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历史

王明珂:一个羌族研究者对汶川大地震的关怀

--
王明珂,1952年出生于台湾。1979、1983年先后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研究所,1992年获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博士学位。现任职于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并曾任教于台湾大学、清华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大学、东吴大学等校。丰要从事于中国民族史、族群认同、历史与社会记忆、游牧社会及其历史研究。近十年来从事羌族社会文化、历史记忆与族群现象的田野调查研究。


附文3则

北京文化遗产中心访问王明珂

羌族当地最担心的可能是迁村问题。
只要一迁村,一离开土地,整个资源环境,生活方式,种田方式都不一样,这种活生生的文化就改变了。文化只是一种表象,最重要的还是人的生活,迁村迁到哪里,生活更好,你就适应当地的文化,过了几代后融入当地,也没什么不好。但整体羌族知识分子非常担忧,假如大部分迁村,这种少数民族文化,活生生的,它不是保持在县城里。他们骄傲,我们村寨还保留文化。但是光是从山里搬到河坝,对传统文化都影响非常大。

变异性是羌文化的一个特点。

妇女服饰不同。通过寨子来区分,在本地观念来看,是表示与周边村子的不同。假如迁村搬到川西平原,就感觉不一样,可能过几年以后,干脆穿得一般性一点。男人穿得跟汉人一般,女人不用。男人出去做事,要掩饰自己的身份,女人留在村里,为了强调不同。迁村就会影响。

山神信仰、神树林信仰。神树林都是在村子上方。他们的历史记忆对泥石流灾害很深,由于长期处于恐惧,他们对山非常崇敬,捡柴都不能捡,跟生态有关系。搬到河坝就没有了。不在沟里,也没有什么山神崇拜了。

语言也不同。从东向西,受汉文化影响,从西向东,受藏文化影响。沟与沟之间的羌语都不同。
碉楼是恐惧和暴力的象征,但现在符号意义变了,变成观光旅游景点,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生活变好,这也不错。当成历史记忆,加上很好的解说,反而能表现现在是进步。如果有更好的生活,为什么要还保持那种信仰,不能因为要保护这种文化,就要他们保持这种恐惧。

建筑。沟与沟的建筑都不同。首先要尊重地方意愿。大禹庙一定会重建,这是他们精神上的需求,符号感很强。不可能要求他们继续住在那样的房子里,把附近水土做好,建筑保护好。很重要的过去,可以告诉我们现在好多了。只有检讨过去才能认识现在的价值,规划更好的未来。你要强调传统的典范历史,你只能让边缘的民族处于边缘。

要看怎么鼓动,即使要迁村,也要找一个水土比较好的地方,几个村子重建起来,原来的建筑可以做完整保护,作为村寨博物馆。

白草河上游的村子多得很,跟县城断了。如果整个村庄耕地没有太大变化,片口白草坝田地开阔,可以发展成一个小型镇,当然要看附近的情况。肥料的来源,生活用品,不能跟政府的中心太远。

与当地羌族知识分子建立合作

当地羌族知识分子可以分为两个范畴,一个是住在汉化地区的老干部、老教员,他们知识非常丰富,他们强调的是跟汉族文化紧密相关的,比如大禹文化。另外一个是农村提拔出来的,他们所强调的是跟汉完全没有关系的那部分,最深山最特别的羌文化。

多跟本地羌族知识分子联系,他们搜集了很多东西,以前不受重视,也没有资金,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把知识分子手上的东西集中整理出来,比如老照片就很多,但都是以前的胶片,要赶快数码化。

多跟阿坝师专接触,多元的版本都尽量保护下来,比如经文有七八个版本,最后出版只有一个,比较它们的不同就很有意义。

要重视羌族文化的差异性,这是羌族文化最重要也最宝贵的东西。羌族文化不是一个典范的东西,他每一条沟,每一个地方,可以打破我们对羌族刻板的印象。保持它的多元性。

其它保护措施

大量泥石流进岷江,岷江流域电站受损,有可能造成几年之内,岷江上游水土保持的问题。国家要投入相当部分资金到水土保持恢复,这方面可以借助羌族,而不是把他们全部迁出。可以按照一个村、一个沟为单位安排做植林护土的工作,没有谁比他们更清楚山林土壤。这对他们的生计也有好处。这也是灾后恢复可以考虑的一个方向。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 文章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8/362
  • 引用通告: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trackback.php/362
页面: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罗威廉:《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和社会(1796—1889)》绪论 张历君:历史与剧场:论瞿秋白笔下的「滑稽剧」和「死鬼」意象
相关文章
刘志扬:神圣与内在的洁净——以藏族农民为中心的洁净观念的文化诠释
王明珂:炎黄子孙是谁? ——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民族认同
王明珂:《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自序
王明珂:新奴隶制时代
王明珂:游移于边缘、边界的田野
王明珂:谁是羌人--华夏边缘的漂移
董阳:羌族民歌现状调查

API: 工具箱 焦点 短消息 Email PDF 书签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本站文章请提供原文链接,非常感谢。 © http://wen.org.cn
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对于发言内容,由发表者自负责任。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