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历史

历史

« 1 ... 24 25 26 (27) 28 »
文章
  1. 朱学渊:藏民族和尼泊尔人中的中国北方诸族成分
    2008/07/30
    代人类的祖先进入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史前图景。一些使用"原始藏缅语"的人类群体,沿伊洛瓦底江上游诸支流和萨尔温江— 怒江河谷上溯,来到了西藏高原的腹地。而对另一些使用"原始阿尔泰诸语"的"西羌"民族来说,青藏高原也是他们追求目标。这两支人流在"卫藏地区"发生撞击,融合成了吐蕃先民的基本部落。

      在伴随血缘融合的语言融合过程中,原始藏缅语简单、明确的"单音节"和"有声调"的音义特征,使它表现出极大的竞争优势。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卫藏方言,就是在原始藏缅语的主导下形成的。藏缅式语言不断取胜的现象,也发生在黄河流域;由于长江以南的南蛮部落不断迁入,他们的藏缅式语言也改造了中原地区的古代语言,使统一的藏缅式的"北方汉语"得以生成。
  2. 杨念群:如何从医疗史的角度理解现代政治 
    2008/07/27
    为了方便谈我的主题,我大概概括了五个环节或者说五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身体政治,第二个主题是空间,第三个是身体和空间如何变成了一个制度化的运作过程的问题,第四个问题是关系社会栋梁与国家的关系问题,第五个是关于政治意识形态和地方传统怎么样转变的问题。我想把对这五点的思考向大家作一个非常简单的勾勒。
  3. 陈传席:一句书评与中国的命运——陈独秀研究之一
    2008/07/27
    沈尹默在其《书法漫谈》一书中说,陈独秀评他“字则其俗在骨”,初听十分刺耳,后来还是很感激他。实际上,沈尹默这话只是说说而已,他不但不感激陈独秀,而且暗记于心,以伺报复。其后,沈尹默伙同夷初(马叙伦)暗中“捣鬼”(胡适语),在蔡元培以及具体管理北京大学人事的汤尔和面前大讲陈独秀的坏话,唆使蔡、汤除去陈独秀。果然,1919年3月26日夜开会解除陈独秀北京大学文科学长一职。在此之前,陈独秀已感不得志,郁郁不欢。后来,胡适主持北京大学,翻阅汤尔和送来1917年至1919年的材料,看到1919年3月26日夜开会免除陈独秀文科学长之事,仍怪罪汤尔和,附记云:“此夜之会,虽有尹默、夷初在后面捣鬼,然孑民先生(按即蔡元培)最敬重先生,是夜先生之议论风生,不但决定北大的命运,实开后来十余年的政治与思想的分野。”
  4. 罗岗:危机时刻的大学精神--重读蔡元培
    2008/07/09
    介绍综述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5. 张承志:脆弱的城市
    2008/03/16
    (选自《聋子的耳朵》河南文艺出版社 2007年出版)作者序:这本集子不知为什么使我牵扯了许多心思,好像它在我的书架上是个不足月的婴儿。或者是因为有一种认为大街上匪患滚滚的心理,所以本来是流水茶饭,我却敏感而警觉,好像随时准备拔出匕首,刺入无影之中的敌腹。
      在一个失聪的年代,一切判断的根据,只是“内在的听力”。也就是说,拒绝强制灌输塞入耳朵的喧嚣声响,用人的另一种本能,去听取茫茫沉默中的哑语本音。我暗暗下了决意,从此侧耳倾听,不仅调动体内的潜在听觉,而且调动各样的异色语言。从底层到空间,从民众到邻人,按照听到的世界真实的指引,决定一介作家之落笔。 ————张承志
  6. 贝乐登·菲尔兹(A. Belden Fields):法国的毛主义
    2008/03/12
    20世纪用年代激进化引人入胜的一面就是在西方出现了毛主义,一种在不同的国家环境下以不同的形式出现的毛主义。'本文探讨的类型是法国的毛主义,即文中所称的"反等级制度的毛主义"(antherarchcdMao-ism);它植根于毛泽东思想本身,也植根于法国的政治现象。虽然在美国找不到它的等同物,但美国的读者却十分需要了解它。首先,我们都是从经验中学习的,既学习自己的经验,也学习他人的经验。国家的独特性不应该使人认为一种斗争的相关性一定是有局限的:一种斗争的某些方面的确是有其局限性的,但是也有些方面是没有这种局限性的;要分清到底是属于哪一种情况,这需要以知识作为前提条件。换言之,狭隘的地方观念只能削弱自己。其次,反等级制度的毛主义就被压迫力量的本质,就个人、文化、政治的错综复杂以及解放斗争的标准提出了基本的问题。你可以不接受这次政治运动的立场或行动,但你必须承认这些议题具有跨国界的重要性。第三,描述一下这种奇特的毛主义经历也可以为60年代及那以后在法国涌现的一些杰出理论著作增加一点"生气"。萨特(Sartre)、勒菲弗尔(Lefebvre)、阿尔图塞(Althusser)以及福柯(Foucault),均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同反等级制度的毛主义有某种关系。萨特是一个尤为重要的人物,因为他直接并持久地参与了反等级制度的毛主义团体中最大和影响力最久的活动。【参看于治中,五月的吊诡
