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政治

政治

« 1 ... 18 19 20 (21) 22 23 24 »
文章
  1. 刘建平:战后中日关系之“人民外交”的生成:过程与概念
    2009/02/27
    通过人民外交,中国可以满足“日本人民”的利 益要求;但“日本人民”不掌握日本国家资源,中国的利益要求就因为日本政府的阻挠而得不到有尊严的相应满足。
  2. 马克斯•韦伯:古代和中世纪的民主
    2009/02/26
    南欧和北欧中世纪城市类型互相比较和与古代城市类型的比较。古代和中世纪的阶级对立。古代和中世纪的城市宪法:地方共同体和职业团体作为政治组织的基础。古代的农民和中世纪城市里手工业行业的市民作为早期民主的典型的体现者;希腊和罗马之间进一步发展的差异。古代和中世纪城市民主制度的经济政策;古代城市里利益首先以军事为取向。典型的中世纪手工业行业的内城首先以经济为取向。同中世纪城市比较古代城邦里的等级分层。与中世纪手工业内城对立的古代城邦作为军人行会。罗马绅士寡头政治世袭制的和封建制的结构。
  3. 王绍光:民族主义与民主
    2009/02/24
    第一部分尝试解析各种民族主义,并确定它们的基本共同结构。第二部分讨论为什么民主运作有赖于某些民族主义要素。最后一部分讨论中国当代民族主义的特征,并探讨它将如何影响中国民主化的前景。
  4. 任慧文:外資「入侵」中國智庫:有損國家利益
    2009/02/23
    中國一些智庫長期以來迷信西方尤其美國,其對美國金融形勢作出判斷所依据的信息資料,几乎完全來自美國,而美國在這個問題上則報喜不報憂,中國智庫的判斷怎么可能准确呢?外資「入侵」中國智庫的同時,也乘机將國外的評价標准和价值立場引了進來。最突出的例子是,中國社科研究机构和大學研究机构的學術評价机制和激勵考核机制,几乎全面追求西方体系。
  5. 甘阳:当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2009/02/19
    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讲稿。
  6. 希拉里:在美国亚洲协会的演讲(英文)
    2009/02/19
    演讲标题是,美国和亚洲:两个跨大西洋和跨太平洋的力量。
  7. 王绍光:论中国政府的学习机制与适应能力——关于中国模式的思考
    2009/02/18
    动态的角度来看,适应能力也许比什么都重要,不具备适应能力富国也可能变成穷国。而具备这种能力,贫穷落后的不平等国家,也可以迈向繁荣幸福的康庄大道。我觉得学习能力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8. 普京:拒戴尔橄榄枝,称俄罗斯软件优秀
    2009/02/17
    周三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发表讲话后,普京开始接受参会者的提问,第一个提问者正是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他问道,科技公司如何能帮助俄罗斯充分利用该国的人才和技术。普京看上去对这个问题毫无兴趣,“你看,问题是我们并不需要任何帮助”,“我们不是残障人士,并不是能力有限”。
  9. 乔姆斯基论奥巴马的巴以政策
    2009/02/17
    著名语言学家,政治评论家乔姆斯基09年1月24日在个人网站发表文章“奥巴马论以色列-巴勒斯坦”,《信报》专栏作家做了概述。作为犹太后裔,乔姆斯基的文章批评了奥巴马不谈以色列对加沙的侵略,坚持与以色列联盟的政策。
  10. 陈家琪:普世价值与当代中国
    2009/02/17
    作者分析了普世价值的形成,认为西方文化几个方面的特殊性并不具有着普世性的价值,谈及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谈普世价值的原因。
  11. 王绍光:有效的政府与民主
    2009/02/10
    本文所述论据的要点是:如果不能建立在政府机构的坚实基础之上,民主就不可能得到发展。对于那些民主改革者来说,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地在民主化的进程中破坏或削弱政府机构的作用都无异于"自杀",尤其是在那些政府根本不存在或极端脆弱以至于无法实行民主化的国家中更是如此。当然,在民主过渡期间,行使政府权力的方式必须改变,但政府权力本身却不应被削弱。民主改革者不应一味地试图限制政府的权力,而是应该更加努力地在原来属于空白的领域建立起新的全国性政府机构,在原来薄弱的部门进一步加强政府能力。
  12. 人民日报:学会从网络上听取民意
    2009/02/09
    “学会从网络上听取民意,并积极回应民间的质疑,已成为新时期政府官员的一项基本素质。然而,有许多官员依然对网络比较抵触,甚至将之视为洪水猛兽,认为是网络煽动了百姓情绪,一旦网上出现了不利于自己的言论,就迅速删帖甚至查封ID,并动用公权力对发帖者进行跟踪、报复。这种做法是很不明智的,而且是违法的。”
  13. 王绍光:打开政治学研究的空间
    2009/02/06
    中国的现实问题这么多,只要不是从概念出发,而是从实践出发,我们就会发现很多有价值的研究领域,也会拓展我们的研究视野。比如很多人认为中国只有经济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这个观点的得出源于其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定义非常狭窄,其只把是否实现竞争性选举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标准。而我认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标准不在于是否发生竞争性选举,而在于是否发生权力分布的变化。如果权力分布有变化,那就是政治体制改革,这样就不存在改革与否的问题,而是要往哪改的问题。
  14. 周雪光:基层政府间的“共谋现象”——一个政府行为的制度逻辑
    2009/01/27
    中国一些基层上下级政府行为的一个突出现象是,在执行来自上级部门特别是中央政府的各种指令政策时,常常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各种手段,来应付这些政策要求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检查,导致了实际执行过程偏离政策初衷的结果。本文从组织学角度,对这类现象提出一个理论解释。
  15. 克鲁格曼给奥巴马的信
    2009/01/21
    就像4/3个世纪以前的法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所面临的一样,你即将在这个信念和传统智慧土崩瓦解的时刻走马上任.我们所面临的世界不是你或任何人可以想象的.很多总统面临过各种危机,但很少有总统在他就职的第一天,就要被迫处理如此空前绝后的目前美国眼下的危机.
  16. 特写:中美关系新名词Chimerica
    2009/01/21
    最早把China和America合并出Chimerica这个英语新词的是经济史学家、哈佛大学的尼尔•弗格森教授。他在《华盛顿邮报》发表文章称,“中美国”这个新词主要是为了表示中美已走入经济共生时代。但去重庆以后,他似乎改变了看法,认为 ‘Chimerica’正在终结。
  17. 郑永年:中国必须进行社会改革攻坚战
    2009/01/08
    本世纪初以来,在“以人为本”的亲民政策构架中,中国领导层逐渐把社会改革摆在了改革的头等议程。
  18. 潘岳: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
    2009/01/04
    《中国环境报》原编者按:《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一文是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写于2006年7月的一篇文章,部分内容曾在报刊上摘要发表。在“生态文明”正式写入十七大报告之际,应环保系统内外广大读者要求,现全文刊登。
  19. 陈光兴:呛声本身--民主运动与美国帝国主义
    2008/12/22
    台灣的民主反對運動必須得要重新清理過去的歷史,在這個過程中得有主體性的去面對日本殖民主義對台灣長遠的傷害,以及美國對於兩蔣威權體制的支持過程中對於台灣民主造成的迫害及長遠的影響,而不只是切掉歷史重要的構成,透過簡單的反中來自我正當化;這也就是要把歷史中台灣主體構成的他者多元化。
  20. 潘维:回归民本主义,重建中国的政治价值
    2008/12/19
    当代中国一个突出的现象是:重物质轻精神。
« 1 ... 18 19 20 (21) 22 23 24 »
API: RSS订阅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