Magnum玛格农图片社,帮助新闻摄影者维护权益。他认为摄影作品中应该有“人的尊严”(human dignity)。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10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10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最后更新:01月01日 23:05    
点击数:6582  评论:1    
法国 Simiane la Rotonde 1969

卡蒂埃-布列松对摄影的最大贡献就是把新闻摄影变成了一种艺术。他的展览“The Decisive Moment”(决定性瞬间)是第一个在卢浮宫展出的摄影作品展。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没有继承父业,选择了学习绘画,22岁时他去东非旅行,开始用莱卡相机,从此正式迷上摄影。他用的镜头主要是50mm的标准镜头(视野与人眼同),偶然在拍风景是用长焦镜。二战期间他参加法国部队,被俘后两次越狱失败,第三次才成功,继续在地下与德国占领军斗争。二战后他成立了Magnum玛格农图片社,帮助新闻摄影者维护权益。他认为摄影作品中应该有“人的尊严”(human dignity)。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11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11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最后更新:01月01日 23:05    
点击数:6022  评论:1    
墨西哥 1934

卡蒂埃-布列松对摄影的最大贡献就是把新闻摄影变成了一种艺术。他的展览“The Decisive Moment”(决定性瞬间)是第一个在卢浮宫展出的摄影作品展。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没有继承父业,选择了学习绘画,22岁时他去东非旅行,开始用莱卡相机,从此正式迷上摄影。他用的镜头主要是50mm的标准镜头(视野与人眼同),偶然在拍风景是用长焦镜。二战期间他参加法国部队,被俘后两次越狱失败,第三次才成功,继续在地下与德国占领军斗争。二战后他成立了Magnum玛格农图片社,帮助新闻摄影者维护权益。他认为摄影作品中应该有“人的尊严”(human dignity)。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12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12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最后更新:01月01日 23:05    
点击数:6504  评论:1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Claude Levi-Strauss, 人类学家, 1973

卡蒂埃-布列松对摄影的最大贡献就是把新闻摄影变成了一种艺术。他的展览“The Decisive Moment”(决定性瞬间)是第一个在卢浮宫展出的摄影作品展。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没有继承父业,选择了学习绘画,22岁时他去东非旅行,开始用莱卡相机,从此正式迷上摄影。他用的镜头主要是50mm的标准镜头(视野与人眼同),偶然在拍风景是用长焦镜。二战期间他参加法国部队,被俘后两次越狱失败,第三次才成功,继续在地下与德国占领军斗争。二战后他成立了Magnum玛格农图片社,帮助新闻摄影者维护权益。他认为摄影作品中应该有“人的尊严”(human dignity)。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12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12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最后更新:01月01日 23:05    
点击数:5599  评论:1    
Samuel Beckett 1965 贝克特

卡蒂埃-布列松对摄影的最大贡献就是把新闻摄影变成了一种艺术。他的展览“The Decisive Moment”(决定性瞬间)是第一个在卢浮宫展出的摄影作品展。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没有继承父业,选择了学习绘画,22岁时他去东非旅行,开始用莱卡相机,从此正式迷上摄影。他用的镜头主要是50mm的标准镜头(视野与人眼同),偶然在拍风景是用长焦镜。二战期间他参加法国部队,被俘后两次越狱失败,第三次才成功,继续在地下与德国占领军斗争。二战后他成立了Magnum玛格农图片社,帮助新闻摄影者维护权益。他认为摄影作品中应该有“人的尊严”(human dignity)。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13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13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分类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最后更新:01月01日 23:05    
点击数:6349  评论:1    
Jean Renoir, 让·雷诺阿(法国大画家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的次子) 导演 1946


卡蒂埃-布列松对摄影的最大贡献就是把新闻摄影变成了一种艺术。他的展览“The Decisive Moment”(决定性瞬间)是第一个在卢浮宫展出的摄影作品展。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没有继承父业,选择了学习绘画,22岁时他去东非旅行,开始用莱卡相机,从此正式迷上摄影。他用的镜头主要是50mm的标准镜头(视野与人眼同),偶然在拍风景是用长焦镜。二战期间他参加法国部队,被俘后两次越狱失败,第三次才成功,继续在地下与德国占领军斗争。二战后他成立了Magnum玛格农图片社,帮助新闻摄影者维护权益。他认为摄影作品中应该有“人的尊严”(human dignity)。

图片编号 21-30 (总共有 143 张图片)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15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