  7. 冯贤亮:历史上的“江南”与“江南”的核心
    2008/01/31
    就地域上讲,江南无疑是近世以来中国经济最为繁荣的地区。但是,关于江南一词的定义及其运用,自古及今,就从未统一过。
  8. 朱东安: 从三份历史文件看庚子之战的性质与起因
    2007/03/16
    这里所说的三份历史文件,主要是指光绪二十五年十月十九日清政府发给各省督抚的关于和战问题的《上谕》、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三日总理衙门送交各国驻华使馆的《照会》和此前一天同文馆教习丁韪良送交各国公使“核览”的《条陈》,对它们进行辨析和考察
  9. 桑兵: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孙中山对新文化派的回应
    2007/02/22
    “追究孙中山的回应对象,可以了解世界主义在近代中国发生发展的渊源脉络,尤其是对于五四新文化时期中国思想界各派受此影响的实际状况,有所把握。这不仅有助于理解近代中国知识人在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的缠绕之间所做的两难选择,更对今日平衡民族主义与全球一体化的矛盾有所借鉴。”
  10. 黄俊杰:十九世纪末年日本人的台湾论述——以上野专一、福泽谕吉与内藤湖南为例
    2007/02/04
    本文以日本据台前后日本驻华外交官上野专一、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与汉学家内藤湖南三位日本人,在十九世纪末期发表的论述台湾的文字为中心,分析当时日本人的台湾观,并探讨他们的台湾论述中所反映的日本知识界“脱亚入欧”的思想倾向及其问题之所在。
  11. 白永瑞:东亚历史教科书和历史教育
    2007/01/19
    作者认为,结束历史战争的最终推动力在于人类探寻历史之“真诚的态度”。我们应摆脱毫无意义的历史解释符合事实与否的论证,摆脱以国家教科书制度为理由,帮助产生美化国家主义与帝国主义之历史教科书的行为。我们应当进行的教育,是让每个人都可以体会到,比起压制式、君临式的教育,平等且民主式的人际关系更是幸福快乐的。这也是一种人间基本礼仪之教育。在日常生活中亲身体会到“遗忘”的反义词不是“记忆”,而是“正义”,由此所引发出来的感觉性变革,是重构新的历史教科书与历史教育之不可缺乏的因素。
  12. 杨念群:“危机意识”的形成与中国现代历史观念的变迁
    2006/12/27
    从近代以来各个不同阶段“危机意识”的发生状况和回应不同危机时所产生的新的历史观念之间的对应关系做了一个描述。中国近代以来历史过程非常复杂,人们面对危机所采取的处理方式也千差万别,而应对危机的方式是否就一定能以所谓“历史观”视之也是疑问,也许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一些片段的思绪,对这些千差万别,形态各异的危机意识加以辨析时,作者力图从中抽取出他认为最能反映当时人们的心态和焦虑的共识性反应,和人们对回应这种反应时基本已形成历史行为后果的现象做出分析,试图建立起人们的“危机意识”产生与历史观念变迁的对应关系,由此发现时代跳动的脉搏与历史论述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人文与社会
  13. 谭中:北大外院讲演综述(共三讲)
    2006/12/16
    “谭中先生指出,已故哈佛大学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教授提出的“中国中心论”,对西方许多大学产生了影响。费正清抓住“中国”这两个字大做文章,认为从中国的“中”字可以看出,中国人自高自大,把自己当作宇宙的中心,而别的地方是边缘。谭中先生说他2004年参加在台北举办的第十八届亚洲历史会上,就有三位北美学者再一次提起“中国中心论”,后经过谭中先生的提醒,这些学者才知道原来“中国”一词是译名。” 谭中先生祖籍湖南,1929年生于马来亚柔佛邦,1931年至1954年在中国长大。1955年至印度,并在印度获得了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曾任印度尼赫鲁大学汉语系主任、教授,英迪拉·甘地国立艺术中心顾问。
  14. 葛兆光:清代中叶朝鲜、日本与中国的陌生感
    2006/12/16
    “就在清帝国最兴盛的时代,朝鲜到中国来的使者们却看到了已经不再“中华”了的帝国风景,于是不再认同这个原来仰视的宗主国;而日本人在对中国漂流商贾的观察中.也表现出来一些微妙的、发自国族自尊的轻蔑和警惕。”
