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戏剧

戏剧

« 1 2 3 (4) 5 »
文章
  1. 伊格尔顿:联合主义与乌托邦--西默斯·希尼的《特洛伊城的治疗》
    2009/09/11
    《特洛伊城的治疗》(The Cure at Troy)是由西默斯·希尼从索福克勒斯的《菲罗克特茨》(Philoctetes)编译过来的。文章标题为:Unionism and Utopia
  2. 张英进:改编和翻译中的双重转向与跨学科实践:从莎士比亚戏剧到早期中国电影
    2009/09/10
    翻译是一种文化改编,而改编本身也是一种翻译。莎士比亚的喜剧《维洛那二绅士》早就质疑了权威与作者身份的问题,由这部剧作改编的电影为研究跨语言、跨文化、跨媒体的文本与意识形态的交流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一剪梅》是改编莎剧的早期中国电影。本文对这部电影的人物塑造、场景调度和双语字幕的分析,不仅揭示出民族现代性在中国的发明过程中的技术创新,而且突出了近二十年来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与改编研究中的社会学转向所强调的主体位置。在重新思考跨文化的生产和接受中的权威与作者身份问题时,我们应该重视权力关系的“非零合博弈”观点。
  3. 郑传寅:节日民俗与古代戏曲文化的传播
    2009/09/08
    在我国古人的心目中,节日是不同寻常的日子,它可以支配平时的岁月。人在节日的言行必须格外谨慎小心,因此,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节日禁忌。趋吉避凶的心理渗入审美观念,不只是制约着戏曲创作,也左右着戏曲批评。
  4. 郭家申:果戈理的《剧场门口》
    2009/08/21
    介绍果戈里喜剧《钦差大臣》在彼得堡公演后的争论和《剧场门口》的写作缘由。
  5. 高行健:创作美学——有限与无限
    2009/07/15
    高行健于2008年5月23日在港中大逸夫书院大讲堂演讲,为"高行健艺术节"揭开序幕。

