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人文与社会 : 书法 总计:15

排序方式:  主题 () 日期 () 热门的 ()
图片目前以 主题 (Z to A) 排序

图片编号 11-15 (总共有 15 张图片)
« 1 (2)



王献之《中秋帖》

王献之《中秋帖》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最后更新:10月31日 22:53    
点击数:3135  评论:0    
《中秋帖》草书,纸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传为晋王献之书 手卷,纵27cm,横11.9cm。

《中秋帖》是著名的古代书法作品,曾被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誉为“三希”之一,意即希世珍宝。

3行,共22字,释文:“中秋不復不得相還爲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无署款。

《中秋帖》是《宝晋斋法帖》、《十二月割帖》的不完全临本,原帖在“中秋”之前还有“十二月割至不”六字。帖用竹料纸书写,这种纸东晋时尚制造不出,约到北宋时方出现。从行笔中可知,所用毛笔是柔软的无心笔,而晋朝使用的是有心硬笔,吸水性较差,笔的提、按、转折往往不能灵活自如,常出贼毫,如此帖那种丰润圆熟、线条连贯、行气贯通、潇洒飘逸的效果是写不出来的。清吴升《大观录》云:“此迹书法古厚,黑采气韵鲜润,但大似肥婢,虽非钩填,恐是宋人临仿。”据当代书画鉴定家研究,大多认为是宋米芾所临,故同样宝贵。

卷前引首清高宗弘历行书题“至寶”两字。

前隔水乾隆御题一段。

帖正文右上乾隆御题签“晉王獻之中秋帖”一行。

卷后有明董其昌、项元汴,清乾隆题跋,其中附乾隆帝、丁观鹏绘画各一段。

卷前后及隔水钤有宋北京“宣和”内府、南宋内府,明项元汴、吴廷,清内府等鑑藏印。

此帖曾经宋代宣和、绍兴内府,明项元汴,清内府收藏。民国时溥仪将其携出宫外,流散民间。建国前和王珣《伯远帖》一起被典当于香港一家外国银行。1951年底,典当期将满时,国外有人意图购获,周恩来总理闻讯,当即指示有关部门购回,入藏故宫博物院。

宋内府《宣和书谱》、明张丑《清河书画舫》、《清河见闻表》、《清河秘箧表》、汪砢玉《珊瑚网书跋》,清顾復《平生壮观》、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吴升《大观录》、内府《石渠宝笈·初篇》等书著录。

徐嶠妻王琳墓誌並蓋 《1996—2012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藏金石拓本菁华》

徐嶠妻王琳墓誌並蓋 《1996—2012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藏金石拓本菁华》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最后更新:02月01日 01:39    
点击数:3612  评论:0    
徐嶠妻王琳墓誌並蓋
首題:唐故趙郡君太原王氏墓誌銘並序;蓋題:大唐故趙郡君墓誌銘。
(唐)徐嶠撰;(唐)顔真卿書。唐開元二十九年(741)十一月二日葬。2004年5月河南洛陽龍門鎮張溝村出土,石藏民間。
正書,32行,行32字;蓋篆書,3行,行3字。拓片,2張,89.7×89cm(誌),94×94cm(蓋,含刹)。2004 年拓,初拓。2011 年購入。
附註:誌有方界格,下側刻“開元廿九年記”1 行。蓋頂周刻花紋,刹刻四神。王琳墓誌有二,一為初刻,石藏民間,有蓋;一為天寶元年復刻,石藏洛陽師範學院,未見蓋。此為前者。此本下側題記失拓。
著錄:《河洛墓刻拾零》245(初刻);《新出唐代墓誌百種》168(初刻);《書法叢刊》2005年3 期(初刻);《洛陽古代銘刻文獻研究》330 頁(初刻)。

九年裘衛鼎--《1996—2012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藏金石拓本菁华》

九年裘衛鼎--《1996—2012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藏金石拓本菁华》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最后更新:02月01日 01:30    
点击数:3571  评论:0    
九年裘衛鼎
別名:九年衛鼎。

西周共王九年(前914)。1975年2月陝西岐山縣董家村出土,現藏陝西岐山縣博物館。
金文,19行,行10字,計195字。卷軸,1軸,17×31cm。
1970-1980 年代拓。2012 年購入。鈐“崇化道人”白印。

著錄:《文物》1976 年5 期;《金文著錄簡目》77 右。

《伯远帖》长卷

《伯远帖》长卷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最后更新:10月31日 03:42    
点击数:2561  评论:0    
此为长卷整图。
《伯远帖》行书纸本,因首行有《伯远》二字,遂以帖名。此帖为晋代真迹,王珣书,故列希珍之宝。此帖行书,笔力遒劲,态致萧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书风,是帖明末在新安吴新宇处,后归吴廷,曾刻入《馀清斋帖》,至清代时归入内府,并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同列为三希堂法帖之一,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王珣,字元琳,幼时小字法护,为东晋著名书法家王导之孙,王洽之子,王羲之之侄。王珣生于晋穆帝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卒于安帝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孝武帝司马昌明,雅好典籍,王珣与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均以才学文章受知于孝武帝,累官左仆射,加征虏将军,并领太子詹事,安帝隆安元年(公元397年)迁尚书令,加散骑常侍,寻以病卒,终年五十二岁,谥献穆。董其昌评:“王珣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

《伯远帖》细节

《伯远帖》细节热门
张贴者:人文与社会从人文与社会上传更多图片   最后更新:10月31日 03:40    
点击数:2792  评论:0    
《伯远帖》行书纸本,因首行有《伯远》二字,遂以帖名。此帖为晋代真迹,王珣书,故列希珍之宝。此帖行书,笔力遒劲,态致萧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书风,是帖明末在新安吴新宇处,后归吴廷,曾刻入《馀清斋帖》,至清代时归入内府,并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同列为三希堂法帖之一,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王珣,字元琳,幼时小字法护,为东晋著名书法家王导之孙,王洽之子,王羲之之侄。王珣生于晋穆帝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卒于安帝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孝武帝司马昌明,雅好典籍,王珣与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均以才学文章受知于孝武帝,累官左仆射,加征虏将军,并领太子詹事,安帝隆安元年(公元397年)迁尚书令,加散骑常侍,寻以病卒,终年五十二岁,谥献穆。董其昌评:“王珣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

图片编号 11-15 (总共有 15 张图片)
« 1 (2)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