  15. 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经过
    2006/12/05
    1582 年 ﹝明神宗万历十年﹞,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来华,作“泰西字母”,以罗马字母为汉字注音。这之后,有出于各种动机的多次罗马化努力。1957 年,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1958 年,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汉语拼音方案。1979 年,联合国决议以中国的汉语拼音作为中文译音标准。1982 年,中国汉语拼音通过 ISO 国际标准组织认定,成为汉语拼音的世界标准,但实际上WG拼法与汉语拼音同时使用。近年来,由于汉语拼音在文化社会各方面使用更为广泛,对懂得英语的人群来说,发音也和汉语普通话发音更为相近,世界各国纷纷放弃wade-giles拼法,使用汉语拼音,美国国家图书馆与各大学图书馆等主要研究机构都已经改用拼音。这篇文章讲述了50年代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过程,其核心问题是关于民族形式的讨论。--人文与社会
  16. 余英时:从传统“士”到现代知识人
    2006/11/23
    余英时最有名也最持续的研究领域是中国的士大夫。这里转一篇03年为《士与中国文化》新版写的序言。余英时最近的获奖,跟他03/04年左右在广西师大和三联书店都出版了好几本文集应该也是有关的。--人文与社会
  17. 陈来:从“思想世界”到“历史世界”——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述评
    2006/11/23
    余英时先生在退休以后仍学问不辍,写成了1000多页的《朱熹的历史世界》,由三联书店2004年出版简体字本,且其力度成就可称在以往著作之上。陈评总结曰:“朱子的研究,历史学者往往视为禁途。20世纪宋史研究的大家,对朱熹与南宋道学往往避而不谈。已故著名宋史大家邓广铭先生对于孝、光、宁三朝史料、诗文十分精熟,曾有学者问他,在研究了陈亮、辛弃疾等人之后,是否有计划研究朱熹,他不无自嘲地说“朱熹学问大,研究不了”。邓先生对朱熹的看法固然颇受了陈亮的英雄主义影响,但历史学者对朱熹研究多有意回避,由此亦可见一斑。事实上,对于历史学者,面对朱熹如何找到适宜的研究方向,始终是一个挑战。另一方面,近二十年来,宋史的研究,对于社会史、文化史的研究日益兴盛,对政治史的兴趣明显减低;晚近对孝宗、光宗两朝的政治史研究尤少,且多以宋金和战为中心,迄无突破。今余英时先生以朱熹为中心,遍考第一手史料为其基础,又以大家手眼,高屋建瓴,作为此书,将学术史政治史贯通研究,并且提出宋代政治文化解释的新典范,在宋史与宋学研究领域可谓别开生面,贡献良多。”
  18. 来丰: 民国政府与韩国独立运动
    2006/11/20
    纵观韩国独立运动的全程,中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韩国以极大的援助,不仅帮他们统一党派组织,还援助建立武装力量,并使韩国独立为国际社会所考虑。
  19. 黄纪苏:中国革命与阴谋史学
    2006/11/03
    文革已经过去30年了,35岁以下的年轻一代对文革不再有由于亲身经历而产生的预设观点,如果他们对这个问题产生兴趣的话,那么他们更加愿意看到从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等角度对这个事件进行的尽量全面的分析。
  20. 吉见义明:日本军队的毒气战与美国-- 美国国家档案馆资料调查
    2006/11/02
    根据美国的《情报公开法》最新公开的二战档案(存于美国国家档案馆The U.S. 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 ,简称NARA)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研究,这方面似乎日本学者做得更多些。吉见义明关于毒气战的档案的阅读也使得一些日本右翼分子美化战争的梦想破灭。毒气战不仅在战争中对中国军民和美军造成巨大伤害,偶被发掘出的遗弃毒剂到了21世纪仍在中国和日本的国土上制造被害伤亡事件。然而,东京审判时日本被免除毒气战责任,这个问题仍待探讨。如果对美国国家档案馆各种材料感兴趣的话,NARA网上一个部分目录检索的网址是:http://www.archives.gov/research/tools/index.html 目前感觉国内学界对NARA的资料利用好像并不是很多。--人文与社会导读
« 1 ... 24 25 26 (27) 28 »
API: RSS订阅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