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文章列表 普通

普通 推荐阅读 焦点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
文章
  1. 余永定:人民币升值与中国资源跨代优化配置
    经济 2007/01/01 | 阅读: 1935
    在内需不足、国内金融市场不发达、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十分薄弱的情况下,为了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如果不大量引进FDI、不把外汇主要用来购买美国国库券,中国还有什么更好的选择呢?我们目前面临的两难境地充分揭示了一个基本矛盾:改革相对于开放的严重滞后。改革和开放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两个轮子,如果一快一慢会发生翻车。开放可以促进改革,但并不能代替改革。必须痛下决心加速改革,"双顺差"之类的不合理现象才能消除。作者希望,人民币的升值不但能改善中国的贸易结构,提高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价值链中的地位,而且将能为金融体制、企业所有制改革增压,进而推动中国资源跨代优化配置的实现。--人文与社会
  2. 许纪霖:重建知识与人格的立足点--徐复观的知识分子论
    思想 2007/01/01 | 阅读: 1522
    “徐复观被公认为海外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不过,他与新儒家的其他代表人物如牟宗三、唐君毅等不同,思想要更复杂一些。徐复观既是一个传统主义者,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思想介乎于二者之间,台湾著名学者韦政通先生说:他“以传统主义卫道,以自由主义论政”。且其一生著作等身,涉及中西文化比较、儒家学说研究、中国人性论思想、中国艺术精神以及大量时评。本文所论,是徐复观有关中国知识分子的论述。徐复观对这一问题虽然缺乏像余英时那样系统的研究,他同梁漱溟一样,只是一个“问题中人”,而非“学问中人”,但在他的问题论域之中,却处处直接或间接地与知识分子问题相关。作为一个中国知识分子,他需要通过对历史上知识分子的理解,重新反思自身在新时代中的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说,徐复观有关知识分子的论述又是比较丰富的。在他的自由主义与传统主义的双重框架之中,他是如何理解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传统,并在现代性的背景下加以新的阐释的呢?”
  3. 钞晓鸿:明清社会“奢靡”研究史综述
    经济 2006/12/26 | 阅读: 2062
    作者在作本专题的学术史回顾时发现,研究者很少对自己使用的“奢靡”概念、明清人的奢靡观念等基本问题予以讨论与界定,而且讨论中很少直面地进行观点商榷,这在大陆学界更为突出。这些均为我们今后应该注意的问题。该文学术史回顾的部分内容,曾在《中国史研究动态》刊发,这里补充了研究背景与部分台湾学术界研究成果,并对原有部分内容作了增删改动。
  4. 艾立中: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戏曲改良思潮
    戏剧 2006/12/19 | 阅读: 3391
    20世纪30年代出现又一次戏曲改良思潮,这是晚清、辛亥革命和五四前后戏曲改良的继续,国内外戏剧界参与的广度、理论和实践方面比以往的改良都有所拓宽。这篇论文题虽曰“论”,文章更偏重材料收集整理,可资参考。--人文与社会
  5. 福柯:什么是启蒙
    人文 思想 2006/12/18 | 阅读: 6242
    “什么是人文”专题栏目添加一篇文章。译者为了行文,把humanism一致译为人道主义。根据Catherine Porter的英译本"What is Enlightenment?"(收于Paul Rabinow编的M. Foucault, Ethics: Subjectivity and Truth, The New Press, 1997, pp. 303-319.)译出,根据法文本校订(Dits et Ecrits,vol.IV., pp.562-578, "Qu'est-ce que les Lumieres?", Paris, Gallimard, 1994)。
  6. 葛兆光:清代中叶朝鲜、日本与中国的陌生感
    历史 2006/12/16 | 阅读: 2815
    “就在清帝国最兴盛的时代,朝鲜到中国来的使者们却看到了已经不再“中华”了的帝国风景,于是不再认同这个原来仰视的宗主国;而日本人在对中国漂流商贾的观察中.也表现出来一些微妙的、发自国族自尊的轻蔑和警惕。”