    [视频] 网址:
    http://tieba.baidu.com/%B8%DF%D0%D0%B ... f630a93c97f189690c22c58e/
  6. 杨孟衡等:山西赛社乐户、阴阳师、厨户传记
    2009/07/05
    这一部类以传主姓名开目的传记(含最后的一篇附录:《访老艺人崔路则》)总共涉及有姓名的人数239人,其中乐户艺人占九成以上。传记篇目计二十有三,除张振南老先生外,传主属乐户者十五,堪舆家五,厨师二。这三种人是举办迎神赛社不可或缺的主体,故上党地区曾流传口谚云:“办赛看三行,忘八、厨子、鬼阴阳。”
  7. 陆林:杨维桢戏剧序跋新论
    2009/07/05
    元末杨维桢的戏剧理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元曲源流论、戏剧本体论和元剧时代特征论。其中,以《诗经》、《离骚》为元曲之源,认为戏剧便是借助“声文”表现“典故”以“警人视听”,否认元剧是“治世之音”等观点,皆有其现实针对性或理论深刻性。然因其是以“复古”为理论号召、以古乐府为创作专攻的文学家,故而使之戏剧研究时常处于一种低调论说、保守评价的状态中,这似乎可成为评价杨氏戏剧思想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8. 吴新雷:昆曲剧目发微
    2009/07/05
    有些昆曲剧目因为原本湮没,来历不明,艺人口传心授时又常加改动,误标戏名。这里对《铁冠图》、《五代兴隆传》和《西川图》等15个剧目进行探考,阐明原委。
  9. 焦循:《花部农谭》
    2009/07/05
    焦循戏曲理论的另一部分就是对花部俗曲的高度颂扬,焦循写了《花部农谭》以示自己对花部的爱好与表扬。花部也称“乱弹”(“乱弹”有广狭之分,其广义指各种乡戏土剧,其狭义专指其中一种,这里取广义),是当时人们对各类地方戏剧概括性称谓。雅部指昆山腔或昆曲,它占尽明嘉靖至清康熙约一百五十年的戏坛风流。正当昆曲备受文人雅士青睐之际,乱弹则在民间艺人栽培下,在市井乡民的笑声和掌声中不断成长起来,丰富着自己的民间艺术个性。经过声闻不显的漫长阶段之后,终于在康熙末年尤其是乾隆末以后逐渐与雅部并驾齐驱。但是清代不同时期的官僚士大夫崇雅贬俗,斥逐民间戏曲,使得清统治阶级以法令公告的形式强行维护民间独尊地位和毁禁民间地方戏。焦循在“花雅之争”中明确表示“独好”花部,这无疑是向当时官方戏曲禁令挑战。
  10. 傅谨:文化市场发展与剧团体制改革
    2009/03/29
    中国文化领域体制改革滞后的显著标志之一就是大量国营剧团仍然处于困境之中。本文在考察了50年代以来剧团所有制变革的曲折历程后指出,多年来文化演出市场之所以出现由民营剧团为主体到国营剧团为主体的变化,是由于计划经济特有的财政补贴与福利机制的诱导,政府对剧团主要功能的理解发生变化,以及希望根据人为的计划来配置社会资源。虽然文化部门几度推动剧团体制改革,但是不从所有制着手,改革就很难取得成效。本文指出,如果通过所有制改造,将目前多数国营剧团改组为遵照艺术规律与市场规律运作的民营剧团,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演艺人员的积极性,国营剧团是有可能走出困境的。在此过程中,政府文化管理部门的职能,则应该向着保护民族传统文化遗产、通过公正和有权威性的评奖引导市场、通过行政手段维护文化市场竞争秩序转变。
  11. 梅葆玖:我们能为京剧再兴做些什么——京剧艺术家梅葆玖访谈
    2009/02/22
    京剧今天的萧条,它内在原因究竟是什么?
  12. 林怀民:《这些云门舞者》
    2009/02/12
    台北晴天出版社二月出版了新书《这些云门舞者》,这是台湾第一部描写舞者生涯的书,收录云门舞集及云门二团共十四位舞者的故事,可以一窥舞者生活的真相,了解《九歌》《水月》《狂草》《断章》《鸟之歌》等舞作的幕后花絮,也能读到所有热爱跳舞的人內心那块美好的境地。
  13. 钟乔:绝望,与绝望中的抵抗--在剧场中援引鲁迅
    2008/12/30
    直到最近,我日常进出房内或屋外的背包里,仍然塞着一本薄薄的书。它的封面册页,从设计的眼光一瞧,就不难见出是过时的版型,不见光鲜更不见亮丽,至于创意,就更有待斟酌了…。的确,我总是提着一颗戒慎的心,盯着灯下这本看似单薄实则厚重有加的书,深怕自已的双眼,被仅仅是怀旧的情绪给整个地掠夺了去。这书是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
  14. 本雅明:与布莱希特的对话(英文)
    2008/12/30
    Brecht, last night: 'There can't be any doubt about it any longer: the struggle against ideology has become a new ideology.'
    29 July
  15. 章诒和、颜长珂:从电影《梅兰芳》谈梅兰芳
    2008/12/07
    两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和研究员谈梅兰芳及陈凯歌新电影。
  16. 陈建华:一次失败的跨学科研究——也评苏力的《窦娥的悲剧》
    2008/12/06
    苏力先生《窦娥的悲剧》一文有两个明显的错误:因为不明白版本的流变与元杂剧传播中的变异,错把“世代累积型”作品完全当作了关汉卿的作品,并借以回归历史语境、回到作者,而事实上回到作者已不可能。此外,因为没有正确理解元杂剧的文体特征,加之缺乏正确的文学解读方法,整个论述都建立在错误的视角之上,其阐释过程和所得结论实在难以令人信服。
  17. 孙惠柱:从美国戏剧的影响看中国文化——吴卫民《中美戏剧交流的文化解读》序
    2008/10/15
    中国是世界上保存着最丰富戏剧遗产的国家,而就演出的总量和影响而言,眼下戏剧的超级大国还要算美国。这两个戏剧大国之间的关系如何?
  18. 傅谨:近五十年“禁戏”略论
    2008/09/18
    形形色色的禁令体现出毋庸置疑的国家意志,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特定时代的国家意识形态的特殊视角。
  19. 解玉峰、赵俊伟:二十世纪元曲研究刍议
    2008/08/08
    在20世纪的戏曲研究中,元曲研究无疑占有最重要的位置。本文在回顾20世纪元曲研究时,主要是对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以来元曲研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一检讨,文中对过去元杂剧“戏剧”式的体认、元杂剧宾白的归属等问题都提出质疑。展望21世纪的元曲研究,作者倡议“讲一点还原法”,“重一点形式研究”,“多一点纵横上下”。
  20. 周传家:北京的昆曲艺术
    2008/08/08
    北京从明万历年间便成为 昆曲艺术的重镇和中心之一,在宫廷和民间出现了持久的广泛流播、大红大紫的局面。其后虽然屡遭磨难,仍爝火不息,成为昆曲艺术的重要流派。
« 1 2 3 (4) 5 »
API: RSS订阅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