  7. 杨燕迪:古典音乐的当下困境
    音乐 书评 2006/12/13 | 阅读: 2252
    杨燕迪评休伊特Ivan Hewett《修补裂痕:音乐的现代性危机与后现代状况》。休伊特的文章都比较接近大众,常在报纸上写写苹果的ipod为什么不适合古典音乐等等,这和他强调古典音乐的生命力来自民众参与一致。当然他的民众参与肯定不是指全世界华人的子女大多在儿童时代逼着当上琴童的现象。有些观点还不错,比如曾经在文章中批评“a world full of globalised aural soup”一个充满了全球化的声音杂碎汤的世界”。--人文与社会
  8. 邓正来:作为历史性条件的“世界结构”
    法律 2006/12/11 | 阅读: 3114
    原文摘要:在中国进入“世界结构”以后,中国法律哲学在重新定义“中国”和审视“中国问题”的时候必须建构起一种“关系性视角”。在关系性视角下,全球化时代的“世界结构”具有了双重性,与此紧密相关,“世界结构”也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双重强制。在这种双重强制下,中国的问题就成为了“共时性”的问题。这种双重强制的世界结构构成了中国法律哲学基本使命的历史性条件,它要求中国法律哲学经由“关系性视角”和“共时性视角”的建构去重新定义中国,同时建构起 “主体性的中国”,并据此建构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
  9. 张艺谋:谈《黄金甲》等--创作跟着时代,不当旗手
    影视 2006/12/05 | 阅读: 1320
    最近《东方时空》采访了张艺谋,张导认为拍商业片有快感,不愿打扮成有品位的大师拍艺术片,认为人文需求其实就是个市场的说法,自称一直是在追随时代,拍古装武打片纯粹是为盈利,尤其是在海外市场。他说的话让记者当场流露出了似乎不敢相信的表情。或许这是张艺谋在听到各种喧嚣嘈杂、中肯或是胡扯的批评之后,没有自辩,而是选择了用最强悍的姿态回应。必须说,这些年张艺谋并不完全是像他自己所描述的那样在尽力追随市场,最近电影中,作为商业片《英雄》尚有可圈可点之处,又拍摄了可以称为艺术片、票房想必不佳的《千里走单骑》,但《十面埋伏》就全然不知所云了。--人文与社会编辑小组
  10. 王志乐:外资企业是中国企业一部分,并购无虞
    经济 2006/12/02 | 阅读: 1538
    《中国产业外资控制报告》发布以后,引起了更多对外资收购的关注和忧虑,这篇文章在《报告》发表数月后出炉,并不提供数据和资料,只是为外资收购辩护。题目有点艰涩,看完文章才明白:作者不仅认为外资收购中出现的问题应该由中国企业自己反省,中国目前给外资的优惠并不为过,认为国有企业才是垄断者,而且提出“中华民族”有“征服征服者”的“文化能力”来为继续坚持外资收购路线辩护。作者显然预期外资将“入主中原”,但是他毫不担心,他认为既然在历史上中华民族能够用灿烂文化 “反征服征服者”,那么外资企业也迟早会被征服、整合成为中国企业和财富的一部分。这个逻辑当然不正确,也不符合二十世纪的历史,更不符合经济史。作者是一个世界历史和现代历史的硕士生,提出这样的观点,缺乏学者应有的专业精神,后来学子应当以之为鉴。――人文与社会::Humanities.cn编辑小组
  11. 余英时:从传统“士”到现代知识人
    历史 2006/11/23 | 阅读: 2061
    余英时最有名也最持续的研究领域是中国的士大夫。这里转一篇03年为《士与中国文化》新版写的序言。余英时最近的获奖,跟他03/04年左右在广西师大和三联书店都出版了好几本文集应该也是有关的。--人文与社会
  12. 陈来:从“思想世界”到“历史世界”——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述评
    政治 历史 2006/11/23 | 阅读: 1805
    余英时先生在退休以后仍学问不辍,写成了1000多页的《朱熹的历史世界》,由三联书店2004年出版简体字本,且其力度成就可称在以往著作之上。陈评总结曰:“朱子的研究,历史学者往往视为禁途。20世纪宋史研究的大家,对朱熹与南宋道学往往避而不谈。已故著名宋史大家邓广铭先生对于孝、光、宁三朝史料、诗文十分精熟,曾有学者问他,在研究了陈亮、辛弃疾等人之后,是否有计划研究朱熹,他不无自嘲地说“朱熹学问大,研究不了”。邓先生对朱熹的看法固然颇受了陈亮的英雄主义影响,但历史学者对朱熹研究多有意回避,由此亦可见一斑。事实上,对于历史学者,面对朱熹如何找到适宜的研究方向,始终是一个挑战。另一方面,近二十年来,宋史的研究,对于社会史、文化史的研究日益兴盛,对政治史的兴趣明显减低;晚近对孝宗、光宗两朝的政治史研究尤少,且多以宋金和战为中心,迄无突破。今余英时先生以朱熹为中心,遍考第一手史料为其基础,又以大家手眼,高屋建瓴,作为此书,将学术史政治史贯通研究,并且提出宋代政治文化解释的新典范,在宋史与宋学研究领域可谓别开生面,贡献良多。”
  13. 韩水法:康德的法哲学
    政治 2006/11/21 | 阅读: 1495
    德国的政治哲学和英美国家的政治哲学的内涵是不一样的,德国的政治哲学包含了法哲学的内容。从这个角度才能很好的理解康德的法哲学观点,他的法哲学观点其实是政治哲学观。要理解康德的法哲学,先要了解他的哲学观。
  14. 泰晤士报:经济学者弥尔顿·弗里德曼的讣告
    经济 政治 2006/11/21 | 阅读: 1887
    宣传了曾经推动撒切尔&里根政府的货币理论的经济学者弥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94岁去世。这份讣告没有谀词,对弗里德曼在70年代的理论和表演叙述清晰,带着嘲弄挖苦和批评的语气。"弗里德曼没有发明货币主义--几个世纪以前这个理论就被探讨过了--但是他结合了学术的声望和大众的表演能力,把这个理论推向政治的前沿。"……“是弗里德曼作为一个可以市场推广的民粹主义者的庶民风格、说话朴素的能力,而不是他的经济学细节,才给他带来了国际声誉。 ” 令人诧异的是,早就被默多克买下的《泰晤士报》一向偏保守、亲美,这次却发表了一篇署名"The Times"的讣告,冷嘲热讽,与美国甚至澳大利亚等国媒体一致烧香谀墓的口径极度不同。英国人亲身深受弗里德曼货币主义之苦可见一斑。--人文与社会
  15. 林兆华:话剧《白鹿原》(访谈)
    戏剧 2006/11/21 | 阅读: 2348
    林兆华执导的《白鹿原》2006年5月在北京上演了一个月以后也去了西安演出了,由于题材敏感,报道评论都不多,我们也没看到演出,只能看看评论和导演自述。在这个对话中,林兆华指出了已经常常被人忘记的一点:话剧是个欧洲的表演形式。本站的戏剧文选目前介绍的都是本土剧本和中国导演,而实际上中国舞台上的戏剧一大半是改编欧美作品,除了导演偏好、剧本质量,也是有很实际的考虑的,因为基金会和使馆往往更直接地愿意为这样的演出提供慷慨资助和唏嘘赞赏。《白鹿原》中的一些关于清肃的情节其实在韩少功的《山南水北》中的一两篇可以看到类似叙述,但韩少功不仅仅写生死,也写到了宽恕和原谅。

    这个采访林兆华的记者比较有趣,一开始就被划归没听懂陕西腔普通话的少数人,然后又问了诸如流水帐是褒义还是贬义这样的小学一年级FAQ,对舞台上的活牛羊充满了好奇心。--人文与社会::Humanities.cn按语
  16. 王一方、邱鸿钟:中医百年:甄变与彷徨 ——中国医学的人文传统与科学建构
    医卫 2011/03/10 | 阅读: 1795
    这篇比较精炼的对话好处在于:第一,没有把中西医之争只放在医学的背景中分析。在这里提请大家注意,西医也是有逐渐建立自己合法性的过程的,是一个建构而不是生来就代表着科学和真理。第二,没有把中医当作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因为18世纪的中医,晚清民国的中医,跟当代的中医都不完全是一回事,甚至可以说完全不是一回事。--人文与社会
  17. 来丰: 民国政府与韩国独立运动
    历史 2006/11/20 | 阅读: 3206
    纵观韩国独立运动的全程,中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韩国以极大的援助,不仅帮他们统一党派组织,还援助建立武装力量,并使韩国独立为国际社会所考虑。
  18. 黄纪苏:《我们走在大路上》剧本选读
    戏剧 2006/11/18 | 阅读: 2941
    黄纪苏最新的剧本《我们走在大路上》,社会批评的语气浓重,最后提出“我们一起走”,这里选读几段。序幕描写以及最后一幕的片段,以及一首歌词。
  19. 王颋:“天魔”舞的传播及渊源
    宗教 戏剧 2006/11/17 | 阅读: 2027
    “天魔”舞蹈的内容,从“天魔”诱惑佛祖或菩萨未能得逞的佛教传说敷衍而来。元代的舞蹈“十六天魔”可能是元的亡国之君顺帝根据被禁的同题杂剧而改编成的艳舞,与西番僧所传的秘密宗纠缠在一起。大致说来虽然这个舞蹈中既有诱惑,也有道法,依照史料,顺帝的侧重在前者。“天魔舞”在明代被视为元代淫靡亡国之象征,但在民间改编后仍有上演,甚至传播很广,杨维桢诗句中也提到了天魔舞。这篇考据文章的作者为暨南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
  20. 郝先中:日本废除汉医与中国近代医学
    医卫 历史 2006/11/17 | 阅读: 3246
    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欧化思潮及反传统主义的产生,是导致废止中医思想泛滥的社会和文化根由。而在外部条件中,日本明治维新中取消汉医的成功,使部分中国人产生效仿日本的动机,直接促成了大批留日医学生的涌现,既为中国近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又在客观上造就了一批废止中医思想的代表人物。
« 1 ...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